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1月新高考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

2020-07-13 来源:步旅网
2021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2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左传》记载:分鲁公殷(商)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分土之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天子对诸侯可以授土、授民

②诸侯要服从周公之法,听命于周朝的安排 ③诸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分鲁公殷民六族是为了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A.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2.“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肃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其悦将必与贱人,不与君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上述观点的提出者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3.汉代一政治家晁错曾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

1

能禁也。该政治家实际是主张( )

A.崇本抑末、重农贱商B.推行均田制、安顿流民 C.仁义为本、慎用刑罚D.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

4.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下图书法作品中的书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④①

5.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文中的“舍人”最有可能隶属于( )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刑部

6.下图是《×学者思想研究》一书的目录(局部),据此推断这位学者最有可能是( )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

7.下图是某一机构的示意图(局部),据此判断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

2

A.宣政院B.内阁C.鸿胪寺D.理藩院

8.清史研究者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评说了康熙对中国历史的八大贡献,其中四项为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③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亲征溯漠,善治蒙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上述贡献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9.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

①充满天朝上国观念②主张力避衅端③意识到英军发动战争的目的④出卖国家主权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0.“黄君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初营业失败……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法国绸商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乃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由此可知,该丝厂自光绪十三年后经营改善的原因是( )

①政府允许鼓励②市场进一步扩大③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④“实业救国”已成思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19世纪末,梁启超提出安置守旧大臣,要授予他们爵位,“京官自四品以上,外官自三品以上,皆列为贵族,他日得充上议员之任”。这反映出梁启超( ) A.希望旧官僚领导变法B.主张选官要注重出身门第 C.认识到中央集权之弊D.意识到变法维新的艰巨性

12.下图是1929年刊发于上海《良友》杂志的漫画,描绘了当时一些上海男子的穿着。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3

A.社会物质生活中西合璧B.男子服饰凸显着强烈的政治色彩 C.中国服饰改革举步维艰D.西装替代长袍马褂成为通常服饰

13.第五次“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从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由“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发表的宣言或做出的决议( )

A.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B.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指挥小组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D.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14.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

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B.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D.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15.下表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关于中国现代对外贸易(局部)情况的汇总。下列项中属于推动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的是( ) 中国1978—1986年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10亿元人民币)

1978 出口 16.77 进口 18.74 4

1982 1986 41.43 108.20 35.77 149.86 A.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B.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16.论及雅典城邦制度,有学者认为,雅典“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但如果不扩张,当强大的君主政体联合起来,它就会成为受害者。”这说明雅典城邦制度存在明显缺陷。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认识的是 A.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 B.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C.公民权建立在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 D.“五百人会议”享有很大的权力

17.下图为意大利不同时期圆形穹顶建筑的典范。下列项中不属于它们的共同点的是( )

①大小圆窗采光,宗教寓意浓厚②跨度大且无立柱支撑,空间感强烈③真正的球面形,立体感十足④反哥特式建筑,具有创新精神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8.有学者在谈到17世纪的一场革命时说:“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材料中“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主要指( )

A.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B.国王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19.下图是1890—1938年美、英、德、俄国/苏联四国的生铁产量示意图。其中①、③分别是( )

5

A.美国、德国B.美国、俄国/苏联 C.英国、德国D.英国、俄国/苏联

20.19世纪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一个世纪,下列发生于19世纪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贝尔发明电话机③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④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④②①③D.①③④②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实际上,1917年因两大发展……而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正是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如果作为其描述的依据,下列项中有误的是( )

A.俄国具有革命倾向的士兵支持革命B.俄国爆发革命同时宣布退出战争 C.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D.中国北洋政府正式向同盟国宣战 22.读下图,对发生在图示①处的战役认识正确的是( )

A.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 B.美军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 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6

23.某同学在查阅二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的相关介绍时看到:“重建是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待续性的全球化减少贫困仍是它工作的首要目( )

A.B.C.D.

24.人民网学术论坛载:“20世纪90年代单边主义一度大行其道,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在这种单极论盛行下,基辛格头脑冷静,在1993年告诫世人,由于共同敌人和威胁的消失,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同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同,日本、欧盟及中国必将崛起,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材料所阐述的是( ) ①欧盟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②美国通过发动战争等方式,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会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5.“屈原有其人乎?”主流观点认为“屈原确实存在”,依据是《史记·屈原列传》中的记载。到了民国,以胡适为代表抛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离骚非屈原所作,屈原这个人本就不存在依据是: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针对这一争鸣( ) A.主流观点错误,单一文献,孤证不立 B.胡适观点还须商榷,所持依据不够充分 C.司马迁离屈原时代较近,记载更可靠 D.屈原的存在与否,必须考经古发掘印证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7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等等。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摘编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材料二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盛行,文学艺术风格也以浪主义风格为主,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乔治·戈登·拜伦是其杰出代表。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世人留下了众多光辉的诗作,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而战斗一生的勇士。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苏格拉底哲学研究的重点及导致他这一倾向的主要因素。(5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指出拜伦第一次描写“拜伦式英雄”的作品,并说明拜伦是一个“为理想而战斗”的勇士。(5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 ——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

8

的消极影响。(4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6分) 28.(15分)一种政策和体系的发展,应当顺应民意,又顺应时代潮流,方具有生命力、可持续性和长远的积极社会效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商品生产关系不可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关系相提并论,但他已经蕴含了现代商品经济的主要元素,可谓之为简单的市场经济。正如拉德布鲁赫在其著述《法学导论》中所言:“贸易的需要,产生了个人主义私法,……它曾对罗马法产生过关键性影响,使之以古典形式,从为罗马商人与外国商人贸易而设立的万民法中产生。”

——吴斌《略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罗马法思想》 材料二

拿破仑没有充分估计到英国资本主义的牢固基础,也不了解它的现代化结构。苦心孤诣经营了十多年的拿破仑也无法阻挡这股强大的现代化潮流。尔后的历史也屡屡证明,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任何壁垒、垄断不仅伤害他者利益,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摧毁,几乎没有任何国家的经过封锁和垄断强大起来的。

——施京吾《杀死英国:为什么拿砍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会失败》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在上台之初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上,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主要目标是从1986—2000年15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4.7%,国民收入翻一番。

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1990年春,戈尔巴乔夫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恶果。

——摘编自人民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罗马万民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在人类文

9

明发展史上的价值。(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大陆封锁令”的内容,并分析其带来的结果。结合所学,概括在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的对外经济政策。(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苏联推行“加速发展战略”的措施。并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逐步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在经济上的体现。(5分)

29.(15分)中国边疆政策与民族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抚驭远人,全在恩威并用,令其感而知畏,方为良法。若如明季汉官,当外藩恭顺,则藐忽而虐侮之,或且勒索滋弊,及其有事,则又畏惧而调停之,往往激变,率由于此。……历观往代,中国筹边所以酿衅,未有不由边吏凌傲姑息,绥驭失宜者,此实绥靖边隅、抚驭外人之要务。 ——《清高宗实录》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所采取的政策及其理由。结合所学,从“大一统”的角度,分析清朝边疆政策的积极意义。(5分)

材料二1850年,林则徐因病回到福建原籍。他根据自己在新疆的亲身经历,结合当时沙俄多次胁迫清廷开放伊犁、塔城的现实,发出了“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的预言。 ——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晚清时期能佐证林则徐“预言”的主要史实,并简述晚清政府为加强控制新疆地区而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3)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中华民族的形成是在多民族互动交融中凝聚的。试以布达拉宫为例,从历史与建筑风格两个角度,指出它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瑰宝的理由。②“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多元”是个性,“一体”是共性。试从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从孙中山到中国共产党人,处理“多元”与“一体”关系的思考与实践。(6分)

10

全解全析 1 C 14 B 2 D 15 D 3 A 16 A 4 A 17 C 5 B 18 B 6 C 19 B 7 D 20 D 8 A 21 B 9 A 22 C 10 A 23 A 11 D 24 B 12 A 25 B 13 B 1.C【解析】题干中“分鲁公殷(商)民六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进行授土授民,故①正确;题干中“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即服从周公的法制,由此归附而听命于周朝,故②正确;题干中“分土之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即周朝中央还给诸侯国配备官吏、典章器皿等而监督诸侯国,并结合所学知识诸侯须诸侯要向周天子定期朝贡等,故③正确;分鲁公殷民六族的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2.D【解析】材料大意是现在大钟、鸣鼓、琴瑟、竽笙各种乐器,既已齐备,大人们独自安静地听着奏乐,将会得到什么乐趣呢?不是与君子一同来听,就是与贱人一同来听。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即墨子的“非乐”主张,故选D项;孔子主张“仁”,坚守与传承礼乐文化,排除A项;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变法革新,排除B项;庄子主张“齐物”“逍遥”,排除C项。

3.A【解析】晁错认为“民贫”的原因在于“不足”“不农”“不地著”,故其主张重农抑商,故选A项;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从北魏孝文帝至唐朝前期实行,排除B项;晁

错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抑制商业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体现不出“仁义为本、慎用刑罚”,排除C项;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D项。 4.A

【解析】①是秦朝时期的小篆(皇帝字样的提示);②是行草书,是宋朝米芾的作品《德忱帖》;③是汉隶《乙瑛碑》;④是唐朝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故正确的顺序应是①③④②;选择A项符合题意。

5.B【解析】据题干中“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并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下负责草拟诏书的是中书省,唐宋以中书令为长官,任首席宰相;以中书舍人为核心官职,掌管省内机枢政务,故选B项;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

11

大夫、起居郎等官,排除A项;尚书省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尚书令虽设而虚其位,仅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一度担任,唐以仆射为长官,仆射之下设左右丞,协助仆射分理省内事务,排除C项;刑部,初名都官,理刑狱辞讼,排除D项。

6.C【解析】据题干目录图片的“心即理”的宇宙观和讲明“本心”,并结合所学知识——陆九渊的思想,故选C项;程颐是北宋理学家,不是心学家,排除A项;朱熹是南宋理学家,不是心学家,排除B项;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与图片无逻辑关系,排除D项。 7.D

【解析】从图中机构负责归档汉、满、蒙等民族事务,设有喇嘛印务处等,可以推理出其为清代负责管理民族事务的理藩院,故选D项;宣政院是元代的中央机构,与清朝“木兰围场”不符,排除A项;明清内阁不负责宗教事务,排除B项;清代负责外交、礼仪的鸿胪寺与材料民族事务不符,排除C项。 8.A

【解析】1673—1681年削平三藩,巩固统一;康熙平定三潘之乱之后,就着手解决台湾问题,1683年8月台湾回归;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1696年康熙帝亲征溯漠;故正确的事件顺序为①②③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 9.A

【解析】据材料“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可知,这充满了天朝上国思维,故①正确;据材料“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可知,处置林则徐体现道光帝力避衅端,故②正确;英军发动战争的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输出商品,道光帝没有认识到这方面,故③错误;材料信息没体现道光帝出卖国家主权,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①正确;根据材料“法国绸商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乃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可知因为洋商的采购使得丝厂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故②正确;列强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③错误;“实业救国”成为思潮要到辛亥革命后,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D

【解析】梁启超安置守旧大臣,授予其爵位,其目的在于减少变法维新的阻力,故选D项;梁启超希望减少变法维新的阻力,而不是希望旧官僚领导变法,排除A项;材料不是选官标准问题,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梁启超意识到变法维新的艰巨性,不涉及中央集权之弊,排除C项。

12

12.A【解析】据材料“穿中国衫戴洋帽子”“穿洋服戴中国帽子”可知,当时一些上海男子的穿着中西合璧,故选A项;中山装凸显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材料不涉及,排除B项;材料体现服饰中西合璧,看不出举步维艰,排除C项;西装和长袍马褂并行不悖,“替代”说法错误,排除D项。

13.B【解析】“马背上”的共和国发表的宣言或做出的决议是指长征时期发表的宣言或作出的决议,长征期间,召开遵义会议,做出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指挥小组的决议,故选B项;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是在延安时期,不是在长征时期,排除A项;“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发表于1932年,是在长征之前,排除C项;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 14.B【解析】题干图示显示1961—1971年支持中国的国家票数在不断上升,而反对者在不断下降,说明了在两极格局之下更多的国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B项;1966—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前三年,经济破坏严重,排除A项;此时联合国主导者仍以美苏为主,排除C项;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D项。 15.D【解析】1978—198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显著增加,主要因素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选D项;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因此1978—1986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显著增加不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结果,排除A项;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B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排除C项。

16.A【解析】根据材料“无法扩张自己……如果它扩张,其公民就无法集合参加公民大会”可知,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城邦制度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A项符合题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范围有限,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与五百人会议权力的大小无关,D选项排除。

17.C【解析】大小圆窗采光,宗教寓意浓厚是万神殿的特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故①正确;跨度大且

无立柱支撑,空间感强烈,是万神殿,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共同点,故②错误;真正的球面形,立体感十足是圣彼得大教堂的特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故③正确;反哥特式建筑,具有创新精神是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特点,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18.B【解析】“王位的内容起了变化”指的是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不再是君权神授,故选B项;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的是《权利法案》,不是光荣革命,排除A项;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是《权利法案》,不是光荣革命,排除C项;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是《权利法案》,不是光荣革命,排除D项。

13

19.B【解析】据题干曲线图可知①处于自1890年到1938年处于第一位,①应该是美国,③在1890年到1930年一直处于第四位,在1930年超过④,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对工业化的影响推知③应该是俄国/苏联,选择B项符合题意。 20.D

【解析】据所学可知,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机,③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④1859年达尔文出版《生物起源》,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选择D项符合题意。

21.B【解析】俄国虽然在1917年爆发革命但是退出一战是在1918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917年3月和11月,俄国具有革命倾向的士兵支持革命,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派出大批民工到欧洲战场服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C

【解析】1942年瓜岛战役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故选C项;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排除A项;攻占冲绳岛后,美军从南面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排除B项;中途岛海战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排除D项。 23.A

【解析】“重建是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现包容性和可待续性的全球化减少贫困仍是它工作的首要目标”这是世界银行的宗旨,故选A项;减少贫困是世界银行的宗旨,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不是为了减少贫困,排除C项;亚太经合组织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不是国际组织,排除D项。 24.B【解析】题干中“西方联盟的凝聚力下降,欧洲、日本与美国的利益冲突增多”,未强调欧盟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问题,故①错误;题干中“美国不顾包括西欧主要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世界多极化趋势似乎受挫。美国学者克劳斯·海默在90年代初宣称世界进入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时刻”,可知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故②正确;题干中基辛格认为多极化是发展趋势,“美国尽管还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国际体系的控制力在下降”,故③正确;题干讨论的是美国的国际影响力问题,与④与逻辑关系不大,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

25.B【解析】胡适依据“西汉之前并无关于屈原的文献记载”得出屈原本不存在的观点,这一观点所持依据不够充分,从战国到汉初,战乱频繁,大量历史资料被损毁,没有找到屈原的记载非常正常,故选B项;主流观点不一定错误,针对这一争论,只有多方搜集史料,多

14

方面论证才可以,排除A项;史料可靠与时间远近有一定关系,但不绝对,排除C项;考古发掘并不是解决这争论的唯一办法,有些史料历经岁月冲刷,可能已经不存在,排除D项。 26.【答案】(1)重点:人的道德哲学。(2分)(未写出“道德”不给分)因素:雅典的政局;智者的出现;个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3分,一点一分)

(2)特点: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3分)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1分)说明: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1分)

【解析】(1)第一小问重点,据材料一“苏格拉底开始研究人类本身,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等等”得出苏格拉底重点研究人的道德哲学。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民主政治的弊端显现;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对雅典城邦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2)第一小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失望;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第二小问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小问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积极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27.【答案】(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 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4分) (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6分) 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得出一是殖民者设立租界,二是小刀会起义的冲击;第二小问影响,租界的设立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凸显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特征。

(2)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得出淡化了等级观念,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第二小问特征,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8.【答案】(1)特点:建立在贸易(或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2分,任写2点)价值: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分)

(2)内容: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2分)影响:打击了英国,葬送了法国(2分)

15

对外经济政策:推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2分;任写出1点即2分)

(3)措施:注重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完善生产和管理体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降低公有制的比重。(4分)体现:改革否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贸易的需要,产生了个人主义私法,……它曾对罗马法产生过关键性影响,使之以古典形式,从为罗马商人与外国商人贸易而设立的万民法中产生”得出是建立在贸易的基础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万民法的特点还有简洁灵活,实用有效,注重,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第二小问价值,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也就是罗马法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2)第一小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陆封锁令”的内容是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大陆封锁令沉重打击了英国,给法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并导致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国。第三小问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拿破仑三世时期实行自由贸易的经济政策,全面、大幅度降低关税,促进贸易的发展,同时废除关税保护政策。

(3)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三“以加速科技进步作为工作中心,集中从企业改革入手,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取消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得出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据材料三“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得出实行多种所有制的形式,降低公有制的比重。第二小问体现,据材料三“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形式,计划从目前85%降到30%左右,生产性设施、航天工业、军事设施、国家银行归国家所有”得出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基础,否定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29.【答案】(1)政策:恩威并用。理由:中国自古以来边疆危机都是由管理边疆的官吏欺压边地少数民族而引发的。积极意义: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5分)

(2)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入侵新疆,得到了俄国的支持;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2分,任答两点即可)措施: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最终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2分)

(3)选择讨论①。历史: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而修建了红山宫,是

16

布达拉宫的前身;(1分)清朝康熙皇帝特派114名汉、满工匠进藏协助修建,形成现在的规模。(1分)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呈现藏汉合璧风格。(2分)布达拉宫采用了藏族的碉楼建筑形式,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其殿顶飞檐翘角,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具有汉族的建筑特色。(2分)选择讨论②。孙中山先后提出“五族共和”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思想;(1分)中华民国宣布成立时,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1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观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分)1954年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

【解析】(1)第一小问政策,据材料一“全在恩威并用”可得恩威并用。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一“中国筹边所以酿衅,未有不由边吏凌傲姑息”可得中国自古以来边疆危机都是由管理边疆的官吏欺压边地少数民族而引发的。第三小问积极意义,结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关知识可得较好地处理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2)第一小问史实,结合近代沙俄入侵中国的史实和材料二“沙俄多次胁迫清廷开放伊犁、塔城的现实”等可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入侵新疆,得到了俄国的支持;1871年,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第二小问措施,据所学晚清巩固对新疆的管理史实可得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最终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选择讨论①,注意论据从历史和建筑两个方面的史实予以列举说明即可。选择讨论②,抓住“多元”体现个性,从孙中山和中共强调多民族史实予以说明,抓住“一体”体现共性,从孙中山和中共强调同属于中华民族史实予以说明即可。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