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辛亥革命

2023-06-12 来源:步旅网


二、辛亥革命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发展。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主张。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新世纪进步的闸门,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一、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改变了以往公开昌言瓜分和采用军事入侵的方式,转而推行“以华制华”的政策。在政治上,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在经济上,他们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并扩大投资办厂。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主权大量丧失,社会的贫困落后状况更加严重,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2.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加剧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反动卖国

的本质逐渐暴露,无疑这样老百姓对清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的情绪,于是就打出了“新政”和“预备立宪”这两张牌。“新政”的实行是为了取悦于列强,以表明清政府能适应列强的需要;遏制革命,摆脱危机。但“新政”无法挽救满清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主要是派遣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后来多成为革命派的骨干力量,编练新军,为辛亥革命提高了革命力量;奖励实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的。1905年清政府又推行“预备立宪”,结果只是一场骗局,这加速了革命运动的爆发。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马关条约》订立以后,清政府被迫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的“新政”鼓励私人投资办厂;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正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使资产阶级具备了反侵略和压迫的革命力量。

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革命知识分子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为理论武器,翻译、出版了许多倡导革命的书籍、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使民主革命的主张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宣传的代表有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主革命思想。邹容:《革命军》,革命建国纲领,即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主张反帝反封建同时并举。

5.组织条件:革命团体的建立

1894年,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随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当时比较著名的有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以蔡元培为首的光复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等。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教材后面还提到一点,那就是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共进会和文学社都是当时湖北的秘密革命团体,是同盟会的外围革命团体,他们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6.军事条件: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比如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等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其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这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统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也更加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这次起义失败后不到半年,武昌起义便爆发了。可以说,黄花岗起义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重要的准备。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开始兴起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权利。保路运动遭到了清政府血腥的镇压,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政府离心离德,不少人

由此转向革命。在全国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就派出湖北新军去镇压,这样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革命党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概况

由于革命党人的起义准备不慎被清政府发觉,清政府开始了对革命党人的疯狂镇压。许多革命党人惨遭杀害,革命处于群龙无首的紧急关头,一部分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继续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熊炳坤、金兆龙率领士兵鸣枪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短兵相接的激烈战斗,革命军攻占武昌。12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这场革命史称辛亥革命。

2.武昌起义成功原因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高潮,其爆发和成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①首先,武汉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在这里兴办了一些军事、民用工业和近代学校,这些因素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成长,此外,这一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也便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②其次,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使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抗斗争的高潮,这为武昌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群众基础。

再次,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准备。在武汉地区有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

共进会,它们的成员深入到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当时湖北新军共16000人,其中加入这两个组织的有7000多人,因而在事实上革命党人已经控制了湖北新军。这为武昌起义成功创造了条件。

③另外,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是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

3.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武昌起义胜利后不久,资产阶级的新政权——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新军军官黎元洪担任都督。

黎元洪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革命派推举他为军政府首脑? 革命派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有其客观原因: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而筹划起义的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有的惨遭杀害,有的受伤或逃离武汉。也有其主观原因: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于是,他们把革命政权拱手交给了一贯反对革命的黎元洪。这正说明了武昌起义准备得不够充分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软弱,从而使革命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

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历经十数载,艰苦卓绝,梦寐以求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武昌起义的胜利,全国各省的响应为共和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1911年底,他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最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的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所谓五族共和。临时政府还决定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政权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判断一个政权的阶级属性,首先应看其主要是由什么人组成的,而更重要的,是看其采取的政策、措施对哪个阶级最为有利。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其人员的组成: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握有重权。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员就占了33人。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权,是革命时代之政府也。接着,我们再看一看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由此可以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的民权学说,它确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制度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主张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等措施对于防止防止封建专制独裁、否定君权神授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而且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这与封建是相对立的,是一部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法案。)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里程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国家政体采用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这是因为袁世

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正加紧篡夺革命果实,革命党人企图用约法的条文来约束袁世凯。

过渡:武昌起义后,尽管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政权,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措施,但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的道路上,充满复杂的斗争。旧官僚、立宪派混入革命阵营,他们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险。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形势。

四、辛亥革命的结果

1.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功绩

① 辛亥革命的功绩之一,是使中国的政权体制发生了变化。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爆发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② 辛亥革命的功绩还表现在人民的权利和观念上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它使民主和的观念入人心。后来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复辟,都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没有逃出失败的下场。

③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的功绩之四,是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的法令,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的障碍,使民族资产阶级倍受鼓舞。在民国初期形成了兴办实业的热潮。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迅速壮大起来。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和辛亥革命,功绩巨大,影响广泛。然而,从根本上说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表现在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致使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问:那么,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呢?)

资产阶级的次弱性和妥协性

① 首先是缺乏一个彻底的革命纲领。领导辛亥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十分软弱的阶级。所以,尽管其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但在革命斗争中,却时常表现出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外,他们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并企图以承认清政府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来换取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对内,革命党人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却没有触动封建土地制度和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总之,资产阶级革命派幻想在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条件下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在不彻底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他们领导革命必然失败的命运。

② 其次是脱离群众。敢不敢放手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

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因为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有把全国人口百分这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有可能。土地问题是农民的中心问题。辛亥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并没有实行。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③ 辛亥革命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党问题,即辛亥革命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为什么呢?武昌起义时,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没有在武昌领导起义,致使武昌起义群龙无首,政权落入黎元洪手中。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同盟会已处于十分涣散的状态,内部分歧十分严重。随着同盟会的公开活动,大批旧官僚、政客混入了同盟会,使同盟会日益丧失其原来革命政党的性质和作用。许多同盟会的会员为猎取个人的权位而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团体。与此同时,妥协之风日盛。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同盟会中陷于孤立状态。以致于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不得不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

根本原因: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