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针刺及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志、语言及肢体运动方面的功能总评分(6.74±4.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0.41±5.69),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3.3%),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较好,患者的神志、语言及肢体运动方面的功能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治疗有效率得到提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标签:针刺;康复治疗;中风;偏瘫
偏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多是指患者的病灶对侧的肢体表现出瘫痪的症状。近几年,随着对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诊治的医疗及抢救的水平得到一定的进步及提高,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并且随着康复方面的医学进行早期的参与,使患者的存活情况则明显提高,然而,脑卒中患者存在的致残和复发的情况还比较的多发的常见,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目前,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针灸在临床上对偏瘫患者的治療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康复训练则是指对患者在病伤之后的相关功能的恢复,多是指使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一些的综合的康复训练措施,尽量促使患者的功能方面障碍的恢复,使患者的后遗症减少及缓解,强化及发挥患者肢体的残余功能,使用代偿及辅助的工具帮助患者实现生活自理,进而回归到社会,提高日常生活质量[2]。本文对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为37~81岁,平均年龄为(61.4±2.2)岁,患者的病程为6~125d,平均病程为(15.2±0.4)d,治疗前患者的症状积分为(15.04±4.78)分,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患者的年龄为36~80岁,平均年龄为(61.3±2.4)岁,患者的病程为5~127d,平均病程为(15.4±0.2)d,治疗前患者的症状积分为(15.06±4.82)分,其中,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对照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仅使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使用促进脑组织相关功能恢复及营养神经细胞方面的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对研究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针刺及康复治疗,针刺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头皮针治疗,按照《国标头皮针》,对于存在下肢瘫痪的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前斜线上部2/5处,对于存在上肢瘫痪的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前斜线中部2/5处,对于面瘫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前斜线下部1/5处,对于存在下肢的感觉异常的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后斜线上部2/5处,对于存在上肢的感觉异常的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前斜线中部2/5处,对于存在面部的感觉异常的患者在对侧的顶颞的前斜线下部1/5处,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使用0.30 mm×40mm~50 mm规格的毫针在与患者的头皮保持15°~20°的夹角,然后将针快速的刺入患者的头皮之下,当针到达患者的帽状的腱膜的下层时会感觉到指下阻力减少,此时则使针与头皮保持平行并继续的捻转将针刺入,当达到进行针刺的适宜深度时,快速的进行捻转1 min~2 min,然后留针2 h之后将针取出,每隔一天对患者进行1次头皮针刺,进行10次头皮针刺则为1个治疗疗程。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则包括卧床时对患者良肢位置的摆放,维持患者的关节的活动程度,在床上进行一定的坐位相关的训练(主要有对患者躯干肌的训练、翻身及坐起相关的训练、保持卧位时的上肢相关训练、进行握手及举手的相关),在床与椅子之间进行一定的转移相关训练,适当的保持一定的站立相关训练,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适宜步行相关训练,对手的功能进行一定的作业相关训练及对患者的吞咽、言语进行训练,多鼓励患者尽量开口说话等。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按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及肢体活动方面的功能等症状进行综合的评分,分数越低表示越优,并使用尼莫地平法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其中,若患者治疗后的积分小于20%则评定为无效,若患者治疗后的积分在20%~50%之间则评定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的积分50%~85%则评定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的积分大于等于85%则评定为基本痊愈,治疗总有效率为治疗前的积分减去治疗后的积分与治疗前的积分之比。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治疗后的神志、语言及肢体运动方面的功能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研究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2所示。
3 讨论
中风是指患者的脑血管的血液循环发生一定障碍所导致的疾病,临床上多将
其分为出血性的和缺血性的两种,由于中风的病位位于患者的脑部,所以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主要在脑部进行[3]。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头皮针相关的治疗则能直接的刺激到患者的头部,促使患者进行肢体的恢复,且针刺到患者的头部可以促使患者的脑卒中的病变早期出现的脑血肿及脑水肿等症状得到一定的消退和缓解,而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助于患者患肢的恢复,因此,使用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同时治疗症状及病位,治疗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董瑞兰.针刺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38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536-1537.
[2]张章,刘波,芮薇等.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45-46.
[3]杨海涛,庄礼兴,刘悦等.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10):889-8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