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新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及战略选择
作者:成丽娜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2期
[摘 要]新经济是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的经济形态。新经济的核心技术基础包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传感感应技术等,新经济当前已经从技术变革层面拓展到企业运行、产业融合、社会生活、人类交往的各个维度,正在释放它推动产业融合、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变迁进步的巨大能量。发展新经济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2-0267-01 一、我国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风险
1、外需变得疲软。国际金融危机不断从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等领域向社会、政治、军事、安全和国际治理等更广泛领域传导,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激烈,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持续回落。2016年,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同比仍然下降,但从季度情况看,呈现逐季回稳向好态势。其中,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下降7.2%、6.3%和8.3%;第二季度,进出口、进口值分别下降0.2%和1.3%,出口值增长0.6%;第三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分别增长1.1%、0.4%和2.1%,底部企稳的迹象逐步显现。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的情况下,2017年外贸出口稳增长仍面临不少困难。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新兴经济体也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领域的传统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弱化。国际经贸规则逐步向高标准和“边境后”延伸是大势所趋,中国目前的开放广度和深度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贸体系变革的新形势。
2、内需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速度从10%到6.7%的回落,已经连续五年高位下行。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最基本的问题是长期内需不足,而决定内需的关键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水平和比例,即全国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总值占GDP的比例,我国这个比例非常低,决定了全社会的购买力和需求不足。据统计,我国全体个人所得收入占GDP 的比例只略高于1/3,世界罕见,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都是50%以上。由于大量的东西没有人买,经济增长没有力量,形成过剩。这种过剩是因为体制内软预算约束造成的。但政府制度为企业制造大量的软预算约束现象时,企业就不会管市场的需求,仍然继续生产。如果把财政政策刺激抽掉,增速下滑会更突出。
3、存在债务风险。债务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处理不好会影响全国金融稳定和安全。自2015年5月国内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正式启动以来,发行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015年12月31日,地方政府发债规模超过人民币3.8万亿元,其中84%属于置换存量债务,共有14个省份通过置换完成当年预计到期债务的再融资。中国债务问题,主要是地方政府债,多数是以国企的名义凭借土地抵押变相从银行里借出来,但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出问题、地价下降,意味着抵押资产价值下降,地方政府和银行的杠杆率都在增高,这就很危险。如果是政府以市场上发行的长期债券为支撑,就可以遵循市场规律,没有什么风险。 二、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战略建议
1、加快发展新经济和改造提升传统经济并举,打造经济发展“双引擎”。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动力。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一列火车,过去的动力是蒸汽机,后来是内燃机,现在进入高铁时代需要高速动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新经济是创造出来的,可以“无中生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微信、脸书、优步、滴滴打车等,都是这样。我们要加快发展新经济、创造新经济,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推动分享经济、微创经济竞相发展。同时,加快运用信息网络和智能化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发展新经济和改造提升传统经济,形成新的强大混合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转型发展。
2、重点突破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新经济,要选择好突破口。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也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充分运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实现网上与网下、虚拟与实体相结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业,打造新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新模式和新产业体系。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包括智能机器人、3D打印、柔性制造、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产业。特别是智能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如阿尔法GO,将会在广泛的领域获得应用,带来生产和生活的全新变化。当然,也要高度重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3、以点带面推广创新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引导新经济发展大趋势。现在,新经济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创新技术和模式超出人们的想象,一些创新产品充满奇思妙想,令人匪夷所思。华为创造了高科技制造企业发展的中国传奇,牢牢掌握着众多前沿性专利技术,华为手机已经稳居国内市场首位。小米独辟蹊径,实现了制造与消费的无缝对接,消费者参与产品设计定制,在智能手机行业异军突起。阿里巴巴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淘宝和支付宝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商业和金融模式,马云正在异想天开地追求建立EWTO计划,企图重写魔幻般“芝麻开门”的奇迹。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都应当多到火热的新经济发展第一线走一走、看一看,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典型事例经验,并加以总结推广,制定实施有效的鼓励支持政策,促进新经济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奇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这几年简政放权和“双创”成效明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为稳增长、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新经济,必须创造更加宽松的良好市场环境。社会各方面反映,现在政府管理中束缚还是太多,管了不少“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而市场监管和服务又没有跟上,影响了创新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和服务,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为新经济发展培土施肥、加油助力。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大力发展高端创新产业,又积极发展大量微创经济,形成科技研发机构、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创业创新创造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5、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据高速公路。发展新经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信息平台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宽带网速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制约了“互联网+”经济发展。要全面实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一方面,加快建设光网城市,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另一方面,在加快普及4G通信的同时,及时研究布局5G通信规划建设,着力研究量子通信技术,要像建设高铁一样,确保中国“信息高铁”走在世界前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