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紫外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测定源水中总有机碳

2023-04-08 来源:步旅网
2011年39卷第1 1期 厂州化工 ・l19・ 中总 有机碳 紫外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测定源水 肖 炜 ,章晓春 (1南京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健康部,江苏 南京210048;2南京扬子石化公司水厂, 江苏 南京210048) 摘 要: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反映了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本文使用岛 津T0c—V wp总有机碳分析仪,采用紫外线加过硫酸氧化法测定TOC,使用差减法计算结果,即统称的NDIR湿法氧化法测定TOC。 该仪器检测限低(0.005 mg/L)、测定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应用于源水、生活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得到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总有机碳;非分散红外;源水 Determination of TOC in Source Water with Ultraviolet Oxidation——the Infrared Absorption XIAO Wei’ZHANG Xiao—chun ,(1 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Co.,Ltd.,HSE,Jiangsu Nanjing 210048;2 Water Factory,Nanjing Yangzi Petrochemical Co.,Ltd.,Jiangsu Nanjing 210048,China) Abstract:Total organic carbon(TOC)was the content of carb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 said water, and reflecte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organic matter in water pollution levels.Using Shimadzu TOC—V wp total organ— ic carbon analyzer.and ultraviolet with sulfuric acid oxidation,the TOC was determined,and the results were calculated with differential subtraction,which was namely NDIR wet oxidation method.This instrument detection with low limit (0.005 mg/L),measuring high accuracy,good stability,wa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the source water,life water,which can get good results. Key words:total organic carbon;the infrared absorption;source water 目前TOC 测量已经广泛应用于地表水、饮用水、海水、_T 业用水等的监测,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水质质量控制的主要 监测手段 J。在给水行业,饮用水的水质问题尤其是有机污染 物的控制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饮用水中含有的 (NPOC),在这种方法中,TOC是POC和NPOC的总和。公式为: TOC=POC+NPOC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岛津TOC—V wp总有机碳分析仪。 有机物日益引起公众的关心,总有机碳(TOC)是以碳含量表示 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直接反映了水体被有机物质 污染的程度。因而被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 要参考指标 。目前其测定一般由专门的仪器—~总有机碳分 析仪(以下简称TOC分析仪)来测定。TOC分析仪,是将水溶液 中的总有机碳氧化为二氧化碳,并且测定其含量。利用二氧化 碳与总有机碳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溶液中总有机 碳进行定量测定。因此,其测定方法的分类可以从氧化过程和 计算方法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从氧化过程来看,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高温氧化法、加热 的过硫酸氧化法、紫外线加过硫酸氧化法和紫外线氧化法。从 计算方法来看,通常有两个方法来测量TOC:一个方法是差减 法,即总碳(TC)减去无机碳(IC)即得总有机碳公式为:TOC= Tc—Ic;另一个方法是在测量碳之前,先从样品溶液中清除无机 碳,然而在清除无机碳的过程中也消除一些有机物,将其收集, 并将其氧化成CO:,这被称为挥发性有机碳(POC),在样品溶液 中剩下的有机物也被氧化成CO,,并被称为非挥发有机碳 图1实验装置图 作者简介:肖炜,(】974一),丁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I=作。E—mail:ypcxwei@163. ̄YO/II ・l2O・ 广州化工 续表 2011年39卷第11期 进行TOC测定时,将样品置于24 mL玻璃瓶中,用保鲜膜密 封,放入自动进样器(ASI),吸人样品针筒,同时通入额定流速的 高纯氮进入系统。样品首先进人TC反应器,与过硫酸钠溶液混 合,曝气,紫外线(uv)加热至80℃,分离出的气体经气液分离 除去水份,除去二氧化碳等杂质后,进入NDIR监测器,微机纪录 结果。然后第二次吸人样品,注入Ic反应器,与磷酸溶液混合 后,气体经同样气路进入NDIR监测器,微机纪录结果。两结果 相减得出TOC值。TC、IC、TOC一起显示在微机屏幕上。 1.2实验试剂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碳酸氢钠(分析纯);碳酸钠(分 析纯);过硫酸钠(化学纯);磷酸(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2.1氧化剂 60 g过硫酸钠(化学纯),15 mL磷酸(85%),混合定容至 500 mL,冰箱保存24 h后使用,保存方法及时间:冰箱保存1个 月。 1.2.2酸 100 mL磷酸(85%)稀释至500 mL。 , 1.2.3总碳(TC)标准溶液 将适量分析纯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H 0 )于105~120 qC 烘箱中烘1 h,在干燥器内冷却,准确称取2.125 g,用蒸馏水溶解 后装入1 L容量瓶中,配制成总碳标准溶液,该溶液的总碳(TC) 为1 000 mg/L。 1.2.4无机碳(IC)标准溶液 将适量分析纯碳酸氢钠(NaHCO )于105~120 oC烘箱中烘 1 h,在干燥器内冷却,准确称取3.50 g,另取适量分析纯碳酸钠 (NaCO )于280—290℃烘箱中烘1 h,在干燥器内冷却,准确称 取4.41 g,两试剂混合用蒸馏水溶解后装入1 L容量瓶中,配制 成无机碳标准溶液,该溶液的无机碳(IC)为1 000 mg/L。 2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参数 由于TOC是通过总碳(TC)和无机碳(IC)相减获得,因此确 定总碳(TC)和无机碳(Ic)的测定参数就成为准确测定TOC的 关键。 2.1.1总碳(TC)正交试验 决定总碳(TC)测定主要有加酸量、氧化剂量和载气流速三 个因数,在实验中根据仪器运行情况确定了3个等级。 加酸量:0、2%、5%,氧化剂量:1.0 mL、1.5 mL、2.0mL,载 气流速:180 mL/min、200 mL/min、220 mL/min,以TC为40 mg/L 的标准溶液为测试样品,结果见表1。 表1总碳(TC)正交试验结果 注:T的结果是以峰面积计算所得,T’是以TC结果计算所得。 从上述结果来看,载气流速对总碳(TC)测定的影响最大,三 种状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2.37%,随着载气流速的增加,样品 峰面积减少。加酸量对总碳(TC)测定的影响与载气流速类似, 但影响程度要小得多, 种状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96%。氧 化剂量的影响最小,i种状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3%。结合 TOC测定的要求和实际样品情况,确定总碳(TC)测定最佳参数 为:载气流速:180 mL/min,加酸量:2%,氧化剂量:1.5 mL。 2.1.2无机碳(IC)正交试验 决定无机碳(IC)测定主要有加酸量和载气流速两个因数, 在实验中根据仪器运行情况确定了2个等级。 加酸量:3%、5%,载气流速:180 mL/min、200 mL/min,以 IC为40 m(L的标准溶液为测试样品,结果见表2。 表2无机碳(Ic)正交试验结果 注:T的结果是以锋面积计算所得,T’是以1、C结果计算所得。 从上述结果来看,载气流速对无机碳(Ic)测定的影响最大, 两种状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56%,随着载气流速的增加,样 品峰面积增加。加酸量对无机碳(IC)测定的影响与载气流速类 似,但影响程度要小得多,两种状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75%。 结合TOC测定的要求和实际样品情况,确定无机碳(IC)测定最 佳参数为:载气流速:200 mL/min,加酸量:2%。 2.1.3优化调控参数 综上所述,载气流速是影响总碳(TC)和无机碳(Ic)测定的 主要因素,但影响的方式却截然不同。另一方面,在仪器运行过 程中,总碳(TC)和无机碳(Ic)测定时载气流速必须一致。结合 正交试验结果和结果的稳定性,确定载气流速为200 mL/min,加 酸量为2%,氧化剂量为1.5 mL。 2011年39卷第11期 2.2准确度 2.2.1总碳(TC) 广州化工 表8无机碳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 .121・ 采用40 mg/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试验结果(以峰面积计 算)见表3。 表3总碳准确度试验结果 其TC计算结果均为40 mg/L。 2.2.2无机碳(IC) 采用40 mg/L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试验结果(以锋面积计 算)见表4。 表4无机碳准确度试验结果 其Ic计算结果均为40 mg/L。 2.3精密度 由准确度试验可以看出该仪器对标准溶液具有极高的精密 度,下面采用2009年8月7日生活水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以 TC、IC值作为结果)。 2.3.1总碳(TC) 试验结果见表5。 表5总碳精密度试验结果 2.3.2无机碳(IC)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无机碳精密度试验结果 从结果来看,该仪器精密度较高。 2.4加标回收率实验 采用2009年7月24日~7月31日源水样品进行加标回收 试验。 2.4.1总碳(TC) 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总碳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 2.4.2无机碳(IC) 试验结果见表8。 2.5源水、生活水中TOC测定 2.5.1源水TOC 对公司源水进行采集并测定,得到监测结果如表9。 表9源水TC、IC、TOC监测结果 源水'fl,f 35 0 30 0 25 0 20.0 l S 0 l0.0 5 0 0 0 巴皿口正巴口皿正匹匠皿E[巴口口匕 = 蜀 焉 三三高暑三= 罱: 墨 寸寸寸 .n 、。 "t-卜卜 图2源水TC、IC、TOC监测结果图 (下转第142页) ・142・ 广州化工 2011年39卷第1l期 稳、满运行。 参考文献 [1]黄金钱,刘金辉,仇冬.合成甲醇过程中结蜡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 [3] 丁惠平,穆晨霞,甲醇合成结蜡的原因及处理[J].广东化工,2005 (11):68—69. [4]杨玉兰,刘振洪,左继功,等.甲醇合成催化剂使用经验总结[J]. 天然气化工,2000,25(2):37—43. 施[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6,27(2):44—46. [2】Robert 8 G w.Deactivation ofmethanol synthesis[J].Catalyst lad Eng Res,2003,32:1 610—1 621. [5] 冯元琦,李关云.甲醇生产操作知识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8:407—4O9. [6]杨林君.甲醇生产过程中结蜡的预防及处理[J].化工文摘,2008 (2):6I~62. (上接第121页) 从图2来看,源水TOC存在以下现象:(1)4月份的数值最 高;(2)5、6月份数值最低,说明水质较为稳定;(3)7、8月份数值 波动较大,水质的变化剧烈。 2.5.2生活水TOC 对公司生活水进行采集并测定,得到监测结果如表1O。 表lO生活水TC、IC、TOC监测结果 生淅水’r(1( 45 0 40 0 35 0 00 25 0 20,0 I5 0 10.0 5 0 0 0 图3生活水Tc、IC、TOC监测结果图 缸寸 寸 从图3来看,生活水TOC的变化与源水类似。 吐∞ 甘 Ej竹  3 结皿 一论 一 一 寸 (1)采用硫酸盐紫外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测定源水、生活 缸 皿 水中有机碳,其精度和准确度是完全符合国家要求的,可以反映 皿 皿 出水体中痕量总有机碳的变化。 口口 (2)通过实验建立硫酸盐紫外氧化一非分散红外吸收测定 m£, 卜 Ⅲ寸一 卜 源水、生活水中有机碳的方法,为今后全面掌握源水、生活水水 毗一 卜 质情况奠定了基础。皿∞ 卜  (3)由于仪器调试时间较长和仪器故障,导致采集的数据还 不够广泛,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搜集有关数据,总结出源 水、生活水TOC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瞿健.分析水中总有机碳的测量方法[J].广东科技,2OO9(6):87— 89. 皿寸 ∞ 皿0n [2] 任文祥,武开业,雷鹏,等.水源地水体中总有机碳的测定[J].科技 信息,2009(31):l6,39. [3]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 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