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作为重要技术方式的GNSS的内容也随之迅速更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成功,代表中国建成了自己的“天眼”。从GNSS发展趋势看,未来GNSS领域将进行更深入的一体化进程,因此GNSS相关课程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将原有课程《GPS定位原理及应用》更名《GNSS定位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将紧跟现今发展,体系设置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完善[1]。
2.课程设置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注重理论性、实践性双型人才培养,实行“3+1”制,让学生有时间走出校门,但这导致课程学时也相应变化。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发挥更大的教学作用,教学改革措施是学校教师探索的内容。
2.1 课程主要问题
我校测绘专业历史不悠久,从教学质量、实践效果、课程需求考量,存在以下问题[2]:
⑴GNSS是发展中学科,授课学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⑵GNSS相关教材都非近三年新教材,不能满足涵盖经典和最新技术的教学目的;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与时俱进,补充并更新教学理念;⑷更新教学手段,需注意其使用比例,防止顾此失彼;⑸实践基地单一,实验设备不足。目前基地都非综合性基地,设备数量不足、老化且单一;⑹考核方式简单。为单一3:7比例,无法考核学生真实水平。
2.2 教学改革措施 2.2.1 教学课时、教材选取
GNSS是不断发展的新型技术,涵盖内容也不断丰富,原教学安排无法满足需要,需更改理论、实践学时适应人才需求。学校对教材选用重视,选取理论清楚、结构完整、公式规范的教材,选取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徐爱功《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及李征航《GPS测量与数据处理(第
二版)》,徐绍铨版作讲授,另两版辅助,内容均深入浅出并有相同的部分,可方便知识衔接,适用40学时左右教学。
2.2.2 课程内容调整
课程教學为36学时,从单一GPS到现代GNSS,将BDS及其他导航系统纳入教学体系是必要的。若只循规蹈矩的讲授,未根据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调整,将致知识脉络不清晰,对知识模棱两可,无法准确学习其内涵。
考虑GNSS与大地测量学有重复内容,采用同名教师授课,可更好把握课程的衔接,如GNSS中省略坐标系统、时间系统等,改在《大地测量学基础》表述,缓解学时,避免知识重叠;为后续实习提供保障。因此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有效联系和整合,实现有限学时、更多内容的目标[4]。
2.2.3 优化、丰富教学手段
《GNSS定位原理及应用》应用广泛,知识点更新快,仅板书作教学手段,令一些内容未能形象展现,无法表达四维概念,影响宏观理解,因此在传统手段上加入CAI等现代教育技术,取长补短,改善教学效果[5]。通过“黑板+粉笔”完成演算部分(如观测值组合),可加深理解和互动。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三维影像、动画效果的教学模块,形象表述如卫星分布、测距原理等难度高的内容,增强感官认识,演示数据处理软件(如GNSSadj、TBC等),涵盖数据预处理、基线向量解算等过程。优化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节省学时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但这也加大教师、学生对其依赖,把握二者的适用内容和使用比例至关重要。
2.2.4 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开展测绘专业时间不长,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设立数字化实验室,配65台计算机,提供数据处理平台;建立南方单基站CORS,并联测完成平差计算,为实践教学和教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6]。
理论授课间配课内实验(12学时),令学生熟悉GNSS设备,利用CORS系统完成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等。但教师人数、设备数量有限,采用小组为单位,课前详细教授各组长,课间教师、组长协作教授每位学生,设备组内轮流使用,力争都可熟练操作和掌握。
理论授课后配控制测量实习和GPS实习,为期两周。将分散内容整合,把实际工作缩放至实习,复习外业测量,掌握内业数据处理。放开学生走出校门,
自己完成整套连续作业,进行真实现场工作,实现“精外业测量,会数据处理”的目标,培养理论与实践都过硬的合格学生。
除传统方式外,也需将新鲜事物引进[7]:①加强实验室建设,购买新仪器,但相对困难;②与厂商、经销商联系,邀请技术人员携仪器来校,现场讲解;③向技术处获取最新资料,及时介绍不与社会脱节;④注册测绘师制度2007年建立,加入案例分析环节,巩固教学,开拓视野;⑤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提供课下学习时间,高效利用资源。
2.2.5 改善考核机制、提高积极性
GNSS课程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3:7”。期末成绩考查理论知识,并加入案例分析试题[8],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测验,考核实习态度、作业情况、仪器熟练程度。集中实习单独考核,以“出勤:收集资料和调研:分析讨论=2:4:4”比例计算。外业以数据质量、观测手簿等为指标,内业以技术报告、数据解算等为指标,但部分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只能批阅报告,对实习状况不清,难以准确定量分数。为提升学生关注度设答辩环节,随机提问,并抽取2-3名同学演示数据处理,以期考核外业时也能对内业掌握做到心里有数,为实践改革打好基础。
结论
《GNSS定位原理与应用》是“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复合性课程,定位技术成果已走进千家万户,是测绘领域必要的应用工具,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完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大实践教学设计力度,增强基地建设,最大化利用实验室资源,并培养学生科学文献的检索能力,及时了解GNSS领域最新技术,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力求培养出懂理论、精实践、具有社会竞争力的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敏,李天子,李春意.《GNS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3,38(4):207-208.
[2]邓华梅,王瑞.测绘专业《GPS测量原理及应用》[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5):143-1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