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2020-02-29 来源:步旅网
 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2

1. 将一元二次方程4x+5x=81化成一般式后,如果二次项系数是4,则一次项系数和

常数项分别是( ) A. 5,81 B. 5,−81 C. −5,81 D. 5x,−81 2. 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3. 二次函数y=4(x-3)+7的顶点为( )

A. (−3,−7) B. (3,7) C. (−3,7) D. (3,−7)

2

4. 如果2是方程x-c=0的一个根,则常数c是( )

A. 4 B. −4 C. ±2 D. ±4

2

5. 用配方法解方程x-8x+1=0时,方程可变形为( )

A. (x−4)2=15 B. (x−1)2=15 C. (x−4)2=1 D. (x+4)2=15 6. 如图,⊙O中,弦AB、CD相交于点P,∠A=40°,∠APD=75°,

则∠B=( )

A. 15∘ B. 40∘ C. 75∘ D. 35∘

7. 若点M(a,-2),N(3,b)关于原点对称,则a+b=( )

A. 5 B. −5 C. 1 D. −1

2

8. 将抛物线y=3x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解

析式为( )

A. y=3(x+2)2+3 B. y=3(x−2)2+3 C. y=3(x+2)2−3 D. y=3(x−2)2−3 9. ⊙O的直径AB长为10,弦MN⊥AB,将⊙O沿MN翻

折,翻折后点B的对应点为点B′,若AB′=2,MB′的长为( ) A. 210

B. 210或215 C. 213

D. 210或213 y=ax2+bx+c(a≠0),过(1,y1)(2,y2). 10. 已知二次函数

①若y1>0时,则a+b+c>0 ②若a=b时,则y1<y2

③若y1<0,y2>0,且a+b<0,则a>0

第1页,共20页

④若b=2a-1,c=a-3,且y1>0,则抛物线的顶点一定在第三象限 上述四个判断正确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2

11. 已知方程x-4x+3=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______.

2

12. 若函数y=x+2x-m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m的值为______.

13. 某村种的水稻前年平均每公顷产7 200kg,今年平均每公顷产8 450kg.设这两年该

村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______.

5)14. 以原点为中心,把点A(4,逆时针旋转90°,得到点B,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

15. 如图,在中⊙O,AB是直径,弦AE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点

C,CD⊥AB于D,BD=1,AE=4,则AD的长为______. 16. 在△ABC中,∠ABC=60°,BC=8,点D是BC边的中点,点E是边AC上一点,过

点D作ED的垂线交边AC于点F,若AC=7CF,且DE恰好平分△ABC的周长,则△ABC的面积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9.0分)

2

17. 解方程:x-2x-3=0.

18. 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支干,每个支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

支干、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支干长出多少小分支?

2

19. 如图,抛物线y1=x-2与直线y2=x+4交于A,B两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当y1<y2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第2页,共20页

20. 如图,已知锐角△ABC内接于⊙O,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

点D.

(1)求证:∠ACB+∠BAD=90°;

(2)过点D作DE⊥AB于E,若∠ADC=2∠ACB,AC=4,求DE的长.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3.0分)

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4,2),B(-1,4),C(-1,

2).

(1)将△ABC以点C为旋转中心旋转180°,画出旋转后对应的△A1B1C,A1的坐标为______;

-1)(2)平移△ABC,点B的对应点B2的坐标为(4,,画出平移后对应的△A2B2C2,

C2的坐标为______;

(3)若将△A1B1C绕某一点旋转可以得到△A2B2C2,请直接写出旋转中心的坐标为______.

第3页,共20页

22. 如图,一个滑道由滑坡(AB段)和缓冲带(BC段)组成,滑雪者在滑坡上滑行的

距离y1(单位:m)和滑行时间t1(单位s)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并测得相关数据:

滑行时间t1/s 滑行距离y1/s 0 0 1 4.5 2 14 3 28.5 4 48 2

m)s)y2=52t2-2t2,滑雪者在缓冲带上滑行的距离y(单位:和滑行时间t(单位:满足:22

滑雪者从A出发在缓冲带BC上停止,一共用了23s. (1)求y1和t1满足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2)求滑坡AB的长度.

23. 等腰△ABC中,AB=AC,∠BAC=120°,点P为平面内一点.

(1)如图1,当点P在边BC上时,且满足∠APC=120°,求BPCP的值; (2)如图2,当点P在△ABC的外部,且满足∠APC+∠BPC=90°,求证:BP=3AP; (3)如图3,点P满足∠APC=60°,连接BP,若AP=1,PC=3,直接写出BP的长度.

第4页,共20页

2

24. 已知抛物线C1:y=ax过点(2,2)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 (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C1上,且边AC所在的直线解析式为y=x+b,若AC边上的中线BD平行于y轴,求AC2BD的值;

(3)如图,点P的坐标为(0,2),点Q为抛物线上C1上一动点,以PQ为直径

K两点是否存在实数t,作⊙M,直线y=t与⊙M相交于H、使得HK的长度为定值?

若存在,求出HK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5页,共20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22

解:一元二次方程4x+5x=81化成一般式为4x+5x-81=0,

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4,5,-81, 故选:B.

2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

意a≠0的条件,其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常数且a≠0)特别要注意a≠0的条件.这是在做题过程中

2

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在一般形式中ax叫二次项,bx叫一次项,c是常数项.其

中a,b,c分别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2.【答案】A

【解析】

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进行分析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关键是掌握中心对称图形定义. 3.【答案】B

【解析】

2

解:∵y=4(x-3)+7,

∴顶点坐标为(3,7),

第6页,共20页

故选:B.

由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在y=a(x-h)2+k中,对称轴为x=h,顶点坐标为(h,k). 4.【答案】A

【解析】

2

解:把x=2代入x-c=0得4-c=0,

解得c+4. 故选:A.

2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把x=2代入x-c=0得4-c=0,然后解关于c的方程

即可.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能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5.【答案】A

【解析】

2

解:方程x-8x+1=0, 2

移项得:x-8x=-1,

2

两边都加上16得:x-8x+16=-1+16,

变形得:(x-4)2=15,

则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1=0时,方程可变形为:(x-4)2=15. 故选:A.

将方程的常数项1变号后移到方程右边,然后方程左右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16,方程左边写成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此题考查了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此方法解方程时,首先将方程的二次项系数化为1,然后将常数项移项到方程右边,接着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方程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第7页,共20页

6.【答案】D

【解析】

解:∵∠APD=75°,

, ∴∠BPD=105°

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D(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在三角形BDP中,

-∠BPD-∠D=35°, ∠B=180°故选:D.

由∠APD=75°,可知∠BPD的度数,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D,故能求出∠B. 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的知识点,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知识点,基础题不是很难. 7.【答案】D

【解析】

解:∵点M(a,-2),N(3,b)关于原点对称, ∴a=-3,b=2,

∴a+b=-1, 故选:D.

根据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可得a、b的值,进而可得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 8.【答案】A

【解析】

2

解: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抛物线2

的解析式为:y=3x+3;

2

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将抛物线y=3x+3向左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2

的解析式为:y=3(x+2)+3.

故选:A.

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

第8页,共20页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

解:①如图:当点B'在线段AB上,连接OM

∵AB=10,AB'=2

∴AO=BO=5=OM,BB'=8 ∴B'O=3 ∵折叠

∴BE=B'E=4 ∵B'O=3 ∴OE=1

222

在Rt△OME中,ME=OM-OE=25-1=24

在Rt△B'ME中,B'M=

②若点B'在BA的延长线上,连接OM

=2

∵AB'=2,AB=10

∴B'B=12,AO=BO=OM=5 ∵折叠

∴B'E=BE=6, ∴OE=BE-BO=1

222

在Rt△MEO,ME=MO-OE=25-1=24

在Rt△B'ME中,B'M=综上所述B'M=2

或2

==2

第9页,共20页

故选:B.

分点B'在线段AB上,点B'在BA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根据勾股定理可求MB'的长度.

本题考查了翻折问题,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勾股定理,利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①若y1>0时,当x=1时,y1=a+b+c>0此时,正确;

②若a=b时,即函数的对称轴是x=-,也确定不了y1、y2的大小,故y1<y2,错误;

③若y1<0,y2>0,即:a+b+c<0,4a+2b+c>0, 解得:-3a-b<0,而a+b<0,即:-2a<0,∴a>0,正确; ④若b=2a-1,c=a-3,且y1>0, 即:a+b+c>0,

把b、c的值代入上式得:a>1, 则b>1,c>-2, 顶点的x坐标=-<0,顶点的y坐标=-=-2-<0,

故顶点一定在第三象限,正确; 故选:C.

①若y1>0时,当x=1时,y1=a+b+c,此时,确定不了y的值,∴a+b+c>0,正确;

②若a=b时,即函数的对称轴是x=-,分两种情况,a=b>0,则y2>y1,否则,故y1<y2,故错误;

③若y1<0,y2>0,即:a+b+c<0,4a+2b+c>0,而a+b<0,即:-2a<0,a>0,正确;

④若b=2a-1,c=a-3,且y1>0,即:a+b+c>0,把b、c的值代入上式得:a>1,则b>1,c>-2,代入顶点坐标即可求解,正确.

第10页,共20页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涉及到函数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1.【答案】4

【解析】

2

解:∵方程x-4x+3=0的二次项系数a=1,一次项系数b=-4,

∴x1+x2=-=4. 故答案是:4.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解答并填空.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解答该题需要熟记公式:x1+x2=-. 12.【答案】-1

【解析】

2

解:∵函数y=x+2x-m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

1×(-m)=0, ∴△=2-4×

解得:m=-1. 故答案为:-1.

由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m的值.

2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牢记“当△=b-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

个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7200(1+x)2=8450

【解析】

解:设这两年该村水稻每公顷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 7200(1+x)2=8450,

2

故答案为:7200(1+x)=8450.

由题意得:第一年水稻产量7200(1+x),第二年水稻产量:7200(1+x)(1+x),进而可得方程7200(1+x)2=8450.

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关键是掌握求平均变化率

第11页,共20页

的方法.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变化后的量为b,平均变化率为x,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1±x)2=b. 14.【答案】(-5,4)

【解析】

解:

如图,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 ∵A(4,5),

∴OC=4,AC=5,

得到点B, ∵把点A(4,5)逆时针旋转90°, ∴OA=OB,且∠AOB=90°

, ∴∠BOD+∠AOC=∠AOC+∠CAO=90°

∴∠BOD=∠CAO, 在△AOC和△OBD中

∴△AOC≌△OBD(AAS), ∴OD=AC=5,BD=OC=4, ∴B(-5,4), 故答案为:(-5,4).

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可证明△AOC≌△OBD,可求得BD和OB的长,则可求得B点坐标.

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构造三角形全等求得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旋转前后对应线段相等. 15.【答案】4

【解析】

解:弦AE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点F, , ∴AF=AE=2,∠AFO=90°∵CD⊥AB,

, ∴∠ODC=∠AFO=90°

∵OA=OC,∠AOF=∠COD, ∴△AOF≌△COD(AAS), ∴CD=AF=2,

设⊙O的半径为r,则OD=r-1,

第12页,共20页

222

由勾股定理得:OC=OD+CD,

r2=(r-1)2+22, r=,

∴AD=AB-1=2×-1=4, 故答案为:4.

证明△AOF≌△COD(AAS),得CD=AF=2,设⊙O的半径为r,则OD=r-1,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得结论.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同时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与勾股定理相结合,列方程解决问题;解答有关于圆的计算题时,需要我们熟练各部分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定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贯穿起来.

16.【答案】103

【解析】

解: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DM,作AH⊥BC于H.设DM=a,AE=b.

∵BD=DC,AM=MC, ∴AB=2DM=2a,

∵AB+AE+BD=EC+DC, ∴EC=2a+b,AC=2a+2b, ∴AM=MC=a+b, ∴EM=a, ∴EM=DM,

∴∠MED=∠MDE,

,∠MDE+∠MDF=90°, ∵∠MED+∠MFD=90°

∴∠MFD=∠MDF, ∴MD=MF=a, ∴CF=AE=b, ∵AC=7CF, ∴2a+2b=7b, ∴2a=5b,

∵AB=5b,AC=7b,

在Rt△ABH中,∵∠B=60°,

第13页,共20页

∴BH=AB=b,AH=在Rt△ACH中,CH=∴BC=BH+HC=8b, ∴8b=8, ∴b=1, 8×∴S△ABC=×故答案为10

=10

b,

=

b,

如图,取AC的中点M,连接DM,作AH⊥BC于H.设DM=a,AE=b.想办法证明DM=EM=FM=a.AE=CF=b,2a=5b,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H,CH用b表示,根据边长的长构建方程求出b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17.【答案】解:原方程可以变形为(x-3)(x+1)=0

x-3=0,x+1=0

∴x1=3,x2=-1. 【解析】

通过观察方程形式,本题可用因式分解法进行解答.

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注意:常数项应分解成两个数的积,且这两个的和应等于一次项系数.

18.【答案】解:设每个支干长出的小分支的数目是x个,

2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x+x+1=91,

解得:x=9或x=-10(不合题意,应舍去); ∴x=9;

答:每支支干长出9个小分支.

【解析】

由题意设每个支干长出的小分支的数目是x个,每个小分支又长出x个分支,则又长出x2个分支,则共有x2+x+1个分支,即可列方程求得x的值. 此题要根据题意分别表示主干、支干、小分支的数目,列方程求解,注意能够熟练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第14页,共20页

19.【答案】解:(1)解方程组y=x2−2y=x+4得:x1=3y1=7,x2=−2y2=2,

即A的坐标为(-2,2),B的坐标为(3,7);

(2)当y1<y2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或x>3. 【解析】

(1)求出由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A、B的坐标和函数的图象得出答案即可.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知识点,能求出A、B的坐标是解此题的关键.

20.【答案】(1)证明:延长AD交⊙O于点F,连接BF.

∵AF为⊙O的直径, ∴∠ABF=90°,

∴∠AFB+∠BAD=90°, ∵∠AFB=∠ACB, ∴∠ACB+∠BAD=90°.

(2)证明:如图2中,过点O作OH⊥AC于H,连接BO. ∵∠AOB=2∠ACB, ∠ADC=2∠ACB, ∴∠AOB=∠ADC, ∴∠BOD=∠BDO, ∴BD=BO, ∴BD=OA,

∵∠BED=∠AHO,∠ABD=∠AOH, ∴△BDE≌△AOH,(AAS), ∴DE=AH, ∵OH⊥AC,

∴AH=CH=12AC, ∴AC=2DE=4, ∴DE=2. 【解析】

(1)如图1中,延长AD交⊙O于点F,连接BF.首先证明∠ABF=90°,再证明∠AFB=∠C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过点O作OH⊥AC于H,连接BO.想办法证明△BDE≌△AOH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直径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

第15页,共20页

21.【答案】(2,2) (4,-3) (32,-12)

【解析】

解:(1)如图所示,△A1B1C即为所求,其中A1的坐标为(2,2).

故答案为:(2,2).

(2)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其中C2的坐标为(4,-3), 故答案为:(4,-3).

(3)如图,点P即为所求,其坐标为(,-), 故答案为:(,-).

(1)根据旋转变换的定义作图可得; (2)根据平移变换的定义作图可得;

(3)由中心对称变换的性质确定对称中心,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解可得. 本题主要考查作图-旋转变换与平移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变换和平移变换的定义与性质. 22.【答案】解:(1)设y1=at12+bt1,

把(1,4.5)和(2,14)代入函数解析式得,4.5=a+b14=4a+2b, 解得:a=2.5b=2,

2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1=2.5t1+2t1…①;

2

(2)y2=52t-2t,函数在对称轴上取得最大值,即滑雪者停下, 此时,t=-b2a=13,

则:滑雪者在AB段用的时间为23-13=10, 把t=10代入①式,

解得:则AB=y1=270(米),

第16页,共20页

答:滑坡AB的长度270m. 【解析】

(1)设y1=at+bt1,把(1,4.5)和(2,14)代入函数解析即可求解;

2

(2)y2=52t-2t,函数在对称轴上取得最大值,即滑雪者停下,求出t值,即可求

解.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应用,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函数在对称轴上取得最大值,即滑雪者停下”这个要点,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

,AB=AC, 23.【答案】(1)解:如图1中,∵∠BAC=120°

∴∠B=∠C=30°,

∵∠APC=120°, ∴∠PAC=∠C=30°, ∴PC=PA,∠PAB=90°, ∴PB=2PA, ∴PB=2PC, ∴PBPC=2.

(2)证明:如图2中,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AF,连接PF,BF,BF交PC于点H.

∵∠BAC=∠PAF=120°, ∴∠PAC=∠BAF, ∵AB=AC,AF=AP,

∴△ABF≌△ACP(SAS), ∠APC=∠AFB,

-α 设∠APC=α,则∠AFB=α,∠PFB=30°+α,∠BPC=90°

-α)+(30°+α)=60°∵∠PHB=∠HPF+∠PFH=(30°,

-(90°-α+60°)=30°+α, ∴∠PBH=180°

∴∠PBH=∠PFB, ∴PB=PF,

在△PAF中,易知PF=3PA, ∴PB=3PA.

(3)解:①如图3-1中,当点P在△ABC外部时,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AF,连接PF,BF.

第17页,共20页

则△ABF≌△ACP(SAS), ∴∠AFB=∠APC=60°,BF=PC=3, ∵∠AFP=30°, ∴∠BFP=90°,

∵PA=AF=1,∠PAF=120°, ∴PF=3,

∴PB=32+(3)2=23.

②如图3-2中,当点P在△ABC内部时,将线段AP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H,连接PH,HC.作HM⊥PC于M.

则△BAP≌△CAH(SAS), ∴PB=CH,

+60°=180°∵∠PAH+∠APC=120°,

∴AH∥PC,

∴∠AHP=∠HPM=30°, ∴HM=12PH=32, ∴PM=3HM=32, ∵PC=3,

∴CM=PM=32, ∵HM⊥PC, ∴HC=PH=3, ∴PB=3,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PB的值为23或3. 【解析】

(1)由∠BAC=120°,AB=AC,推出∠B=∠C=30°,由∠APC=120°,推出

,推出PC=PA,∠PAB=90°,推出PB=2PA,可得PB=2PC解决∠PAC=∠C=30°问题;

(2)如图2中,将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线段AF,连接PF,BF,BF交PC于点H.想办法证明PB=PF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

第18页,共20页

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旋转变换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4.【答案】y=12x2

【解析】

2

解:(1)把点(2,2)坐标代入y=ax,解得:a=,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

(2)把y=x+b和y=x得:x-2x-2b=0,

设A、C两点的坐标为(x1,y1)、(x2,y2), 则:x1+x2=2,x1•x2=-2b, 点D坐标为(AC2=[

),即D(1,-b),B坐标为(1,),

2

(x2-x1)]=16b+8,

BD=+b, ∴

=16;

2

(3)设点Q坐标为(a,a),

2

点P的坐标为(0,2),由P、Q坐标得点M的坐标为(,a+1),

设圆的半径为r,

2

由P(0,2)、M两点坐标可以求出r=

+(a2-1)2=a4-a2+1, a4+a2+1+t2-2t-a2t,

设点M到直线y=t的距离为d,则d2=(a2+1-t)=则HK=2

=2

当t-=0时,HK为常数,t=, HK=

2

(1)把点(2,2)坐标代入y=ax即可求解;

22

(2)把y=x+b和y=x得:x-2x-2b=0,设A、C两点的坐标为(x1,y1)、(x2,

y2),则:x1+x2=2,x1•x2=-2b,可以求出点D坐标、B坐标,即可求解;(3)设点

第19页,共20页

Q坐标为(a,a2),点M的坐标为(,a2+1),圆的半径为r,则r2=a2-1)2=

a4-a2+1,点M到直线y=t的距离为d,用HK=2

,当t-=0时,HK为常数,t=,HK=

=2

+(

本题为圆和抛物线运用的综合题,涉及到圆和抛物线性质的运用,其中点坐标尤其是中点坐标的计算是此类题目的破解点,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目.

第20页,共2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