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思考
【摘 要】 文章从分析国外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我国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会计实践教学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会计; 实践教学; 创新
一、引言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该学科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强调实践能力,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紧密联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大有裨益。在新经济形势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的会计人才,实行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为满足高校会计培养顺应社会的要求,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彰显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国外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美国
1990年9月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AECC)发布的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指出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的人员,而是培养其未来有专业人员的素质。遵照目标的提出,美国会计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有其独特之处,它所提倡的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技能、知识、专业认同感,其中技能可以细分为沟通才能、智力能力、人际才能。基础教育及选修的课程占的比重较大,内容所涉及到多门学科,例如历史、语言、社会、艺术、心理等,主要从一些宏观层面的学习,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增强对美感的鉴赏,培养逻辑思维的缜密。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需要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专业课涵盖了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等一系列课程,力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法律类的课程也占有一定比重,除了学习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之外,还要求学生学习经济法、票据法、联邦所得税法等法律课程。美国的教学方式非常灵活,案例教学法在美国的大学中非常普遍。课堂上播放与课程相配套的案例录像带,或者老师补充重点论文及著作文章的重点章节给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后在全班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在课外准备的工作,形成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地听老师灌输知识,而且也加快了教材的更新速度,保证教学紧跟学术研究的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美国高等院校联盟(简称AACSB)规定:“大部分的大学教师,必须具有最近取得的相关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且大学专职教师至少必须有40%在最近5年内拥有60天以上的相关会计实务经验。”美国的
许多大学允许会计教师每周有一定时间外出自由谋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本科会计课程设置上基本突出了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除了专业课程,还开设了会计专业以外的课程,如金融专业的国际金融与贸易、银行实务与管理、金融法、保险与证券财务等,使学生了解到更多与会计相联系的知识,处理实务的时候就能处变不惊,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教学方式上采取多种形式:小组讨论、课堂练习、案例研究报告。学校还会不定期邀请会计师公会成员(CPA)讲授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让学生能对实际的工作有感性的认识,为他们以后走入职场打下基础。
澳大利亚的会计实践教育形成了一个体系,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这个目标而服务的。明确的会计目标能使学生在实践环节中,不仅关注账务的核算处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扎实的专业素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英国
英国大学本科会计的教学模式采用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讲授是分专题,主要是就专题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其他的相关知识都会列出参考书。每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前沿性的问题、权威的杂志期刊所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成为考察的重点。辅导是针对每次的难点作业,遗留的问题集中辅导。研讨一般是老师先布置话题,学生下课后参照材料,上课时学生表明观点再与老师交流相关问题。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锻炼。
英国明确的会计教育目标、科学的课程设置、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材及时更新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
综观国外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特点,不难发现这三个国家所提倡的都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为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灵活的教学方式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励教师投入更多的热情在实践教学上。同时,抓好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只有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才能更全面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三、我国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会计教育的目标低,仅以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为目标,缺乏一定的深度
目前,大多数学校将会计实践理解为单纯的做账,只要求学生熟悉账务处理的
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会计目标的起点低,只能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有感性认识,并不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目标界定不清,致使课程设计不合理,培养方案的实施得不到保障,达不到培养的目标。
(二)实践教学体系薄弱,形式单一,缺乏学科渗透性
目前的会计实践,只是围绕一些简单的动手能力的培训,远远达不到培养目标。有些学校开设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的实验,将会计学原理划为单项实践,电算化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作为综合实践训练,单项实践只注重记账的能力培养,综合实践只要求会编制报表,而且所涉及的行业只是制造业,行业单一,业务简单,根本没有形成教学体系的构建,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中也很难体现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之紧密联系的财务、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的相关实验更是少之甚少,这样很难达到应有的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各院系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沟通及资源交流,例如会计专业没有充分利用与其横向相联系的工商管理实验的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三)实践教学的教材过于陈旧,不能紧跟现实要求
在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中,通常是给定一套工业企业或者是商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业务编制凭证,并完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所选的教材大部分是由教师编写的,即使有的是来源于实际,但也往往没有经过精心的筛选,缺乏代表性、全面性、典型性。因此,学生所接触的业务大部分是与实际脱节的,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实际中的业务处理远比教材上要复杂得多,而且更具灵活性,仅靠简单的实习资料很难达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实际中的业务流程,多让学生接触些现实中用到的凭证,才能使他们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见多识广”。
(四)实践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对国内的政策、法规都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目前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留校,缺少实践经验,这样教师将举实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财会专业的特殊性,也限制了教师到企业中去进行锻炼。另外,有的教师常年从事的是理论研究,所掌握的实践的知识不能及时跟上时代节奏,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