—大运河文化讲座有感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黄河和长江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但我们却不能忘记历史上还有一条河为我们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就是曾经联通南北的水上生命—大运河;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地跨、、、、、、、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黄河、淮河、长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大运河的背景我想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次讲座则更侧重与从经济文明发展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大运河文化;
在诸位优秀讲座老师的引导下,同时包括自己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乃至信仰等;运河文化的内涵也是如此,但同时又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内涵,人工开挖是其区别于其他河道的水利属性;国家制度是其作为文化的一种战略高度;连接南北是其社会属性;从这三种属性中,可以看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包括了技术文化、制度文化、社会文化三大类;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运河文化,即运河的文物特性;相对于长江、黄河等河流,运河人工开挖的特点决定了其首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地看,这关系中既蕴含着人定胜天的积极态度,也有相地而流、本乎时势的理性,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这一永恒矛盾的权衡;当这两种思想共同反映在运河河道开挖、疏通、改变及维护的层面上,就形成一种技术层面的文化,可以分为水运工程、引水工程、蓄水系统、整治系统、防灾系统等;其中节制工程、穿越工程、跨江河工程、闸坝工程等专门性工程是工程技术的核心;这些完备且颇具技术含量的工程浓缩了历代官员、水利专家以及大量百姓的心血与智慧,使得中国古代的运河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其次,漕运制度,即漕运及运河治理所反映的制度文化;康有为曾说:\"漕运之制,为中国大制;\"康有为政论集这一\"大制\跨越多个朝代,形成了稳定的运河制度文化;运河所蕴含的制度文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行政管理文化;运河河道和漕运管理都属于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机构组织、法律规制、人事安排等一系列河漕制度,是各朝各
代执政者政治管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其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以及整合的意义,亦反映了传统制度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特质;二是战略文化;从历史长时段来看,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最后,社会文化,大运河区域的社会文化是由运河及其所流经区域民众所创造、遵循、延续的文化,它是在运河开凿和通航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以时空辐射为演变特征的跨区域、综合性的文化系统;与其他文化相比,运河社会文化有着显着的\"运河\"特征和开放、沟通、区域的特性;事实上,运河社会文化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因划分标准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文化类型,因此其内涵难以界定;但总体来看,关于运河社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应强调\"运河性\"文化的拼盘或多学科组合,如它涉及商贸文化、建筑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信仰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多种门类;另一方面,还应看到运河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从\"人\"的视角出发,运河文化并非所有的事实和现象,而是人们的行为,以及影响人的行为要素的整体联系的因素;所以,运河社会文化是运河区域民众所创造的文化本身与文化形成过程的结合;
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体现其应有的社会或是经济价值,否则便是华而不实;大运河文化也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大运河文化引来了无数学者为之探寻;运河的价值与功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作为文化联结纽带的运河;大运河带是标签性的\"线性共同体\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区域、跨区域特性,该区域包括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行政区域,也跨越了江南、江北自然区域,以及燕赵、齐鲁、中原、江南等不同文化圈;它连接南北,并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河道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形成了经济、文化传播的网络;在这个意义上,运河与其他自然河流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性格局;同时,大运河分别在宁波和洛阳与丝绸之路交汇,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的连接线,将草原、沙漠、丝绸之路联系成一个环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交流和商品贸易通道;所以,运河文化本身的历时演变与附着其上的文化脉络编织了一个巨大的文化网络,沟通古今且连接世界;
再者,作为生活方式的运河;\"运河\"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大运河开挖、通航所形成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已经成为一个
巨大的生活磁场,不仅漕运群体、商人组织、河工人群等因运河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且也造就了运河流经区域社会人群特殊的生存、生活方式,并由此形成了人们不一样的风俗观念;生活方式不会随运河断流而快速消逝,也不会在时代变迁中永远固守,真实而生动地存续于生活场景和基本生活情态中的运河,是最有价值和活力的,它们在日常生活的劳作、交往、消费、娱乐、礼仪等层面得到传承;因此,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旨在唤醒、传承集体记忆,让作为遗产的\"物\"化运河与作为主体的\"人\"的边界逐步消失,在断流河道,通过物化的运河遗产构建持续的文化传承;在依旧畅通的河段,让运河所浸润的、人们已经过惯了的生活安静延续;
这次大运河文化系列讲座,老师们以各自丰富的知识储备,生动的语言,带我们领略了大运河文化的风采,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这次论文写作也锻炼了我自我探究的能力,希望下次还能聆听各位老师的讲座;
参考文献:大运河文化巡礼 群言出版社 李存修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