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官书”中,就把星空分为中宫,东宫,西宫,南宫和北宫五个天区。隋代以后,星空的区域划分基本固定,这就是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这是中国早期的星象图,它是一幅砖刻而成的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星象观念。
中国人把天上的星空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划区分为不同区域。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堡,是把北极周围的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太微垣在紫微垣西南方。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星多以朝中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部。太微垣的东边,天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名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命名。 大约在70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把星空划分成龙和虎两大区域了,后来逐渐形成了四象,即“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后来又把四象的每一象各分为七段,每一段叫“宿”,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是月球在天上运动的轨道经过的地方。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天多,一天恰好经过一宿。在每一宿里都有许多星星,古人给它们分别起名,分成众多星官。当时所发现的2442颗星被划分为207个星官,这些星官又被分列入二十八宿中。中国古人就是根据这些制定历法的。
2、月海共有32个,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
“月海”是月球上比较低洼的平原,并无一滴水存在。目前,还没有在月球上发现水。整个月球上共有32个“海”,其中向着地球的这一面有19个。最大的海是风暴洋,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月面中央的静海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较大的还有冷海,澄海,丰富海,危海,云海等。这些名字是古代天文学家定的。大多数月海具有圆形封闭的特点,周围是山脉。但有些圆形月海相互之间是连接着的。月海海面一般比“月陆”要低得多,如静海和澄海比月球平均水准低1700米左右,最低的是雨海东南部,海底深达6000多米。
这是月球北部地区十分荒凉的地貌直径130千米的月坑和周围环形山这是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比较暗的,平坦的地区就是月海,圆形的图案就是环形山,较长的亮纹就是辐射纹,它是月球上最奇异的现象之一。这幅漂亮的图片是由宇宙飞
船上携载的照相机拍摄到的
月海不很平坦,它的内部常有圆形的坑穴,还有圆环状的小山丘,人们习惯称为小环形山。
月球上明亮的部分是高地和山脉。月球表面高出月海的地区称“月陆”。它比月海一般高出2000-3000米,在月球面对地球的正面,月陆的总面积和月海的总面积大致相等;而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的面积大得多。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测定,月陆形成的年代约为46亿年左右。比月海早得多。
3、1946年伽莫夫发表大爆炸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标准宇宙模型
解释了众多观测事实
关于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尽管有不少理论,但是大爆炸宇宙模型能说明最多的观测事实,一般称为标准宇宙模型。
创建“大爆炸理论”的伽莫夫
大爆炸宇宙模型的基本观点是:迄今观测到的宇宙,起始于最初的一次大爆炸事件。那时,宇宙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体积极小。大爆炸使物质四散飞出,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的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等,总体上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
宇宙大爆炸的基本轮廓被这样描述出来:大爆炸后最初几分钟内合成了氦和氘这类轻元素。大约几十万年后出了炽热火球,具有星系级能量的射电源的辐射
呈现出由强到弱的演化趋势,许多遥远的星系都在以很高的速度彼此退行。不过,大爆炸宇宙论关于宇宙起始于一个微点的假设,至今仍未得到证实。大爆炸宇宙学的创始人为伽莫夫。
4、20世纪可以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观测依据主要有5项,科
学界普遍予以接受
星系退行:通过光谱观测发现,遥远的星系均以很高的速度在彼此退行。这表明星系系统处于一种膨胀状态。天文学家据此进一步计算出宇宙的年龄约为200亿光年。
科学家推测大爆炸后不久,宇宙迅疾膨胀,许多泡状宇宙生生灭灭 宇宙时标:用放射性年代学的方法测得月岩和最老的陨石年龄均为46亿年;由恒星演化模型导出的银河系中最老的恒星年龄为150亿年,迄今用各种独立的方法对不同天体测定的时标均在由星系的速度----距离关系所确定的宇宙年龄200亿年以内,这说明宇宙年龄是有限的。
宇宙中的氦和氘:通过对比较原始的星际气体的观测发现,在银河系和许多河外星系中,轻元素氦的同位素氘相对于氢的数量基本上是均匀分布的。这和许多重元素的非均匀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用宇宙大爆炸理论解释就是:因为大爆炸后最初几分钟内预期出现的高温高密状态极易导致轻元素的合成;而重元素则是在众多的恒星内核深处合成,直到发生超新星爆发时才大量散布开来的,它们相对于氢的数量不会是均匀分布的。
射电星系:60年代用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进行的大量观测表明,具有星系级能量的暗弱射电源的数目,比射电源空间均匀分布假设所预期的多很多,即射电星系在空间实际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由此推断,在宇宙学时标上,射电星系是从较强的源演化成较弱的源的。
微波背景辐射:发现宇宙间存在背景辐射,是温度相当于2.74K的黑体辐射,一般称为3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正好解释为宇宙早期炽热火球的暗淡余光。按照大爆炸理论,随着宇宙的膨胀,原始火球的炽热的黑体辐射,势必拉长波长,降低温度,导致今天在微波段观测到不足3K的背景辐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