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丁村小学 邓福娥
《诺曼底号遇难记》经过我的精心备课,认真准备,倾心相授,终于结束了,对这一课的教学,我进行了课后的反思。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一课通过描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如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本节课我利用新闻事件——2014年4月16日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引用韩国检方文件让学生了解到那次事件之所以造成403人死亡或失踪,与船长的擅离职守有极大的关系。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这时引入认识哈尔威船长。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诺曼底号遇到了什么灾难?为什么遇难?情况怎样?最后结局怎样?通过对比,学生很自然会明白,同样是海上遇难,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深入学习课文,和同学交流,你心目中的哈尔威是什么样的人,写在旁边空白处。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学生的阅读兴趣立刻大增。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能如鱼得水。
1 / 4
其实平时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很多,只不过学生只是在学的当时使用,过后不再实践,难以熟练掌握以致于不会再用。所以
2 / 4
在大家开始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提醒大家:“在第七单元《迟到》一课后,我们得到了一把小金钥匙,还记得吗?”学生立刻回想到“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好,就请大家运用这把金钥匙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吧。”从而直接把学生引入到对哈尔威船长的语言的仔细品味中,既复习了以前学到的学习方法,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认识场面描写。在学习“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这段话时,我适时提问“同学们知道‘吼喝’是什么意思吗?船长为什么要大声吼呢?文章哪里写了船上非常的乱?”并总结:“是啊,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怎么能够安静呢,但是就在人们惊恐万状的时候,我们的船长却镇定自若地站在指挥台上,给大家下达着果断、清楚、有力、有效的命令。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四、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次我让全体同学集体朗读,虽然洪亮的声音,较快的语速表现船长的果断还行,但是语速过快,让别人听了感觉有点着急。我就指导学生:“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
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指名几个同学做船长,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2016.12.2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