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样化探讨
2021-06-03
来源:步旅网
中 ・医 药 学 报 2013年第4l卷第4期 Vo1.41,No.4,2013 l3O・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12(1):7—9. [9] 吴健雄.从骨质疏松症中医分型和治疗探究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c]//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议文集.广州:中国医师协会,201l: 735—744. 床疗效观察[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1—37. [14]叶涛.经穴磁电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骨折疗效观察 [J].上海针灸杂志,2012,40(12):910—911. [15]杨慧丽.中药烫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25(3):333. [1O]周志华,吴洲红,李永堂.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3例 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4(3):223—224. [11]何劲,宋道飞,白楠.针刺悬钟、肾俞、命门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患者骨密度的影响及疗效[J].中医杂志,2009,53(2):147— 149. [16]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0—50. [17]任树军,邢国利,葛明富,等.补肾健脾益气法对酒精性骨质疏松 大鼠小肠中VDR—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13,30(2):46—49. [12]刘广霞,张道宗.针灸督脉为主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8例临床 报道[J].中国针灸,2000,19(9):17—18. [18]晁海鹏,孙玉明.葛根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1,28(1):112—113. [13]熊萃,龚东方.针刺结合耳压疗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 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多样化探讨 朱现民,张敏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较好疗效,近年来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在针刺取穴部位 方面,按经脉可取阴经穴、阳经穴或阴阳经同取,按肌群可取拮抗肌、主动肌穴,按部位可取头部或背部、 腹部等躯干穴位。在针刺操作形式方面,按针刺用具可选择粗针、芒针,按针刺方法可运用恢刺、关刺、 巨刺、透刺、双针刺。研究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取穴、刺法的多样化,可以探寻规律,开拓思路,提高针刺 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瘫痪;针刺;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R246.1;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3)04—0130—04 痉挛性瘫痪因脑中风后高级中枢丧失了控制机体 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能力,导致肌张力增高、痉挛及协调 能力的失常,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并 发症多的特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可 靠,近年来无论在针刺取穴部位、针刺操作方法都有了 新的变革,既注重调节中枢整体取穴与瘫痪肢体局部 取穴的统一,又强调针刺用具选择与操作手法等刺激 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深入 研究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取穴多样化、刺法多样化,可 为针灸工作者探寻规律,开拓思路,提高针刺治疗 效果。 1针刺取穴部位的多样化 1.1按经脉取穴 则。马云枝等采用针刺上肢肩祸、臂孺、手三里、外关、 合谷,下肢髀关、伏兔、足三里、解溪、阳陵泉、昆仑、八 邪,辨证加减用穴,配合康复训练。4周后总有效率 77.8%,痉挛程度、FMA评分、MB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 提高¨ 。魏冰等采用针刺膈会、天井施以电针断续 波,上肢配以肩髑、曲池、外关等,下肢配以环跳、足 里、阳陵泉、解溪等,4周后总有效率为93.75%I2]。褚 瑰翔等采用针刺人中、百会、风府、大椎,上肢配以曲 池、手三里、合谷,下肢配以环跳、血海、阳陵泉、足三 里、足临泣等,得气后加以电针。上肢肌张力评价采用 ASS量表,下肢采用CSI量表,4周后FMA评分、ADL 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 自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广泛应用于临 《素问・痿论》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的经典理 论,成为痿病治疗大法,目前仍是主要的针刺取穴原 床之后,阴经取穴也普遍得到大家认同。肢体内侧的 阴经穴下大多有神经分布,针刺时更注重刺激神经后 的传导感应。朱现民等采用针刺“五泉穴”,即极泉、 天泉、曲泉、阴陵泉、涌泉,针刺时使出现麻胀感或抽动 感为佳。以Ashworth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日 常生活疗效分析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j。郎建英 收稿日期:2013一叭一20 修回日期:2013—03—05 作者简介:朱现民(1957一),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针 灸治疗中风瘫痪与康复作用的研究。 }通讯作者:张敏(1988一),女,硕士研究生。专业:针灸推拿学。 等采用靳三针(颞三针、上肢挛三针,下肢挛三针),随 症加减舌三针、智三针、口三针等。其中上肢挛三针以 2013年第4l卷第4期 Vo1.41,No.4,2013 中 医 药 学 报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上肢出现抽动或麻木感,下肢挛三针以下肢出现抽动 用神经发育疗法、促通技术。针刺15次后上肢痉挛瘫 的总有效率为93%,上肢痉挛瘫的总有效率为 90%[12j为了提高治疗效果,运用头针同时可按肌 。或麻木感为佳,配合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FMA评分、 ADL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中医认为肢体痉挛状态多为脉气失调,属于阴急 阳缓。据阴阳平衡法,针刺取穴以阴经取穴为主,辅以 阳经取穴,泻实补虚,可使阴阳自和,所以阴阳经取穴 同时应用也逐渐被人们接受。刘晓娟采用补缓泻急针 刺法,先针刺上肢天泉、尺泽、内关,下肢伏兔、足三里、 丘墟,施以提插捻转徐疾泻法,缓慢出针。后针刺上肢 肉、经筋理论配合针刺肢体部位。杨翊等采用针刺病 灶侧头部顶颞前斜线,用2根毫针沿顶颞前斜线走向 透刺,配以电针上肢、下肢肌肉肌腹点(肌肤的最隆起 处),通电后出现腕、拇指、踝背伸及指伸状,以踝外翻 摆动为佳。1O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Ashworth评 分及CSI均较之前显著下降,四肢的痉挛程度明显减 肩髑、天井、合谷;下肢殷门、委中、承山,施以提插捻转 徐疾补法,疾速出针。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 有效率为72.5%,上、下肢的Brunnstrom评价明显提 高_6 J。沈维娜采用针刺泻阴法,基础取穴肩髑、曲池、 手三里、合谷及髀关、梁丘、足三里、解溪;上肢配以极 泉、尺泽、大陵、内关,下肢配以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和 照海,施以提插泻法并接电针,10次为1个疗程,3个 疗程后治疗组上、下肢的肌痉挛改善、总体疗效均优于 对照组 。薛翠丽等采用阴阳平衡法治疗下肢痉挛 性瘫痪,针刺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阳陵泉、悬 钟、丘墟、足临泣,施以泻阴补阳的手法,4周后下肢运 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 盖[8] 口 O 1.2按肌群取穴 拮抗肌取穴符合现代康复理论,因中风后的肢体 痉挛主要出现在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矫正痉挛 状态以平衡肌群间的肌张力为重点,即加强上肢伸肌、 下肢屈肌运动,协调平衡两组肌肉间的张力,促使关节 活动向分离运动转变,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樊玲等采 用针刺下肢拮抗肌,取穴为髀关、维道、居 、曲泉、阴 包、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行平补平泻法,10次 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表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 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传统取穴 J。熊家轩等采 用针刺上肢拮抗肌取肩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后溪,下肢拮抗肌取委中、承山、血海、阴陵泉、三阴交、 照海,针刺以达肌肉层为度,针刺4周后Ashworth评 分、CSI、FMA评分及ADL指标均有显著提高 。姜 桂梅等采用针刺拮抗肌,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 谷,下肢殷门、委中、承山、血海、三阴交,达肌肉层即 可,施以平补平泻法,针刺4周后改良Ashworth评分、 CSI、ADL指标均优于主动肌组¨ 。 1.3按部位取穴 中风后的肢体痉挛除针刺四肢穴位外,重点针刺 头部或背部、腹部等躯干穴位,成为近年来新的探索方 向。头部反射区对脑源性疾患功效卓著,为中风后的 肢体痉挛性瘫痪的首选针部位。夏毅等采用针刺头部 顶中线、痉挛对侧头皮的顶颞前斜线、顶旁2线,使针 体进人帽状腱膜下,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康复训练采 弱;ADL指标显著增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 善¨ 。张自茂等采用针刺头部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 以及极泉、尺泽、大陵、天井、阳池,针刺时先针刺痉挛 肌,后针刺拮抗肌,3周后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优于痉 挛肌电刺激,FMA评分、MBI指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 异_l 。盛国滨等采用针刺头部顶中线、顶颞前斜线, 上肢手阳明、手少阳经筋过关节处的结点,下肢足太 阴、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经筋过关节处的结点并连 电针,以患者耐受并见肌肉跳动为度,结合中频药物导 人配合治疗,15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总有效率 86.67%_l5]。 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一个特点, 是注重取用背部穴位,主要是督脉取穴、夹脊穴和背俞 穴。督脉循行经过脊髓,夹脊穴、背俞穴在生理解剖位 置上与其相近,针刺督脉和夹脊穴、背俞穴能够抑制亢 进的脊髓反射,缓解张力。俞国桥采用调督通阳针法, 针刺督脉头部前顶、百会、后顶、强问等穴,通电刺激宁 弱不强,同时针刺双侧胸3、胸9、腰2、腰4夹脊穴,向 脊柱方向斜上透刺。针刺后沿背部督脉循行线拔罐, 配以康复训练。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总有效 率90.4%lt6]。吴雪梅等采用分组针刺,背俞穴组取 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及小 肠俞,夹脊穴组取双侧颈4~胸1、腰2~骶1相应棘突 旁开0.5寸,两组针刺均向脊柱方向斜刺,均配合采用 康复训练。2个月后MAS、CSI、FIM评分均有好转,夹 脊穴组与背俞穴组无统计学差异,4个月后夹脊穴组 的各项指标均优于背俞穴组 J。针刺背部穴位同时, 为了提高疗效也可配合四肢部位。张红岩等采用通督 调神法在针刺百会、风府、大椎、至阳、腰阳关的同时, 上肢痉挛配刺极泉、尺泽、手三里,下肢痉挛配刺风市、 阳陵泉、悬钟,4周后Ashworth分级有效率为93.33%, FMA有效率为96.67%¨ 。 针刺腹部穴位可以调整并调理阴经与阳经之气,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气血到达体末,濡养四肢,以期 治病求本之效。崔海采用针刺中脘、建里、气海、石门、 关元、滑肉门、上下风湿点、上风外点、下风下点。行捻 转补法。头穴选用顶颞前斜线透刺。腹针、头针均隔 日1次,15次后肌张力、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 。 中 ・医 药 学 报 2013年第41卷第4期 Vo1.41,No.4,2013 l32・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2针刺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2.1针刺用具的选择 95.56%l川。 透刺是将毫针刺入穴位后按一定方向透达另一穴 对痉挛性瘫痪治疗方式一直以毫针为主,目前对 针刺用具的选择也逐渐多样化,如用粗针重刺、芒针透 或部位的刺法,米建平等采用针刺头部运动区,四肢取 肩贞透刺极泉、曲池透刺少海、二间透刺劳宫,箕门透 刺治疗,可以加强针感,促使经气快速有效的到达患 处,疗效更佳。粗针疗法是基于传统针法发展起来的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技术,针身粗且长,取穴以督脉 为主。毕颖等采用1.Omm×120mm的粗针平刺身柱 穴,并用毫针先在极泉、尺泽、内关、太冲、照海、三阴 刺承扶、阳陵泉透刺委中、昆仑透刺公孙。20次后经 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张力、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对比,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 双针刺即使用粗细相同的两根针同时刺于同一部 位上,金泽等采用双针治疗上肢痉挛性瘫痪,针刺拮抗 交、阴陵泉、血海等阴经穴位针刺,提插泻法;再针刺肩 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风市、委中、阳陵泉、丘墟 等阳经穴位,采用补法。针刺8周后关节痉挛程度、肢 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 86.67%[ 。 芒针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针身细长 如麦芒,深刺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及运动系统、精神系 统疾病。李佩芳等采用芒针透刺,取肩骨禺透刺臂膈、膈 会透刺天井、三阳络透刺外关、阳溪透刺温溜,阳陵泉 透刺悬钟、曲泉透刺阴包、丘墟透刺足临泣、太冲透刺 中封。针刺由上至下。4周后经治疗前后对比分析 Ashwo ̄h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 善 。王二争等采用芒针透刺督脉、百会透刺脑户、 大椎透刺至阳、筋缩透刺悬枢、腰阳关透刺长强,配以 生物刺激反馈仪,电极分别置于消泺、天井,手三里、外 关,阳陵泉、悬钟,委阳、承山,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 度。l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Ashwoah评分、FMA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2针刺方法的改进 近年来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刺法的探索,主要集 中在恢刺、关刺、巨刺、透刺、双针刺,刺法虽有不同,但 都使针感更强,使针刺部位易于得气、疗效更佳,对于 筋痹、关节酸痛、屈伸不利等都有良好的疗效。恢刺为 《内经》十二刺之一,即将针直刺在病痛的肌肉一侧, 并上下前后左右摇动针体。关刺为《内经》五刺之一, 即将针刺于四肢关节周围筋肉的附着部。何晓华采用 恢刺、关刺法对肩髑、曲池、合谷进行针刺,针刺肩髑时 先沿肌肉深层向臂脯方向透刺,得气后提至皮下,向左 右方向透刺。针刺曲池时,屈肘针尖向手三里斜刺;针 刺合谷时,先向后溪透刺施以泻法后,后向拇食指透刺 施以泻法,以手指抽动为佳。20次为1个疗程,2个疗 程后Ashwoah评分、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 分较之前均有改善,效果显著 。 巨刺为《内经》九刺之一,即人体的一侧有病而选 取对侧经穴治疗的刺法。黄靖宇等采用巨刺法针刺健 侧中渚、外关、天井、孺会等手少阳三焦经穴,配以相关 阳经穴位,行针时分为侯气、行气、催气等不同阶段进 行,10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总有效率 1穴(胸大肌肱骨大结节嵴端,腋前纹头上1.5寸)、拮 抗2穴(肱二头肌与肱二头肌肌腱结合处上方约一横 指)、拮抗3穴(前臂内侧肘横纹下3寸),针刺达肌肉 层为度,并接电针,4周后总有效率76.7%l2 。针治 疗下肢痉挛性瘫痪,针刺拮抗4穴(大腿内侧后方胴 横纹上6寸)、拮抗5穴(承山穴内侧一横指处取穴), 针刺达肌肉层为度,并接电针,4周后总有效率 72%[27]。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实际效果众所公认,对痉 挛性瘫痪无论是在阴经、阳经、阴阳经、拈抗肌或在头 部、躯干部针刺皆可取效,而不同的针具选择和刺法运 用更能增强感应提高疗效。尽管针刺治疗痉挛性瘫痪 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但目前临床研究多数主观性强, 缺乏公认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支持,评 定标准多为FMA运动功能评分法、Ashwo ̄h评分、 Baahel指数等,偏重于客观评定而忽略了患者的主观 感受。如何规范取穴标准、量化针刺手法是今后针灸 治疗痉挛性瘫痪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针灸临床和科 研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云枝,王维杰,杨靖.体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 痪36例[J].中医杂志,2010,51(12):1104—1105. [2] 魏冰,李岩.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2例[J].针灸临 床杂志,2010,26(6):40—41. [3] 褚瑰翔,易小琴.电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件摊痪的临床 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8):13—14. [4]朱现民,侯静珥,冯毅慧.针刺“五泉穴”治疗脑卒巾后痒挛性椎 痪l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3):369—370. [5] 郎建英,庄礼兴,贾超,等.“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巾 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28(4):369—373. [6] 刘晓娟.补缓泻急针刺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辽 j: 中医杂志,2009,36(4):619—620. [7] 沈维娜.针刺泻阴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 针灸杂志,2010,29(6):364—366. [8] 薛翠丽,郑健刚.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 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620—621. [9] 樊玲,薛斌,赵菁菁.针刺拮抗肌群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蠊痪 17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8,28(2):59—60. [10]熊家轩,陈奕雄,吴思平.针刺拮抗肌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 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9):151—152. 『1 1]姜桂梅,贾超.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I临 2013年第4l卷第4期 Vo1.41,No.4,2013 中 医 药 学 报 ・133・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12一 813. [12]夏毅.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2011,26(8):1640—1641. [13]杨翊,周光涛,刘经星,等.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 12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71—172. [20]毕颖,侯群,李丽萍,等.粗针平刺身柱穴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痉 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6(6):1443一 145. [21]李佩芳,齐慧萍,董赞,等.芒针透刺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 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J].针灸l临床杂志,2010,26(3):1—5. [22]王二争,夏清,董赞,等.芒针透刺督脉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脑 [14]张自茂,冯崇廉,皮周凯,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 察[J].中国针灸,2008,28(4):257—260. [15]盛国滨,刘刚,于志刚.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人治疗中风 卒中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09,20(12):1397 一1399. [23]何晓华.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胶痉挛性瘫痪临床观察 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0,38(3):94一 95. [16]俞国桥.调督通阳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7—578. [17]吴雪梅,于颖梅.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 [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2):45—46. [24]黄靖宇,万娇,钱俊辉,等.巨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45 例[J].河南中医,2009,29(8):806—807. [25]米建平,张洪来,樊莉,等.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 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1):11—13. 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7):494—496. [18]张红岩,李佩芳.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瘫 痪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9):123—125. [19]崔海.腹针结合头针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山 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226—227. [26]金泽,李兆贤,王玉琳.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 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 1,30(8):529—531. [27]金泽,李兆贤,王玉琳,等.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 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l,30(2):93-95. Diversific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ZHU Xian—min.ZHANG Min (Department ofAcupuncture and Massage,Henan College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e,nZhengzhou 450008,China) Abstract: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spastic paralysis has a curative effect,which shows a diverse develop— mental trend in recent years.In the aspect of acupuncture point selection。we pick acupoints in Yin meridians.Yang Hieridians.or Yin and Yang meridians simultaneously;desirable antagonistic muscle and active muscle points are ac— cording to muscle groups;head or back,abdomen and body acupuncture points are according to the body site.In the as— pect of acupuncture operation form。we can choose the coarse needle,awn needle according to the appliances;use later. al puncture,articular needling,opposing needling,points penetration needling and double needle according to the meth— ods.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spastic paralysis acupoint selection and the diversity of the stabb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seek rules,to expand mind,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KeY words:Stroke;Spasticparalysis;Acupuncture;Diversification 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刘朝霞,王静滨,谢晶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认识,并详细综述了治疗 思路与方法及现代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3)04—0133—02 在中医传统疾病的名称中并没有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这一病名,但是根据其腹痛、腹 论是国内还是国外,UC的发病率都呈现出增高的趋 势¨-2 J。由于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案,本病表现出迁 延、反复的特点,是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_3 J。而现 有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增加疗效 I6 J、减少复发等方 面都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现将中医学对于本病的认识 及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古代医疗典籍的参考价值 虽然中医古代文献典籍中没有“溃结”这一病名, 但是从对于一些疾病症状特点的描述中,仍能找到对 于今天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内 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的特点,可以归 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便血及痢疾等疾病的范畴。无 收稿日期:2013—04—30 修回日期:2013—05—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273685);黑龙江省博士 后基金资助项目(NO.LBH—Z10292) 作者简介:刘朝霞(1976一),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溃疡性结 肠炎的中医临床诊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