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虫世界中,有一种蜂生来体形娟瘦,头前一对细长的触角,尾后拖着三条宛如彩带的长丝,再加上两对透明的翅膀,飞起来,摇摇曳曳,甚有飘然欲仙之意,煞是好看!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这一类蜂就有了一个“姬蜂”的雅名。姬蜂大多是黄褐色,尾后的长带只有雌蜂才有,那是一条产卵器和两旁产卵器的鞘形成的三条长丝。这么长的产卵器也是昆虫中不多见的,有的种类甚至超过自己的体长呢。
这一类昆虫种类不少,十年前有人统计,世界上已经发现14816种,不过据专家们估计实际数字还远不止这些,大约总应有六万种左右。我国估计有七千种以上,说起来也算是显赫门庭了。
姬蜂看起来温柔、善良,但是,它们全部成员无一不是靠寄生在其它类昆虫体上生活的,是这些小动物的致命死敌。寄生本领十分高强,即使在厚厚的树皮底下躲藏的昆虫也难逃其手。所幸姬蜂中大多数种类是寄生于农、林害虫体上,可以消灭各种各样的害虫。不论哪一种姬蜂,它们在幼虫时期都要在其它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等体内生活,以吸取这些寄主体内的营养,满足自己生长发育的需要。正是由于姬蜂的寄生,寄主最终终于被掏空了身体而一命呜呼。各种姬蜂为了达到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在寄主体内寄生,真是各有各的本领。比如,柄卵姬蜂产出来的卵上都有各种不同式样的柄,这种柄起着固定卵的作用。如果一个卵产在鳞翅等目的幼虫体上,其柄就能深深的插入幼虫体内,再也掉不下来,即使幼虫蜕皮时,也不会把卵脱掉,直到姬蜂的幼虫由卵中孵化出来为止,而这个幼虫也就是它们的食物了。这种特殊的构造,使姬蜂寄生的效率大为提高。另有一种叫沟姬蜂的类群,本领更大。
它们不但善飞,而且还会在水中潜泳。于是它们在水中找到了要寄生的水生昆虫的幼虫,把卵产在它们的身上。为了后代能在水中呼
吸,还拖出一条里面有空气、能在水中飘动的细丝,从而给后代准备了一个“氧气瓶”。有人做个实验,把这条长长的丝带剪断了,结果发现姬蜂幼虫也因窒息而死亡。可见这条丝带是多么重要。再有一种叫趋背姬蜂的,它们的幼虫必须寄生在大间蜂幼虫的体上才能生长发育。当它们产卵时,要首先找到大树蜂的幼虫。大树蜂幼虫都是住在松树干里面的,它们为害木材,是一种蛀干害虫。姬蜂在产卵时可不费力地找到它们。原来姬蜂的嗅觉不错,可以顺着大树蜂排到松树外面的粪便气味,和一种生长在树蜂身上的菌类的味道,顺藤摸瓜地把这个肥胖的幼虫找到,但要把卵产在大树蜂幼虫体上,当然还要费一番工夫,这需要把自己那四五厘米长的产卵器穿过木材后才能达到寄生体上。首先它们在树干外把那末端有锉状纹的产卵器对准目标,然后用柔软的腹部不断扭转产卵器,使产卵器钻入树干内。然后一粒粒卵使由那细长的产卵器中产到寄主的体上。由于卵的直径大于产卵器直径,所以在这细管中运行时,卵被拉成了长条形,到了目的地后,才恢复原状变成卵形。从此,大树蜂幼虫,就开始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还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姬蜂,自己没有钻树的本领,专门寻找趋背姬蜂钻好洞产完卵后的树上的孔道,找到后再把自己同样长的但却要细一些的产卵器,顺着原来的洞插入树干,也到达那个已被寄生过的大树蜂幼虫体上,并产下自己的卵。当两种姬蜂幼虫都孵出后,那个后来者的幼虫由于有强大口器,却把先寄生的趋背姬蜂的幼虫咬死。姬蜂在害虫体上寄生时,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害虫身体外面寄生,一种是钻到害虫身体里面寄生。在一个害虫身上只能有一种姬蜂寄生,如果有两种姬峰同时寄生时,就会引起一番内战。刚才提到在大树蜂体内有两种姬蜂幼虫时的战斗,就是一个例子。有些种类的姬蜂却有一种探测的本领,当它们在害虫体上预备产卵时,能够判断这个寄主是否已被占领,一旦发现有了先来者,随即转移,另找新寄主。具有这种判别能力的姬蜂,在消灭害虫的作用上就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般来说,姬蜂做为一个寄生者,在寄主体内生活,它们的身体一定要比害虫小一些,同时它们完成自己生活史的时间也要比寄主快一点、短一点。姬蜂幼虫的发育常受寄主发育的影响,当寄主停止发
育进入滞育期时,姬蜂幼虫也进入滞育。据研究,姬蜂这种与寄主发育相一致的现象,是由于寄主内分泌的影响造成的。因为姬蜂幼虫皮肤很薄,当寄主进入滞育时,体内产生的影响滞育的内分泌物也同样渗入到了姬蜂幼虫体内,从而引起姬蜂幼虫的滞育。这也是姬蜂在长期寄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现象。
从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姬蜂能产两种卵,一种是受精卵,一种是未受精卵。凡是受精卵大多产在个体较大的害虫体上,而未受精卵则产在个体小的害虫身上,并且前者发育长出来的都是女儿,而后者都是儿子。由此提示我们在人工饲养姬蜂时,提供的供饲料用的害虫一定要喂足长大,否则害虫长的大小,就会使姬蜂大量产未受精卵,而生出许多不会产卵的雄姬蜂,对我们用来消灭害虫用处不大。姬蜂种类多,数量大,寿命长,寄生本领高强,消灭害虫种类多等都是它们成为天敌的有利条件,不过它们也有个小小的缺点,就是它们寄生范围太广,虽然可以消灭很多不同种类的害虫,但有时一些有益的昆虫和蜘蛛等山被它们寄生了。甚至有时一种姬蜂还可以寄生在另一种姬蜂体上。姬蜂可算是蜘蛛的一个主要对头,而蜘蛛是消灭害虫的能手。所以,我们在人工利用过程中要倍加注意。所幸有这种缺点的姬蜂,在庞大的姬蜂家族中为数不多。 寄生蝇
不言而喻,苍蝇是大家感到又脏、又讨厌的昆虫。它们能传染疾病,同时不卫生的环境和它们也有着不解之缘。苍蝇有一个亲戚,样子和苍蝇很近似,象一只大麻蝇,身上经常长满长毛,但它们不喜欢追腥逐臭,而是常在花丛中飞舞。而且决不把后代培育在粪坑臭水和腐肉烂菜上,而是以寄生的方式把后代寄生在其它昆虫的幼虫体上,依靠吸取这些幼虫体内的营养来生长发育,这就是寄生蝇。寄生蝇幼虫寄生的对象大多是农林害虫。
据调查,很多种重要的大害虫如:松毛虫、舞毒蛾、母蛾、稻苞虫、地老虎、玉米螟等都是寄生蝇寄生的目标,当然寄生蝇就是这些害虫的大故了。在很多情况下,寄生蝇能够抑制这些害虫的大发生,减少了害虫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比如,据湖南省长沙地区调查,该地
第一代粘虫的自然寄生率可达40%以上。在辽宁地区天幕毛虫被寄生率在1962年曾高达93.6%。由此不难看出寄生蝇实在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寄生蝇的一生和苍蝇一样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阶段。当一个成蝇由蛹中羽化出来以后,雌、雄之间很快就可互相交配。雄蝇生活力很旺盛,一个雄蝇可以和好几个雌蝇交配,交配的时间短的仅半小时,长的可达5小时,雄蝇多次交配的习性使雌蝇增加了受精的机会,对虫口数量的上升十分有利。众多的子孙当然会使寄生率也大为增加。当一个雌蝇与雄蝇交配受精后,它们并不马上产卵,而是变得贪吃,要吃甜东西,比如蚜虫、介壳虫等排出来的含有糖分的排泄物。花粉、花蜜也是它们喜欢吃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常在花丛中看到它们飞舞的原因了。在生物学上,这一段时期叫补充营养期。只有经过补充营养后,雌性寄生蝇的卵巢才能成熟。补充营养的时间长短,不同种类的寄生蝇有所不同。有时同一种寄生蝇也不一样,这主要看补充食物是否能充分供应了。另外,与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补充营养期8-14天,短的只有两天,长的可达一月之久。除了吸食糖分外,喝水也很重要,你想想吃了这么多糖,能不喝水吗?所以干旱对它们很不利,常可造成虫口下降。寄生蝇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它们有较强的喜光习性,一般上午十点以后开始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活动格外频繁,直到气温达到35℃以上时,它们才寻找荫凉的地方隐藏起来。掌握寄生蝇每天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适宜温度,将有利于我们人工利用寄生蝇。雌寄蝇在寄主身上产卵各有各的高招。我们基本上可分成五种类型的寄生方式:追寄蝇和蜉寄蝇这两大类寄生蝇,雌蝇主要是把还未完成胚胎发育的卵产在害虫的身体表面上。这种卵比较大。幼虫从卵中孵出来后,马上就地钻入害虫体内,随即就在虫体内大吃起来,靠着害虫体内的营养来完成自己的发育。达类寄生蝇一般卵期较长,可由两大到一周不等,所以它们选择的害虫也多是高龄初期的,并大多是蛾子的幼虫。如果它们寄生在处于龄期末尾的害虫体上,那就危险了,因为它们的卵还没来得及孵出幼虫时,寄生幼虫就会蜕皮,这一金蝉脱壳就会使寄生落空。所以雌蝇选择害虫处于龄期之初是很重要的。
有一种寄蝇叫步行虫,它们和上面说的两类寄蝇不同,雌蝇产的
卵都是完成胚胎发育的,也就是说当卵产在寄主体上,它们的子女马上就由卵中钻出来,不等寄主蜕皮,就钻进寄主身体里面去。这种寄蝇产的虽然是卵,但胚胎发育却是在母蝇体内完成的,所以叫伪卵生。饰腹寄蝇和撒寄蝇这两类寄蝇也是产已经完成胚胎发育的卵,不过它们产的卵很小,而且不产在害虫身体表面,而是产在害虫即将要吃的食物上,所以当害虫吃东西时它们就一起被吞入害虫体内。这种卵的卵壳十分坚硬,不怕害虫咀嚼。到害虫的胃内这个卵壳就会在害虫胃液的腐蚀下变得不硬了,躲在里面的寄生蝇幼虫就一跃而出,并且穿过害虫的消化道,到体腔或害虫的某一内部组织内,不客气地开始取食。
短须寄蝇类干脆将孵出的幼虫产在害虫经常活动的地方或害虫的食物上,当害虫在这里经过或取食时,天生灵巧的幼虫就附着在害虫的体表上,并立刻直接在害虫皮肤上打洞钻入体腔内。
康刺腹寄蝇的雌蝇为了保证自己的子女都能顺利地在害虫体内生活,自己动手在害虫身上打洞,把自己的孩子直接送入害虫体内。原来这类雌寄生蝇在腹部第6节上长有一个坚硬的又尖又弯的穿刺器,在穿刺器一侧有一条凹槽,当雌寄生蝇找到适当寄主后,就把穿刺器扎入害虫体内,随即就产下一个幼虫,这个幼虫顺着那个凹槽就流到害虫体内。不论以那种方式侵入,寄生蝇幼虫都是把寄主当做食物来满足自己的发育需要。寄生蝇的成长过程在这里就不赘述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对它的发育过程了解,有利于人工利用寄生蝇。寄生蝇为很多害虫的大敌,可以致害虫于死地,尤其对那些蛾类害虫的幼虫更是有效。但在某些地区,它们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损失,以致人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消灭它们。比如蚕饰腹寄蝇是松毛虫的重要天敌,它们可以把松毛虫寄生得尸横满树,不过这种蚕饰腹寄蝇一旦出现在柞蚕产区,简直成了柞蚕的毁灭性害虫。 虻
最能吸血的昆虫可能就是分布各地的虻了,记得有一个国家为了伤害邻国,破坏邻国的经济建设,曾把大批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马
匹集中赶到两国的界河上。大家知道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流行于世界很多地区的严重暴发性流行性的马传染病,可造成马匹大量死亡。这种病的传播主要是由昆虫中双翅目的虻类通过吮吸马血将病马的血带到健康马皮肤伤口上机械造成的。
虻类体型粗壮,飞翔力极强,外表极象一头特大号的苍蝇。体长6-30毫米。俗名叫瞎虻,因为它们飞翔时带着嗡嗡声又快又急,好象乱飞一样,但决不是瞎飞乱撞。蛇类和其它吸血昆虫一样,只有雌虻才吸血。雌虻口器甚发达,它的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而发达。每当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津津渗出,就是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血液流出后,再由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虻很贪食,一般虻一次可吸血20-40毫升,特大型的种类甚至一次可吸血200毫升。所以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狼狈奔逃。由于叮咬后的伤口在蛇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肿包、疼痛,所以对家畜骚扰性极大,据统计乳牛可因虻的叮咬使产奶量下降11-15%,高者可达19-25%。蚊除了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外,还可传播其它很多种重要的人、畜疾病,如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省等地流行于牛、犬之间的苏位病,此病五十年代也曾在我国西北骆驼身上发生,造成的损失很大。此外虻还可机械传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另如在世界上传播较广的野兔热、丝虫病,马的腰麻痹病、脱拉病、睡眠病、拿干拿病、苏阿鲁病、媾疫病、大脑炎、小泡牲口炎等等。虽然虻类确是家畜的一大灾星,但它们也有一些用处,那就是它们的尸体可以入药。这在我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着详尽的记载,至今很多中药店还在收购它们,用以配药来替人类治病呢。现在全世界的虻估计已近四千种,我国已知也约3百种了。它们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温带地区也不少。在环境复杂多样的自然界中,虻类最喜欢集中的地方是近水而温度较高的地方,水田、沼泽地、苇坑、流水、静水附近是它们生儿育女的理想环境。它们往往将卵集中产在水中禾本科等植物的叶上,幼虫一孵化便掉入水中,在水下生活,待到化蛹时才游到岸边。
由于虻在自然界孳生地区广大,飞翔力又强,此地虽然有所防护,
而由其它地区飞袭过来的虻则照样可以为害,所以治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较满意的效果。有人试验,利用一种叫DETA的高效驱避剂喷在牛、马体上,果然在两小时之内,没有任何虻去牛、马身上吸血。见效快,但只能有短期效果。有人在牧场草原地区以用烟雾剂灭虻,也有一定效果,但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另外还可以破坏虻类孳生地的办法来防治虻类,如在它们幼虫孳生的水面上撒矿物油,并将水边产有虻卵的植物叶子处理掉,或填平一些小洼等,这些方法虽都有一定效果,但在大面积开展则浪费人力、物力。人类在观察、研究此类的生活中,发现自然界有一些昆虫天生是虻的敌人,这些天敌对虻类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是抑制它们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人们利用这些天敌来消灭虻类,也是对其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黄胸黑卵蜂可将卵产在虻类卵中,使虻在未发育为幼虫时即夭折于卵中。据观察对土灰虻卵的寄生率可达23-34%,赤眼蜂也可寄生于虻类卵中。瓢虫和隐翅虫的幼虫见到虻卵是十分满意的,因为这是一顿美餐。蜂虻的幼虫专门以虻的幼虫和蛹为自己的食物,其效率可达15-20%。有些金小蜂则将自己的卵产于虻类的幼虫体内,结果虻的幼虫便被吃空身体而死亡。有一些线虫则索性直接寄生于成虻体内或蛹内,有时在一支虻体内可发现有五六条线虫在那里聚餐。据观察一种叫铁线虫的寄生者对虻的寄生率达5-6%。有一些绒螨的稚螨也可寄生于成虻体内。此外有些真菌也可感染虻类生病而死亡,如有些地区虻被真菌感染率达28%。如经人类有意对此散布则常可高达75%。其它一些捕食虻昆虫如胡蜂、食虫蛇、蜻蜓及很多寄生性昆虫如青蜂、寄生蜂等均可致虻类于死地。所以利用生物防治法防治虻类,前途还是极为乐观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