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娶“涂山氏”考论
2024-04-05
来源:步旅网
第29卷第6期 许昌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Vol_29 No.6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No.6,2010 禹娶“涂山氏"考论 刘 洁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071) 摘 要:禹与涂山女的传说,是我国历史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 社会过渡的真实写照。禹与涂山女的婚配,并非只是男女间的个体结合,他们代表了两个互为婚 姻的氏族共同体,这也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与南方各部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融合的 结果。 关键词:禹;涂山女;婚姻习俗;社会制度;两性社会地位变化 中图分类号:K22I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0 J06—0081—04 孙作云先生遗作《从(天问)看夏初建国史》 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夏后帝启,禹 一文中把禹的婚姻问题作为“研究夏初建国史”的 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第一步,认为“禹和涂②山氏女娲通婚,正反映了氏 《列女传・母仪・启母涂山》:“启母者,涂山 族社会的解体及其风俗习惯的破坏”,意义可见一 氏长女也。夏禹娶以为妃,既生启,辛壬癸甲,启呱 斑。本文希望通过故事中透露出的时代信息,认识 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过其家不入其 其反映的婚姻习俗、社会制度、男女两性社会地位 门。涂山独明教训而致其化焉。及启长,化其德而 的变化等相关问题。 从其教,卒致令名。禹为天子,而启为嗣,持禹之功 一、史籍中有关禹与涂山女的记载 而不殒。君子谓涂山强于教诲。《诗》云:‘厘尔土 禹与涂山女的结合,事见先秦典籍甚众,现录 女,从以孙子。’此之谓也。 若干条于后。 颂日:启母涂山,维配帝禹。辛壬癸甲,禹往敷 《尚书・益稷》:“予(禹)创若时,娶于涂山,辛 土。启呱呱泣,母独论序。教训以善,卒继 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其父。’’ 《楚辞・天问》:“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十未娶, 焉得彼盒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 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 继,胡维嗜同味,而快黾饲?” 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日:‘白 洪兴祖补注日:“禹娶涂山氏之女,不以私害 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涂山之 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歌》日:‘绥绥白狐,九尾魇魇。我家嘉夷,来宾为 《吕氏春秋・音初》:“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 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禹 明已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 于岐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侯人兮猗!’实始 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启生不见父,昼夕呱呱 作南音。” ]3]。 涕泣。’’ 两汉史传据以演述,扩而大之。若: 传说的大意是:禹与涂山女成婚后,仅过了三、 《史记・夏本纪》:“禹日:‘予娶涂山,癸甲,生 四天就外出治理洪水。涂山女生了儿子启,启呱呱 收稿日期:2010—05—06 作者简介:刘 洁(1979一),女,山东淄博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先秦及汉晋妇女史。 ①孙文见《光明日报・史学》第116期。 ②“涂”亦作“空”、“命”。 ・81・ 啼泣,禹却无暇顾及,因而治水最终能够成功。 间存在的婚姻关系。 秦汉以后,历代典籍及各朝的地方志、诗歌、碑 文中也有对此事的记载和评述:如魏晋时期皇甫谧 的《帝王世纪》、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唐代苏 尽管如此,但我们却能从其族号中得到另外一 些信息。“涂”一作“望”,《说文》:“鎏者,泥也,从 土,涂声”。《孟子-公孙丑上》曰:“坐于鳖炭”。 鄂的《苏氏演义》、宋代的《太平御览》、明代曹学俭 的《登涂山绝顶》、清人何彤云的《登涂山诗》等。 另外,在河南嵩县等地还有启母石的遗迹。由此足 见,其影响之昭著。 二、对传说中史实的考证及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的认识 根据造字原则,“望”是形声字,凡从土的字大都与 土地有关,而农业生产是离不开土壤的,所以“涂 山氏”也应该是个从事农业耕作的部族。又据《广 雅》:“涂者,圬也,壁也。”用草泥涂抹墙壁谓之 “涂”。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以来南方建筑多 以芦苇捆扎为壁、涂抹草泥为墙遮避风雨(如浙江 (一)由“涂山”之名想到的——爱情掩盖下的 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而涂山 部族利益 女又“始作南音”,这就表明“涂山氏”的主要活动 《孝经纬》云:“氏即国”。依此,古代“氏”是 区域在南方。因此可以说,“涂山氏”是南方一个 部族、部落共同体的称号,而非个人的姓氏。那么 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古老部族。 “涂山氏”所代表的就应该是禹妻部族的称号,而 据徐旭生先生考证,大禹治水的地区“主要是 非其名。 黄河下游及它的流域,淮河流域的一部分也可能包 禹的妻子究竟该叫什么呢?《大戴礼记・帝 括在内”,即“当今日山东西部及河北东部的大平 系》日:“禹娶于涂山氏,涂山氏之子谓之女侨 原、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及江苏、安徽的淮北部分 氏。”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日:“禹因娶涂 (即今日黄淮流域)。”③这就包括了当时地理意义 山,谓之女娇……女娇生子启。”《太平御览》卷135 引《帝王世纪》则云:“禹始纳涂山女日‘女娲”’, 上的南方。又,禹是在“行功”(治水)过程中与涂 又“女娲氏亦风姓也……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 山女结合的,因此涂山部族的属地也应该在大禹治 为女皇。”张澍辑《世本・帝系》称:“禹纳涂山氏 水的范围内。再,治水是个繁浩的工程,受当时生 女,日娇,是为攸女。”而同书雷学洪校辑则说:“禹 产力水平的制约,仪靠某一部族的力量难以实现, 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史记索隐》及 必须联合众多部族共同完成。由是可以说,在很大 《正义》也认为当称其“女娲”。从史籍的记载看, 程度上禹与涂山女的结合是以婚姻为纽带进一步 其称谓有“女娲”、“女侨氏”、“娇(攸女)”、“女娇” 加强与南方部落的友好关系,以取得他们对治水的 诸种,并不一致。清人梁玉绳认为,J1‘“侨”、“娇” 支持与合作的一种政治行为。而这一结合不仅对 二字相通,“女侨”即“女娇”。还有学者认为,涂山 治水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治水之后的“涂山之 氏就是女娲,①女娲风姓,故涂 t也应当姓风;并 会”更使禹的领导地位得到南方各部的进一步认 进一步指出:风,凤也,大禹之妻应该与东方以鸟为 同,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无怪乎太史 图腾的风偃集团的民族有关。②其他说法也有很 公要说:“夏之兴也以涂山”!④这也表明,政治婚 多,但都未成定论。这与娥皇、女英、姜螈、简狄等 姻的特殊重要性在文明社会伊始即已初显。 上古女子有自己名字的情况是不同的。 (二)“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歌颂圣德 其实涂山女究竟叫什么并不重要,也许她没有 的溢美之词 名字,仅以其部族号相称,才更符合父权制日益加 按古代十支纪日法,从辛日经壬日、癸日到甲 强、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逐渐下降的社会现实。 日,共四天。因此对《尚书》中禹“娶于涂山,辛壬 禹娶涂山女的传说虽起于原始社会末期,但当时并 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一语的理解,历来存有 没有完整的资料记载;秦汉时文献记载虽多,却多 争议。《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日:“涂山, 为后人追加所记。我们认为,“涂山氏”的族号能 国名。辛日娶妻,至于甲四日,复往治水。”《正义》 够保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部族女子与夏君禹之 也说:“禹辛日娶,至甲四日,往理水,及生启,不入 ①如孙作云直接称“涂山氏女娲”,开说她和禹同族,均为蛇氏族,参见前揭孙作云《从(天问)看夏初建国史》。孙致中对此 则持不同观点,详见《禹的婚姻问题》,载《河北大学学报》1981年第2期。 ②参见董其祥《涂山新考》,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③参见徐旭生著《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62页,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④参见《史记・外戚世家》。 ・82・ 门,我不得名子,以故能成水土之功。”都认为禹与 涂山女完婚后仅四日即往治水、时启出生而禹不在 治鸿水,通冁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日:‘欲饷, 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 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日: ‘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家。而《索隐》则认为:“今此云‘辛壬娶涂山,癸甲 生启’,盖《今文尚书》脱漏,太史公取以为言,亦不 稽其本意。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经之 清马辅《绎史》卷11亦引《随巢子》日:“禹娶 涂山,治鸿水,通冁辕山,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 甚。”《楚辞・天问》王逸注:“以辛酉日娶,甲子日 去而有启也。”按“有”为“孕育”,则王氏之意乃甲 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日:‘归我子!’石破北 方而启生。” 子日系涂山女受孕之日。崔适亦曾对此作过较为 深刻的论述:“《尚书》‘予娶于涂山,辛壬癸甲’为 孕启之日;‘启呱呱而泣’指启乳后而言,各一时 事。《索隐》牵《书》之‘启呱呱而泣’解此文‘癸甲 生启’,谓‘岂有辛壬娶妻,经二日生子,不经之 这一记载保留了原始神话的面貌。清人梁玉 绳认为,颜师古所引《淮南子》逸文今本《淮南子》 中并未提及,故此说不可信。在今天看来,生人化 为石头已属不可思议之事,其后尚能产子则更是荒 甚’,己不自达,擅议先哲,妄甚。”① 笔者以为,崔适的解说——甲子El禹离家、同 日涂山氏受孕,此与“启呱呱而泣”并非同时发生 之事——是合理的,对文意理解的差异系古人记述 诞不经。但考虑到传说产生的时代,这并不为奇: 它既是原始社会“无父而生”古老观念的遗存,又 是战国时期“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宗教思想的反 映。同时,启的破石而生,与后稷迹生、商契卵生之 意相类,也是赞美、颂扬所谓“圣人”自始便灵异于 常人的溢美之词。另外,这当中还包含更为深刻的 社会意义。 不用标点所致。 其实早在《吴越春秋》中已有明确 表述:“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取辛壬癸甲。禹 行十月,女娇生子启。”很显然著者认为,禹行十月 之后,启才出生。不过其目的倒也不难理解:歌颂 我们认为,禹的简短的一句“归我子”实际上 是进入父权制社会以后,男方要求其子女应留在本 氏族内以明确世系亲子关系的有力证明和宣言书。 圣王大禹为拯治洪水,废寝忘食、舍小家顾大家的 高尚品德。除此,这一记载也透露出不少社会 信息。 禹新婚旋即离家前往平治水土,其劳作之艰辛 在禹和涂山女结合时,可能禹的氏族已进入父权制 社会,而涂山氏仍处于母权制阶段。按照父系氏族 的习俗和法则,启作为禹的合法继承人自然要生活 在父家而不是母家,因此禹理直气壮地向涂山氏大 喝“归我子”是理所当然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并最终为其所战胜。 另外,涂山女因目见禹“化为熊”,“惭而化 屡见史册。《论语・泰伯下》日:“(禹)卑宫室而尽 力乎沟洫。” 《左传・昭公元年》:“周景王使刘 定公劳赵孟于颖,馆于洛枘,盛赞禹功日:‘美哉禹 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川 《庄子・天 下篇》:“(墨子日)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 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 耒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腋,胫无毛,沐甚雨,栉 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行劳天下也如 石”。史载黄帝号“有熊氏”,禹为黄帝后裔,史籍 中禹父鲧也有化熊的传说。《国语・晋语》日: “(子产日)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 此。”¨。。m 《韩非子》也说禹“亲操耒耜,以民为 先。”另外,汉武梁祠画像中的大禹也是手操耒耜、 头戴斗笠的劳动人民形象。这不仅说明夏族是个 典型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民族,也说明在原始社会 末期身为部族酋长的大禹还未完全脱离生产劳动。 这一现象表明,在父权制社会的早期阶段社会中尚 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举之。”_l ”父子二人 均曾化熊,说明夏族是个以熊为图腾的部族。 (四)涂山氏作南音——传统对现实的无奈 《尚书》日“予娶于涂山”,《史记・夏本纪》则 谓“予娶涂山”,一个“于”字之差意义则大不同,此 社会风俗究竟是禹上门去女方氏族呢?还是涂山 存在部分平等因子。同时,它也成为后世“天子亲 耕以谕民”传统的滥觞。 (三)产奇胎涂山化石——父权挑战母权的 宣言 女离开本族随禹居呢?这“娶”与“被娶”之间,实 则反映了社会风俗的变化。按照母权制对偶婚的 惯例,禹嫁到女方氏族本是正常现象。所以作为 “文明人”的战国人屈原会在《楚辞・天问》中发出 “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的质询。这也恰 恰表明禹婚配涂山实际上是男“嫁”女,婚媾地点 史籍中有“产奇胎涂山化石”的记载,其文始 见《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逸文:“禹 ①参见崔适著《史记探源》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5页。 ・83・ 就在涂山氏境域的“台桑”(桑山之林),而非夏后 氏的根据地陕甘一带。①看来,此时的婚姻形态还 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这一传说 也告诉我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社会末期 处在一种过渡交混状态。但这与父权制社会的法 则是不相容的,于是冲突便出现了。 《侯人歌》可为一证。《吕氏春秋・音初》记 的部族酋长一变而成为阶级社会的圣君贤相,他们 的后裔为颂扬祖先圣德,所到之处必定会大肆宣扬 先人的丰功伟绩、贤行盛德,这也就是为什么禹和 载,其歌词极为简单,仅“侯人兮猗”四字而已。文 化史研究者认为其地位不容忽视,此“实始作南 涂山女的故事能够在多个地方、长时间广泛流传的 原因。 .音”,又为“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 南》。,,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m中原文化与南方 爹丐义陬: 文化的相互吸收和不断融合,对于如“楚辞”等后 兴的南方音乐诗歌形式的发展意义重大。还表达 了涂山女因丈夫新婚燕尔即往治水,自己常年独守 空房的思念与感叹之情。研究者的结论自然很有 [1]尚书正义[M].中华书局影印阮刻十三经注疏[z].北 京:中华书局,1980・ [ ](战国)屈原,宋玉・楚辞[M]・(宋)洪兴祖补注・台北: 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_ 见地。但我们认为,涂山女 感叹’'恐怕并非只 出g mg.2 楸 ・陈奇猷校 上海 因丈夫忙于公事、无暇私情,更多的可能是对造成 夫妻分居的两种不同制度和习俗的感叹。这实际 上是传统对现实的一种无奈。从这个意义上说,文 献中所言涂山女的僵化为石,或许是夏氏后人为夫 [4](汉)司马迁.史记[M].(南朝宋)裴驷集解,(唐)司 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 ,[5](汉)刘向.列女传[M].张涛译注.济南:山东大学出 妻二人因部族习俗的不同而被迫分离寻找的无奈 借口;抑或是后世对涂山女可能再嫁会有损禹帝盛 誉的掩盖。不过,到了《列女传》中涂山女不仅没 有化石之举,反倒成为相夫教子的母仪典范了。 版社,1990. [6](汉)赵煜.吴越春秋[M].张觉校注.长沙:岳麓书 社, 006・ [ ](汉)戴德・大戴礼记[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 代社会的不 话 …。 一个缩影,一种对古代社会现实曲折的艺 9 烹 烹 i .左 : ,¨ 槲华 。. ]. 。晋。) 解.上海:上 术的反映,我们可以说,关于禹与涂山女的传说,正 是我国历史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由母系氏族社会 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真实写照。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的婚姻制度由群婚制变为对偶婚制,两个不同 氏族间婚姻关系的缔造逐渐受到双方内在利益因 海古籍出版社1997. [10]郭庆藩Aft-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 [I1](汉)班固.汉书[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12](清)马璃.绎史[M].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 素的制约,因此,禹与涂山女的婚配,并非只是男女 间的个体结合,他们代表了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共 同体,这也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与南方各部的民 四库全书本- [ 3]吴韦昭-miniM]・北京:中华书局,2O02・ Research on Da Yu’S marrying lady Tushan LlU Jie (School of History,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 1,China) Abstract:The story about Da Yu and lady Tushan is a true portrayal of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history from ma・ trlarchal society to patriarchal society before entering the civilized society.The marriage of Da Yu and lady Tush- an was not simply the combination of a man and a woman but the combination of two clans,which was the conse quence of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central areas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s in southern parts. Key words:Da Yu;lady Tushan;marriage custom;social system;changes in the social status of men and women 责任编辑:樊建莹 ①《史记・六国年表》日“禹兴于西羌”,表明夏是以后才东进晋豫地区的。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