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大学为例
法学院:马发腾 梁露丝 何艺媚 陈祥庭 信息工程学院:叶智棠 刘春影 陈润强
【摘要】 这是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全方位地展示一代特区大学生的价值观。我们历时九个月,从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价值观”、“集体观”、“学习观”、“消费观”、“职业观”、“道德法制观”、“交际观”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并深入研究,力求以既准确、又翔实的数据,以严谨、科学的社会学调研方法,勾画一代特区大学生其价值观的基本走向,分析其利弊之处,为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其它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为最终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特区 大学生 价值观
一、引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代人的价值观影响一代人的命运,影响一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前途。而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是从根本上引领着一个国家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深圳大学建立于198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一所特区大学,其正门向西而开,呈开放之势;而其内部建筑结构却采纳阴阳两极的八卦格局,这是否寓含着创校者和主事者一种中西合璧、思想兼容的理念与寄托呢?那么,这样一所寓意深刻的特区大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呢? 此外,深圳大学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骨干型人才”,那么生活其中的深大学子是否符合学校管理者预想的期望呢?其价值观对深大学子成为“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骨干型人才”有促进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呢?以上的问题,便是我们调研的重点。
从现实意义上而言,价值观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时代背景以及自我的反思和修正中得以发展。对于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尤为重要。通过对学生价值观的深刻把握,可以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可以因材施教,培养一代有为的年轻人。因此,学校和各个学院的决策者该如何把握特区大学生的价值观,因材施教,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是我们所关注的。
从城市发展和国家的层次上而言,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动态,有助于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前景,有助于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积累,更为重要的是,能为最终形成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总而言之,我们期待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既全面又深刻地了解一代特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教育机构、政府以及社会的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从“政治观”、“人生价值观”、“集体观”、“学习观”、“消费观”、“职业观”、“道德法制观”、“交际观”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一代特区大学
1
生的价值观。
三、调查目的
(一)从尊重教育规律出发,办学以学生为本,了解深圳大学学生多元价值观的现象和本质,是教师引领、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从内容到方法进行创新的首要前提,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二)从学生个人成长规律出发,价值观在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时代环境和自我反思等多因素影响下,处于不断裂变流转过程中,对个体成长具有定向激励作用,有“态度决定一切”一说,对个体的学习观、情感发育、生活消费、职业选择、社会适应乃至事业发展等带来正面或负面影响,多元、自发的价值观亟待引导、认同和凝炼为核心价值观,为最终形成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四、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我们事先通过“文献检索”了解以往各专家、学者关于价值观、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同时,也通过与同学聊天、访谈的方式对调研的课题进行探讨,并就我们了解到的相关资料构思问卷的设计。
由于数据来源于问卷,所以,我们非常重视问卷设计。问卷设计历时两个月,经过八次修改,才敲定终稿。特别要提出的是,我们的调查内容涉及“政治观”、“人生价值观”、“集体观”、“学习观”、“消费观”、“职业观”、“道德法制观”、“交际观”等八个方面,本来,我们依照此八个方面以八个板块的形式设计问卷。后来,为了防止被访者受板块设计的影响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者定向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将八个板块进行肢解,使题目无序化。而在分析数据时候,则又使题目有序化、板块化,体现了我们设计问卷的巧妙性。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研地点为深圳大学校园内。发出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7份,有效率为95.4%;完成个体访谈20例。在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问卷中,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的分析借助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和Microsoft Excel 软件制作统计图表、分析数据,总结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五、 样本个体基本情况描述
(一)性别
受访的对象中,31.0%为男同学,68.3%为女同学。
性别
2
Cumulative Valid 男 女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148 326 474 3 477 Percent 31.0 68.3 99.4 .6 100.0 Valid Percent 31.2 68.8 100.0 Percent 31.2 100.0 (二)学院
本次调研涉及深圳大学校园内的11个学院,覆盖文理工科。调查的样本显示,其中,文科学生受访的比例较理工科高。
学院
Cumulative
Valid
材料 传播 法学 管理 化工 经院 师范学院 数学 外国语 文院 信工 Total
Frequency
1 74 6 62 34 95 25 42 86 1 51 477
Percent
.2 15.5 1.3 13.0 7.1 19.9 5.2 8.8 18.0 .2 10.7 100.0
Valid Percent
.2 15.5 1.3 13.0 7.1 19.9 5.2 8.8 18.0 .2 10.7 100.0
Percent
.2 15.7 17.0 30.0 37.1 57.0 62.3 71.1 89.1 89.3 100.0 (三)年级
问卷抽样调查对象主要为大一大二学生,大四学生较少。四个年级的比例分别为:大一占37.7%,大二占32.3%,大三占20.3%,大四占9.6%。
年级
Cumulative Valid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Total Frequency 180 154 97 46 477 Percent 37.7 32.3 20.3 9.6 100.0 Valid Percent 37.7 32.3 20.3 9.6 100.0 Percent 37.7 70.0 90.4 100.0 (四)政治面貌
3
受访对象中,团员居多,占83.2%;其次是党员,占13.8%;民主党派和群众占少数。
政治面貌
Cumulative
Valid
党员
民主党派成员 团员 群众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65 3 397 7 472 5 477 Percent
13.6 0.6 83.2 1.5 99.0 1.0 100.0 Valid Percent
13.8 .6 84.1 1.5 100.0 Percent
13.8 14.4 98.5 100.0
(五)长期居住地与生源地
调查对象中,长期居住城市接近三分之二,长期居住农村的占三分之一;而且,从生源地上看,以广东省内的考生为主,其中,又以深圳市内的考生占多数,体现了一所特区大学独特的生源结构。
长期居住地
Cumulative Valid 农村 城市 Total Missing Total 生源地
Cumulative
Valid
深圳本地
广东省内深圳市外 广东省外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164 243 68 475 2 477 Percent
34.4 50.9 14.3 99.6 .4 100.0 Valid Percent
34.5 51.2 14.3 100.0
Percent
34.5 85.7 100.0
System Frequency 158 312 470 7 477 Percent 33.1 65.4 98.5 1.5 100.0 Valid Percent 33.6 66.4 100.0 Percent 33.6 100.0
六、问卷分析
(一)有关政治观的实质分析
1.时事关注程度
4
从下图可见,选择“非常关注时事”的学生占9.6%;选择“比较关注时事”的学生占42.7%,体现了深圳大学学生对待时事的主流态度;但是选择“一般关注”的学生也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可见,深圳大学的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是处于“中等偏热”的水平。
关注时事政治
Cumulative
Valid
非常关注 比较关注 一般 较少关注 不关注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46 201 156 48 20 471 6 477 Percent
9.6 42.1 32.7 10.1 4.2 98.7 1.3 100.0 Valid Percent
9.8 42.7 33.1 10.2 4.2 100.0 Percent
9.8 52.4 85.6 95.8 100.0
2.入党热情与对于党的关注程度
调查显示,深圳大学的学生其入党热情同样处于一种“中等偏上”水平。有25.4%的学生,入党的愿望是“一般”;而选择“比较想”和“非常想”的学生,所占比例42.3%。可见,大多数的特区大学生愿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
但是,在“对党的十七大的关注程度”这一问题上,更多的学生是选择了“一般关注”;“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的总比例少于“较少关注”和“不关注”的总比例,显示了深圳大学的学生在“对党的十七大的关注程度”这一问题上则是处于一种“中等偏下”的水平,与“入党热情”所呈现的情况有出入,也与上文提及的“时事关注程度”有出入。 这或许可以反映深圳大学的学生愿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其关注党务党事的思想觉悟还有待提高;也反映了深圳大学的学生比较关心时事政治,但并非仅仅关心党务党事,而是多元化的。
入党意愿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想 比较想 一般 不太想 不想 Total
Missing Total
党的十七大关注程度
Cumulative
Valid
非常关注
Frequency
31 Percent
6.5 Valid Percent
6.6 Percent
6.6
System
Frequency
83 119 121 40 77 440 37 477
Percent
17.4 24.9 25.4 8.4 16.1 92.2 7.8 100.0
Valid Percent
18.9 27.0 27.5 9.1 17.5 100.0 Percent
18.9 45.9 73.4 82.5 100.0 5
比较关注 一般 较少关注 不关注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79 187 112 61 470 7 477 16.6 39.2 23.5 12.8 98.5 1.5 100.0 16.8 39.8 23.8 13.0 100.0 23.4 63.2 87.0 100.0
3.国内社会问题之关注程度
“对于国内社会,您关注什么问题”,占多数的被访者选择了“住房问题”、“卫生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官员腐败问题”。住房、卫生医疗、教育,这被当下社会称之为“新三座大山”的民生问题,受到深圳大学学生的关注,可见特区大学生虽然身处象牙塔的幸福生活,但依然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而“国民素质问题”与“官员腐败问题”受到特区大学生的重点关注,而且关注程度高于教育问题和卫生医疗问题,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区大学生对于未来社会的一种希冀与期待,他们一方面希望民间国民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他们同时希望政府官员为官清廉、杜绝腐败。这是一代特区大学生从“民间”和“政府”两个维度对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是一种政治诉求,也是一种梦想。
选择“三农问题”的同学是居少数的,这与样本个体(调查对象)有很大关系,因为深圳大学的学生占多数长期居住于城市,更多的是居住于深圳市内。自幼的城市生活,再加之大多是独生子女,对于农村、农业、农民的认识是较少的,自然也难以像来自农村的学生那样对农村有着独特而又深厚的感情,难以积极主动地关注三农问题。这体现了特区大学生特有的一面,但这不利于特区大学生完整人格以及全局观念的培养,有待教育者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关注中国的农村社会,免做“井底之蛙”,只懂钢筋水泥,不识五谷杂粮。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选择“什么都不关心”,这部分同学同样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引导;而也有少数同学选择“其他”,并填写了关于“其他”的内容,有同学写“国家生活环境”、“海峡两岸时事”、“环境问题”、“经济改革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也有同学写“美女”、“体育”、“中国足球”等具有80后特征的字眼。
对于国内社会,您关注什么问题三农问题住房问题卫生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国民素质问题官员腐败问题什么都不关心其他
6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股市
国家生活环境 海峡两岸时事 环境问题 经济制度改革 就业 就业问题 民工问题 贫富差距,弱势 食品健康问题 台湾问题 体育,美女 无传统且不民主 中国足球 Total
Frequency
446 1 5 5 1 5 1 5 1 1 1 1 1 1 1 1 477 Percent
93.5 .2 1.0 1.0 .2 1.0 .2 1.0 .2 .2 .2 .2 .2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3.5 .2 1.0 1.0 .2 1.0 .2 1.0 .2 .2 .2 .2 .2 .2 .2 .2 100.0 Percent
93.5 93.7 94.8 95.8 96.0 97.1 97.3 98.3 98.5 98.7 99.0 99.2 99.4 99.6 99.8 100.0
(二)有关人生价值观的实质分析
1.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
调查显示,特区大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最看重的是“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否”,接着是“探索和实现人生意义”;而“对社会贡献的程度”则屈居第三位,但相对而言,还是不少人选择此项;少部分人选择“金钱与地位的高低”。
由此可见,个人意识在新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中逐渐凸显,但这种个人意识不等同于狭隘的个人主义,而是与梦想、理想紧密相连的“个人梦想”和“人生意义”。这样一种对个人梦想和人生意义的追求,虽然凸现自我意识、个人意识,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便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同样的道理,每个人梦想的实现便是一切人梦想实现的条件,便是一个社会共同梦想、共同理想实现的条件。因此,这样一种自我意识、个人意识在年轻一代人生价值观中的凸现,体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理性的人生价值观,虽然直接选择“对社会贡献的程度”的学生不是占绝对多数,但是,重视个人梦想的实现,重视探索和实现人生意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促使“个人成就”与“社会贡献”的相统一。
选择“金钱与地位的高低”占少数,可见特区大学生能正确看待“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人生价值与地位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名誉,不致于产生拜金主义和强烈的功利思想。
7
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350300250200150100500金钱与地位的高低探索和实现人生意义对社会贡献的程度个人梦想的实现Frequency
2.特区大学生眼中的快乐
快乐的真谛在于什么?最多人选择了“家庭幸福”,其次,“简单生活”,接着“服务社会和他人”。而“事业成功”和“享乐”则较少人选择。
“家庭幸福”和“简单生活”成为大多数特区大学生眼中的快乐之真谛,可见新一代大学生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注重家庭的幸福感,将快乐建立于家庭的幸福与生活的满意上,而不是建立于享乐主义的废墟之上;注重一种自我感觉,一种简约主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铺张浪费与奢侈颓靡。
选择“服务他人与社会”的同学虽然不是占绝大多数,但是,依然作为一种主流的快乐路线为我们80后这一代大学生所普遍接受。将服务当作一种快乐,将奉献当作一种幸福,折射出新一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极少数人选择了“其他”,并填写了“其他”的内容,从个人方面而言,有同学觉得快乐的真谛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活在路上”、“健康生活”、“自我需求得到满足”、“每天都能笑”、“身体健康”等等;从家庭方面而言,有同学觉得快乐的真谛是“爱人与被爱”、“亲人幸福”等等;也有同学从社会的角度,认为快乐在于“最大限度地认识社会”、“促进国家繁荣,中华复兴”、“回馈社会,利人利己”、“生活平安幸福,世界和平”等。 从“自我”到“小家庭”,再到“大社会”,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一方面注重家庭的幸福感,注重个人的简约生活;另一方面,提倡服务社会和他人。这体现了特区大学生个人、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快乐观”,而且从调查所得数据得知:家庭是第一快乐源、个人是第二快乐源、社会是第三快乐源。
8
快乐的真谛在于享乐服务他人和社会简单生活家庭幸福事业成功其他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爱人与被爱
不打算成家,为亲人幸福 成绩优秀
促进国家繁荣,实现中华 个人价值体现 回馈社会 活在路上 健康生活 利己利人 满足 漫画 每天都能笑 身体健康 生活充实
生活平安幸福,世界和平 实现目标 知足
追求自己的梦想 自我充实和自我满足 自我需求得到满足 最大限度地认识世界 作自己想做的事 做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 Total
Frequency
445 1 1 1 1 2 1 1 1 1 1 1 2 1 6 1 1 1 1 1 1 1 1 1 1 1 477 Percent
93.3 .2 .2 .2 .2 .4 .2 .2 .2 .2 .2 .2 .4 .2 1.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3.3 .2 .2 .2 .2 .4 .2 .2 .2 .2 .2 .2 .4 .2 1.3 .2 .2 .2 .2 .2 .2 .2 .2 .2 .2 .2 100.0
Percent
93.3 93.5 93.7 93.9 94.1 94.5 94.8 95.0 95.2 95.4 95.6 95.8 96.2 96.4 97.7 97.9 98.1 98.3 98.5 98.7 99.0 99.2 99.4 99.6 99.8 100.0 9
3.小资情趣的加深——以大学生平时闲暇安排为例
虽然在上面的调研中,我们认为特区大学生没有将快乐建立在享乐主义的废墟上,但是,其小资情趣以及慵懒的生活作风还是存在的。
调查显示,最多的特区大学生将平时闲暇用于“上网”,其次是“睡觉”,再次是“听音乐”、“逛街”、“看电影”。选择“自习”的同学,与选择“运动”的同学接近;而选择“玩游戏”的同学则略少于选择“自习”的同学,甚至多于选择“拍拖”和“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
由此可见,“睡觉”、“听音乐”、“逛街”、“看电影”等小资情趣在大学生中日益受欢迎,同时,“玩游戏”、“无所事事”等慵懒的作风也在大学生群体中渐渐滋生。
平时个人闲暇安排80706050403020100Percent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充实自己 出游 看课外书 看书
看书,自习,听讲座 看小说 写日记 写作,看书 学外语 Total
Frequency
455 7 1 1 1 2 1 6 1 1 1 477 Percent
95.4 1.5 .2 .2 .2 .4 .2 1.3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5.4 1.5 .2 .2 .2 .4 .2 1.3 .2 .2 .2 100.0
Percent
95.4 96.9 97.1 97.3 97.5 97.9 98.1 99.4 99.6 99.8 100.0 睡觉旅游兼职勤工俭学拍拖上网逛街自习听音乐参加社团活动看电影无所事事运动写信玩游戏其他
10
(三)有关群己关系的实质分析
1.大学生团队意识自我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六成多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团队意识表示“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有23.1%的同学表示“一般”;而仅仅是一成多的同学表示“较不满意”或者“很不满意”。这说明,较大同学其群己关系还是处理得较好,对自己的团队意识感到自我的乐观。
团队意识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94 212 110 34 22 472 5 477 Percent
19.7 44.4 23.1 7.1 4.6 99.0 1.0 100.0 Valid Percent
19.9 44.9 23.3 7.2 4.7 100.0 Percent
19.9 64.8 88.1 95.3 100.0
2.大学生群己关系的实际考察——以深圳大学的发展与您关系密切程度为例
作为个体的“我”,以及作为一个“群”的生活和学习社区,大学生其群己关系究竟如何?为了就此做实际的考察,我们在问卷中提出了这样一道问题——“请问您觉得深圳大学的发展与您关系密切吗?”。
从调查中可得,超过八成的同学选择了“很密切”或者“比较密切”,其中,选择“很密切”的同学接近全体受访者的三分之一;而仅仅是3.2%的同学觉得“较不密切”或者“不密切”。可见,深圳大学的学生对自己的大学有很高的认同感。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代特区大学生较高的群体意识。
深圳大学的发展与您关系密切程度
Cumulative
Valid
很密切 比较密切 一般 较不密切 不密切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151 243 63 6 9 472 5 477 Percent
31.7 50.9 13.2 1.3 1.9 99.0 1.0 100.0 Valid Percent
32.0 51.5 13.3 1.3 1.9 100.0 Percent
32.0 83.5 96.8 98.1 100.0
3.特区大学生的城市归属感
11
由于考虑到以往长期居住于农村与以往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不同的感悟,所以我们分别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两个维度来考察特区大学生队深圳特区的城市归属感有几何。
调查显示,相比较而言,城市学生对于深圳特区的城市归属感,要比农村学生浓厚。但尽管如此,还是超过五成的农村学生对深圳特区的归属感“很浓烈”或者“较浓烈”,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学生感到“一般”,仅仅是一成多的农村学生感到“较淡”或者“很淡”。因此,整体上而言,大部分农村学生还是认同和喜欢深圳特区的。
长期居住地 * 对深圳的归属感 Crosstabulation 长期居住地
农村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 within 对深圳的归属感
城市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 within 对深圳的归属感
Total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 within 对深圳的归属感
% of Total
23.9% 36.9% 31.0% 100.0% 100.0% 100.0% 18.5% 111 23.9% 23.9% 171 36.9% 19.8% 144 31.0% 2.4% 19 4.1% 100.0
% 4.1% 1.7% 19 4.1%
66.4% 464 100.0%
77.5% 64.9% 63.9% 57.9% 42.1%
66.4%
% of Total Count
5.4% 86 27.9%
12.9% 111 36.0%
11.2% 92 29.9%
1.7% 11 3.6%
2.4% 8 2.6%
33.6% 308 100.0%
22.5% 35.1% 36.1% 42.1% 57.9%
33.6%
Count
很浓烈
25 对深圳的归属感 较浓
60 一般
52 较淡
8 很淡
11
Total 很浓烈
156
16.0% 38.5% 33.3% 5.1% 7.1% 100.0%
100.0% 4.1%
100.0% 100.0%
4.特区大学生对城市发展的期望值——群体意识的升华
对一座城市的期望,体现了身处该座城市的一代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当
我们问及“您希望深圳的未来将会是怎样的?”,最多的同学选择了“经济上更繁荣”和“就
业机会更多”。第二受欢迎的选项是“民生保障更多,更加以人为本”,接着是“市民素质更高”。并列第四的是“政治上更民主”、“政府清明,反腐倡廉”、“教育资源更充裕更公平”。“环境更清洁”反而最少人选择,或许是因为深圳本来就是一座花园城市,对环境的清洁度较为满意,以致对环境没有再多的要求。
但是,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见,经济繁荣与就业机会、民生保障的增多成为特区大学
12
生对深圳特区呼声最大的期望。这也折射出一代特区大学生权利意识、务实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这也是特区大学生心目中所向往和追求的“深圳未来蓝图”,作为深圳未来的建设者和掌舵人,他们意欲打造的是一座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主自由、以人为本的高素质、高品位城市。这是一种群体意识的升华,从初级的团队意识、群体意识升华至较高级的集体观念,再由集体观念升华至一代特区大学生关于一座关于城市的伟大梦想。
当然,也有同学希望未来的深圳“气候好”、“舒服”、“美女更多”,虽然带有一定的
小资情怀,但不能不说是属于这部分同学的私人化的梦想。而至于希望未来的深圳“成为改革的前沿”、希望未来的深圳“我当市长”则带有一代大学生的大气魄。
您希望深圳的未来100%90%80%70%60%50%40%30%20%10%0%Percent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成为改革前沿 美女更多 气候好 舒服 我当市长 Total
Frequency
471 1 1 1 1 1 1 477
Percent
98.7 .2 .2 .2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8.7 .2 .2 .2 .2 .2 .2 100.0
Percent
98.7 99.0 99.2 99.4 99.6 99.8 100.0 其他政府清明、反腐倡廉市民素质更好环境更清洁教育资源更充裕更公平就业机会更多民生保障更多,更加以人为本政治上更民主经济上更繁荣
(四)有关学习观的实质分析
13
1.专业选择的满意度以及选择就读专业的原因
在本次调研中,深圳大学的受调查者,对于自己就读专业选择的满意度,42.5%的同学选择“比较满意”,也有接近三成的人选择“一般”;选择“非常满意”的同学也占了13.8%,而“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同学为数不多——两项的总比例甚至低于选择“非常满意”的同学。可见,深圳大学的学生对于目前的专业选择,从大体上而言,是满意的。
至于深圳大学的学生选择目前自己就读专业的原因,最多的同学选择了“基于兴趣”;也有较多的同学是因为“就业前景好”;也有一部分同学是因为“服从分配调剂”而进入本专业的;“家长要求”和“跟随大众意愿”相对较少,反映了年轻人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也不盲从家长要求,能比较清楚地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主性的抉择。
专业选择满意度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66 202 142 41 24 475 2 477 Percent
13.8 42.3 29.8 8.6 5.0 99.6 .4 100.0 Valid Percent
13.9 42.5 29.9 8.6 5.1 100.0 Percent
13.9 56.4 86.3 94.9 100.0
选择就读专业的原因706050403020100Percent
基于兴趣家长要求就业前景好跟随大众意愿服从分配其他2.学习的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观”的最主要构成。昔日,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今日的特区大学生呢?他们因什么而学习,为什么而学习呢?调查显示,“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素质”以及“便于以后就业”是大多大学生学习的目的,三者各自占的比例都较接近。而“获得文凭”和“为了父母和家庭”也占了相当的比例;“服务社会”则在可供选择的明确答案中占的比例最小。
服务意识的降低,而现实色彩的加重,是目前大学生学习取向的一个转变。这不能说是
14
“功利主义”,恰恰折射出一个转型社会下,大学生新的价值动态。这样一种学习观的转变,符合当前社会的转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宏大叙述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危难、民生疾苦之时的学习观,而当前,随着国家的逐步昌盛、民族的逐步复兴,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所以,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安居乐业以及个人的高品质生活。所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特区大学生在“学习的目的”上做如此的选择,不足为奇——不是目光短浅,亦非胸无大志,而是注重现实,成就自我。
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对于学习的目的仍不清楚;也有一部分同学觉得学习的目的基于“丰富人生”、“满足求知”、“享受知识”等高雅的情趣。
学习的目的获得文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素质便于以后就业服务社会为了父母或家庭不清楚其他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丰富人生 满足求知 实现理想 享受知识 兴趣 一种经历 自我价值 Total
Frequency
466 1 1 1 5 1 1 1 477
Percent
97.7 .2 .2 .2 1.0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7.7 .2 .2 .2 1.0 .2 .2 .2 100.0
Percent
97.7 97.9 98.1 98.3 99.4 99.6 99.8 100.0
(五)有关消费观的实质分析
1.大学生个人收入来源
“家庭提供”与“兼职收入”成为大学生群体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大多数同学还是依赖“家庭提供”,而“兼职收入”也成为了较多同学收入的主要来源。“奖学金”、“助学金”
15
以及“炒股”等途径也增加了大学生收入的途径。
个人收入来源10080604020家庭提供奖学金Percent助学金兼职勤工俭学炒股0其他Percent
2.大学生的支出水平以及支出途径
占一半以上的学生,其支出水平在“401—800元”;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其支出水平在“801—1200元”;“400元以下”的支出水平占7.5%,“1200元以上”的支出水平占8.0%。大体上而言,在深圳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里,这样的支出水平,较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支出途径的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同学将大部分的钱花在“日常的饮食”上,其次,是“买书等学习用品”、“外出旅游或聚会”以及“服装”——三者各占比例较为接近;“约会”作为大学生群体特有的开支途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购买电脑、手机、MP3等时尚用品”比“约会”的开支占的比例略多。也有同学将开支用于“做发型”、“娱乐”、“创业”等途径。
从这样的消费结构,可以看出一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除了日常饮食以及为了学业而必要的开支外,外出旅游和聚会、注重自我形象修饰的服装支出、发型支出以及出于情感需要的约会支出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消费已经不单单为了满足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更多是满足情感和自我形象修饰的需要。
支出水平
Cumulative
Valid
400以下 401-800 801-1200 1200以上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36 276 124 38 474 3 477 Percent
7.5 57.9 26.0 8.0 99.4 .6 100.0 Valid Percent
7.6 58.2 26.2 8.0 100.0 Percent
7.6 65.8 92.0 100.0
16
开支主要用于日常饮食买书等学习用品外出出游或聚会服装约会购买电脑、手机、MP3等时尚用品其他
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创业 丢失 逛街 间或出去玩 买生日礼物 日常用品 生活用品 一切 娱乐 做发型 Total
Frequency
460 1 1 1 6 1 2 1 1 1 1 1 477 Percent
96.4 .2 .2 .2 1.3 .2 .4 .2 .2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6.4 .2 .2 .2 1.3 .2 .4 .2 .2 .2 .2 .2 100.0 Percent
96.4 96.6 96.9 97.1 98.3 98.5 99.0 99.2 99.4 99.6 99.8 100.0
(六)有关职业观的实质分析
1.就业前景
调查显示,52.8%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看法;“比较满意”的同学占24.7%;非常满意的仅占7.3%;而对就业前景持不乐观看法的同学也占有一定比例——“较不满意”占10.1%,“很不满意”占4.4%。可见,较多的同学对于就业前景不至于失望,但是,也并非非常乐观,而是以一种平稳的心态看待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
17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35 118 252 48 21 474 3 477 Percent
7.3 24.7 52.8 10.1 4.4 99.4 .6 100.0 Valid Percent
7.4 24.9 53.2 10.1 4.4 100.0 Percent
7.4 32.3 85.4 95.6 100.0
2.择业时想选择的工作类型
调查显示,“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最受大学生的欢迎,其次是“高工资高福利的工作”,再者是“稳定性高的工作”。而“有挑战性、思维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的工作”虽然也占据一定的比例,可是,却位居第四位,“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次之。
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择业时现实色彩的加重——追求高福利、高工资等切身利益,权利意识日趋强烈。“有挑战性、思想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的工作”虽然占据一定比例,但并不是很多同学选择了该选项,较选择“稳定性高的工作”的同学要少,可见,受调查的学生还是缺少一种自信感和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或许这是因为对社会的不了解,因为对社会人才竞争的一种担忧与迷茫,而更多的希望得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不愿承担受淘汰的风险和压力。
择业时想选择的工作类型706050403020100Percent
稳定性高的工作有挑战性、思想理念需要不断更新的工作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没考虑,一般就可以高工资搞福利的工作3.本科毕业,我们的第一选择是什么?
“就业”是本科毕业时,大部分同学的第一选择,而其次是“考研究生”,再次是“考公务员”。这三者是本科大学生毕业最受欢迎的第一选择。
而最多的同学将“考公务员”作为毕业时候的第二选择。与第一选择一样,“就业”、“考公务员”、“考研”仍是本科大学生毕业最受欢迎的第二选择,位居前三甲。只是在比例上略有不同,“考公务员”占的比例最多;接着,“就业”;再次,“考研”。
18
“自己创业”在第一选择中,较少人选择。但是,在第二选择中,其所占比例较大提高,这作为一个信号,隐性地体现了一部分特区大学生身处特区,敢为人先、自力更生的创业风格和商业性格。
(七)有关道德法制观的实质分析
1.大学生道德意识、法律素养的自我满意程度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大多人对自我道德意识以及法律素养表示“比较满意”,其中,对自我道德意识表示“比较满意”的占48.4%,自我法律素养占41.5%。也有超过四分之一
19
的同学对自我道德意识表示“非常满意”,占17.6%的同学对自我法律素养表示“非常满意”。可见,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数同学对自我道德意识以及法律素养还是相当乐观的。
道德意识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Total
Missing Total 法律素养
Cumulative
Valid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较不满意 很不满意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84 198 127 46 18 473 4 477 Percent
17.6 41.5 26.6 9.6 3.8 99.2 .8 100.0 Valid Percent
17.8 41.9 26.8 9.7 3.8 100.0 Percent
17.8 59.6 86.5 96.2 100.0
System
Frequency
123 231 59 40 22 475 2 477 Percent
25.8 48.4 12.4 8.4 4.6 99.6 .4 100.0 Valid Percent
25.9 48.6 12.4 8.4 4.6 100.0 Percent
25.9 74.5 86.9 95.4 100.0
2.大学生道德法制观念的实际考察
有关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我们在问卷中,只就两个典型问题进行调查。一是“怎样看待大学生购买盗版书以及盗版碟的做法”,二是“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第一个问题,侧重对法制观念的考察;第二个问题则侧重对道德观念以及纪律观念的考察。我们希望通过这两个问题,能对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做一次简单的扫描。
对于第一问,多数同学选择了“觉得很正常,不足为怪”、“自己也曾买过,表示可以理解”、“觉得原因在于书价、碟价虚高所致”,而选择“意识到是违法行为,应该杜绝”的同学却占最少比例;选择“应该谴责”和“觉得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应该加以引导”的同学依然很少很少,“意识到是违法行为,而不反对”的知法犯法者却占据较大比例。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不是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而是坚持法制的原则性不强,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实利。但是,作为客观存在的原因——“书价、碟价虚高”也影响了大学生坚持法制的原则性,从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书价、碟价虚高”的不满和抵制。
20
怎样看待大学生购买盗版书以及盗版碟的做法应该谴责觉得很正常,不足为怪觉得原因在于书价、碟价虚高所致自己也曾买过,表示可以理解觉得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应该加以引导意识到是违法行为,但不反对意识到是违法行为,应该杜绝
对于第二问,多数同学选择了“应该坚决杜绝”,有接近三成的同学“表示中立,觉得
无所谓”,少部分同学觉得“可以理解”。这同样反映了同学对坚持纪律、尊崇道德法制的不彻底性,虽然觉得“坚决杜绝”的同学占最高比例,但还没超过半数,其他同学对考试作弊的行为还是存在同情和理解,甚至感觉无所谓。这或许与当前的学习压力重大有关,以致这些同学对考试作弊抱以同情心,尽管如此,大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还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坚持道德法制的决心和原则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如何看待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6050403020100Percent
觉得可以理解中立,无所谓应该坚决杜绝应该坚决杜绝中立,无所谓觉得可以理解
(八)有关交际观的实质分析
交际观,笼统而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观念。所以覆盖面比较广,包括恋爱观,与交友观,以及亲情观等等。下面,我们仅就“恋爱观”、“交友观”、“亲情观”三个方面做具体调研。同时,考虑到男女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而对交际有不同的表现和观念,所以,我们在本部分的调研中,尤其注重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比较。
21
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与交际观相互影响和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与否,常常关系到交际观念的健康与否,也常常关系到心理的健康与否。因此,我们也注重考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希望通过对心理问题的考察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特区大学生的交际观。
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考察
我们从“与父母的融洽程度”以及“与宿舍舍友的融洽程度”出发,分别就大学生在亲情、友情两个方面的人际关系做基本的考察,以便于我们初步了解大学生的人际状况,方便了解其交际观。
从调查数据得知,极大多数的同学跟父母、舍友的关系还是很融洽的——分别有48.2%和43.2%的同学选择跟父母、跟舍友的关系“很融洽”;分别有41.1%和40.7%的同学选择跟父母、跟舍友的关系“较融洽”。可见,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依然能恰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但是,也不容忽视那些跟父亲、舍友关系很不融洽的同学,虽然他们占的比重不多,仅仅接近2%,但如果不及时注重对其做心理引导或者帮助其改良人际关系,有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父母关系融洽
Cumulative
Valid
很融洽 较融洽 一般 较不融洽 很不融洽 Total
Missing Total 舍友关系
Cumulative Valid 很好 比较好 一般 比较坏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206 194 72 1 473 4 477 Percent 43.2 40.7 15.1 .2 99.2 .8 100.0 Valid Percent 43.6 41.0 15.2 .2 100.0 Percent 43.6 84.6 99.8 100.0 System
Frequency
230 196 40 2 8 476 1 477 Percent
48.2 41.1 8.4 .4 1.7 99.8 .2 100.0 Valid Percent
48.3 41.2 8.4 .4 1.7 100.0 Percent
48.3 89.5 97.9 98.3 100.0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考察——以大学生的烦恼及其疏导途径为例
从下表可见,“学业问题”、“就业问题”与“感情问题”是当今大学生的三大烦恼。有51.3%的女大学生和32.9%的男大学生选择其最大的烦恼在于“学业问题”。“就业问题”居第二位,选择该项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26.6%,女生占24.8%,差距不大。“感情问题”虽然在男生女比例中,皆居第三位,但是,男女生比例的高低却存在较大差距,有24.5%的男生选择该选项;而在女生群中,选择该选项的女生仅占12.4%。本以为多情善感的女大学生其最大的烦恼更多的会是“感情问题”,却发现在感情问题上有烦恼与压力的男大学生反而
22
更多。
但是,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女生的烦恼较为集中,最多的是集中在“学业问题”;次之,“就业问题”。而男生的烦恼则较为分散,“学业问题”、“感情问题”、“就业问题”各占的比例都较为接近,而且,还有14.0%的男生有其他的烦恼。
性别 * 最大烦恼 Crosstabulation 性别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最大烦恼 % of Total 男 Count
学业问题
47 32.9%
感情问题
35 24.5%
最大烦恼 就业问题
38 26.6%
交际问题
3 2.1%
其他
20 14.0%
Total 学业问题
143 100.0%
23.5% 10.7% 153 51.3%
48.6% 7.9% 37 12.4%
33.9% 8.6% 74 24.8%
15.0% .7% 17 5.7%
54.1% 4.5% 17 5.7%
32.4% 32.4% 298 100.0%
女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最大烦恼
76.5% 34.7% 200 45.4% 51.4% 8.4% 72 16.3% 66.1% 16.8% 112 25.4%
85.0% 3.9% 20 4.5%
45.9% 3.9% 37 8.4% 100.0
% 8.4%
67.6% 67.6% 441 100.0%
Total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最大烦恼
100.0% 45.4% 100.0% 16.3% 100.0% 25.4%
100.0% 4.5%
100.0% 100.0%
% of Total
“当你遇到烦恼,你会找谁倾诉?”面对这个问题,51.7%的男大学生、65.6%的女大学生会选择找朋友倾诉;而恋人则是第二选择,会有13.3%的男大学生和14.3%的女大学生选择找恋人倾诉;父母是第三选择,但是相对而言,女大学生找父母倾诉的比例要比男大学生高7.2%;较少同学会选择找老师倾诉。
从中可见,大学生寻找疏导烦恼的途径,大多是从同辈的角度出发,寻找与自己的生活、学习较紧密的同辈朋友或者恋人,而较少会选择与自己不同辈的父母或老师。因此,如何加强“学生与老师”以及“儿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不可忽视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遇到烦恼时,“不想找谁倾诉、埋在心里”,尤其是男生,所占的比例超过三成。或许这是因为男生强烈的自尊所致,出于爱面子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难言苦衷,觉得其他人难以理解其烦恼。所以,沟通愈显重要。
性别 * 找谁倾诉 Crosstabulation 找谁倾诉 不想找谁倾诉, 父母 老师 朋友 恋人 埋在心里 父母 Total 23
性别
男 Count
5 1 74 19 44 143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找谁倾诉
3.5% .7% 51.7% 13.3% 30.8% 100.0%
13.2% 1.1% 33 10.7% 86.8% 7.3% 38 8.4% 100.0
% 8.4%
25.0% .2% 3 1.0% 75.0% .7% 4 .9% 100.0% .9% 26.8% 16.4% 202 65.6% 73.2% 44.8% 276 61.2% 100.0% 61.2% 30.2% 4.2% 44 14.3% 69.8% 9.8% 63 14.0% 100.0
% 14.0% 62.9% 9.8% 26 8.4% 37.1% 5.8% 70 15.5% 100.0% 15.5% 31.7% 31.7% 308 100.0% 68.3% 68.3% 451 100.0% 100.0% 100.0%
% of Total % within 性别
女 Count
% within 找谁倾诉
Total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找谁倾诉 % of Total
3.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基本考察——以大学生最渴望的大学经历为例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渴望的大学经历,最受欢迎的是“参加社会实践”,其次是“认识朋友”,再次是“得到良师指导”;“谈恋爱”和“旅游”位居第四位,“获奖”和“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才华”位居第五位。
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最渴望的是融入实践,接着是广交良师益友,完善自我;而自我才华的展示则是次要的。因此,一所大学,不仅仅要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走出去”的实践机会,提供良好的师资与优质的教育,让学生“读万卷书以做学问,走万里路以察天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培养绅士和学者以及大智慧者。
也有同学直接在问卷上写明自己希望“读完图书馆的书”、“充实自己”、“尽量读书”,这同样反映了深圳大学的学生一种求知的强烈欲望和渴望健康成长的心理需求。当然,也有同学希望“中六合彩”、“做荒唐而又合法的事”这些带有一定浪漫主义色彩的大学经历,可是,不排除这是同学出于“恶搞”的善意心理。
24
最渴望的大学经历(限选三项)100%90%80%70%60%50%40%30%20%10%0%Percent其他
Cumulative
Valid
1
充实自己,扎实 读完图书馆的书 尽量读书 提高自我能力 无
学到自己喜欢的 中六合彩 做荒唐又合法事 Total
Frequency
462 3 1 1 1 5 1 1 1 1 477 Percent
96.9 .6 .2 .2 .2 1.0 .2 .2 .2 .2 100.0 Valid Percent
96.9 .6 .2 .2 .2 1.0 .2 .2 .2 .2 100.0 Percent
96.9 97.5 97.7 97.9 98.1 99.2 99.4 99.6 99.8 100.0
其他得到良师指导在公众面前展示自我才华当学生干部做义工玩游戏兼职认识朋友社会实践旅游谈恋爱获奖
4.大学生恋爱态度的基本考察
从一个人的恋爱态度,可以看出其恋爱观。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的恋爱是“出于真爱,愿意为对方付出”。可是,男女大学生之间的恋爱态度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
男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的恋爱是“出于真爱,愿意为对方付出”;也有较多同学是出于“情感需要”,还有不少的同学是“出于对对方长相的喜爱”;“出于彼此志向相同”的同学较少,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是“抱着玩一玩的态度”。
女大学生中,像男生那样,大部分同学同样是“出于真爱,愿意为对方付出”,较多同学出于“情感需要”。但是,与男生较大区别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女生中,没有人选择“出于对对方长相的喜爱”,也没有人选择“抱着玩一玩的态度”,而是更多的同学选择“出于彼此志向的相同”。
由此可见,大学生谈恋爱大多是出于真爱和感情需要,也有一些同学是出于志向相投。女大学生,相对而言,比男生对待恋爱较为认真、谨慎;而男大学生则更加重视对对方长相的要求,并有少部分同学“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带有玩世不恭的态度。
25
性别与恋爱态度列联表其他300250200150100500男女出于彼此志向的相同情感需要出于对对方长相的喜爱出于真爱,愿意为对方辅出 抱着玩一玩的态度随大流5.怎样看待未婚同居
关于“怎样看待未婚同居”这个问题,男生的包容度和开放度远高于女生,有70.8%的男生觉得“只要两人真心相爱,都对对方负责便无可厚非”,而女生则占43.3%。也就是说,从整体上而言,大多大学生还是坚持这样一种观点的。
但是,更多的女生还是认为“虽然谈不上不道德,但自己不会那样做”,选择此项的女生占49.2%,是可供选择的所有选项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而选择此项的男生仅占21.5%。
这体现了男女大学生对“未婚同居”不同的包容度和开放度,大多男生较容易接受这样的事实;而女生虽然在观念上表示认同,但是实际行动上,还是比较保守,不会轻易接受未婚同居的事实,比男生更为谨慎地对待性与婚姻。
当然,也有同学认为未婚同居是“一种不道德行为,要坚决杜绝”,只是占的比例很小,男生占2.1%,女生占3.1%。同是反对的声音,认为未婚同居“仅仅是一种游戏,在玩弄青春”的学生比例要稍高一些,男生占5.6%,女生占4.4%。
性别 * 怎样看待未婚同居 Crosstabulation
只要两人真心相爱,都对对方负责便无
性别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怎 男 Count
可厚非
102
他们仅仅是一种游戏,在玩弄
青春
8 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要坚决
杜绝
3 虽然谈不上不道德,但自己不会那样做
31 只要两人真心相爱,都对对方负责便无可厚非
144
怎样看待未婚同居
Total
70.8% 42.5%
5.6% 36.4% 2.1% 23.1% 21.5% 16.5% 100.0% 31.1%
26
样看待未婚同居
% of Total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怎样看待未婚同居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怎样看待未婚同居
% of Total
51.8%
4.8% 2.8% 40.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9.8% 240 51.8%
3.0% 22 4.8% 2.2% 13 2.8% 33.9% 188 40.6% 68.9% 463 100.0%
57.5%
63.6% 76.9% 83.5% 68.9%
22.0% 138 43.3%
1.7% 14 4.4%
.6% 10 3.1%
6.7% 157 49.2%
31.1% 319 100.0%
女 Count
Total
6.交友途径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交友途径主要在于班级、宿舍、社团以及其他组织工作,也有同学是通过网络、班级间或社团间的联谊活动建立友谊的。通过对交友途径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的交际圈。为大学生提供和谐健康的交际圈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什么渠道结识朋友 社团班级网络其他组织工作宿舍班级间或社团间的联谊活动其他 7.加入社团的原因之调查
社团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交际圈子之一,历来备受关注。调查大学生加入社团的原因,有助于我们直接了解其融入团体、融入交际圈子的基本出发点,便于我们正确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意识,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加入社团主要是出于“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爱好”以及“结交朋友”。“展示才华”和“获得荣誉评优”占据的比例不高。可见,大多数同学较为注重
27
自己的能力锻炼以及交际面的扩展。
加入社团原因(没有加入社团同学不用回答)6050403020100Percent
锻炼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结交朋友展示个人才华获得荣誉评优从众或随大流无聊无目的其他8.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满意程度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满意程度,我们分两大方面进行调查和比较。一方面,通过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比较来了解男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之高低;另一方面,通过长期居住于农村与长期居住于城市的大学生之间的比较来了解两个不同环境下长大的群体其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这样有助于区分对待,有助于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各个不同群体之不同人际关系满意程度。
首先,从第一个方面的比较而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男生人际关系的自我满意程度要较女生高,超六成的男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而女生更多的是选择了“比较满意”或者“一般”。在接受调查的男生中没有人选择“很不满意”,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有6.2%的女生选择了很不满意。所以,从整体上而言,在人际关系的自我满意程度上,男生较女生自信。
性别 * 人际关系 Crosstabulation 性别
% within 性别 % within 人际关系
女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人际关系
男
Count
非常满意
32 21.6%
比较满意
62 41.9%
人际关系 一般
42 28.4%
较不满意
12 8.1%
很不满意
0 .0%
Total 非常满意
148 100.0%
50.8% 6.8% 31 9.6%
32.8% 13.1% 127 39.2%
28.2% 8.9% 107 33.0%
23.5% 2.5% 39 12.0%
.0% .0% 20 6.2%
31.4% 31.4% 324 100.0%
49.2% 67.2% 71.8% 76.5% 100.0% 68.6%
28
Total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性别 % within 人际关系
6.6% 63 13.3% 26.9% 189 40.0% 22.7% 149 31.6% 100.0
% 31.6%
8.3% 51 10.8%
4.2% 20 4.2%
68.6% 472 100.0%
100.0% 13.3% 100.0% 40.0% 100.0% 10.8%
100.0% 4.2%
100.0% 100.0%
% of Total 其次,从第二个方面的比较而言,其实,以往长期居住在农村和以往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大学生,其人际关系的自我满意程度差异不大。大部分同学,无论以前生长在农村或者城市的环境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都感到“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但是,有6.4%的农村学生选择“很不满意”,而城市学生选择该项的比例稍微要小,占3.2%。相对而言,城市学生,其总体人际关系自我满意程度较为接近,差距不大;而农村学生之间,则存在一定差距。
长期居住地 * 人际关系 Crosstabulation
非常满
长期居住地
农村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城市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 within 人际关系
Total
% of Total Count % within 长期居住地
% within 人际关系 % of Total
100.0% 13.0% 100.0% 39.7% 100.0
% 32.1% 100.0% 10.9%
100.0% 4.3% 100.0% 100.0%
13.0% 39.7% 32.1% 10.9%
4.3% 100.0%
68.9% 9.0% 61 66.1% 26.3% 186 64.7% 20.7% 150 76.5% 8.3% 51
50.0% 2.1% 20 66.5% 66.5% 468
13.5%
39.5%
31.2%
12.5%
3.2%
100.0%
% within 人际关系 % of Total Count
31.1% 4.1% 42 33.9% 13.5% 123 35.3% 11.3% 97 23.5% 2.6% 39
50.0% 2.1% 10 33.5% 33.5% 311
12.1%
40.1%
33.8%
7.6%
6.4%
100.0%
Count
意
19 比较满意 63 一般
53 人际关系
较不满意 12
很不满意
10 非常满意
157 Total
(九)相关辅助调查
29
为了使我们掌握更全面的资料与数据,更完善地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我们还就价值观其他相关的零碎问题进行调查,作为我们的辅助调研资料。
1.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再次是“社会风气的形成”,接着是“朋友的影响”。而自我形成和网络媒体的影响相对较少。可见,做好“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大教育,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影响您到的观念主要的原因Percent自我形成,不受影响朋友的影响网络媒体影响社会风气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020406080100
2.大学生传统文化关注程度
通过对大学生传统文化关注程度的调查,可窥视当今大学生其传统文化根基是否深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否浓厚;可了解当今大学生其价值观的来龙去脉。调查显示,六成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比较关注”或者“非常关注”的;只有不到一成的同学选择“较少关注”或者“不关注”。可见,大学生其传统文化关注程度还是较高的。
关注传统文化
Cumulative
Valid
非常关注 比较关注 一般 较少关注 不关注 Total
Missing Total
System
Frequency
71 241 120 31 9 472 5 477 Percent
14.9 50.5 25.2 6.5 1.9 99.0 1.0 100.0 Valid Percent
15.0 51.1 25.4 6.6 1.9 100.0 Percent
15.0 66.1 91.5 98.1 100.0
七、问题与建议
通过我们对以深圳大学学生为例的一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全方位调查,我们较深刻地
30
体会到当今大学生其价值观念的多元性、自觉性、实务性、可塑性等。我们进一步从大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出了当今大学生其价值观的特点——从“知”的层次上而言,集中表现为“宏大政治话题的淡薄与民生意识的增强”;从“情”的方面而言,集中表现为“烦恼的增加与沟通途径的减少”;从“意”的发面而言,集中表现为“实利主义、物质主义的加重与道德法制原则的不坚定”;从“行”的方面而言,集中表现为“自我意识、个人梦想的凸现以及独特话语体系的形成”以及“走在传统回归的道路上”。
以下就以上各方面详细论述,并探索其中的深层原因,力求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
良好的建议——
(一)宏大政治话题的淡薄与民生意识的增强
宏大政治话题的淡薄,对时事政治的热情不高,是我们经过调查发现的当今大学生政治观悄然改变的表现之一。目前在校的8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发展优先于政治、文化发展的改革时代,政治认知能力较弱,对现行政治制度和参与渠道以及个人的权利义务了解不多,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评价和判断能力较弱,个人的政治态度和参与方式模糊。同时,也许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对政治运动和文革等心有余悸而告诫他们远离政治,他们的公共生活和集体认同不足,不喜欢通过传统的层层组织自下而上地反映问题,喜欢通过网络或直接地面对面交流、反映问题,发表个人的评价、见解等。虽然大学里两课开设的时数较多,但因为缺乏政治参与实践和公共生活体验,尚未建立牢固的意识形态,易受外界突发事件和媒体网络舆论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对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冷感”,关心个人生活、前途远高于民族、集体利益。但自行其是、缺乏政治参与的个人主义,隐含一种可怕的倾向是缺乏理性整合的凝聚力,面对公众事务,要么服从要么冷漠,要么受公众舆论摆布,容易陷入激进的民粹主义。
但是,与之对应的是,80后大学生其民生意识的增强极其明显。“住房问题”、“卫生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国民素质问题”、以及“官员腐败问题”等涉及到民生、民权的问题颇受大学生关注。与宏大的政治话题不同,民生问题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直接而又明显的利害关系,所以,牵动着大学生的神经系统。而至于同是民生问题的“三农问题”却因远离大学生的生活背景而受一定的冷落。所以,这样一种民生意识的增强,颇有几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味道。尽管如此,民生意识的增强,是有一定文化根基的。而这样的文化根基源于80后大学生“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意识。民生意识便是伴随着当今大学生以及整个社会对权利意识的推崇而逐渐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让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政治发展,绝不能仅仅把发展的目标锁定在经济方面,应适时地启动政治现代化进程,把民主政治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实现政治发展的软着陆。 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过度地强调权利意识和极端的民主意识,且过分地淡薄政治观念,势必会滋生大学生的惰性,势必会使大学生目光短浅。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高等院校有必要扩展学生参加政治实践以及体验公共生活的途径,让身处象牙塔的在校大学生逐渐认识和认同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特色民主,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三下乡”、“支教” 等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做时代的主人公。
因此可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同济大学校庆之际勉励大学生要“仰望星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同样希冀的是大学生能开阔视野,仰
31
望天空,关心政治和时事,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而作为我们调研基地的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教授则在全校开设“经典精读”课程,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希望当今大学生不仅关注油米柴盐等民生问题,而且要关注日月星辰等宏观世界。
此外,调查中反映的在校大学生对反腐和官德的关注,建议加强媒体、公众和司法部门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作用。目前网上民主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已经有了良好开端,互联网的舆论监督作用,正在发挥出明显优于其他传媒的广泛性和及时性,领导干部上网渐成趋势。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及各省市领导,常通过网络了解民意,或通过博客与公众交流。深圳大学的校长信箱每日复信学生十余封,有效地监督部门效率和克服大学校园师生关系疏离的时弊。
(二)自我意识、个人梦想的凸现以及独特话语体系的形成
自我意识和个人梦想的凸现,是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上的又一特点。自我意识不同于“以自我为中心”,更不同于狭隘的“个人主义”,而是对生存时态的“我在”的一种认同。而个人梦想的凸现在则是一种发展时态的“我要”。从“我在”到“我要”这样一个当今大学生的心灵旅程,可窥见“我”的意义与价值。
所以,80后大学生其人生价值不在于其他,而在于一种自我认同,在于“我”是否能完成全方位的蜕变和健康长大。所以,很多大学生会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梦想的实现与否”,在于“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而“服务社会”则位居其次。
如何将自我意识转换成一种社会意识,如何将个人的梦想凝结成全社会共同的梦想。或者说,社会意识如何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社会共同的梦想如何萃取个人的梦想以凝结成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之前,我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也得知:从“自我”到“小家庭”,再到“大社会”,80后的大学生认为家庭是第一快乐源、个人是第二快乐源、社会是第三快乐源。这样一种注重家庭的幸福感以及个人生活的价值倾向也同样蕴含着一种“自我意识”。而更加体现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凸显的是某些同学故意在问卷的“其他”选项中填写的“惊人之语”,譬如“美女”、“中六合彩”、“做荒唐而又合法的事”„„这或许是出于玩笑或恶搞,但也体现出青年文化标新立异的特点。德国学者沃尔夫.林德内尔将青年文化视为一种“风格化的反抗”,在他看来,青年文化有自己的时尚、手段、风格与舞台,其目的是炫耀自己并作为情感的宣泄。青年们试图以自己离经叛道、特立独行、我行我素等逆反姿态来唤起成人世界的关注。他们渴望成为有独立风格、有个性的人,他们激赏“超级女生”的“想唱就唱”的率性而为,也逐步形成了属于80后大学生自己的独特的话语体系,如我不叫我,叫“偶”;导师不叫导师,叫“老板”;“人品问题”缩写为RPWT,女孩变成了MM;漂亮变成了PP等等。这样一种特立独行的风格以及独特话语系统的形成从“言”与“行”两个人类的基本活动非常明显地突出了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之强烈。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价值观中“自我意识”的唯一存在,而是呈“自我—小家庭—大社会”这样一种线性的延伸。所以,将自我意识和个人梦想凝聚成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的共同理想,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教育的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公民素质教育,便是促使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个人梦想得以升华的重要途径。 ①
①
董小苹:《全球化与青年参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92页
32
因此我们也看到,在十七大报告中,党中央已经将公民素质教育和自治能力培养作为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先导工程。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80后”大学生最需要的不是传统教育,也不是理想主义教育,而是基本的公民素质教育,他们应该知道和承担他们的责任,而不是幼稚、简单地索取、维权,知道作为一个公民,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责任,有什么义务等,这是他们最欠缺的。②
(三)实利主义、物质主义的加重与道德法制原则的不坚定
在我们对大学生学习观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目的带有较强的现实色彩和实利主义,而服务意识却有所下降。这样一种追求实利、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思想,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说是“功利主义”,而是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因为时代青年的使命不同,其学习的目的也会随之改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大理想在强调个人权利的现实社会中渐受冷落;同时也是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移,使学生缺少对宏大理想的正视和认真对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实利色彩,一种现实色彩,而缺少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样地,在我们就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调研时,我们普遍看到大学生追求“高福利高工资”同时又“低风险、低挑战性”的安稳工作,同样有着强烈的现实色彩,这或许与当前的就业压力以及大学生对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充满迷惘和不自信有关。在消费观方面,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虽然从整体上而言,较为适中。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同学其开支非常巨大,远远高于一般市民的消费水准,而且日趋多元化、奢侈化,过度地沉湎于物质追求的泥沼中。另一方面,普遍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我形象的修饰以及因情感需要的消费。消费已经不单单为了满足生活和学习的需要,更多是满足情感和自我形象修饰的需要,甚至某些同学的支出仅仅为了满足虚荣心和攀比心理,体现了一代大学生对物质消费的较强追求。从婚恋观上来说,普遍的大学生追求恋爱情感,但缺乏承担婚恋责任的思想准备,对婚外情、同居现象与社会主流评价标准有明显差距,奉行个体相对主义价值观,对感情的忠诚度不高,本是圣洁的情感已经渐渐夹杂着实利主义的杂质。③
总而言之,当今大学的价值观有着强烈的务实倾向,体现在“重现实”、“重实效”、“重物质功利”等方面,而相对忽视理想、奉献、道义、利他、法制等精神价值,尤其集中体现在对道德法制原则的不坚定。普遍的大学生推崇法治,知法守法,但是,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却不够坚定,漠视法制原则和道德原则,而是坚持实利主义,重物质功利,以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为圭臬,擅自“灵活处理”,对违法乱纪的宽容多于对道德法制原则的坚持,譬如“考试作弊”、“购买盗版光碟”等,都一次又一次地拷问这一代大学生其坚持法制和道德的决心与原则性。
(四)烦恼的增加与沟通途径的单一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人格分裂、恐惧、焦虑、抑郁、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等现象困扰,啃老族、不就业族、草莓族、网络游戏沉迷者、厌学者等均是这些现象的牺牲品。他们可能百无聊赖,可能自我期许过高或自我苛求。物质丰裕的成长经历使他们不愿等待,要求愿望即刻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他们生活缺少目标,看不到未来。有人认为,焦虑、抑郁可能是全 ②③
陶东风:《这是一个榜样泛滥的年代》,http://blog.sina.com.cn/lm/8/2007/0710/40092.html 徐贵权:《青年价值取向新探》,地震出版社,1999
33
球化的流行病。甚至有人认为,价值观迷茫是青年失去梦想理想的社会根源。
但从深大学生调查来看,他们依然看重人生梦想和人生意义的追寻、实现。但对他们而言,自由选择与物质生活压力此消彼长,自由与压力并存。虽然他们面临更宽松、更多元的成长环境,只有经济条件许可,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旅游和学习。但同时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竞争的压力感和经济上的不安全感,一方面生活缺少目标、意义,另一方面一种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冲动让他们心急气躁,缺少幸福感,有一种不稳定感和逃避现实生活的倾向,在调查中也显示“学习”、“感情”以及“就业”是当今大学生的三大烦恼,除此之外,成家立业、购房、父母养老等问题也令他们压得喘不过气。
可是,社会和外界给与大学生的理解度远远不够,缺少关怀和爱护,更多的是一种批评,或者误解。他们被长辈认定是自我中心主义者,生活中缺少对人类和社会前途的关注、对政治参与、公民职责、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等漠不关心。杨叔子院士批评80后独生子女“对人不感恩、对事不满意、对物不珍惜、对己不严厉”。
于是,在疏导烦恼的途径上,更多的大学生,尤其是成长过程中缺乏兄弟姐妹相伴情感体验的80后独生大学生,不怎么愿意选择家长或者老师,而更多的是选择朋友或者恋人倾诉,天然地表现出对朋辈关系的重视和向往。可以说,朋辈关系是承挫能力弱的80后的情感安全网。他们期待沟通、理解、交流和宽容,因此,作为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高等院校,应鼓励健康积极的朋辈交往、互助的社团、心理协会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应给予足够的尊重、成就感和激励。他们类似儿童般地对延迟激励感到难忍,在管理上建议对他们的表现给予更快地肯定、表扬和激励。在交流上他们对说服性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过了法定权威、政治威权和世俗威权,要求给他们更多的信任、宽容、激励和自由发言,并适应他们的平等交流、幽默交流、网络交流的特点。这些对大学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和模式转变。
(五)走在传统回归的道路上
本次调查反映出夹杂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大学生,其价值观念向传统的渐渐回归,甚至比照身处深圳特区,稍显保守了,但是否经济发达地区就一定有激进的价值观呢?例如俄罗斯在经历了10余年对金钱的追求,对发家致富的饥渴,青年人开始回归普希金时代传统的、宗教的价值观,排在美好生活定义首位的是幸福婚姻、大房子、好工作和儿女绕膝,重新认识到为了克服良心缺失和精神焦虑,人们需要稳定核心的价值观,以免陷入相对主义、极端主义或虚无主义。④哈佛大学发现学生的精神需求不断上升,因此决定设置一门新的核心课程——文化与信仰。2004年加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对11.2万名大学新生作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在精神上逐步完善的机会。但是在校期间,近一半学生寻求“精神思索”机会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表示,他们的老师从不鼓励有关精神方面问题的讨论,不鼓励讨论学生提出的一个最重要(哲学)问题,即“人
⑤
应该关心什么”。 因此,有人认为,大学不再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最高追求,就业率、考研率的比评使大学旨在训练人力而非人,大学已经习惯对学生精神生活、价值观的漠视了。也有人说现在的大学生人生观念趋于实惠,考虑自己和现在比较多,不关心集体和政治时事。但是,在我 ④⑤
参见《参考消息》2007.08.24 参见《参考消息》2007.05.26
34
们的调查和访谈中,实际上发现不少同学勤于思索,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等问题感兴趣。
而且,我们的数据(请参见本文“大学生传统文化关注程度”相关问卷分析)也可以有力地说明,大学生的价值观走在传统回归的道路上。他们不是不愿意了解传统文化,更不是全盘摈弃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近年来大学校园中“国学热”、“诗潮”的兴起。他们愿意而且较以往的中国知识分子更理性地走在传统回归的道路上,有些同学在问卷中对当今中国社会的评价出现“既不传统也不民主”的字眼,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这些同学既希望传统的回归,又希望民主的增强。这不是文化的背叛,也不是文化的迷信,而是一种文化的理性追求,体现了80后大学生价值取消的基本思维。
只是,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长期的应试教育压力以及就业压力使他们无暇或不知道怎样去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因此从学生自发的亲近传统和了解历史的求知需要出发,加大在德育内容中民族传统文化相关成分,如儒家经典原著导读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人文精神培养。另外当代大学生不愿再简单顺从地按教育者既定目标去理解、接受信息,他们对信息的接受更加个性化、主动化、多元化。他们会将各种信息、观点从网上、从堂上、从书上等吸取并相互对照鉴别,去选择或认同自己接受的观点,再经过反思和实践将其变成自己的人生观和态度,进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并激发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强化德育的接受动力是尤其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历时九个月进行本次调研的重要目的之一。
八、结语
这份调查报告“扫瞄”了以深圳大学学生为例的一代大学生从生存时态的“我在”到发展时态的“我要”,围绕个体利益、需要而生发出的原生态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结果正如青年研究学者杨雄在《当代青年文化回溯与思考》一书中指出,青年文化的天然特质主要表现为前瞻性、边缘性和情绪性三大特征,同时具有创新性、先导性、兼容性、民主性和个性化等特点,认同和关注环保、和平、平等、博爱等。消极面则可能是物质主义、反文化的犬儒主义等。但作为新的发现,我们看到身处特区的大学生,其价值观出现逐渐回归传统的趋势,这或许是一代大学生在其价值观上自我调整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教育和疏导下逐渐做出理性选择的信号。我们希望,本次调研能为教育机构、政府以及家庭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而且也希望本次调研能成为一个“四十年等于四百年”⑥剧烈社会转型中关于青年大学生心灵、价值观的观察者、剖析者和见证者。
【参考文献】
[1]刘志山:移民社区的思想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 [2]乐锋: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学林出版社,2002 [3]徐贵权:青年价值取向新探,地震出版社,1999
[4]王绍玉,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国青年研究,2002(5)
⑥
余华:《兄弟》,2006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