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能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
2.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抽象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纸屑
2. 教师准备:音叉、小鼓、烧杯与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小活动: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要学习声音的产生。那么在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小活动,首先我们来听一首歌(播放《我和我的祖国》)。没错,这首歌是《我和我的祖国》,大家都会唱吗?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遍,但是有一个小要求,同学们在唱歌的时候把你们的右手放在喉咙的位置感受一下,你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喉咙有什么变化。
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右手放到喉咙处感受喉咙的变化。
师:你有什么感觉?
生:喉咙那块在动。
师:那么声音的产生会和“动”有关系吗?
(一)新课导入,声音无处不在
师:出示图片(话筒、闹钟、海浪、风铃、萨克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声音产生的奥秘。(板书: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产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声音的产生需要条件吗?比如说文具盒自己会发出声音吗?如果现在想让他发出声音,你会怎么做?
生:用各种方法让文具盒发出声音
师:学生描述方法,教师板书动词
(三)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师:从前面的小活动中我们发现,要让物体产生声音,我们要让它“动”起来,那么
声音的产生到底和“动”有没有关系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活动一: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师:你有什么方法能让尺子发出声音?
生:弹压尺子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让尺子发出声音的方式是弹压它,也就是使它动起来(板书:尺子不动不发出声音,动发出声音)
活动二: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
师:学生先观察鼓在不动的时候回发出声音吗?敲击鼓面会发出声音,但是这时候鼓面动了吗?
生:讨论,并设计方法证明
师:引导学生在鼓面上放碎纸屑,敲击鼓面
生:操作,并观察现象,发现鼓面振动
师:板书:鼓面不动不发出声音,动发出声音
活动三:一手拿着音叉的柄,另一只手用小锤敲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静止的水中。
师:出示音叉,简单介绍。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它“动”,它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动了吗”怎么证明?
生:谈论,设计方案
师:引导学生一手拿着音叉的柄,另一只手用小锤敲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静止的水中。
生:观察发现水面有小水花,音叉在动
师:板书:音叉不动不发出声音,动发出声音
小结: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发声能到物体都是“动”着的物体,我们把这种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做往返运动的运动方式称为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四)拓展提升,怎么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师:引导学生使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
(五)巩固练习
1、公鸡的叫声是由公鸡肚子出来的?
2、哨子的声音是由哨子内部振动产生的?
3、校园里的广播声是由学校振动产生的?
4、所有的物体的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水是不能产生声音的?
(六)课堂小结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怎样让声音停止?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物体无声时的状态:
鼓
物体有声时的状态:
音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