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编制依据1
第2章工程概况1
第3章工程地质情况2
第4章检测方案3
第5章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桩基处理6
第6章附件7
第1章 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 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 5、本工程试桩及桩基施工记录表。
第2章 工程概况
Xxx位于xxx,是一栋2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办公楼,其中地下2层,地上20层,建筑高度100.4m,总建筑面积68669.7㎡,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0**5.28㎡。工程名称:承创大厦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监督单位:
本工程采用旋挖成孔成孔灌注桩,桩径为1.0、1.2、1.6米等共3种。桩净长约15~35米,桩端支承岩为微风化砂岩,岩层端承力特征值为3850KPa。 序号 1 2 3 4 本工程桩承台形式有多种形式,分别有单桩、两桩、三桩、四桩、群桩承台,
桩径(mm) 1000 1200 1600 桩数 (根) 109 131 27 267 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Quk(KN) 13000 17000 40000 单桩竖向抗拔 承载力特征值Rta(KN) 2500 3200 混凝土 强度等级 C35 C35 C35 桩型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合计 具体数量如下:
桩类型汇总表
承台类型 单桩 双桩 三桩 四桩 群桩
承台数量(个)140 12 2 13 1 桩数(根)140 24 6 52 45 见上表 见上表 竖向承载力(KN) 抗拔承载力(KN) 第3章
一、地形地貌
工程地质情况
该场地位于xx内,在地貌上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原属农田、菜地,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填平。
二、工程地质综合剖面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场地中已进行基坑开挖,本次勘察是在基坑底部开始施工的,根据岩(土)层的空间结构、成因等特征,将其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纪残积土层(6)、早第三纪基岩(7、8、9)、等四层,现分述如下:
第四纪残积土层:
6、粉质粘土:本层只在ZK1等68个钻孔中有揭露,厚度为1.00~17.00m,平均为6.63m,顶板标高为-7.42~-7.09m。
土层呈褐红色,紫红色,硬塑~坚硬,稍湿。 该层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200KPa。 早第三纪基岩:
7、强风化基岩:本层在ZK4、ZK15等2个钻孔中缺失,为泥岩、砂岩 ,厚度为1.10~31.00m,平均为8.66m,顶板标高为-49.27~-7.15m。
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砂岩呈紫红色,灰黄色,砂状结构,块
状结造,岩石已风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质松软,但其结构尚清晰可辨。本层岩石遇水易软化,暴晒后易崩裂,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属较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属较差的:RQD=6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
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500KPa。
8、中风化基岩:本层只见于ZK1孔等99个钻孔中,厚度为1.00~27.50m,平均为8.35m,顶板标高为-47.62~-9.94m。
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砂岩呈褐红色,砂状结构,块状构造,本层岩石遇水易软化,暴晒后易崩裂,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石坚硬程度属极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属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属较好的:RQD=88,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级。
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20**KPa,fr=3~7MPa(具体见各孔的岩石抗压强度报告)。
9、微风化基岩:本层只在ZK2等95个钻孔有揭露,为泥岩、砂岩,厚度为3.00~24.50m,平均为8.50m,顶板标高为-50.62~-11.74m。
泥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砂岩呈紫红色,灰黄钯,砂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碎块状,岩石坚硬程度属较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属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属好的:RQD=9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IV级。
该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5000KPa,fr=16MPa(具体见各孔岩抗压强度报告)。
详细地质情况详见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4章
一、桩基检测
检测方案
按规范及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低应变、声波透射法、钻芯法等多种监测手段进行工程桩的监测,以保证桩基质量及桩基础具有充足的结构安全储备。
A区桩检测汇总表
检测数量 桩型 桩径(mm) 桩数 (根) 低应变(≥20%) 声波 透射法(≥钻芯法(≥10%) 高应变(≥5%) 竖向 抗拔法(≥1%)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合计 1000 1200 1600 20 61 16 97 15 14 6 35 2 5 3 10 2 6 2 10 2 3 / 5 1 2 / 3 B区桩检测汇总表 检测数量 桩型 桩径(mm) 桩数 (根) 低应变(≥20%) 声波 透射法(≥钻芯法(≥10%) 高应变(≥5%) 竖向 抗拔法(≥1%)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合计 1000 1200 1600 41 29 8 78 35 19 8 62 4 3 1 8 6 3 1 10 3 2 / 5 2 1 / 3 C区桩检测汇总表 检测数量 桩型 桩径(mm) 桩数 (根) 低应变(≥20%) 声波 透射法(≥钻芯法(≥10%) 高应变(≥5%) 竖向 抗拔法(≥1%) 摩擦型桩 1000 48 48 4 5 3 2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合计 1200 1600 41 3 92 28 3 79 4 2 10 4 1 10 2 / 5 1 / 3 A-C桩检测汇总表 检测数量 桩型 桩径(mm) 桩数 (根) 低应变(≥20%) 声波 透射法(≥钻芯法(≥10%) 高应变(≥5%) 竖向 抗拔法(≥1%)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摩擦型桩 合计 1000 1200 1600 109 131 27 267 98 61 17 176 10 12 5 27 13 13 4 30 8 7 / 15 5 4 / 9 注:1、检测具体桩号由现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声波透射法按规范规定检测27根,现场预埋需在45根以上;
3、超声波法检测预埋测声管规格数量为:每根桩预埋三根DN60×3mm无缝钢管。
二、检测要求
1、当采用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时,首检测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钻芯法检测时,受检测的混凝土龄期达到18d或预留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三、检测流程
做好准备工作,进行低应变法、声波透射法进行静载、抗拔试验法检测 收取检测报告 不合格 检测方法选择,确定检测单位 单体桩基施工完毕,整理资料 确定检测桩位,通知检测单位进场 重新检测、 验证、扩大 检测范围
四、检测计划安排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本工程分为3个区域进行检测。区域划分将根据地下室底板加强带来进行设置,桩基检测将从A区开始,依次进行检测。(区域的设置详见区域分布图)
第5章 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桩基处理
1、当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高应变动力试验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当基桩承载力或成桩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仅对不合格桩进行处理即予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及监督机构,认真分析原因并按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桩数加倍扩大抽检,然后由设计单位根据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出具书面复核意见,并经设计、复核人签名,加盖设计出图章。如需加固补强的,须由设计出具加固补强方案,并报质量监督机构,然后由施工单位加固补强,对补强进行检测。
3、对桩基检测报告有异议时,必须向质量监督机构反映,然后委托仲裁检测机构进行重新检测。
4、凡对质量有怀疑或经加固补强后的桩基,应有经设计部门认可的文件,并附入竣工验收资料。
5、桩基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的要求实施。
1、工程施工图纸 2、工程桩编号平面图 3、基桩检测明细表
4、声波透射法中声测管预埋方法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第6章
附件
建设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