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九下历史教案 全

2020-06-05 来源:步旅网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俄国十月革命 1、了解二月革命及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2、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二月革命及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 2、分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设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以及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明确十月革命发生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讨论: 一、俄国二月革命 1.爆发原因: 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2.时间、结果:___ 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 _____”,推翻了___ _ ______统治。 3.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 和 。 二、俄国十月革命 1.准备: 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 回到俄国首都 。 2.原因: 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1917年8月,确定

1

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3. 革命爆发、成功:_ ___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 _ 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 月 7日,起义取得胜利。 三、政权建立及巩固 1.政权建立: 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 _, 当选为主席。 2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措施: ①政治:建立 ; ②经济:将银行、铁路和 收归国有;颁布《 》,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 农民耕种 ③军事:同 、 议和,退出 ; ④迁都: 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 迁到 ; ⑤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 和国内的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 。在这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 。 四、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世界上第一个 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 的统治,推动了 运动的发展,鼓舞了 人民的解放斗争 当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 C.资产阶级和沙皇相勾结 D.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颁布《土地法令》 B.建立新型的资产阶级政权 C.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D.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列宁亲自领导和指挥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

C.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D.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 1917年7月,俄国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带领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5. 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6. 20世纪初期,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二月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7.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官的战斗开始了!结合对右图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 ) 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 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8. 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相比,不同之处是( ) A.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B.工人是革命的主力 C.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D.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斗争 9.试分析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并说明十月革命胜利对世界历史有何影响? 拓展延伸: 从时间、性质、革命任务、结果四个方面比较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列表)

3

1.俄国十月革命的纪念日是( ) A.10月1日 B.10月7日 C.11月6日 D.11月7日 2.俄国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 A.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C.使俄国推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二月革命后,掌握着主要权力的是( ) 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D.人民委员会 练4.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习A.巴黎公社革命 B. 俄国二月革命 设计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是( ) A. 冬宫 B.克里姆林宫 C. 皇宫 D.斯莫尔尼宫 6.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 ) A. 列宁格勒 B.基辅 C. 莫斯科 D.圣彼得堡 7.十月革命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4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如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重点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评价。 教学重点 1.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成就;概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难点 2.正确认识和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如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重点掌握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评价。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明确经济上的新经济政策及政治上的苏联的建立,具体知识点圈点勾画。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明确斯大林的措施,斯大林模式的概念,形成及产生的影响。 学生讨论: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背景: 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政策: 年,苏俄开始实施 。 3.措施及作用:允许 ,大力发展 ,促进 的恢复和发展。 4.苏联成立: ①成立时间: 。 ②国家名称: 。(读图:P8《苏联的标志》) ③加盟共和国: 。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者: 。

5

2.成就: ①1928— 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 ,重点发展 。苏联由传统的 变成强盛的 , 也大为增强。 ②苏联加快了实现 的步伐。 ③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 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 三、评价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 包围,国内 、 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3.消极作用:出现了一系列弊端,从长远看,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哪些弊端见教材第10页,理解为主)。 当堂检测: 1.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1年 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是( ) A.1919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36年 3.苏联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 B.乌克兰C、白俄罗斯D.亚美尼亚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 苏俄内战时期 C.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 “二五” 计划时期 5.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6.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 A.1921—1936年 B.1926—1936年 C.1928—1937年 D.1928—1938年 拓展延伸: 教材资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问题:“我们错了”指的是原来的什么措施?认识到错误以后列宁又实行了什么措施?其内容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6

1.有人说,“对于苏联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调节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制健全 3.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废除粮食税,实行余粮征集制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4.列宁说:“……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练A.实施一五计划 B.实施新经济政策 习C.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设“有肉吗?…‘没有。…’那牛计 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6.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 7.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8. 下列事件与列宁无关的是( )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D.苏联的建立

7

要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2006年2月11日正式公布,明确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 (2)斯大林模式在农业问题上的失误有哪些?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启示?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8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与会国、签订条约及其影响; 2.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原因、与会国、主要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3.知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1. 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实质及历史影响。 则。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2. 由两次会议上中国的遭遇,深刻认识“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法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与会国、签订条约及其影响; 2.了解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原因、与会国、主要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3.知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列强暂时妥协的结果,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问题设立: 1、在教材上标出并记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加国,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总结归纳出两次会议分别是如何侵犯中国主权的。 3、结合两次会议的召开,能概括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过程及影响。学生讨论: 一、战后的“新秩序”——巴黎和会 1.时间: 。地点: 。 2.目的:战胜的 为了 ,对战后的 做出安排。 3.操纵者:法国总理 、英国首相 、美国总统 。 4.内容:1919年6月,协约国与 签订了《 》。 《凡尔赛和约》内容:(了解) ①领土:法国收回 和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 ;不允许拥有 ,陆军人数不得超过 ;

9

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 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 ”,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殖民地由 、 、 等国瓜分。 5.国际联盟成立: 年1月,成立国际联盟,美国没有加入, 、 控制。 6.凡尔赛体系形成 ①形成:1919—1920年,协约国还同德国的盟国 、 、 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 。 ②作用:确定了帝国主义在 统治的新秩序。 二、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华盛顿会议 1召开原因: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 的关系,但在 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2召开时间、参加国 。 3.控制国家: 。 4.内容: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 问题的《 》。 主要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 、 与 ,遵守各国在中国的“ ”、“ ”的原则影响 。 5.作用:华盛顿会议是 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 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形成:通过 和 ,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 ”。 2.评价: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 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当堂检测: 1.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三国协约 C.雅尔塔体系 D.三国同盟 2.右图相关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本几乎独霸中国的局面 B.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0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D.中国政府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指的“新秩序”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一超多强”格局 5.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A.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取消普遍义务兵役制 D.德国支付大量赔款给战胜国 6材料分析 材料一: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和约,规定德国的殖民地……瓜分……。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回答:(1)材料一中的和约是什么和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 (2)该和约关于中国的规定是什么?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3)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签订了什么条约? (4)两条材料中的两次会议最终形成的战后新格局是什么?这一格

11

局的实质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它? 拓展延伸: 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事件?为什么说《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1.1919年,协约国集团瓜分战败国的分赃会议召开地点在( ) A.伦敦 B.巴黎 C.华盛顿 D.东京 2.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和约是(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3.国际联盟成立于(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4.一战后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竞争最激烈的是哪两国( ) A.英日 B. 美日 C. 英美 D. 英法 5.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北非关系暂时得到调整的会议是( ) 练A. 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习C. 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设计 6.巴黎和会的“三巨头”是指( ) ①克里孟梭 ②威尔逊 ③劳合•乔治 ④希特勒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7.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个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 A. 《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8.下列国家中没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是( ) A.中国 B.日本 C.德国 D.美国 板

12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4 经济大危机 1、认记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 教学目标 容和作用。 2、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1. 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作用。 教学重点 2. 以“工业复兴法”为例,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评价“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亮标: 1、认记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 政的内容和作用。 2、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P20,找出并记住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间及危机 13

爆发地点 2、看教材P21表格及图片,理解掌握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及其危害。 3、能概括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时间,目的,中心措施及特点 4、能归纳总结并分条记住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学生讨论: 一、“繁荣”及其崩溃——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繁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 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是繁荣的背后却必然孕育着 。 2.开始时间、国家: 、 。 3.特点: 、 、 。 4.影响: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 , ;而垄断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却大量 。 二、罗斯福新政——美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1.背景:严重的 ,引起了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罗斯福上台:时间 。 3.罗斯福新政目的:在 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 ,以消除 。 4.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 的调整。通过《 》,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了政府对 的控制与调节。 5.罗斯福新政作用(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国 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 得到改善; 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 得到加强;美国 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当堂检测: 1. 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 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 2.美国在总统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获胜演说中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让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并且即将取得成功……”。当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大动荡”的危机来临时,美国取得成功的“改变”是( ) A.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罗斯福新政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14

3. 2009年,国家三次出台抛售储备棉政策,以抑制国内外棉花市场持续上涨趋势,稳定棉花价格。这体现了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 ) A.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B.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D.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4.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让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新政的特点是 。现在奥巴马政府以史为鉴,出台了一系列复苏经济的刺激计划以摆脱金融危机。( ) A.政府干预经济 B.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C.采取以工代赈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体制性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的是( ) A.1861年改革 B.明治维新 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6.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是( ) A.法西斯势力猖獗 B.经济危机严重 C.罗斯福推行“新政” D.美国卷入二战 7.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8.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B.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9.罗斯福新政取得的显著效果是( ) ①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 ②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 ③从根本上克服了经济危机 ④使美国放弃市场调节转向计划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美国是一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它经历了排除障碍——走出危机

15

——高速发展的过程,成为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美国排除“障碍”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并分别写出这两次革命的领导人。 (2)20世纪30年代,什么事件使美国“走出危机”?其中心措施是什么? (3)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造成了很大影响。请你结合美国“走出危机”的做法,谈一谈它对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有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 国开始,蔓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特点有 、 、 ,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 。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说:“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 请回答: (1) 罗斯福怎样使美国获得“新生和繁荣”的,其中心措施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 (2) 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对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 练A.1918—1929年 B.1924—1929年 习C.1929—1933年 D.1918—1924年 设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首先发生在( ) 计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不包括( )

16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经济相对稳定 4.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阶层是( ) A. 银行家 B. 商人 C. 人民群众 D. 资本家 5.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A . 降价抛售 B. 销毁商品 C. 囤积商品 D. 运销海外 6.为对付经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A. 威尔逊 B. 胡佛 C. 林肯 D. 罗斯福 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建公共工程 8.罗斯福新政的直接目的是( ) A消除经济危机 B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C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D为美国夺取世界霸权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17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5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识记德、意、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 内外政策,了解德国纳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2、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 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能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布统治严重地威胁世界各平,现在 和平局面的来之不易,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深刻认识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教 学 1、识记德、意、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及 内外政策,了解德国纳党迫害犹太人的简况。 过 程 2、通过对“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和经过”的思考,培 设 养学生客观,具体地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计 3、能够认识到法西斯势力的恐布统治严重地威胁世界各平,现在 和平局面的来之不易,争当维护世界和平的使者。 问题设立:

18

亮标: 1、 阅读教材P25和P26第一段,了解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背景 2、 找出并记住德、日、法西斯专政及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3、 了解德国法西斯独裁表现及对犹太人的迫害史实,认识法西斯的残暴性。 学生讨论: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受到席卷全球的 的打击 2、纳粹政权的建立 ① 时间: ② 标志是 ③ 他的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形成。 3、纳粹暴行 ① “ ” ②反犹浪潮:“ ” 二、意大利法西斯上台:时间: 。 三、日本法西斯上台 ① 上台的时间,标志: ② 它的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形成。 ③ 四: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国相互勾结,形成了 。 当堂检测: 1.德国法西斯政党被称为( ) A.纳粹党 B.民族主义政党 C.社会主义政党 D.黑手党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下列哪一个国家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 ) A.德国 B.美国 C.意大利 D.日本 3.希特勒上台以后,阴谋打击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事件( ) A.啤酒馆暴动 B.“国会纵火案” C.“水晶之夜” D.设立集中营 4.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B.1936年德国军队开进莱茵非武装区 C.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D.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 5.德国纳粹党进行大规模的反犹浪潮是通过( ) A.“水晶之夜” B.“国会纵火案” C.《我的奋斗》的发表 D.消灭波兰

19

6. 德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两个举足轻重的资本主义强国,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有诸多相似和不同之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两国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有何共同举措? (2)在二战中,两国的发动战争的方式有何共同点? 请各举一例。 (3(3)观察上图,可以看出德国和日本对待二战分别持什么态度 ? 拓展延伸: 通过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国情的不同,得出他们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措施,全面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填下表。 比 背景 较 1929~德 国 1933年经 济危机打击 党 纳粹 立轴心国政党时间 头目 或组织 1937年建事件 暴行 勾结 20

意 大 利 日 本 集团 1922 年 斯党 法西 略 东条 英机 军部 1、下列不是德国法西斯独裁统治表现的是( ) A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 B希特勒上台,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 C残酷迫害犹太人 D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 2、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由法西斯控制政权 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D疯狂扩军备战 练习3、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个别国家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并成为世界设大战的策源地,这种类型的国家,除了德国外,还有 计 A日本B意大利 C英国D美国 4、假如你是一位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采访的摄影记者,你可能拍摄到的场面有①纳粹党烧毁德国国会大厦②纳粹党焚毁大量进步书籍③法西斯分子对犹太人发动袭击④商店拒绝向犹太人出售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国会纵火案”是纳粹党蓄意谋划的,它是为了( ) A使纳粹党夺取国家政权 B驱散国会 C让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D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势力 板 书 设 计

21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环境。 教学难点 2. 深刻认识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34页的内容,归纳总结慕尼黑阴谋的原因、实质、内容和影响。 2.阅读教材35-37页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战争爆发和扩大的大事年表。了解大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可组内讨论) 学生讨论: 一、慕尼黑阴谋

22

1、时间: 2、地点: 3、参与者: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4、内容: 5、实质是: 6、影响:将 推向了顶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 。 二、战争的爆发 1、时间: 2、爆发的标志: 三、战争的扩大和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袭苏联 时间: 经过: 保卫战的胜利,击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影响:二战规模扩大 1、日本偷袭珍珠港 时间: 影响:使二战规模扩张到 当堂检测: 1.二战前夕法西斯国家十分嚣张的主要原因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B.西方大国一味推行绥靖政策 C.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强大 D.国际联盟没有约束作用 2.慕尼黑阴谋的产生的最大危害是( ) A.使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B.导致捷克斯洛伐克亡国 C.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使德国把战争矛头指向苏联 3.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日本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德国突然袭击波兰 C.英法对德国宣战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4.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 A.长期推行绥靖政策 B.开战后没有及时抓住有利战机 C.德军绕过坚固的马其诺防线 D.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退 5.法西斯德国未能击败英国的原因中,不包括( ) A.新首相丘吉尔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政策 B. 德国空军经受不住巨大的损失 C.英吉利海峡使德国精锐陆军无能为力 D. 苏德战争的爆发牵制了德军 6.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的事件是( )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意大利参战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3

7.材料分析。 一位新任首相在1940年5月13日就职演说:“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是用上帝所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抗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还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请回答: (1)这位新任首相是谁? (2)他讲话时,英国面临着什么形势? (3)这篇演说表明了他什么样的态度? 8、阅读下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人物是谁? (2)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是什么? (3)他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主要是什么? 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2有人说,日军偷袭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这种 24

说法对不对?谈谈你的看法。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这一协定体现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它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 ) A.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B.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C.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引发了德国的烦犹浪潮 2.希特勒在他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宣称:“不能用和平的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夺取。”上台后,他违背了《凡尔赛和约》,首先吞并了( ) A.匈牙利 B.法国 C.捷克斯洛伐克 D.奥地利 3.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在机场挥舞着《慕尼黑协定》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应经得到保证”,说明英法策划慕尼黑会议的意图是( ) A.制裁德国 B.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换取一时的和平 C.促使德国加紧侵略 练D.帮助捷克斯洛伐克 习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是( ) 设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计 C.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5.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发表了“国耻日”演说,这里所说的“国耻日”应该是( ) A. 7月6日 B. 10月24日 C. 7月7日 D.12月7日 6.有人把“9•11”恐怖事件称为美国自建国以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 ) A、来克星敦的枪声 B、珍珠港事件 C、美国南北战争 D、科索沃战争 7.1939年,德国对哪国的突然袭击,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 A、波兰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战场上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是( ) A、进攻法国 B、进攻敦刻尔克 C、进攻莫斯科 D、进攻巴黎 板 书 设 计 25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列举二战期间重要的会议和战役。 2、简述二战取得胜利的经过。 3、理解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4、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目标 1.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2. 分析二战性质的转变,探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难点 3. 由二战的影响深刻认识战争的灾难性,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现代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列举二战期间重要的会议和战役。 2.简述二战取得胜利的经过。 3.理解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4.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39页内容概括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标志及其意义。 2、阅读教材39-40页内容概述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3、阅读教材40-42页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制作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大事年表,初步了解最后胜利的原因、经过及主要战场。(可组内讨论)

26

4、结合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学生讨论: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建立背景:____ _ ___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____ ____、英国、__ __ ____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____ ____,逐渐走向联合。 2.时间、标志:___ __年1月1日,26个国家在美国___ ____签署了《____ ____》。 3.作用: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_ ____ 。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目的:为了____ ____ ,尽快打败发四喜,反法西斯过节召开会议。 2.时间;____ ____ 参加国家及首脑:美国__ ____、英国_ ____、苏联 ____ 。 3.会议内容:决定打败____ ____以后,要对德国实行____ ____ ,彻底消灭德国的____ ____ ,决定成立__ ____ 。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三、最后的胜利 1.原因:____ ____ 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2.斯大林格勒战役 (1)时间:____ ____ 结果____ ____ 。 (2)意义:____ _ ___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3.诺曼底登陆战役 (1)时间:____ ____ 地点____ ____ 。 (2)实施军队:____ ____ 。 (3)结果:盟军登上____ ____ 大陆,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 4.攻克柏林 (1)时间: (2)德国投降:____ ____ (时间),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____ ____ 结束。 5.日本投降 (1)日本投降的原因: ①____ ____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地进攻。 ②美军在____ ____上同日本战斗的同时,8月上旬在日本的____ __ __和____ ____投下原子弹。

27

③____ ____ 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2)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____ ____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____ ____,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____ ____ ,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当堂检测: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B、诺曼底登陆 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斯大林格勒战役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是:( ) A、美国的参战 B、第二战场的开辟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3、二战后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德黑兰会议 4、1943年2月,罗斯富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败 D、攻克柏林战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英美盟军的战车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的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军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国反击。正义,终于又一次 战胜了邪恶。 ⑴、第二次大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⑵、英美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什么? ⑶、“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一次会议的决议?美国重拳出击又指

28

何事? ⑷、“正义,终于又一次战胜了邪恶”,二战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拓展延伸: 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 1.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是( ) A.日军偷袭珍珠港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诺曼底登陆 ②德国进攻波兰 ③慕尼黑阴谋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①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 3.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右图《绞死希特勒》描绘了苏美英联合打击德国法西斯的史实。这一情景最早出现于( ) A.《联合国家宣言》签订后 B.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后 C.雅尔塔会议后 D.苏联美国参战后 练4.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年 习设B.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 计 C.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D.“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诺曼底登陆战 B.《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C.苏军攻克柏林 D.斯大林格勒战役 6.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6月一场著名的登陆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场战役是( ) A.阿拉曼战役 B.中途岛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7. “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即德、意、日三国轴心)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此项保证出自( ) A.《联合国家宣言》 B.《慕尼黑协定》

29

C.《雅尔塔协定》 D.《北大西洋公约》 8.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事件是( ) A.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C.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投下原子弹 D.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30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8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原因。 2. 用列表的方式,反映出美国经济发展大致情况和原因,培养学生根据图表说教学目标 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3. 通过美国经济发展与自我调节和科技进步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2. 通过美国经济发展与自我调节和科技进步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教学难点 生产力,科技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1.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亮标: 1. 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基本特征及其发展原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 用列表的方式,反映出美国经济发展大致情况和原因,培养学生根据图表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3. 通过美国经济发展与自我调节和科技进步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第一部分,找出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2.阅读教材第二部分,找出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阅读教材第三部分,找出九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31

学生讨论: 年代 表现、特点 发展原因 A. 一战后美国是世界上 国家,占据广阔市场。B.美大力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C. 政府釆取措施, , 创造有利发展环境。 20世纪 经济地位 七十年代 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经济形势 但债务加重,美成世界最大 ,发展受制约 A. 美国政府进行 B. 加大 力度 C. 发展以 为代表高新技术产业D. 完成对 改造。 美国政府又一次 经济 弊端突显,由于 引发 1974—1975年 ,美国 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严重影响美国经济恢复 20世纪 经济 ,西部五六十年代 和南部尤其迅速,一片繁荣。 20世纪 A. 逐渐 九十年代 B. 进入 。 当堂检测: 1.二战以后,西方大国中惟一一个没有被削弱,反而更为强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2.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战时的资本积累 B.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美国的“冷战”政策 3.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美国经济地位下降 B.军费开支增大 C.中东石油价格猛涨 D.通货膨胀严重 4.美国在二战以后的繁荣出现在( )

32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20世纪六七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二十一世纪 5.美国是全球高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这里)“每天都会诞生许多科技发明.创造巨大的财富”,(这里)“也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这里”是指( ) A. “硅谷” B. “光谷” C.NSDQ D.纽约曼哈顿华尔街 6. 材料分析 材料一: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推动了经济发展,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美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GDP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微软公司今已遍布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有哪些? 拓展延伸: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 1.【08威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主要特征是( ) 练A.高速度、低失业率,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习 C. 高速度、低通涨, D.信息化和全球化。 设计 2. 2008年比尔.·盖茨宣布退休,这位软件大师为20世纪90年代美 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当时对美经济发展作贡献另-位人物是( )

33

A. 克林顿 B. 尼克松 C. 布什 D. 里根 3. 美国是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年轻国家,但其发展却值得我们 去探究。( ) (1) 注意对经济政策调整, (2) 重视教育科技发展, (3) 注意科技运用和创新, (4) 防范经济风险、关注人民生活。 A.(1) (2) B.(1)(3) C.(2)(3)(4) D.(1)(2)(3)(4)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34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9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1.记住 “欧洲联盟”的建立及意义,理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异同。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的不同。 教学重点 2.由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及日本的崛起,认识“科教兴国、改革开放”是民族振教学难点 兴的必由之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记住 “欧洲联盟”的建立及意义,理解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的异同。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52页,简述西欧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 2、阅读教材52——53页,分析欧共体建立的原因、欧盟建立的大致经过。 3、阅读教材54页,列举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学生讨论: 1. 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__________________优势,利用_________________采用最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制定恰当___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5

2. 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____________组织。 3.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___________。 4.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______________。 5.二战以后,美国出于本国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______,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_________,引进了最新的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和__________,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6.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成为仅次于______的第________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堂检测: 1、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日本 B.德国 C.欧盟 D.美国 2、20世纪6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 A.日本 B.联邦德国 C.英国 D.法国 3、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 ) A、美国的大力支持 B、正确的经济政策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D、重视对教育的投入 4、20世纪50—70年代,日本每年把全部财政预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领域,这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重点发展钢铁、汽车、电器生产 C、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 D、开发人力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5、“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 ) A、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D、利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6、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的根本原因( ) A、保证自己的安全 B、获得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武器订货 C、得到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多数国家有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36

7、目前有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 A、国家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欧洲联盟 8、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成立于1993年 B、是欧洲国家的政治军事集团 C、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 D 、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9、欧元的出现,反映了( ) A、英镑地位的衰落 B、美元的贬值 C、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强 D、欧洲政治一体化加强 10、下列哪个组织与其他三个不能归为一类的是( ) A、协约国集团 B、轴心国集团 C、欧盟 D、北约组织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 请回答: (1)雨果所说的“总有一天”是否到来?是在哪一时期?材料二中的“经济共同体”指的是什么? (2)结合两则材料,说明这个经济共同体成立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经济共同体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演变过程?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高一级的整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7

拓展延伸: 归纳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原因,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2009·福建泉州永春县)根据右图,指出20世纪50~70年代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 )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联邦德国 2、【2010鄂州中考】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练能性几乎不存在了。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 习 A.联合国作用加强 设计 B.两极格局已经结束 C.欧洲联盟的建立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潮流 3、(2010·山东东营)使用右图中货币的是( ) A.APEC成员国家 B.欧盟成员国家 C.南美国家 D.中亚国家 板 书 设 计 38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0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等基础历史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讲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从两次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等基础历史教学重点 知识。 教学难点 2、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亮标: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等基础历史知识。 2、通过讲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从两次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中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9

问题设立: 1、收集材料,简单介绍赫鲁晓夫的生平。 2、结合小字部分,说明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及其后果。 3、收集材料,简单介绍戈尔巴乔夫的生平。 4、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程和后果。 5、 简述“八一九事件”的经过。 学生讨论: 1、赫鲁晓夫主要针对 存在的一些弊端,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 ,但并没有 。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 下台。 2、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 作为改革重点,后又把改革重点转到 。 3、1991年 发表电视讲话,苏联解体。 当堂检测: 1、(2008 江西中考) 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2、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 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与美国军备竞赛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西方的经济封锁 3、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4、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A、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B、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C、两极格局彻底结束 D、霸权主义主导世界 5、1991年底,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 40

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与以上述描述有关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赫鲁晓夫改革 C.苏联解体 D.东欧剧变 6、“每逢佳节倍思亲”,2007年春节小丽给远在国外的亲人写信,收信人地址中不应该出现的国名是 A.韩国 B.巴西 C.法国 D.苏联 7、材料分析。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请回答: (1)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1分) (2)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1分) (3)后来僵化了的“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1分) 拓展延伸: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在下去?(组织学生“动脑筋”,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1、(2011·泉州)20世纪50一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练习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设2、(2011·荆州荆门)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2011·山西)下列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41

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4、(2011·东营)“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5、(2011·青岛)2011年是苏联“剧变”20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 ) 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6、(2011·枣庄)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 A.苏联 B.中国 C.德国 D.日本 板 书 设 计 42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教学目标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巨变 1、掌握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1、掌握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教学重点 2、由东欧剧变深刻认识依据国庆,实事求是,探索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难点 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 学

教学过程 43

过 亮标: 程 1掌握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等。 设 计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问题设立: 1、 阅读教材64-65页内容,了解匈牙利改革的原因、大致经过、改革的内容。 2、 阅读教材65-66页内容,了解东欧剧变的经过、特点。 学生讨论: 一、匈牙利的改革 1.改革背景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 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目的:进行改革以推动 。 2.最具代表性的改革: 。 3.匈牙利改革措施 (1)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 ,健全_ ,稳定政治局势。 (2)经济上,针对国民经济比例 的现象,降 低 ,放慢 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 和 ;调整 政策,废除农产品的_ ____ ,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产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 的改革。 4.1968年,试图摆脱苏联控制的 ,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世纪________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 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 ,同时, (国别)也放松了对它们的控制。 2.实质: 从 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一年之内,执政 年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执政党的改变, 也之发生了变化。 3.版图变化: 东欧剧变后, 一分为五, 一分为二, 和

44

合并实现了统一。 当堂检测: 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 A.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出现弊端 B.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 D.这些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最突出的国家是 ( ) A.南斯拉夫 B.阿尔及利亚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3.关于匈牙利改革的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A.政治上,废除共产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B.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加快重工业发展速度,调整农业政策。 C.国家取消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改用指令性计划进行调解 D.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4.哪个国家的改革遭到苏联镇压( ) A.南斯拉夫 B.阿尔及利亚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5.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国家名称发生了变化 B.执政党发生了变化 C.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由一党制变成了多党制 6.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为那两个国家 ( ) A.捷克和荷兰 B.捷克和奥地利 C.捷克和斯洛伐克 D.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 7.东欧剧变后实现统一的国家是 ( ) A.德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捷克斯洛伐克 8.东西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海湾战争 C.南斯拉夫内战的结束 D.独联体成立 9.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为多国是在( ) A、“一战”期间 B、“一战”后 C、“二战”期间 D、“二战”后 10.东欧剧变的根本而原因是( ) A、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C、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11.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

45

A、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B、社会主义应不断地进行改革来完善自己 C、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D、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拓展延伸: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摘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46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2亚非拉的奋起 1、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2、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教学目标 认识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教学重点 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教学难点 主义的殖民体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47

教学过程 亮标: 1、掌握以下知识点: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及其振兴;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2、通过对殖民体系形成与崩溃原因的分析,认识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问题设立: 阅读课文,回答如下问题: 1、印度独立的时间是哪一年? 2、印度独立后经济有哪些发展? 3、了解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形势。 4、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有哪些? 学生讨论: 1、二战前,印度是 的殖民地。二战后,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分别于 年和 年宣告成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印巴独立,结束了英国对这一地区近 年的直接统治。但是,印巴独立后,印度教教徒和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 的归属问题,更造成印巴之间的严重对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以 为首的革命 力量发动了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 收归国有。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 多个国家取得了独立。其中,仅1960年就出现了 个独立国家。 当堂检测: 1、埃及共和国成立于( ) A、1952年 B、1953年 C、1959年 D、1956年 2、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的时间是( ) A.1947年 B.1949年 C.1956年 D.1960年 3、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展开的地区是( ) A.东非 B.中非 C.北非 D.南非 4、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的时间是在( ) A.20世纪60年代后期 B.20世纪70年代后期 C.1999年底 D.2000年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1)材料中的话出自何人之口?

48

(2)你能否列举几件这一时期类似事件? 6、为以下图片填写说明: 1. 2. 3. 拓展延伸: 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冲击最大的是( ) A.埃及的独立 B.印度的独立 C.古巴的独立 D.纳米比亚的独立 2.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尼赫鲁曾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曾经给印度造成“厄运”的殖民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练3.下列人物中,为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有( ) 习①华盛顿 ②拿破仑 ③纳赛尔 ④尼赫鲁 设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计 4.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寿终正寝的事件是( ) A.南非彻底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B.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C.1960年“非洲独立年” D.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5.一年之内,就有17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是( ) A.1945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90年

49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3 动荡的中东地区 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教学难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50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掌握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问题设立: 阅读教材75-76页, 1、介绍一下中东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国家以及城市、海峡及运河)。 2、阅读教材76-77页,了解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3、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哪些?(可组内讨论) 学生讨论: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 教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获得 的“委任统治学 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陆续迁往巴勒过 斯坦。 程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地区 设 、建立一个 国家和一个 国家的决议。 计 “分治”(3)1948年,犹太人国家 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 2.中东战争: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 国家和 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矛盾出现原因 (1)中东地区的 位置和 位置极为重要, 资源十分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 (2 、 、 等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珍贵____ 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2.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 3.耶路撒冷: 、 、 的信徒把耶路撒冷看作自己的“圣城”。 当堂检测: 1.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1948年,犹太人国家( ) 51

A.巴基斯坦建立 B.叙利亚建立 C.以色列建立 D.黎巴嫩建立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由来与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材料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 A.《巴勒斯坦地区图》 B.阿拉法特照片 C.《科索沃战争示意图》 D.《中东战争示意图》 3.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之间的冲突( ) A.美国与巴基斯坦 B.印度与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国 D.以色列与巴勒斯坦 4.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宣告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圣战”的旗号主要体现了( ) A.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大国势力的插手 C.石油资源的争夺 D.领土划分的纠纷 5.当前中东局势动荡不安,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对中东的局势造成了影响( ) ①宗教问题 ②种族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社会制度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四川资阳)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 7.(山东滨州)有这样一个热点地区,它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使这一地区长期动荡,问题错综复杂。这一地区是( ) A.巴拿马 B.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8.(江苏淮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定,其中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的关键。下列说法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是( ) A.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B.双方不断争斗,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 C.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D.该地区和平进程曲折反复 9.(江苏常州)二战后,局部地区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52

其中,阿以冲突导致了( ) A.太平洋战争 B.朝鲜战争 C.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10.五月的上海,华灯璀璨。黄埔江畔,一艘“月亮船”以朦胧、神秘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据CCTV报道,它在上海世博会人气榜上排名第一,这就是沙特阿拉伯投入十亿多人民币打造的世博会展馆。你知道沙特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 ) A.农业 B.石油工业 C.加工制造业 D.金融业 拓展延伸: 讨论:你认为世界各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 1、下列关于中东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之间 B、反映了中东地区复杂动荡的局势 C、是大国争夺的反映 D、对双方来说战争都是正义性的 2、下列有关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描述,最为完善的是( ) 1位置战略性强○2历史原因○3争夺资源○4领土纠纷○5宗教冲突○6大国干涉 ○1○2○3○5 B ○1○2○3○4 A ○1○2○3○4○5 D ○1○2○3○4○5○6 C ○3、阅读下列材料 练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习设 ——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中的结束语 计 材料二 “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埃及总统萨达特在以色列讲演中话语 请回答: 1 由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两人的观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 2 材料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 板书

53

设 计 教学反思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教学目标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 1.简述美苏争霸的原因、发展历程及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2.深刻认识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及人力进步与安全的威胁。

54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冷战”政策,包括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2、通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问题设立: 1、理解什么是冷战政策? 2、阅读教材84-85页,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在教材上标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出并记住) 3、阅读教材86-87页,在教材上标出美苏争霸各个阶段的大致情况。 学生讨论: 冷战的原因 。 冷战的信号 。 冷战的开始标志 。 冷战政策的表现 , , 。 冷战结束的标志 。 美苏争霸五六十年代,事件 。七十年代的事件 ,八九十年代的事件 。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 当堂检测: 1、(2012·山东泰安)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频频提出“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冷战思维。“冷战”局面的开始与美国哪个总统有关? A.罗斯福 B.杜鲁门 C.肯尼迪 D.尼克松 2、(2012·山东泰安)右面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国是 A.英国、苏联 B.美国、中国 C.苏联、美国 D.德国、苏联 55

3、(2012年苏州市)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 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柏林危机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科索沃战争 4、(2012江西)“勾结一敌对一联合一冷战一对峙一牵制”适合用来概括近现代的 A.美日关系 B.美俄(苏)关系 C.英美关系 D.英法关系 5、(2012南京)肯尼迪在会议古巴导弹危机是曾说:“觉得核战争在那天比在核时代的任何时候都逼近”,这一危机反映的世界政治局面是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冷战 D.一超多强 6.美国、俄罗斯(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两个大国。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了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国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步骤二 画面回放,再现历史 步骤三 关注现实,展望未来 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

56

请回答: (1)“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是在什么时候?“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他们正式成为仇者的标志是什么?(2分) (2)“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这“最终的结局”指什么?(1分) (3)前两幅图片所再现的两大组织的建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分) (4)让历史告诉未来,请你就美俄关系的发展前景发表你的见解并说明理由。(1分) 拓展延伸: 结合教材87页“动脑筋”,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材料二:1952年,美国一共拨款一百三十多亿美元,帮助西欧和土尔其度过了难练习关…… 设材料三: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计 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被概括为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2分) 57

2、这个政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3分) 3、读了以上三个材料后你认为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4、这种政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结束?(2分)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58

课时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1、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教学难点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59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是“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联系史实和时事,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90-91页,理解“一超多强”的概念。 2、阅读教材91-92页,了解科索沃战争的时间、大体情况 学生讨论: 1. 随着东欧剧变、_____解体,美苏对立的__________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___________方向发教 展。 学 2.冷战后,美国利用_________军事集团,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过 务,还大力发展___________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_________系统。 程 _______、日本、________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 设 3.成为牵制_________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计 4.冷战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__________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_________就是一例。 5. ___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对南联盟境内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__________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__________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_______的作用。 6.中国在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三例史实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当堂检测: 1、(2012·山东泰安)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数量 B.经济实力 C.资源优势 D.军事实力 60

2、(2012湖北随州)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而国际关系的变化又主导着世界格局的调整。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先后经历的演变是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 B.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 C.一超多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一超多强——两极格局 3、(2012江苏淮安)世界格局体现了各种力量的对比。右图反映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 A.两极格局 B.冷战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局面 4、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5.(2014·)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美国耶 鲁大学教授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曾说: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12分) 请回答: (1)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什么体系?(3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哪一场关键性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美苏两国分别成立了哪两个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4分) (3)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是在哪一事件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之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4)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平与稳

61

定的因素,请写出有哪些因素?(2分) (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和平崛起,是每位炎黄子孙的心愿。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将如何肩负这一历史使命?(1分) 拓展延伸: 结合教材92页的“动脑筋”,谈谈你的看法。 1.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练2.这两种世界格局是怎样结束的? 习设3.世界进入八九十年代后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计 4.你认为对世界格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62

教学反思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搜集、整理、交流有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明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教学目标 63

1.由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认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教学重点 性。 教学难点 2.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基于和挑战,树立不断发展的全球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现代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使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阅读教材,搜集、整理、交流有关的历史资料,使学生能明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95页第一二段内容概括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 2.阅读教材96页第三段内容找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3.阅读教材97页第四段内容概括经济全球化影响。(从正反两方面总结) 4. .阅读教材98页第五段内容说出中国应如何面对这一趋势。 学生讨论: 1.当今世界, 与 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趋势加速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① ② ③ 。 3. 1995年1月1日, 组织成立。该组织希望通过 和 ,实现世界贸易的 。 4.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是: ; 5.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 ,也是严峻的 。 当堂检测: 1、(2012·山东泰安)始干2009年,发展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探,全球经济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欧洲的债务压力。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说明

64

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A.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中国经济依附于欧洲经济 C.欧亚经济优势消失 D.欧洲仍然是世界经济中心 2、(2012泸州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洪流势不可当。下列哪些组织的出现顺应了这趋势的发展 ①世界贸易组织 ②亚太经合组织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④欧洲联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2山东聊城)Iphone 4S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由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区域集团化 D.政治多极化 4、(2012江苏徐州)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说:“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A.容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D.会造成新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5、(2012山东淄博)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B.经济全球化提高了生产成本 C.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D.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增多 6、(2012·贵州六盘水) “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实际上是( ) A.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表现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世界经济呈本土化发展趋势的表现 D.和平发展全球化的表现 7、(2012·山东莱芜)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其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被打破。20世纪世界格局出现过三次大变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65

(1)请写出材料一中军事集团的名称。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这一格局是怎样被打破的?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而到了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宣言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文中“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什么?它导致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 (见右图) (3)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请指出右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 (4)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你认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拓展延伸: 结合教材与现实,试说出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66

2002年3月,美国纽约市中心的一幢大厦正式更名为海尔大厦,这里作为中国著名的家用电器厂商海尔集团的北美总部正式启动。美国的波音公司为了能以最低的成本得到质量最好的零部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零部件生产厂。21世纪初,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飞机装配有中国制造的部件。请回答: 练(1)除上述外,你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吗?(至少写2个)(2分) 习设计 (2)请你简单分析一下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3分)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67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2、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的决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2、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立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的决心。 问题设立: 68

特点 ② ③ 时间: 标志: 特征: ① 学生讨论: 影响: 1._________以来,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____________。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___________是全世界由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各种数据的____________,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__的社会。 3.生物工程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________科学。生物工程的核心是_________,而在此核心发展中,________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下列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影响有:推动 空前发展;引了起了世界 和 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 。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加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2012 ·齐齐哈尔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了,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A.航天技术的发展 B.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C.生物工程的应用 D.电力的广泛使用 2、(2012湖北武汉)电子图书可在计算机、手机上阅读。它凭借储存容量大、获取资料便捷、成本低等优势,与纸质图书并驾齐驱。这种现象出现在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69

3、(2012·贵阳)黔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少,为有效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得以繁衍,我们可以利用的科技成果是 A.克隆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新材料技术 4、(2012江苏泰州)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新技术的有 ① 原子能技术 ② 网络技术 ③ 航天技术 ④ 蒸汽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12甘肃兰州)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 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6、(2012·四川雅安)下表为不同时期从科学技术成果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此表反映了 时期 时间 19世纪 50年 一战前 30年 二战后 7年 20世纪70年代后 3-5年 A.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越来越相互渗透 B.科学技术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大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D.科技革命不断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7、(2012·山东泰安)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联邦德意大国 6.7% 利 法国 英国 日本 9.6% 美国 3.5% 5.6% 5.3% 2.9%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8、(2012·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

70

富迅速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普遍有所改善。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 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联系三次科技革命,写出一个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事例。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拓展延伸: 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你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你比较熟悉、体会较深的是哪些技术? ② 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便利,但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对此你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请你制作一个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表格。要求:包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时间、练习开始国家、主要标志。另外通过你制作的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表格写出你所得到的有设关认识。 计

71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72

1、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和分析现代教学目标 美术作品的能力。 3、从《等待戈多》学习中学会正确评价现代荒诞派艺术的成就。从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感受现代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了解并掌握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和分析现代美术作品的能力。 3、从《等待戈多》学习中学会正确评价现代荒诞派艺术的成就。从毕加索的学习中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问题设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1、概括本课欧美和前苏联的作家及作品 2、概括本课艺术家及作品 学生讨论: 1.20世纪欧美文学作品中的名著有: ①美国作家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揭露和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法国作家_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 ③法国荒诞派剧作家____________的剧本《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 2.欧美现代派艺术家认为,艺术是一种____________。20世纪初,立体派绘画的最杰出人物是西班牙著名画家__________,其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是20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当堂检测:

73

1.(2013·广西南宁)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德莱塞揭露和批判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是 A.《等待戈多》 B.《格尔尼卡》 C.《约翰·克里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2.(2013·内蒙古包头)下列有关文学与绘画作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B.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反映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 D.毕加索创作的油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 3.(2013·山东威海)下列世界文学名著中,其作者属于同一个国家的是 A.《美国的悲剧》《战争与和平》 B.《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待戈多》 C.《复活》《荷马史诗》 D.《安娜·卡列尼娜》《子夜》 4、(2012湖南株洲)下图是一副著名的反法西斯壁画《格尔尼卡》,画中的形象都是用变形重叠的立体主义手法画成,妇女、儿童和战士的尸体,有力的控诉了法西斯的暴行。这幅壁画的作者是 A.梵高 B.拉菲尔 C.达芬奇 D.毕加索 5、被称为“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的作品是 A.《约翰·克利斯朵夫》 B.《等待戈多》 C.《美国的悲剧》 D.《复活》 6、瞿秋白曾在题为《美国的真正悲剧》一文中指出,他的“天才,像太白金星似地放射着无穷的光彩”,他是“描写美国生活的极伟大的作家”。他是 A.罗曼·罗兰 B.列夫·托尔斯泰 C.德莱塞 D.贝克特 拓展延伸: 欣赏一幅外国美术作品,谈谈你的感想

74

材料: 后来他在一座房子前面站住。这座房子外面栽了不少树木,有散步的小径和新近整理过但还没有开花的花坛,屋后有一间大汽车间,屋前左面有一大喷泉,喷泉中央立着一个手中抱鹅的小孩雕像;右面是孤零零的一头铁铸的公鹿,被几只铁铸的猎狗追逐……这时正好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走过,看样子像个寒伧的工人。他就向那人打听道:“请问这是哪一家?”那人回答说:“这是赛缪尔·格里非斯的住宅,就是对岸大衣领厂的老板。” 练——《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习请回答: 设计 (1)说出上述材料中文学著作的名称和作者。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部作品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板 书 设 计 75

教学反思

76

课 题 备课教师 授课时间 月 日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1 、通过对爵士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音乐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对好莱坞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世界电影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教学目标 2 、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探寻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原因,提高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原因的探寻中,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 1、通过对爵士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音乐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对好莱坞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世界电影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 、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原因的探寻中,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主学习探究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科书、课件、教案 教学过程 亮标: 1 、通过对爵士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音乐发展与时代的关系。通过对好莱坞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世界电影业发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展的历史与现状。 2 、通过教师引领学生探寻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的原因,提高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好莱坞称霸世界影坛原因的探寻中,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 问题设立: 1、阅读教材第一部分,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阅读教材第二部分,了解好莱坞的发展历程。 学生讨论:

77

1.20世纪,人们在时代的变革中,不断的创造新的音乐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就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 2.爵士乐起源于_________,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___________发展起来,以后很快风行美国,并且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_____,也影响了_________的创作。 3.19世纪末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_______ 已发展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美国电影的代名词是________,在这里汇集了著名的__________、名导演、________,拥有世界一流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摄制出许多闻名世界的影片。 4.好莱坞电影以_________为目的,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当堂检测: 1、爵士乐起源于( ) A.欧洲古典音乐 B.中国民间音乐 C.美洲土著音乐 D.非洲黑人音乐 2、以下关于爵士乐的介绍,哪一项是错误的 ( ) A.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在非洲产生后传入美国 B.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还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C.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是爵士乐演奏的特点 D.爵士乐兴起后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3、右下图是世界著名的娱乐业中心,它位于美国洛杉矶北郊,总是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它被称为: A.电影“梦工厂” B.音乐之都 C.美术天堂 D.体育王国 4、2011年6月19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胜利闭幕,这是电影界的盛会。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各项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A.上海 B.戛纳 C.柏林 D.好莱坞 5、(2013·湖南株洲)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极大的鼓舞了中国的文化人。如果将来你是一个中国的电影人,最大的梦想是获得世界最有名的 A.金鸡奖 B.金熊奖 拓展延伸: C棕榈奖 D.奥斯卡金像奖 7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