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练习试卷10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刑法学
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75分。
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根据刑法理论,牵连犯( )。
A.只能属于一罪,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B.都属于数罪,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C.除刑法有数罪并罚的规定外,其余的按从一重处断原则论处 D.除刑法有从一重处断的规定外,其余的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正确答案:C
解析:对牵连犯的处罚,以前我国刑法学者普遍认为,应当依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但是,在1997年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对某些牵连犯的处罚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例如,《刑法》第241条第4款规定:“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并有第二款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于是,形成了《指南》中的观点:除刑法典中明确规定为数罪并罚的以外,其他的按从一重处断论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种说法。 知识模块:刑法学
2. 下列情况中,属于刑法理论上所称的结果加重犯的是( )。 A.故意杀死多人 B.放火 C.爆炸
D.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
正确答案:D
解析:结果加重犯是实质的一罪,是实质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刑法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加重结果,刑法对其规定加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刑法》第238条对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规定了重一档法定刑,属于结果加重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3. 非法拘禁罪属于(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结合犯 D.连续犯
正确答案:A
解析:非法拘禁罪在犯罪既遂后,其犯罪行为和状态都持续一定的时间,属于典型的继续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4.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 )。 A.结果加重犯 B.想象竞合罪 C.吸收犯 D.转化犯
正确答案:A 解析:《刑法》第234条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规定了重一档法定刑,符合结果加重犯的特征。 知识模块:刑法学
5. 甲男意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关在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犯罪行为构成(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结合犯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将乙关在室内,后进行强奸,两个行为之间是方法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 知识模块:刑法学
6. 甲盗窃了警察装有手枪的提包,遂将枪藏在家中,甲的行为构成(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正确答案:C
解析:甲的行为属于目的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 知识模块:刑法学
7. 我国刑法学普遍公认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 A.行为 B.犯罪构成 C.法益
D.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我国刑法理论中以犯罪构成为标准区分一罪和数罪。 知识模块:刑法学
8. 张某因遭女友抛弃,欲行凶报复。某日,张某将女友及正在家中看电视的女友的弟弟,父母全部杀死。张某的行为构成( )。
A.连续犯 B.继续犯 C.牵连犯 D.惯犯
正确答案:A 解析:张某基于同一犯罪故意,连续实施同一犯罪行为,是连续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9. 甲为了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乙执行公务,重伤乙,甲的行为构成( )。
A.妨害公务罪 B.故意伤害罪 C.扰乱公务秩序罪
D.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根据其中的一个重罪论处
正确答案:D
解析:甲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支配的数个不同罪过,实施了一个危害行为,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10. 持续犯是( )。 A.连续犯 B.继续犯 C.惯犯 D.结合犯
正确答案:B
解析:继续犯,也称持续犯。考生应当注意它与连续犯的区别。 知识模块:刑法学
11. 下列属于结果加重犯的行为有( )。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 B.故意伤害致被害人死亡 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正确答案:B 解析:故意伤害致被害人死亡的,法律规定了重一档法定刑,属于结果加重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12. ( )不属于实质的一罪。 A.继续犯
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正确答案:C
解析:连续犯是处断的一罪。考生答题时应注意审题,注意题干的问题。 知识模块:刑法学
13. 下列犯罪中,( )是继续犯。 A.贪污罪 B.故意伤害罪 C.窝藏罪
D.集资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解析:窝藏罪在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和状态具有持续性,符合继续犯的特征。 知识模块:刑法学
多项选择题第2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4. 在下列罪数形态中,属于实质的一个罪的是( )。 A.想象竞合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A,D
解析:实质的一罪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15. 原为数罪,而人为拟制一罪处理的情形有( )。 A.想象竞合犯 B.继续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正确答案:C,D
解析:处断的一罪是指实质上构成数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机关作出一罪处断的罪数形态,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16. 下列不属于结果加重犯的行为有( )。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
B.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员进行殴打与体罚虐待,致人死亡 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正确答案:A,B,C,D
解析:A,C,D在刑法中都没有规定发生重结果时适用重一档的法定刑,B按故意杀人罪处理。 知识模块:刑法学
17. 下列犯罪中,属于继续犯的有( )。 A.重婚罪 B.非法拘禁罪 C.遗弃罪 D.盗窃罪
正确答案:A,B,C
解析:盗窃罪在犯罪既遂后,仅是犯罪状态的持续,并非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处于持续过程之中。 知识模块:刑法学
18. 非典型的一罪包括( )。 A.实质的一罪 B.连续的一罪 C.处断的一罪 D.法定的一罪
正确答案:A,B,D
解析:注意《指南》中将一罪分为实质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和法定的一罪。 知识模块:刑法学
19. ( )属于实质的一罪。 A.连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结合犯 D.继续犯
正确答案:B,D
解析:实质的一罪包括继续犯,想象竞合犯和结果加重犯。 知识模块:刑法学
20. 下列情形中,属于想象竞合犯的是( )。 A.盗窃数额较大的,正在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的 B.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的
C.行为人在缴纳10万元税款后,一次性假报出口,骗取国家20万元退税款的
D.对正在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警察实施暴力,使之受轻伤的
正确答案:A,D
解析:B是结果加重犯;对选项C,根据《刑法》第204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按照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实行数罪并罚。 知识模块:刑法学
简答题第26-27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1. 简答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1)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①两个以上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②单位共同犯罪,即两个以上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③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即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在身份犯的情况下,不具有构成身份的人与具有构成身份的人共同实施以特殊身份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时,成立共同犯罪。例如,一般公民不可能成立受贿罪,但当其教唆或者帮助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时,则成立受贿罪的共犯,也应以受贿罪论处。(2)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了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的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这种共同行为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①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②共同直接实施犯罪;③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3)主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①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也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②共同的意志因素。包括共同直接故意,共同间接故意;在个别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有的基于希望,有的则是放任。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22. 简答教唆犯的构成要件及处罚原则。
正确答案:教唆犯是指故意教唆他人犯罪的人。所谓“教唆”,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使本来有犯罪意图但尚不坚定的人决意实行犯罪。构成教唆犯罪的条件是:(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在客观方面,必须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的形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教唆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劝告,嘱托,哀求,指示,利诱,怂恿,命令,威胁,强迫等。教唆行为必须是唆使他人实施较为特定的犯罪的行为。(3)在主观方面,主观上必须有教唆故意,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和决心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是明确的,即他知道自己在教唆什么人犯罪和教唆
犯什么罪。对教唆犯的处罚,分为三种情况:(1)被教唆的人犯了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往往视同主犯从重处罚;(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3)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犯了教唆以外的其他罪,由于教唆犯对这种犯罪行为既无故意,也没有教唆行为,因此,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其对教唆行为应负未遂的责任。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案例分析题第30小题,1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23. 1998年5月8日,甲的朋友乙找到甲,提出与甲一起盗窃作案,遭到甲的拒绝,乙便问甲能否帮助他代为销售赃物,甲表示同意,并将家中的螺丝刀等工具借给乙使用。几天后,乙将窃得的赃物交给甲出售,甲先后代售4次,并分得赃款15000元。问:甲,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事前通谋的共同盗窃罪?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甲的行为与乙的行为构成事前通谋的共同盗窃罪,因为甲的行为与乙的行为符合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的特征,即:(1)甲虽然拒绝与乙一起直接实施盗窃行为,但甲在明知乙要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仍然为乙提供作案工具,帮助乙实施犯罪行为,这表明甲在乙具体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主观上已经具有与乙共同盗窃的故意,符合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的定义;(2)本案中的盗窃行为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甲,乙二人共同所为,符合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3)甲明知乙要实施盗窃行为,仍为其提供螺丝刀等作案工具,并负责销赃,二犯相互联系,彼此配合,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追求的是同一危害社会的结果,符合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4)甲明知乙要实施犯罪行为,虽然没有直接实施盗窃行为,但仍为乙提供作案工具,4次代为销赃,故意帮助乙实施犯罪行为,并分得赃
款15000元,他们在主观上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24. 被告人张某,农民;何某,某公路段油库油料员,系张某的内兄。1998年1月19日晚,张某问何某:“你们那里能搞到汽油吗?”何某说:“过段时间能搞到。”同年2月20日下午,何某写了一封信,让张某进城拉油,并说到他管的那个油库去拉,如果碰到人就把这封信给他们看。信上写的大意是维修路面需要油,请持信人去拉。张某请人开拖拉机到了油库。当时天色已晚,油库大门没有人,他们就开着拖拉机进了何某负责的油库,装上价值3000余元的油料,于次日天亮前起程返回,未等销赃便被查获。问:对张某,何某二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理由何在?
正确答案:何某与张某共同构成职务侵占罪。张某虽然没有特殊身份,但本案何某身为油库油料员,利用自己掌管油料收发的权力,与张某内外勾结,盗卖自己掌管的公共财物,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二人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共同的犯意,实施了共同的犯罪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25. 甲,乙共谋盗窃丙家,当晚,二人共同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问:对本案中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正确答案: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甲,乙二人共谋盗窃,然而,甲在盗窃过程中犯意转化,产生抢劫故意,超出了原有的共同盗窃犯罪故意的范围,因此,甲独立对此承担抢劫罪的刑事责任,乙只承担盗窃罪的刑事责任。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