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武侠小说的文化特征笔谈

2021-12-15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侠小说的文化特征笔谈 [提要】 江湖与侠客在古拄今来的武使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 以自欺欺人的方式“0造的幻影”。宣传“悬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是武使小说的主 要内在精神。 [关键词]江湖;悬忠;叉气之毒 【中图分类号]1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12002101---01l2—o4 姜振昌等,山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山东 济南25001,4 “江湖”:虚拟的文化符号 姜振昌张文哲 就像隐士离不开山林、好汉离不开绿林一样,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侠客几乎都是放置于 江湖” 中加以表现的。江湖与侠客的这种必然联系,蕴含着游侠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特产及武侠小说作为小说类 型的基本特征。 “江湖”原只是个普通的地理名词,泛指四方各地,是后来的文人墨客赋予了它特定的含义。杜甫诗 云:“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竖子至》),杜牧诗云:“落魄江湖载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遣怀》),其中 的江湖,就特指落难者与贫苦游民用以栖身的“人世间”,隐然有与“庙堂”(朝廷)相对之意。范仲淹《岳阳 楼记》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侠客是以游走和行侠为其主要精神特征的, 不管是发迹者还是落难者,其活动的场所必然是江湖而不可能是庙堂,因为一人庙堂.再豪放的英雄俊杰 也必须收心敛性,成为统治秩序的卫道者;只有身在江湖,侠客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侠义”精神,施展武功 才华。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小说中明确加以表现的,是从唐代豪侠小说始,但无论是周皓的“游江谁”(《周 皓》),还是女侠红线的“历江湖问,读神农药书,救世人灾患”(《红线》),唐人小说中的江湖还只是有别于朝 廷的一般闻巷民间,既不具体也未有多少独特之处。宋元话本gtr, ̄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之类,其中的江湖已 跟抢劫、黑话、蒙汗药以及锄暴安良等联系在一起,血腥味十足i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江湖上杀人越 货的勾当以及打斗中的武功比试,已经跟《水浒传》及后世的武侠小说相差无几。明清以后的武侠小说,从 姚民哀的《江湖豪侠传》、赵苕狂的《江湖怪侠》、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大侠传》到金庸的《笑傲江湖》,已经到 处是放浪和血腥气的“江湖”世界了.好象只有如此才配称武侠小说似的。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说: 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追求的目标”。江湖世界 是丰富多彩的,“自由”无疑是其主要精神特征。这是十分诱人的。在至高无上的王法之外,另建与之抗衡 的“江湖义气”,在贪官当道贫富悬殊无视人权的庙堂之外,另建损有余以奉不足的合乎天道的“绿林规 矩”,赋予侠客以做人的尊严、济世的责任和行侠的胆识,无疑寄托了芸芸众生对公道和正义的希望,反映 了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理想。在这个江湖世界中,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一律被简化为 正邪善恶之争,斗争的形式也教还原为简单又原始的生死搏斗,而决定斗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则是各自武功 的高强。侠客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个体,完全靠个人的武功能力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以个人的意志和力量来 对抗邪恶、对抗整个社会的黑暗,这在一个等级森严律令繁多到处是不平的社会里,确实是激动人心的,但 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强大的个人在庞大的专制政体和恢恢“天网”面前,都是十分弱小和微不足道的。 这使得武侠小说在生动的浪漫激情背后,不能不浓重地带有虚幻的“乌托邦”色彩。因之,小说中的“江湖” 只有作为虚拟的世界和纯粹梢遣的对象来解读才有意义,如果坐实,则不免有行骗之嫌,其负面影响和消 极意义不言自喻。不仅掩盖抹杀社会矛盾,而且麻醉人们的心灵。浸迷在武侠小说中的读者必然产生“济 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的心理梦幻。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说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为虚拟的世界,还在于它们往往过分夸大了江湖与庙堂各自的独立性,仿佛两 者之间真可以相安无恙并行不悖,这未免太天真了。就其本质而言,侠客所驰骋的江湖社会是不受法律和 正常社会伦理道德约束的“另类”社会.以自由和暴力为其主要精神特征,正如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主人公 所说:“我们学武之人,侠义为重.在江湖上迫遥自在,去做什么劳什子的官JL?”侠客看不上官场是可能的. 但不当官儿决不可以不受其约束。当天下来治之时,“禁网疏阔”,游侠还有活动的余地;一旦江山坐稳.统 治者一定会腾出手来清除不安定因素。这时,游侠是决难有立身之地的。因为游侠虽然不是具有自觉意 识的政治力量,这一点与常常揭竿而起的绿林好汉不一样.但其存在本身即是对统治阶级神圣权威的挑 战,不管你是否与现行政权直接为敌、是否“以武犯禁”,只要“以任侠显诸侯”就该杀。据史书记载,汉文 帝、景帝、武帝、成帝及王莽摄政期间,都曾大肆“捕击豪侠”。明清以来的历代统治者也都对秘密的江湖社 会势力予以坚决取缔,根本不存在与你和平共处的神话。夺权、“革命”时可以联络、利用会党教门之类的 江湖势力.一旦大权在握.则就必须“严加惩办.以绝根株”了——连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对党会的态度都 这样急转直下,更何况封建统治者了。 “愚忠”与武侠的亡命精神 杜传坤 鲁迅先生在《叶紫作(丰收>序》中说.“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 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这里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到底是指什么,鲁迅先生没有直说.窃以为即是 通常所说的忠、义二宇。 忠,是儒家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也是封建宗法思想的核心。《水浒传》里有句名言叫作:“忠心扶社 稷,义气助家邦”.这就是首先要利用“忠君”思想来扶助封建王朝。忠虽然也指同志间的“忠诚不二”、“忠 实可靠”,又有“精忠报国”一说,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是指臣对君而言的,它是单方向的,无条件的,说 穿了就是按照孔子所规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分关系,来维护君王的尊严和统治,所谓“臣事君 以忠”,“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度里,“忠君”和“报国”虽然常常联系在一起,但 效忠国家其实也还是效忠皇帝.因为“普天下,莫非皇土”,“朕即国家”。忠君的外延还可以扩展开去,在等 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泛指一切下级对上级应有的态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大肆宣扬、褒奖了这种 品质和观念。当然,封建专制的话语霸权在要求大家尽忠时,有时也冠晚堂皇地讲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良 臣择主而事”,但谁是应该“事”的主是投有统一、客观、绝对的标准的,刘备、曹操、孙权都说自己才是良臣 该择的主,古往今来.投有哪个皇帝承认自己是昏君的。说到底就是,皇帝唯一.臣是投有任何选择余地 的。建立在这种无条件的、绝对的、无是非善恶标准的、不管顺应还是背逆历史潮流基础上的“忠”,一方面 鼓励着“独夫的统治”,使个人权力达到极至,为所欲为不受约束,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大批“愚忠”的奴才,唯 君唯主至上。 武侠小说中宣扬的忠君典范,大概莫过于关羽。关羽园其“忠可于霄,义亦贯日”,于顺泊九年被皇上 封为“忠义神武大帝”。关羽的忠君主要是对其主刘备的,刘备是正统的皇室后裔,后发展为蜀国皇帝,帝 王们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历代加封,使其名号几乎可与孔子媲美.用心也不过是让天下臣民对己就如同 关羽对刘备一样罢了。与《三国演义》相比,《水浒传》贝U更多了些正统之外的江湖气。粱山好汉们本来也 并非对皇帝老儿不忠,只因贪官污吏小人恶人太多,天理难讨.为保得性命才被“逼上粱山”落草为寇。虽 被剥夺了直接效忠皇上的权利.却还可以死心塌地为粱山,为“大哥”——“粱山国的皇帝”赴汤蹈火在所不 惜。最后.也终于得到了成全,被朝廷招了安.遂了效忠的心愿。从这一点上说,《水浒传》与《三国演义》又 是一脉相传的。鲁迅先生曾在《<奔流>编校后记》中说:“说《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因风而起者便不免是 涂面剪径的假李逵——但他的雅号也许叫做‘突变一。这里深刻揭示了《水浒传》假造反真忠君的本质。 在《流氓的妊》一文中,鲁迅先生对武侠小说的这种精神特征还作过更详尽的论述:“侠字渐消;强盗 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 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 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一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愚患就必 然甘心当奴才,这是相反相成的,也是铁一样的法则。奴才的特点是见一切主子就尽忠,所以鲁迅先生又 l1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说t“至满洲^关,中国渐被压服了,连有‘侠气’的人,也不敢再起盗心,不敢指斥奸臣,不敢直接为天子效 力,于是跟一个好官员或大臣给他保镳,替他捕盗”。这类作品以清末的《施公案》、《彭公案》为代表(《施公 案》中一再颂扬贺天宝们的“烈烈忠魂保大清”;侠客黄天霸由于“看破绿林无好”,干脆投奔清官麾下,博得 封官荫子),同时“奴性也跟着加足”了。这类武侠公案小说里的“侠”已成为异族统治者的“御猫”,沦落为 “捕鼠”的工具,毫无民族气节和独立的人格。这是愚忠的必然结果。 传统武侠小说的这种创作倾向,在民国以后是有所改变的,例如,《江湖奇侠传》就穿插进了黄叶道人、 朱复等“图复明社”的情节,《蜀山剑侠传》中醉道人自认是“先朝遗民”,也公开表示“不愿为异族效力 。 《江湖奇侠传》中的柳迟救出巡抚后甚至托辞出走,不愿接受朝廷的恩赐。更有不少作品写到了侠客直接 与朝廷作对。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一是因为这时清朝统治已经推翻,作家不会再由此而获咎;二是受到 近代民主观念的熏陶,作家已意识到朝廷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于是便纷纷把侠客的立足点从朝廷移到了 江湖,使作品更多了些不受朝廷王法约束而显得自由潇洒无所畏惧的“江湖气”。这自然是一种进步,也是 现代武侠小说较之古代的更为读者所激赏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这种变化是十分有限的、肤浅的。由于 传统的巨大惯性和文化的深层影响,大部分作品的“愚忠”意识并没有产生质的变化,只是形式的不同而 已。从表象上看,民国以后的武侠小说确实与皇朝官宦已无多少亲密瓜葛,但所演义的江湖社会却有如同 朝廷一样的规范,侠客们每每自成帮派,各有帮主掌门人,且等级森严有序,帮(教)主有如同皇帝一样的至 商权力,对本门弟子有生杀予夺之大权,弟子门徒都要对师父帮主惟命是从,忠诚不二,并且要不惜一切代 价维护本派利益。帮主其实就是靠武力获得的“武林皇帝”。 这种狭隘的“帮主崇拜”和“帮派利益崇拜”,必然形成组织内根深蒂固的帮派中心主义,其成员们只能 义无反顾地做教主和帮派的忠实奴隶,成为毫无个人意志和独立品格的工具,别无其他选择。例如,古龙 《浣花洗剑录》中东海白衣人挑战中原各大门派,某门派自知不敌,但门下六大弟子为了师门仍以死相拼, 并不临【哞逃脱,在毫无意义的争斗中作出了无谓的牺牲。金庸《碧血剑》中的玉真了仅靠师傅的一件小信 物就可以为非作歹,威慑木桑道长向自己下跪,木桑为了表示对师门之敬,险些命丧他手。金庸《倚天屠龙 记》中灭绝师太临死之前逼迫周芷若答应她的三件大事(不能与周芷若所喜欢的张无忌交心、交往:接峨嵋 派掌门之位;用阴谋和美色来诱惑张无忌,以得到武功秘诀和倚天剑、屠龙刀),看起来都不大正当不合情 台理,不合乎道义,但为了师命周芷若也必得违心地答应下来并对天发誓,因此不仅直接造成了周芷若的 ,爱情悲剧,而且导致了她后来性情的异化和人格的沦丧。这也是上对下绝对控制和下对上 愚忠”的必然 结果。 义气之毒甚于鸩酒 孟丽丽裴争 鲁迅先生所说的“三国气”与“水浒气”,窃以为也是指“江湖义气 ,因为在《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作 家着力张扬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东西。《水浒传》中梁山泊英雄群居的地方最初就叫“聚义厅”《三国 ,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let生,但愿同年同月同let死”,构成了作品的主旋律。江湖 中人尊崇的义气,投有明确的理论界定,基本上是从《三国演义》中刘、关、张结义和《水浒传》中的“八方共 域,异姓一家”演化而来。可以说,“义”是江湖世界中维系人际关系和复仇行为的根本,也是团结的根基, 谁要背叛了“义”.就会落个“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万世不得人身,亿载永沉末劫”的下场,粱山泊的“义”士 立誓何等严厉!中国的传统道德历来重“义”,《三国演义》中极力塑造的典型关羽也因此成为历代不论是 王朝还是百姓尊祟的对象。从北宋开始,每朝统治者都对关羽进行追封,他的封号有“忠惠公”、“义勇武安 王”、 英济王”、“关圣帝”等等,到清宣帝时关羽成了“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灵大帝”。关羽这个形象在民 间也越来越被神化,他的庙宇至今还在不同的地方燃烧着同样的香火。关羽的“义”在本质上是强调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回报和交情,与江湖上流行的道德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在武侠小说中,“侠”与“义”总是联结在一起。但“义”的文化内涵却是复杂的。金庸认为:“侠是不顾 自己生命危险,主持正义,武侠小说是侠义的小说。义,是正当的行为,是团结和谐的关系。……中国是横 面讲的,讲究人际,所以集体、群体发达。义,是中国团结发展的重要力量。”(引白裘小龙、张文江、陆灏《金 庸武侠小说三人谈》,《上海文艺)1988年第4期)“义”确有这样的意义。金庸在他的不少武侠小说如大家 l1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熟悉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中,对此都有描写和歌颂。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结拜兄长刘备,拒 绝曹操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保定“二家皇嫂”,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确乎是义薄云天,成为千古佳话。 然而“义”的消极作用更大,刘备张飞为关羽报仇不顾大局,不听诸葛亮良言规劝,硬要与东吴决一死战,又 误了多少军国大事!《水浒》也一样,为了哥们义气,既有惩治昏官的壮举,也在无辜百姓中制造了残忍和 屠杀,武松为了报仇,为了报答施恩,血溅鸳鸯楼,把张都监一家杀得一个不留,李逵劫法场,不分男女老 少、好人坏人,抡起板斧排头砍去;特别是宋江的“札贤下士”的“义气”,竟使全部梁山好汉糊里糊涂地跟在 他后面去接受招安,攻打方腊。更有甚者,当宋江用 御赐”的鸩酒毒死不甘当奴才的李逵时,李逵还垂泪 向宋江表示:“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李逵在敌人面前叱咤风云,任何 硬刀子都奈何不了他,却在“哥们义气”的软刀子下甘心引颈受戮。“义气”之毒甚于鸩酒!其落后性、局限 性是发人深醒的。这说明,金庸对“义”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在阶级社会里,“义”终有它阶级的属性,不 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判断“正当行为”的标准也不同。如果“侠义”果真如金庸所说完全是一种“团结和 谐的关系”,井以正义为安身立命的支点,那么江湖上帮派之争、相报私仇的故事就不会上演了。因此, 金 大使”的解释是对武侠小说“义”的美化,或者说是寄托了一种美好的理想而已。也正像关老爷那种“义薄 云天”的“义”一样,因为那是众人难以企及的标准,所以他才被尊奉,被神话。事实上,民众所理想的正义, 在现代武侠小说中大都被江湖义气替代。温瑞安在《温柔一刀》里借主人公苏梦枕之口说:“不要太斤斤计 较名正不正,言顺不顺。江湖上许多事,名虽不正但心正,言虽不顺但意顺,大凡帮会组织的斗争牵扯必 巨,不可能一方面全对,一方面全不对,也不可能台帮上下,无一坏人,亦不可能堂里弟子,无一好人。你要 帮朋友,根本不必管这些,帮就帮,扯什么公道公理。”原来武侠所讲的“正义”,仅是江湖朋友之义而已,不 会考虑“什么公道公理”。金庸《神雕侠侣》中的太侠杨过,择友和行为的准则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休 对我不好也就对你加倍不好,别的什么可以统统不管。《笑傲江湖》中的所谓正教,邪教,所谓“五岳剑派”, 他们之间的分歧也没有什么原则是非,有的只是派系之间的你争我夺、逞强好胜。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 灭绝师太自居名门正派,疾恶如仇,她诛杀恶人,不择手段,但她判断善恶的依据却仍然是自己的主观好 恶.其行为也没有多少理性在引导。 “侠义”的这一文化特征,是由江湖社会这一隐性组织独具的特点所决定的。古往今来,江湖上多是些 “世外之民”,他们在主流社会失去容身之地,被抛出社会正常轨道,“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只得铤而走险 踏人江湖。然而那里也并非是风平浪静的世外桃园,环境险恶,温饱难求。没有物质保障,没有关系依靠, 为了生存只有与命运相似的人们模仿宗法制度结成各种团体,利用结拜兄弟,成立帮派等来增强生存的能 力,从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多数时候并无多少“福”可享,倒是经常要联起手来共同当“难”。既然 如此,成员之间就要义气为重,彼此忠诚不背叛,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这样,在获得集体生存的前提 下.就拥有了个体的生存权。为此,刘备常把“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挂在嘴边,正是“义”的力量使得手 下弟兄为他出生人死,死而后已;武侠小说里那些男子汉大丈夫,更是“立志不交无义友,存心当报有恩 人”。江湖上有旬行话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的就是朋友的“义气”,或日“江湖义气”。 武侠小说中大力宣扬的这种“义”,多数都带有封建道德的性质,其消极影响是十分探广的。鲁迅当年 所生活的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帮会组织便数不胜数,许多帮会都是流氓大本营,靠的都是“哥们义气”,严 重威胁了社会治安和世道人心。今天,社会上一些沾染了这种“义气”的人,仍然不辨是非,不分青红皂白, 处处以“哥们”为重,因此而造成了多少愚昧的悲剧,以至滑向犯罪的深渊。且不说那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 团伙,即使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其存在也不是个别的。有些官员们为了交掎坐得稳,升得高,谋取私利,逐 步结成了一些“小集团”,即所谓的“圈子”。进了某个圈子,就像人了一层保险,圈内人士互相帮助,官官相 卫.织就一张疏而不满的“关系网”,靠彼此的“义气”来长久地共同受益,共存共荣共同发展。《抉择》里严 书记对此感触颇深:“若要让我扳倒一个人,即便是一个比我位置低得多的人,也照样没那么容易。为什 么?就因为看上去你是要扳倒一个人,其实你是要扳倒一个圈了。,…一若是一个人没有了圈子,什么时候 想扳倒你,就能什么时候扳倒你”。由此可见“圈子”的普及与威力。这时,法律、正义、党性原则等早巳被 “拒之圈外”了。电视剧《红色康乃馨》中,莫名参与大华集团的犯罪理由居然简单得很:“算是(对蓝总的) 知恩图报吧”,于是协助把三个多亿的国家资产流失掉了。这同旧江湖上的“哥们义气”何其相似乃尔。对 此,我们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责任编辑:李玉明) l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