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菜有机蔬菜栽培技术 (一)叶菜类有机栽培
叶菜类如蕹菜、苋菜、小白菜、青梗白菜、油菜及叶莴苣等, 由于生育期短,从播种至采收仅20-30余日,因此非常适合有机栽培。 此外,乡土蔬菜如洛葵、叶用甘薯及白花马齿苋等,由于扦插容易且病虫危害较少, 也是有机栽培之最佳选择,兹将叶菜类有机栽培要点叙述如下:
1.菜圃环境
有机蔬菜栽培圃需选择无土壤、灌溉水及空气污染之地点。 2.设施搭设
一般菜圃可搭设简易塑胶布温网室,上复塑胶布以防止雨水冲刷蔬菜, 两侧以纱网阻隔,减少虫害入侵,或仅搭设纱网进行传统撒播栽培, 也可采用盆植或穴盘栽培。 防虫纱网以24目较佳,根据调查,24目纱网之虫害危害率较16目纱网可减少41%, 且蔬菜生育佳,至于网孔较密的32目纱网虽然亦有良好的防虫效果, 惟通风及日照均不佳。
3.忌避植物种植
设施周围栽植香茅草、九层塔或薄荷等忌避植物。 4.蔬菜种类选择
由于蔬菜种类不同对病虫害的忍受程度亦异, 因此宜选择以抗病虫害较强之蔬菜种类 (如叶用甘薯、蕹菜及叶莴苣等)。
5.轮作制度之建立
为了达到永续性经营,宜适时进行不同科之蔬菜轮作, 或者在休闲期敷盖透明塑胶布减少地下害虫之危害,并在冬季菜价较低迷时, 栽植绿肥或休耕,以减少设施连作障碍之问题。
6.肥培管理
有机蔬菜栽培农户选定后,由各区改良场采取土壤分析, 并依分
析值推荐有机质肥料施用量,以后每隔半年分析一次。 肥料施用依各地之需求而异,北部地区目前为利用农产废弃物 (谷壳、 豌豆苗残体等)堆积发酵制成堆肥,基肥每公顷每年施用20公吨, 并用耕耘机使与土壤充分混合, 每一作蔬菜再施用上述堆肥 (每公顷1公吨) 或堆肥浸水制成之有机液肥。 在中南部地区,则播种前每十公亩施用蔗渣有机肥750公斤,微生物有机质150公斤, 及发酵后豆饼100公斤;种子发芽后8-10天,喷施有益微生物群发酵液500倍, 每隔5天喷1次,迄采收止,植株生育期间喷施发酵后且经稀释之豆饼浸渍液1-2次。
7.病虫害防治
鳞翅目幼虫如甜菜叶蛾、番茄叶蛾、斜纹夜盗虫及小菜蛾,以黄色粘板、 诱虫灯或性费洛蒙诱杀;生育初期喷施苏力菌500倍。 黄条叶蚤防治可在蔬菜采收后或整地前将菜圃浸水3天, 或以黄色粘板诱杀或者叶片喷施苦楝精 (4.5%)1,000倍。 每期作采收后园区浸水5天后再行整地,俾降低有害昆虫之密度。
8.杂草控制
若有杂草发生时,随手拔除,勿使开花结种子落入土壤中, 日后若再发生杂草仍随手拔除,或者在植后于畦沟覆盖塑胶布减少杂草滋生。
(二)果菜类有机栽培
果菜类之稜角丝瓜,由于平均售价高,因此生产者乐于栽种, 加上烹、煮、炸后之风味佳,故目前深受消费者赞赏。 至于苦瓜,则由于国人食用方式的多样化,如加蜂蜜打汁或者做为凉拌或沙拉生食用, 因此采用有机栽培能让消费者吃的更安心。
果菜类虽然生育期较长,惟由于果实大部份要套装,因此已经将有害昆虫的危害降低, 因此采行有机栽培是颇适合的, 其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和前述叶菜类有机栽培大体一致,仅是量的多寡而已, 惟若能加强注意下列几点,则可减少栽培管理之困扰:
1.育苗期接种有益微生物, 可强化幼苗生育。 2.释放基征单蛉卵片,可有效控制虫害。
3.果实套装及悬挂甲基丁香油诱虫设备,可减少瓜实蝇危害,同时提高果实品质。
(三)盆植有机疏菜栽培
此外,为了使消费者体认到田园之乐, 因此利用不同的容器,由消费者亲手动手种植栽培及采收蔬果, 除能达到寓教于乐之目的外, 对于阳台美化及舒缓台风豪雨过后之叶菜类需求多少有点助益。
利用不同材质及规格之容器如保丽龙盒、素烧、穴盘、 塑胶盆 (槽) 及木箱等装入培养介质即可进行盆植有机栽培, 由于此类容器体积小可任意移动,较不受空间限制,因此非常适合家庭阳台或庭园栽培, 其栽培要点如下:
1.盆植有机栽培最好以种植短期叶菜类蔬菜如叶莴苣、苋菜、蕹菜、 小白菜以及根菜类的樱桃萝卜,此外尚须考虑季节性,如菠菜、 茼蒿属产于冷凉季节的蔬菜,因此不宜在夏季栽植 ; 至于苋菜及蕹菜则喜高温环境, 因此在冬季生长不易且缓慢。
2.蔬菜播种不外撒播、条播及点播,可依蔬菜及种子大小决定何种方式, 通常较大粒种子如蕹菜可用点播,小粒种子可用撒播,细小种子可和沙混合后再播。
3.播种后要复一层栽培介质,然后撒水,以利发芽,浇水要利用早上或傍晚的时间。
4.在本叶2-3片时进行蔬苗或移植到不同规格容器,行株距为6-10公分。
5.由于盆植有机栽培面积较小 故若有害虫侵袭, 可用手抓或者在容器四周复上不织布及纱网减少害虫,若害虫密度高,危害严重, 可采前述叶菜类有机栽培之非农药病虫防治。
6.盆植蔬菜采收后之栽培介质,可翻松几天后再放些有机质肥料,进行下一期作种植。
(四)适宜有机栽培之乡土蔬菜
本省地处亚热带,传统乡土蔬菜种源颇多,如龙葵、 少花龙葵、隼人瓜、过沟菜蕨、洛葵、藤三七、山芹菜、昭和草及红凤菜等, 上述乡土蔬菜由于繁殖容易且对环境适应力强,故散见于田间野外。 鉴
于本省夏季高温多湿,蔬菜栽培不易, 因此将这些采摘不易之传统乡土蔬菜利用于经济栽培生产, 除了可舒缓夏季叶菜类因气候因素所引起之供需失调现象外, 尚可增加新兴叶菜种类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之嗜好,而且吃的更安心。
由于目前蔬菜栽培过程,农药施用量偏高,致蔬菜污染较严重, 消费者已开始崇尚一些传统、自然、健康、且污染较少的蔬果,因此, 一些野生放任栽培之乡土蔬菜遂登堂入室成为餐桌上佳肴,兹分别介绍如下:
l.藤三七
藤三七 ( Madeira-vine)为洛葵科洛葵属之多年生蔓性植物, 别称洋洛葵、藤子三七及川七等, 学名Anredera cordifolia ( Ten. Steenis,原产巴西, 本省于民国65年引进栽培,目前以台北市阳明山及台北县新店市栽植较多,云林县、 宜兰县礁溪乡、台东巿及台南县六甲乡亦有零星栽培, 每年秋冬及早春为盛产期。藤三七定植后75天进入盛产期,以采食叶片为主, 叶片营养成分以维生素A含量较高,另据委托高雄医学院药材学研究室之药理分析得知, 藤三七叶片之水煮抽出物具保肝及抗炎药性件。
2.隼人瓜
隼人瓜 ( Chayote ) 为葫芦科梨瓜属之多年生宿根蔓性植物,别称佛手瓜、万年瓜、香橼瓜、 菜肴梨瓜及梨瓜等,学名Sechium edule ( Jacq.)Swartz, 原产于南墨西哥及中美洲, 本省于民国24年自日本引进种植。依果实颜色有绿色种及白色种, 两种又可分有刺及无刺品系,绿色种植株生育旺盛,产量佳, 目前栽培品种以无刺绿色种较多,以南投县埔里、水里、嘉义县竹崎、梅山、阿里山、 高雄县六龟、屏东县高树及花莲县等浅山坡地生产较多, 盛产期为4月至I0月。 隼人瓜之嫩梢及幼果均可食用, 定植后50天与75-90天(约开花后2-3星期)即可分别采收嫩梢及幼果, 嫩梢营养成份较幼果多。 选购时嫩梢以新鲜脆绿、长l5-20公分、 带2-3节叶片之茎蔓最佳,至于做为食用之幼果,以果肩部位有光泽、果皮表面縰沟较浅、 果皮鲜绿色、细嫩、未硬化为佳。
3.洛葵
洛葵(Ceylon spinach, Malabar spinach)为洛葵科落葵属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潺菜、御菜、藤葵、 终葵、天葵、蟳菜、胭脂菜、牛皮冻及皇宫菜等,学名Basella spp., 绿色种落葵为Basella alba L., 紫色种洛葵为Basella rubra L., 原产中国及亚洲东印度。本省于1661年自大陆华南引进种植,有阔叶、细叶、 紫色及绿色等品种,目前栽培品种以细叶绿色种为生,以云林县二仑乡栽培最多, 盛产期为4-10月,以5-9月生产最多,从定植至采收约须35-50天, 一般以采摘嫩茎叶为主,采收期持续4个月, 细叶种营养成份含量高于阔叶种。 采购时以叶片肥厚、光滑、青绿、无病斑、 未抽苔开花、茎蔓节数不超过3节, 且节间距离愈短者为佳。
4.山芹菜
山芹菜 ( Honewort, Japanese Hornwort)为伞形花科香芹菜属之多年生单本植物, 别称鸭儿芹、野蜀葵、三叶片、香山芹等, 学名 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原产大陆, 主要有大叶及小叶二种。在日据时期,本省中海拔山区如阳明山、溪头、 阿里山及太平山均曾发现野生山芹菜,目前以南投县鹿谷乡及水里乡生产最多, 盛产期为3月至5月及l0月至12月;播种后l00天可采收,以食用嫩茎叶为主, 山芹菜之钾、钙及磷等营养成分含量甚丰。 选购时以叶片青绿完好无病斑、 未抽苔开花者为佳。
5.昭和草
昭和草 ( Nodding burnweed ) 为菊科昭 和草属之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神仙草、野木耳、飞机草、菊芹等, 学名Erechtites valerianaefolia (wolf )DC., 原产南美,在日据大正年间由日本引进本省栽植。枝梢着生头状花序呈红褐色, 花序弯曲下垂,由细瘦的管状花所组成,果实为瘦果,褐色,有白色冠毛, 果实成熟后四处飞扬散怖,繁殖力极强,全年皆可采集, 春至夏季尤佳。 幼苗及嫩茎叶均可食,凉拌、炒食及煮汤均非常可囗, 其维生素A含量高达9742国际单位。
6.红凤菜
红凤菜 (Gynura) 为菊科三 七草属之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称红菜、地黄菜、红蓊菜、双色三七草及紫背天葵等, 学名Gynura bicolor Willd, 原产中国及马来西亚。有大叶红梗及小叶青梗种,本省嘉义县新港乡、台北巿士林、 社子等地栽培较多,盛产期为l-6月,以3-4月最多。播种后40-50天可开始采收, 以植株先端嫩茎为主食部位。 选购时以叶片完整、 青紫色对比明显及茎梗易折断者为佳。 7.叶用甘薯
叶用甘薯 ( Sweet potat o vine ) 为旋花科牵牛花属多年生草本匍匐性植物, 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原产热带美洲, 17世纪初期 (明末嘉靖年间) 引入台湾种植,别称蕃薯叶、地瓜叶, 主要食用部位为叶及叶柄或嫩梢。叶用甘薯因病虫害发生较少,故鲜少使用农药, 比其它叶菜类较耐台风及豪雨危害,由于叶用甘薯的再生能力较强, 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生长,迅速供应市场需求, 因此为良好的夏季蔬菜。叶用甘薯依叶色主要可分为绿色叶、红色叶及黄色叶, 通常采扦插繁殖,一般在扦插后4O-5O天即可采收。 甘薯叶营养价值高, 是很好的维生素B2、蛋白质及维生素A与矿物质钙、铁之来源, 尤以维生素B2最为丰富, 为一种优良的深绿色蔬菜。 理想的甘薯叶为嫩梢约l5公分长的部份,其烹调简易, 可做蒜泥拌甘薯叶、凉拌甘薯叶、 清炒甘薯叶及甘薯叶汤等。
8.少花龙葵
龙葵或少花龙葵 ( Black nightsh ade ) 为茄科 ( Solanaceae) 茄属之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称乌田菜、 乌子菜、乌克菜、乌甜仔、扁茄、苦葵、苦菜、人茄子、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 L., 少花龙葵学名为Solanum photeinocarpum Nakamura et Od ashima。产于热带、温带地区,本省自古即有野生,视为杂草类,至民国60年起, 有少量人工栽培,野生者全年均可生长,以每年5月及10-11月最多,在屏东县万丹、 云林县二仑、 仑背及台北巿双园区堤防外河床等地方有少量人工专业栽培。 少花龙葵之茎叶均可食用 ,果实成熟为乌黑色,亦可摘食,惟不宜过量,植株发育至25-30公分可采收, 在本省云嘉南地区从播种至采收,夏季
为30-40天, 秋冬季约为28-30天。少花龙葵及龙葵叶片维生素C含量颇多, 亦含丰富之维生素A及钙,且叶片含量大于茎,在早年有抗炎消肿、镇咳、 袪痰及利尿等疗效记载,晚近经委托高雄医学院药材学研究室之药理分析得知, 少花龙葵植株之水煮抽出物可抑制由Carrageenin所诱发之大白鼠足蹶浮肿及抑 制四氧化碳导致之肝损伤, 显示少花龙葵具抗炎效用及保肝活性。 选购时以植株深绿、叶片完整、未抽苔开花、 基部能折断者为佳。
9.青葙
青葙 ( Feather cockscomb ), 为苋科鸡冠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鸡冠、鸡冠苋、草蒿、白鸡冠、单决名及昆仑草, 学名CeIosia argentea L.,在热带及亚热带分布甚广, 株高30-l00公分,有白花青葙及紫红色青葙,前者开白色穗状花序, 常见于屏东及台东等地,后者则呈淡红色。青葙通常采种子繁殖,幼苗及嫩茎叶均可食, 先以沸水烫过,捞取沥干后,素炒即可。
l0、马齿苋
马齿苋(Purslane), 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叶形如马的牙齿,又具苋菜之滑利, 故名之马齿苋,别称猪母乳、猪母菜、马尺苋、长命菜球等, 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可分为黄花马齿苋与白花马齿苋二种, 前者茎略带红紫,后者茎叶呈绿色。可采种子繁殖,播种至采收平均35-40天, 亦可用l0公分长之茎蔓扦插繁殖。红色马齿苋炒后食味略酸,囗感不佳 , 一般只当猪饲料。白色马齿苋可以热水烫后,拌麻油或味噌食用 ; 亦可和蒟蒻及肉丝拌炒并用太白粉略为芶芡, 马齿苋拌炒黄豆芽滋味亦佳。
11.假人参
假人参 (Coral flower )为马齿 苋科假人参属多年生草本,因主根粗大如人参因而又叫土人参,别名台湾野参、参仔草、 参仔叶、东洋参,学名Talinum crassifolium Willd, 原产热带美洲,本为庭园观赏植物,在1915年前后引入台湾。假人参全株光滑, 茎叶肉质多汁,株高约70公分 (含花茎) ,夏季8月-9月开粉红色小花,圆锥花序, 果实为圆球形蒴果,每一粒果实约含15-24余粒黑色种子。可采种子
播种、 母株分株及扦插繁殖,9月上旬播种者约10天发芽,扦插苗发芽最快,在花穗抽出时, 即可采收。假人参嫩茎叶可直接以蒜头炒食,或炒三丝 (金针菇、 木耳及胡萝卜) 清淡爽口 ; 根洗净后与排骨炖煮, 味道奇佳。
12.珍珠菜
珍珠菜 ( white mugwot, Ghostplant wormwood)为菊科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角菜、香菜、 乳白艾,原产大陆, 学名Artemisia lactiflora wallich ex Dc., 有绿梗及红梗珍珠菜两种,株高约20-30公分,可采种子繁殖, 亦可用分株繁殖。 珍珠菜之嫩茎叶采收后加蒜头素炒,清香鲜嫩, 亦可煮蛋花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