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七下·梅江月考) 下面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B . 蓦然(mù) 羁绊(jī) 晦暗(huì) C . 水门汀(tīng) 嗔视(zhēn) 粲然(càn)
D . 呓语(yì) 齁(hōu) 许许声(yǔ) 2.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攒(zǎn)聚 五行(hánɡ)缺土 B . 寒噤(jìnɡ) 消声匿(nì)迹 C . 殷(yīn)红 郑(zhènɡ)重其是 D . 阔绰(chuõ) 一筹(chóu)莫展
3. (2分) (2017七上·历城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临近春节,商场里新增了糖果、对联、速冻饺子、山核桃等年货专柜。
B . 一到秋冬季,不少人就会出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瘙痒甚至皲裂等。 C .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大明湖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D . 为防止水灾之后无疫情,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4. (2分) (2017七上·历城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 .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D .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5. (2分) (2017七上·历城期末)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草房子》曾获过冰心文学奖,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B . “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里,已有大半下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一切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选文中的“他”是细马,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给邱二爷治病。
C . 《草房子》中的杜小康家庭条件优越,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他能勇于面对现实,先随父亲去苇塘放鸭,又在学校门前摆摊卖东西,这一切都让他快速地成长起来。
D . 温柔、弱不禁风的纸月以自身的经历给了桑桑无穷的力量,使他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第 1 页 共 9 页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咸不解此意 ②值积雪始晴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7. (14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蒋士铨
铨四龄,母日授子四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① , 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先外祖家素不润,历年饥大凶,益窘乏。时铨衣服冠履,皆出于母。母工纂绣组织,凡所为女红,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铨无褴褛状。……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弯曲成撇捺点画
(1) 下列句中画线的“于”与“铨即持书诵于侧”中的“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 携于市 B . 生于淮北则为枳 C .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 . 于土墙凹凸处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蒋母根据幼儿特点,将竹枝削刻成汉字各种笔画,合而成字教四岁儿子识字、拼字,让幼儿玩中认字。 B . 蒋母善于纺织刺绣,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产品受到 人们喜欢,是个心灵手巧之人。
C . 蒋母生病,看着坐在床边的儿子,无言的悲伤油然而生,是因为病困交加,觉得无法很好照顾儿子。 D . “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 识字,无误乃已”、“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都表现了蒋母严以教子并以儿子的成长为忧乐。
第 2 页 共 9 页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
既
识
_________
②
无
误
乃
已
_ ③暇更录唐宋人诗_________ ④斯解也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则何以解忧?
②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8. (6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________ 之情。
(2) 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9. (10分) (2019七上·惠东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2)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峨眉山月歌》) (3)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4) 《观沧海》抒发诗人吞吐日月星宿的万丈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次北固山下》中暗示世间新旧事物更替快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10. (2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②“是的。”
③“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④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⑤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⑥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
第 3 页 共 9 页
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⑦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⑧“阿!闰土哥,——你来了?……”
⑨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⑩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⑪A“老爷!……”
⑫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⑬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⑭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⑮“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⑯“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⑰“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⑱“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⑲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⑳“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21)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22)B“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 当闰土见到分别二十年的“我”时,他的神情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反映了他心态的变化。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神情 欢喜、凄凉 欲言又止 ②
心态 ① 心中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③ 第 4 页 共 9 页
(2) 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仍印象清晰。选文中哪些地方流露出“我”的这
种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两处。
(3) 选文在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中出现了多处省略号。说说文中A、B两处的省略号分别表现了闰土内心怎样的情感?
(4) 选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请举例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字) 11. (12分) (2018七上·丽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绝唱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上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存在就是力量。
(1) 文章第⑥段中“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这里的“另一种景色”指的是________(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 5 页 共 9 页
(2) 文章中第②至④段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3) 联系上下文,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4) 历史的天空风来雨过,圆明园也经历了两度劫难,有人主张重修,也有人反对。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有49位全国政协委员上书提案,坚决反对重修圆明园。著名建筑学家梁从诫先生曾非常激动地喊道:“不能人为的重修或复建再将圆明园毁一次了。”
请结合文章,为下面的提案再添一条反对理由。
理由一: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我国宫廷建筑或皇家园林的辉煌,而是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
理由二:修复圆明园至多只可能是增加一处新的人造景观,而且会变得不伦不类。 理由三:________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作文:
请以“陪伴”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书写不认真或卷面不整洁的扣1--3分。
第 6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1、6-2、6-3、7-1、 7-2、 7-3、
7-4、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8-1、8-2
、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9-1、9-2、9-3、
第 7 页 共 9 页
9-4、
9-5、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
10-1、10-2、10-3、10-4
、
11-1、11-2、11-3
、
11-4、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