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经济学部分范文

2022-08-03 来源:步旅网
 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是如何分析国际贸易成因、格局及福利效果的?

1、贸易发生的原因:因劳动生产率差异而产生的绝对生产成本差异。

2、格局及福利效果: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按照世界市场相对价格(这一价格介于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国内相对价格之间)进行交换,则两国均可以更高的相对价格卖出本国出口产品,以更低的价格买入本国的进口产品,两国均可因贸易而受益(可以画图分析)

 如何理解李嘉图模型对贸易成因、格局及福利效果的解释?

贸易成因:根源于两国的机会成本的差异,公式表示为:

aCa*CaWa*WoraCaW a*Ca*W贸易格局: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福利效果:见下图(无差异曲线自行脑补吧。。。。。)

 在扩展的古典贸易模型中,如何理解汇率变动、工资变动及运输成本对

贸易格局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用货币度量的世界中,出口能力不仅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受到相对工资水平和汇率的影响,一般而言,如果有:

*****aL1/aa Li / a Liwa Li  1 / a/ a( L 1  a L 2 / a L 2  …   2 / we 1  Li  1  …  a Ln Ln1)

国家1将生产产品1到i,而国家2将生产产品i+1至产品n

汇率的变动:显然,当汇率e变化足够大时,则完全有可能改变不等式(1)的排列顺序,因而将本来国家1出口的产品变为国家2出口(e上升的幅度足够大),或者将国家2出口的商品变为国家1出口(e下降的幅度足够大); 工资的变动:工资的变动也会导致不等式(1)的排列顺序改变,例如国家1的工资下降的足够多,则本来由国家2出口的产品将会变为国家1出口,因而工资的 变动也会导致出口国地位的转移;

考虑运输成本:我们假设运输成本由进口商承担,由于a1jW1ea2jW2,则国家1的出口优势将会丧失,也就是说运输成本可能会导致原本的贸易品变为非贸易品。

 H-O模型是如何解释贸易的成因,格局,福利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的

贸易的成因归因于两国要素禀赋的差异,认为只要两国存在要素禀赋的不同就会产生贸易。

我们假定两国I,II,I国资本要素相对丰裕,II国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生产两种产品钢铁和布匹,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布匹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封闭情况下,两国的相对价格存在差异I国钢铁的相对价格较低,布匹的相对价格较高,II国相反。各自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本国切点处生产。

开展贸易后,I国因钢铁的相对价格较低,因此出口钢铁进口布,II国出口布进口钢铁。于是在I国钢铁市场上供给减少价格上升II国钢铁市场上供给上升价格下降,同理I国布匹价格下降II国布的价格上升。最终的世界价格介于两国封闭时的相对价格之间。因此各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就是H-O定理的内容。由下图可知在新的贸易价格下,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不需要想封闭状态下一样维持相切,两国的福利都得到了改善。

H-O模型通过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来解释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该定理的结论为,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会引起其密集使用的要素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结合H-O定理,可以得到结论贸易会使一国相对丰裕要素的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上升,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其论证过程如下:一钢铁为例,假设钢铁相对价格上升会引起其供给量上升,从而其使用的两种要素都上升,于是要素从布匹流向钢铁茶叶,但布匹是劳动密集型商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因此布匹产业释放了过多的劳动和过少的资本,

因此资本的相对价格上升而劳动的相对价格下降。此外,因为劳动价格下降,两产业生产的资本劳动比都会下降。反之亦然。

 图示分析HO模型中贸易得益的产生

贸易的得益可以分解为交换得益和生产得益两部分。交换得益是指根据开放贸易后的价格水平,在生产点不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增加一国福利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封闭条件下,生产与消费均衡在E点。开放贸易后,相对价格由(PX/PY)1升到(PX/PY)2,此时,消费者的福利比在E点时得到了改善,相对价格的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对Y的消费,减少对X的消费。效用水平从U1增加到U2。除此之外,生产得益是指:由于相对价格的变化,生产点会由E点移动到E’点,生产者将增加对X的生产,减少对Y的生产,更多的生产要素转移到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上。开放贸易后,最终使得一国消费者效用水平从U2转移到U3, 因此,消费点从E到C’是贸易总得益。他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交换得益,从U1到U2,生产得益,从U2到U3

第二部分 新古典贸易理论

图示分析雷布津斯基定理的推导

 图示分析H-O模型框架中,国际贸易对参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效应

+要素价格均等化

当一国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假设该国相对于贸易国为相对劳动丰裕国,假设产品1、产品2分别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布,则其该国PPF偏向产品2。假设需求结构相同时,两国发生贸易,则该国的产品2的相对价格(Pc/Ps)要小于贸易国,因此存在贸易基础,该国为获利,必会多生产布匹并出口产品2,直线(Pc/Ps)斜率增大,右移变为(Pc/Ps)',同理,贸易国会发生相似改变最后变化为与该国的(Pc/Ps)为相等的斜率(Pc/Ps)',此时达到新的均衡,而社会无差异曲线则由IC变为IC',得到一条更高的无差异曲线。

为了达到上述均衡,在该国,当钢铁生产转向布匹时,对资本和劳动发生变化,如上图供给不变,对资本需求下降,对劳动需求上升,导致劳动价格上涨,资本价格下降。

同时相对价格如图(w/r)0变为(w/r)1。劳动成本的相对增加将导致生产着用资本替代劳动,即如图沿等产量线移动,所以在布匹生产中K/L上升,同样在钢铁生产中K/L也上升。同理,在贸易国,钢铁生产替代布匹生产会导致K/L下降,最后直至两国面临相同的相对价格(如下图)。这就是要素均等化定理。 所以进一步来看,当劳动丰裕国与资本丰裕国贸易时,丰裕要素,即劳动价格上涨,而稀缺要素资本价格下降。工人工资得到了提高。但上述讨论的是名义收入,当考虑到仅消费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工人来说,工资和产品价格都上升了,那消费力有没有提高那。此时我们再来讨论,我们知道,在均衡时,劳动工资等于(MPPL)*出口商品价格。因为如前所述,该国生产中K/L提高,这样(MPPL)将提高,所以劳动工资提高的幅度大于出口商品价格,所以不仅名义劳动工资提高了,实际劳动工资也提高了。这就是收入分配效应。

 提供曲线的移动与贸易条件变化

国家II提供曲线未变,国家I提供曲线由OCI 移动至OC’I ,说明国家I的贸易意愿增强。

贸易条件由(TOT)E变为(TOT)1,说明国家I面临的贸易条件恶化,在新的国际比价下,国家I需要出口更多的商品X才可以从国家II换得同样数目的商品Y。

 在H-O模型框架中,大国稀缺要素增长对贸易的得益有何影响

假定消费结构不变时,大国稀缺要素增长会使在当前的国际价格水平上,该国需求更少的进口商品和提供更少的出口产品(无差异曲线由C0→C1),二者都会造成贸易条件改善,从而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下降,贸易条件由TOT0→TOT1(无差异曲线由C1→C2),从而进一步增加经济从增长和贸易中获得的收益。

 在H-O模型框架中,大国丰裕要素增长对贸易的得益有何影响

假定消费结构不变时,大国丰裕要素增长会使在当前的国际价格水平上,该国需求更多的进口商品也提供更多的出口产品(),二者都会造成贸易条件恶化,从而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涨(),事实上减少了经济从增长和贸易中可能获得的收益,部分增长的收益被贸易条

件的恶化抵消。

 贫困化增长

极端情况下,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足够大,使相对价格线与比初始社会无差异曲线更低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要素增长后贸易条件负效应超过要素增长的正效应,就会出现“贫困化增长”。

重点问题

1.关税、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分析(包括小国

。 • 国内的价格水平提高。 及大国假设,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分析)• 国内的供给增加。 关税的福利效应分析 • 国内的需求减少。 小国局部均衡分析 • 该国的进口需求减少。 • 税收效应=税额×进口量 • 生产者剩余增加 • 消费者剩余减少 • 政府税收增加 • 净收入减少:征收关税导致的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 P PPa b c d ww

S SS关D

DDQ

关 +税

后2 1 2 税1

前大国局部均衡分析进 t

进• 关税负担部分转移给国外出口商。口

净福利为e-(b+d),其中e是贸易条件改善的福利效应。可见,大国征收关税可以改

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而小国则只有贸易扭曲的损失

小国一般均衡分析

·小国对粮食进口征收从价关税t。 ·国内市场制造品相对价格降低,预算线为2。 ·国内制造品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上升 ·假设政府将关税收入全部返还给消费者,则国内消费者预算线上移至3。 ·该国在国际贸易中仍需满足预算约束 Pm×(Qm-Dm)= Pf× (Df -Qf) 因此消费点需位于预算线4上。 ·新的消费点位于c点。 ·福利下降:U1至U2为生产扭曲所造成的损失;U2至U3为消费扭曲所造成的损失。 Qf UU3

2 斜率=

-Pm/PfU

1

C B

3

A 4

1 斜率=

2

-Pm/Pf (1+t)

Qm

大国一般均衡分析

本国粮食进口,外国粮食出口 ·本国对粮食进口征收关税。关税会使该国在任何给定的贸易条件下减少贸易量,因而提供曲线向内移动。这意味着,该国的贸易条件必定有所改善。贸易条件改善所带来的收益或许能抵消生产扭曲与消费扭曲所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 斜率=(PM*/PF*)2 斜率=(PM*/PF*)1 3 2 1 本国制造品

出口,外国所以大国征收关税的社会总福利水平可能上

制造品进口

升也可能下降,当贸易条件改善效应大于生产和消费扭曲时,总福利提高;反之则总福利水平下降。如下图对比所示。

正因为如此,大国采取适当的关税水平会使社会总福利最大化,也即是最优关税。

Y C T Q PQ PPO

福利下降

最优关税 对大国而言,存在着一个最优关税t0,在这一点上,从贸易条件改善中获取的边际收益正好等于生产与消费扭曲所带来的边际效率损失,从而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进口配额的福利效应分析

小国的局部均衡 生产者剩余:+a 消费者剩余:-(a+b+c+d) 净福利: - (b+c+d) b:生产扭曲 d:消费扭曲 c:配额租金:进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差额。 大国局部均衡分析

T

X

福利上升 社会 1 福利 最优关禁止性关关税税率,t0 税率,tp

·本国政府拍卖许可证,或进口商以PT*进口以PT卖出,则本国净福利为e-(b+d),与关税相同。 ·外国政府拍卖许可证,或出口商提价,则本国净福利为-(b+c+d)。 配额的一般均衡分析

配额对本国福利的影响取决于配额租金的分配。 · 如果外国供应商利用垄断能力提高价格,则租金归外国供应商所有,本国福利次于等额关税时的情形; · 如果外国政府通过发放出口许可证控制出口数量,则配额租金被外国政府获得,本国福利次于等额关税时的情形; · 如果本国政府通过拍卖机制分配,则配额租金被本国政府获得,本国福利与等额关税时的情形类似,但要支付管理费用等; · 如果外国政府不干预,且外国企业不提价,本国政府不拍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