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分析

2021-02-17 来源:步旅网
海峡药学果比较首发精神分裂治疗中,利培酮、氨磺必利的应用效果 2017年第29卷第12期 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 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氨磺必利安全性较高,可用于首发精神分 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 在既往许多研究资料中均有体现,研究内容多从疗效、安全性 等方面着手。如部分研究指出,从药物应用下精神分裂阴性、 阳性症状的改善情况看,氨磺必利效果更加明显,也有研究中 从PANSS分评价上着手,选取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与利培 酮、奥氮平、氯氮平以及氨磺必利比较,发现利培酮等药物在 降低PANSS分数上效果明显 J。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在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氨磺必利相比利 培酮用药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且在用药安全性上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临床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氨磺必利治疗首发 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利培酮,同时对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 [1]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 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 (4):249-252. CDSS、PANSS比较,发现在P减分、T减分、G减分方面,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N减分、CDSS减分幅度观察组均 [2]胡君,卢玲.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3):33-35. [3]易海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15,38(1O):155—156. [4]夏仲,张思,宋传福,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 大于对照组,说明氨磺必利对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 状和抑郁症状也优于利培酮。 另外,从安全性角度出发,既往研究资料中提及,抗精神 病药物作用下,主要对K 通道起到阻断作用,其意味患者治 疗中心脏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应用下出 现猝死或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较低 j。如张万慧等人在研究 中,取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利培酮的35例划入对 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6):442-443. [5]耿英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对比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7):750-752. [6]鞠丽丽.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 照组,另外35例采用氨磺必利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用 药安全性,可发现在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 量表(RSESE)评定方面,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 显差异(P>0.05),说明用药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中也可 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2(56):11214. [7]张万慧,江维.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 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9(23):85—86. 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的敏感性分析 余小丽 ,陈愉生h,林晟 ,胡辛兰 (1.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呼吸科福州350001; 2.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微生物室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2014年06月~2017年06月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真茵药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临 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养,经科玛嘉显色平板、YST鉴定卡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 或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真茵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菌共89株,多分布于高龄老年 患者和重症监护室,以白色念珠茵(29,32.58%)、*滑念珠茵(15,16.85%)、热带念珠茵(14,15.73%)和光滑念珠茵(9,10.11%)为多见, MIC法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敏感性分别为:100%、92.85%、100%、75.00%。76株采用MIC法显示对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 为100%,5-氟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90.78%,伊曲康唑为77.63%。结论菌对抗真菌药具有较高敏感性,尚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 关键词:血流感染;真菌;药敏试验;抗真菌药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7)一12-03269-0140-03 真茵血流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绝大多数真 血流感染、深部真菌感染均是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血流 2014年06月至2017年O6月我院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的真 菌菌种分布情况,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真 菌血流感染提供有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06月送检 感染病原学为真菌时往往诊断和治疗均面临巨大挑战,常常 诊断滞后,治疗时间跨度长,死亡风险增加。近年来随着广谱 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宿主增多、激素及抗癌药物广泛应用, 真菌血流感染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 通讯作者:陈愉生。E—slyyywb@126.CO/I/ 基金项目:福建省引导类项目(2016Y0015) ・的血培养标本,同~患者相同标本多次分离出同一菌种以1 株计算,共分离培养出真菌89株。 1.2仪器和试剂美国Bact/Alert 3D血培养仪、VITEK2微 140・ Strait Pharmaceutical Journa1 Vol 29 No.12 2017 生物鉴定仪、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 YST真菌鉴定卡、真菌API 20C AUX试剂条、药敏试剂条ATB Fungus3和氟康唑药敏纸片。 1.3方法临床送检的血培养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培 粘红酵母菌 总敏感率(%) 1 0 0 0 1 1 9O.78 90.78 77.63 97.37 100 1O株真菌药敏采用氟康唑药敏纸片法,药敏显示4株白 色念珠菌、3株热带念珠菌、1株*滑念珠菌、1株光滑念珠 养,分离得到的念珠菌通过科玛嘉显色平板进行颜色鉴别。 若无法明确的菌种通过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的YST鉴定卡 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对氟康唑均敏感。3株马尔尼菲青霉菌 鉴于为双相菌,未行药敏检测。 或API 20C AUX试剂条进行鉴定,再用药敏试剂条ATB Fun- gus3进行药敏试验;ATB Fungus3中抗念珠菌药物包含5-氟 2.3 真菌血流感染患者年龄及科室分布情况89例真菌血 流感染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3O例。年龄分布:81岁以上高 龄老年患者占26.97%,其次为7l~8O岁和61—70岁(均为 17.98%)、5l一60岁(14.61%)、31~40岁和0~10岁(均为 6.74%)、41~50岁(4.49%),1O~20岁和2l~30岁(均为 胞嘧啶(5-lfuoroeytosine 5-FC)、伏立康唑(VRC)、氟康唑 (FCA)、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R)。少部分患者鉴 定结果可知时已出院仅使用氟康唑药敏纸片。 1.4 统计学处理2结果 用Excel软件统计并分析各年血培养真 菌分离情况、菌种构成、l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 2.1真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分布情况经血培养分离到的真 2.25%)。科室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占41.5%,其次为心血管 外科、消化科、胃肠外科、呼吸科、新生儿科、肾内科、肿瘤内 科、神经内科、干部科、感染科及其他科室。 3讨论 菌共89株,其中两个患者检出不同两种真菌。各种菌株根据 阳性率依次为:白色念珠菌29株(32.58%)、*滑念珠菌 l5株(16.85%)、热带念珠菌l4株(15.73%)、光滑念珠菌9 株(10.11%)、无名念珠菌5株(5.62%)、新生隐球菌5株 真菌血流感染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传统病原菌培养 阳性率低,且血培养真菌阳性报警时间较细菌长,平均为 49.4hl2J其病情发展迅猛,研究指出未经使用抗真菌药28天 ,(5.62%)、季也蒙念珠菌3株(3.37%)、马尔尼菲青霉菌3 株(3.37%)、克柔念珠菌1株(1.12%)、角膜念珠菌1株 病死率达42.9%,抽血培养5天内使用经验性抗真菌药病死 率仍有20% 】J,临床上往往对此类感染不能早期做出诊断, 临床治愈也遇到较大挑战。 (1.12%)、解脂念珠菌1株(1.12%)、希木龙念珠菌1株 (1.12%)西弗念珠菌1株(1.12%)、粘红酵母菌1株 (1. 12%)。 血培养真菌分离率及分布在不同时间和地区有所变 迁 _4],本研究显示念珠菌血症在真菌血流感染中占主导位 置,常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 2.2主要真菌药敏结果情况76株真菌采用药敏试剂条 ATB Fungus3进行药敏试验,药物敏感株数见表1。其中白色 念珠菌、*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无名念珠 光滑念珠菌,与国内外等人研究基本一致 。白色念珠菌 仍是首位真菌血流感染病原菌,本研究中仅2株白色念珠菌 菌、新生隐球菌对氟康唑敏感率分别为100%、92.85%、 100%、75.0o%、80%、100%;对伏立康唑敏感率分别为 100%、92.85%、100%、62.50%、100%、100%;对伊曲康唑敏 感率为92.00%、100%、81.80%、12.50%、80.00%、100%;对 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均敏感。 对伊曲康唑提示中介,其余抗真菌药均敏感,提示本地区目前 针对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药敏感性较高,但需警惕耐药性的 产生。 本文药物敏感性研究发现氟康唑总体抗真菌敏感率为 90.78%,对白色念珠菌显示为全敏感,结合白色念珠菌为最 常见致病菌,氟康唑副作用相对少,费用相对低,故真菌血流 感染时氟康唑仍是目前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而克柔念珠 76株真菌对五种抗真菌药总敏感性依次为:两性霉素B 为100%,5-胞嘧啶为97.37%,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为 9O.78%,伊曲康唑为77.63%。 表1 76株真菌药敏试验敏感株数(MIC法) 病原菌 白色念珠菌 FCA VRCⅡR 5一FC AMB 菌、粘红酵母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临床上此类菌株感染时应 避免使用氟康唑治疗。光滑念珠菌、*滑念珠菌、无名念珠 菌敏感率为75%~92.85%,考虑与氟康唑广泛应用后导致 其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临床上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 剂量或更改方案。伏立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其抗菌活 性是氟康唑的10—500倍 ,可用于对氟康唑耐药菌株的治 疗。伊曲康唑在研究中敏感率较其他抗真菌药低,其中对光 滑念珠菌敏感性最低,与姚东婷等人对光滑念珠菌耐药性研 究相符 】,考虑光滑念珠菌易对抗真菌药产生原发和继发耐 药 J,故对光滑念珠菌血流感染应引起重视并根据药敏及时 选用敏感药物。 *滑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无名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新生隐球菌 克柔念珠菌 角膜念珠菌 解脂念珠菌 西弗念珠菌 希木龙念珠菌 本研究中两性霉素B对真菌血症病原菌均敏感,是目前 抗真菌治疗强有效药物,但因真菌血流感染患者常存在脏器 功能不全,剂量限制性肾毒性等副作用一定程度限制其使用 率,两性霉素B脂质体新剂型可减少毒性反应增加耐受性, ・】4】・ 海峡药学但价格较昂贵。5一氟胞嘧啶在研究中显示对克柔念珠菌和希 木龙念珠菌这2株中介外,其余均为敏感,其单用易产生耐药 2017年第29卷第12期 及药敏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7,17(3):256-259. [4]张黎,刘正印,徐英春,等.70例真菌血症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 内科杂志,2012,51(12):952-956. [5]Pemdn J,Canten E,Miifana JJ,et a1.Changes in the epidemiology of fungaemia and fluconazole susceptibility of blood isolates during the 性,可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常见念珠菌和隐球菌病所致全 身感染从而增加疗效。 真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国内研究显示与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重症监护室治疗、使用糖皮 质激素、年龄t>60岁相关 …,本研究显示真菌血流感染多分 布于高龄患者及重症监护室,与研究相符,故对于所占比例较 高科室,怀疑真菌血流感染时应尽早送检,临床可早诊断、早 last 10 years in Spain:results from the FUNGEMYCA study[J].Rev Iberoam Micol,2011,28:91-99. [6]温妙云,孙诚,曾红科,等.ICU血流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 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31-2333. [7]王端礼,李若瑜,王爱平,等.医学真菌学一实验室检验指南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治疗、早指导用药,降低真菌血流感染病死率。 参考文献 [8]姚东婷,郑冰,应春妹,等.光滑假丝酵母菌基因分型和耐药性分 [1]刘晓颖,吴霖,陈影,等.酵母菌血症流行病学及影响近期病死率 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1O):1352—1355. 的危险因素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13,8(4):234-243. [9]沈银忠,张永信.光滑念珠菌的流行现状和耐药机制[J].中国感 [2]顾海彤,黄艳飞,孙宇峰,等.不同种类微生物血培养阳性报警时 染与化疗杂志,2010,10(1):59-62. 间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1):1882一 [1O]凌勇,侯铁英,陈柳勤,等.250例真菌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 l884. 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1):48764881. [3]魏凌,夏文颖,王珏,等.2013-2015年真菌血流感染病原真菌分布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徐倩,施纯玫,陈 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我院10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 效,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监测并分析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随访105例初治、复发转移性晚期胃癌患者,中住随访时 问17.0个月,105例患者总生存期2.5~29.1个月,中住生存期14.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0个月。其中CR 12例,PR 36例,sD 43例,PD 14例,DCR(疾病控制率)为86.7%,RR(有效率)为45.7%。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的化疗,最多不超过12个周期。分层组分析显示:接受过 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的患者有效率(CR+PR)更高(P<0.05),且一线治疗过程中CA199的下降是预测疗效的较佳指标(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过姑息手术的患者、转移部位≤2、一线治疗疗效佳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结论 紫杉醇和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 晚期胃癌RR及DCR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晚期胃癌一线方案。 关键词:晚期胃癌;紫杉醇;奥沙利铂;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765(2017)-08-0142-03 据统计胃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四位…,世界上每年 化疗(定义为未接受过化疗或接受非紫杉类为主方案辅助化 胃癌新发病例有2/3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占42%,由于胃 疗结束6个月以上出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有可评价病灶; 癌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中发现的胃癌多已发展至Ⅲ一Ⅳ 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80 期 ,早期不到5%。晚期胃癌预后差,最佳支持治疗中位生 岁;ECOG大于2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化疗禁忌症;既往 存期仅4 个月,相比于最佳支持治疗,姑息化疗能够缓解临 辅助化疗对紫杉醇或奥沙利铂过敏;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及 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儿 。 脑转移者。 1资料与方法 1.2 治疗方法患者接受“紫杉醇+奥沙利铂”两药联合方 1.1临床资料纳入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省肿 案化疗,具体为:紫杉醇135mg/in 静滴,d.(30mg:5mL, 瘤医院内科及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 F.H.Faulding&Co.Ltd.Trading as David Bull Lab.),奥沙利 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进入筛查,包括体格 铂85mg/in ,d。(50mg,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周1 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OB试验,生化全套、CEA、 次。紫杉醇化疗前按药物说明书给予地塞米松、H 、H 受体 CA199,影像学检查(肺、全腹CT平扫+增强)。人选标准:所 阻滞剂预处理,草酸铂用药期间嘱患者避免接触冰冷物品,忌 有患者均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年龄18~80岁;根治术后辅 冷饮冷食。 助化疗大于6个月后复发转移、姑息术后、无法手术的晚期胃 1.3观察指标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CEA、CA199,无进展 癌,影像学提示肿瘤转移或胃肿瘤无法切除,诊断后均为一线 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1),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