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辨阴阳标本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2021-11-28
来源:步旅网
光明中医2010年12月第25卷第12期 CJGMCM December 2010.Vol 25.12 ・2273・ 分期辨阴阳标本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李彩云 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中医教研室(洛阳471023) 摘要:目的 观察分期辨阴阳标本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42例均采用分期辨阴阳标本治疗,对照组41例 采用常规阳经取穴为主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愈显率80.94%,对照组为58.5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期辨阴阳标本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风;偏瘫;分期治疗;针刺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12.079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12-2273-02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 阳陵泉等穴。 1.2.2对照组取穴恢复期、后遗症期均以阳经取 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 居高不下,多数表现为偏瘫,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 沉重的负担。根据中风恢复过程不同阶段的病理和临 穴为主,上肢取肩鹃、肩井、臂膈、曲池、手三里、外关、 合谷,下肢取环跳、伏兔、风市、足三里、丰隆、昆仑、解 溪等。 两组配穴相同,抬肩无力配大椎;足内翻配丘墟、 照海;足外翻加中封、太溪;足下垂加解溪。 床特征,结合前人经验和自己近几年来的临床体会,笔 者采用分期辨阴阳标本治疗中风偏瘫42例,并设对照 组41例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3 刺法 两组均采用毫针刺法,治疗组恢复期用泻 法,浅刺不留针;后遗症期刺法选用深刺,平补平泻,留 1.1一般资料 自2000~2004年以来共收治了83 例典型中风偏瘫病人,诊断标准’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 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患者 均为住院病人并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首 针30分钟,每l0分钟行针1次,并配合(尺泽、委中) 刺络放血。对照组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 行针1次,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进行 下1个疗程,针刺4个疗程。疗程、治疗时间均与治疗 组相同。 2 结果 次发病者,无失语及智力障碍。凡具有严重的心、脑、 肺、肾合并症,糖尿病,病情不稳定,不能坚持针刺治疗 者不作为本研究病例。83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 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其中 男26例,女16例;年龄32~71岁,平均61.11岁;其 中出血性中风18例,缺血性中风24例。对照组41 2.1 观察方法治疗前后,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 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 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对两组病例评分予以记 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平均62.31 岁;其中出血性中风l6例,缺血性中风24例。病情分 轻中重3度,肌力Ⅲ级以上为轻度,共2l例;肌力Ⅱ、 录,观察两组病人的总体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 检 验和t检验。 2.2 疗效标准 痊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 Ⅲ级为中度,共42例;肌力0~I级为重度,共19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情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 基本恢复,能徒步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功能恢复到 4级以上;显效:肢体运动明显改善,能步行,肢体肌力 恢复到2个等级以上;好转:肢体活动及其它症状有所 改善,肢体肌力恢复1个等级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 状无改善。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 1.2.1 治疗组取穴 恢复期,以取阳经腧穴为主,辅 以取阴经腧穴,上肢取肩髑、肩井、臂膈、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辅以取阴经极泉、内关等穴;下肢阳经取环 跳、伏兔、风市、足三里、丰隆、昆仑、解溪,辅以取阴经 的太冲、太溪等。后遗症期,取阴经腧穴为主,辅以阳 经输穴,上肢阴经取极泉、尺泽、内关、太渊等穴,辅以 阳经的曲池、外关等穴;下肢阴经取箕门、血海、阴陵 2.3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均经4个疗程治疗。治疗 组42例,基本痊愈18例,占42.85%;显效16例,占 38.09%;好转7例,占16.66%;无效1例,占2.38%; 总有效率97.61%。对照组41例,基本痊愈13例,占 31.70%;显效11例,占26.82%;好转10例,占 24.39%;无效7例,占l7.07%;总有效率82.92%。 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治疗 组80.94%;对照组58.52%。治疗组优势更为明显。 泉、地机、三阴交、太溪等穴,辅以足三里、丰隆、委中、 ・2274・ 光明中医2010年12月第25卷第l2期 CJGMCM December 2010.Vol 25.12 3讨论 针,视血脉怒张处刺络放血。《灵枢・终始》:“久病 者,邪气小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结合l艋床, 中风久病者多有瘫痪肢体属阴的内侧拘急挛缩,属阳 中医学认为中风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虚实夹 杂,本虚标实之证。《素问・标本病传论》:“凡刺之 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明确指出辨阴 阳、标本、虚实对中风偏瘫配穴、刺法的选择非常重要。 《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 乱,病在分腠之间……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 的外侧弛缓疲软的“阳缓阴急”,诸阴经的阴脉受损症 状,风、痰、瘀等阻塞经脉。故对中风久病的针灸治疗, 应以取阴经腧穴如三阴交、太冲、太溪、阴陵泉、血海、 内关穴,辅以取足三里、丰隆、曲池、合谷等阳经腧穴; 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指出中风偏瘫初期病位 刺法选用深刺,长时间留针,并配合刺络放血。 较浅,病邪先犯阳经,后发展至阴经。结合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中风初期的患者,虽有本虚因素,也有风阳、痰热、腑实 [1]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的的标实因素,故针灸治疗时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全国第四届脑血栓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通腑为主,取穴以取阳经的丰隆、阳陵泉、合谷、曲池、 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383. 肩井等腧穴为主,辅以取阴经的太冲、太溪等腧穴;刺 法用泻法,浅刺不留针或短时间留针。久病者后遗症 (本文校对:王全林收稿日期:2o10—06—08) 期,取阴经腧穴为主,辅以阳经腧穴;刺法宜深刺久留 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 田菁 辽宁大连市中医医院(大连116013)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控制血糖及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针刺;皮肤瘙痒症;消渴病;风瘙痒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0.12.080 文章编号:1003—8914(2010)一12-2274 ̄2 皮肤瘙痒症在糖尿病中发病率为7%~43%,为 1.2纳入标准 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 非糖尿病患者的2.7倍…,常见其全身或局限性皮肤 的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伴有肌肤瘙痒,或有红 瘙痒、搔抓无度,导致条状表皮剥脱和血痂,抑或湿疹 色皮疹、抓痕血痂、夜间痒剧,排除其他引起皮肤瘙痒 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瘙痒程度常与血糖水平 的病变。 呈正相关,一旦发生,治疗极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 1.3治疗方法 心健康与生活质量。2006年3月~2010年3月笔者 1.3.1对照组 口服降糖药物和(或)注射胰岛素控 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制血糖;维生素B 100mg,维生素B 500gg肌肉注射, 1资料和方法 1次/日;西替利嗪片10rag口服,1次/日。共治疗2 1.1 一般资料 80例观察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周。 按就诊顺序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针 疗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3~72岁,平均(58.1± 刺治疗。取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足三 9.66)岁;2型糖尿病病程5~25年,平均(12±5.21) 里、阴陵泉、太冲。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穴位 年;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病程在1~5年,平均(2.5± 常规消毒,用一次性1~2寸毫针直刺0.5~1.5寸,采 1.3)年。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5~70岁,平 用捻转手法行针1分钟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 均(56.2±8.78)岁;2型糖尿病病程7~24年,平均 运针1次。共治疗2周。 (13±5.01)年;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病程在2~7年,平 2 结果 均(2.8±1.6)年。两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 2.1 疗效标准痊愈:全身及局部皮肤瘙痒以及继发 著性差异(P>0.05)。 性皮肤损害症状、体征消失;显效:偶有痒感,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