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23-07-25 来源:步旅网


初中化学_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

反思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2. 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3. 设计思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知道其重要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的方法。

(3)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思

维的严密性。

(2)通过用紫色石蕊纸花来进行实验探究,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3)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感受化学就在他们身边,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 教学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6. 教学方法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7. 教学过程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初三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外界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从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方面看,什么叫实验探究、如何实施实验探究是学生不熟悉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初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喜欢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效果分析

本节课我利用网络资源,找到干冰升华、人工降雨的视频,在课上播放,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效果非常好。多媒体展示自然、生动,使学习者易于接受,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学生通过对多媒体提供的大量信息进行认真观察、思考,感知教材,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实现了化学教学的整体优化。

因此,通过多媒体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化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纵观本节课,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有效结合,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创造能力的发

展。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与批判能力以及处理并运用信息的能力。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既能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知识,同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内容的核心和纽带。本节教材总体来说难度不大,许多知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提高科学素养水平。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评测练习

【达标测评】

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实验室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会附着一层白色固体物质,写出其化学式:_______,

此白色物质用水难以去除,需用________清洗,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Ca(OH)2)涂抹的墙壁,往往表面已干燥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水珠。

3、【体悟生活】

“性质决定用途”,请把下列用途与体现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连起来。

制作碳酸饮料:参与进行光合作用

检验CO2用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性质稳定,无毒

灭火器: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温室气体肥料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作科学实验工业生产的“保护气”:能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烟雾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后反思

在讲授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这一节后总体感觉心情愉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达成了预期目标。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探究“什么物质使石蕊变色”的环节中,学生积极寻找多种方案。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的兴

奋状态是不多见的。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对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此节课的成功之处:

1、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上课之初,首先播放了一段“杀狗洞之谜”的视频,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在后面的教学中,一共设计了3组动手实验,实验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屏幕展示后一目了然;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2、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进行深层探究:一、什么物质使石蕊变色?

二、向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时,为何石灰水会由浑浊变回澄清?三、进入地窖、深井、深洞前为何要做“灯火实验”?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学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想象。

3、教学方法得当,教会学生学习

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猜想探究,结合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

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二、不足之处:

1、引课有些粗糙,如果用讲悬疑故事的形式讲清整个过程可能效果会更好,更准备,更为严谨一些。如:一探险者带猎狗和火把进入山洞,越进越深越黑,火势越来越弱,接着狗倒了。人蹲下,呼吸急促,火灭,人赶快奔出。他说里面有妖气,这到底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出本课会更好。

2、学生分组实验进度较慢,个别小组组长分工不是很明确,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够熟练,耽误了部分时间。

3、观看石蕊纸花实验前,应预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提升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的能力。

三、改进的措施:

1、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提问自己的提问水平和语言描述的准确严谨性。

2、教学中提高探究意识。在备课中做到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法,设计出符合所教班级学情的教案。遇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探究能力。

3、在授课中,一定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与此同时,这样也帮助教师自己提高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教与学中共同成长。

第六单元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标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将碳的氧化物列为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社会现象和事实。要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碳循环。

本节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用途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