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
1. 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事业,但是我们无法把科学与非科学严格地区分为正确与错误。所以,它是在不断地排除错误中实现的。
2.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但是我们无法严格地指出从事实到理论的道路;同时我们也无法把理论严格地还原为事实。
3. 科学中存在着假想的成分,如果没有假想,我们不能设想科学的进步。 二.真理的确立,证实与否证的作用 真理:有限与无限
证实:无限的真理,证实是没有意义的。而对有限的真理而言,证实表明理论与事实的一致性。
否证的意义:无限的真理拒绝否证;而对有限的真理,否证意味着有限性的发现。
观察与理论关系的二律背反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问题(矛盾)——搜集资料(事实)——提出假说——检验与评价——发表。
三.从观察与理论的关系看,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P155
观察与理论的关系:常规观点:1.认识从观察开始。2认识从理论开始(二律背反)二个观点争论,黑格尔用辩证法解决:观察与理论是矛盾的,认识从问题开始。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是矛盾的开始,二者相互作用:从收集资料,提出假说,到实验检验,检验是矛盾的解决。
.四。评逻辑经验主义,否证主义与历史主义的科学观 P342.343 观察归纳,1明确别人观点2找问题3分析自己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即维也纳学派。他们根据归纳主义观点来说明科学知识增长的特点,他们认为科学知识来自对经验事实的归纳,科学发展就是科学知识的不断增长。他们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进化的,积累的直线发展过程,没有中断,没有革命。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勾画出了一幅渐进的科学发展图景,它虽然反映了科学不断发展的总趋势,但其根本缺陷是忽视了科学中的革命,故不能解释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性质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受到了批判,并出现了新的科学发展模式。 否证主义即波普的证伪主义即伪证主义。他认为观察事实越多越深入,通过归纳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经验论证所证实,那么它就越具有普遍性,解释力和说服力就越强,所包含的非科学的错误成分也越少。波普从证伪主义出发,否定了逻辑经验主义的逐渐积累的模式。他认为,理论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但却能被证伪,一切科学真理都具有证伪性。科学的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科学发展的模式是:问题—假说—反驳—问题。问题是构成科学发展的源泉,反驳是科学发展的根本机制,试错,直觉等非逻辑方法是科学创造的根本方法,批判性是科学进步所依赖的根本精神,猜测和反驳是科学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所以,波普的证伪主义又叫“猜测—反驳”模式,这一模式认为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大胆的提出假说,通过证伪,然后被推翻的过程,科学知识的增长就是不间断地革命。这一模式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和错误,用“不断革命”来代替科学发展的全貌,显然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在证实和证伪的关系上,他过分强调逻辑上的非对称性,而忽视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和复杂性;他在否定机械的纯粹观察时,连观察实验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否定了,也就
等于否定了观察实验是产生科学理论的基础这一唯物主义路线,在他的科学发展模式中强调了猜测,想象,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而忽视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在归纳和演绎的关系上他在反对归纳主义,推崇演绎的同时,片面的否定了归纳的作用。
历史主义的科学观即库恩的范式理论。他既反对归纳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它看不到科学发展史中的革命和质变,也不同意科学发展的证伪主义,认为它抹煞了实际存在的常规科学的长期积累。他用历史的方法,从动态角度考察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他提出了“范式理论”。“范式”是科学家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共同传统,共同理论框架以及它所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范型,是科学共同体所一致拥护的解释规则。其模式是:前科学(无统一范式的状态)—常规科学时期(统一于某种范式)—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时期(范式转移)—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前科学是指尚未形成该学科“范式”的原始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争论,形成了公认的“范式”,并依靠共同信仰的“范式”把大家统一为一个科学共同体。反常是指出现了与原有“范式”相矛盾的客观现象。危机是指当反常现象大量出现,并成为常规科学无法解决的难题时,科学共同体开始分化,这时才有可能打破旧“范式”的统治转向接受新“范式”。科学革命就是用新“范式”战胜和取代旧“范式”,冲破旧理论建立新理论。新常规科学是指新科学革命以后,科学即转入新的常规科学,进入了在新“范式”指导下的渐进式发展。科学发展史就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交替的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五。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 P309-312 六.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P302-306 七.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质与出路
生态危机的实质P125
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局部或全球规模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自身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根源:以私人占有为特征的生产方式扩张的结果。 1生活活动规模的扩张 2战争的不断升级 3市场规模不断扩张 生态危机的出路
1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克服与以私人占有为特征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2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办法是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致性:1.1.1目的:出发点一致;维护人类与发展 1.1.2结果: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
A环保需要经济发展带来技术和物质保障 B环保为经济发展提供好的自然环境
冲突性:经济发展导致环境破坏;环保投入制约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谁急迫优先解决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优先兼顾环保,发达国家环保优先因人对环境要求高 1.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是靠道德还是靠法律?
相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
不同点:法律是强制性,道德非强制性。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同,如果利益冲突不能调和靠法律,如果利益冲突能调和靠道德。
环境问题:根本利益冲突导致污染靠法律,如工厂排污,乱倒垃圾扔废纸等其它靠道德。 1.3技术与制度的关系
解决环境问题,技术优先还是制度优先?
1.3.1制度是拥有与应用技术的前提,可以保证技术应用
1.3.2制度可以刺激、激励人们更好更快发现技术,发展技术,强迫应用技术。所以制度优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