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本研修的课堂观察——《搭石》课堂活动观察简报
【课例名称】《搭石》
【授课教师】徐新芳
【评析教师】语文组教师
【对徐新芳老师说课的感受】
徐新芳老师非常简洁地叙述了对《搭石》一课书的课文分析思路,教学设计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主题思想突出。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了“以情育情”的教育理念,值得称赞。
一般说课的时间要在10分钟左右,徐新芳老师只用了四分钟。教学设计结构内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就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该全面体现课标的思想,并将思想转换成具体内容。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具体课堂目标的设计一定是根据学生的现状,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内容。徐新芳老师在说课中对学情分析只是说:“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朗读技巧方法。”对学生的分析不够充分,“学情”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学生间的研究能力等。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学情的现状提出学情改善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
在目标的设计上,必须对知识、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说情感、价值观是金字塔顶端的明珠,那么,知识是塔基,技能是塔身,只有夯实塔基、强壮塔身,顶端的明珠才会
稳固。忽视塔基和塔身的建造,顶端的明珠很难牢靠。学生的情感必须靠知识技能的支撑,使情感形成学生自己的心理结构的一种特点,而不是靠记忆理解懂得了情感,这样的情感才会有穿透力、导引力。
在教学设计中,都会涉及到知识技能的“重点”和“难点”,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介绍“重点”,不仅是说重点知识是什么,而应该说为什么是重点,解决掌握重点的基本过程是什么;介绍“难点”,不仅是说难点知识是什么,而应该说“难”由何处来,其实难点来自于学生对该知识点(技能点)学习的障碍(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法、学习心态、甚至人际关系等),然而在介绍难点时,很少有人说清楚“难”由何处来。不清楚“难”由何处来,怎能解决好难点呢?
【对徐新芳老师课堂实录的评价】
从校本研修的视角分析一节教学实录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体会学生变化背后的内心成长。在教学中人们往往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对技能运用的能力,并把这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求,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在这种关注下,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及对技能运用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校本研修的思想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成功是尊重、肯定的,但同时认为成功与成长不是同一概念。成功是以客观标准的达成来说明的,而成长是说心理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很多“成功”的现象不能给人成长的作用(如有些人经济上发达了,思想和心理却空虚了;有的人在不正当竞争中获胜了,思想和方向却迷茫了……),只有在走向成功的实践中,无论成功与否,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提出新思考,并用积极的心态感受和体会自己,其心理结构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这就是成长。师生的心理成长,是校本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
将上述的观点转化在对一节课的观察理解上,应在下面四个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1.学生课堂状态(兴趣——情感、思维——智力、活动——社会性、质疑——深刻性),这些是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对其“本”的“质地要素”的提升;
2.学生在思维上、学习方法上、探究能力上、互助研究上具备的优点或长处;
3.教师组织教学五个方面呈现的状态:学生学习兴趣点的问题情境创设、学生思维点的启发和组织过程、学生表达、展示点的问题选择、学生学习反馈点的引导确定、困难学生和学生困难点的教学过渡语言使用,每句话两层内容:它构成了学生学习发展之本和教师教授过程之本。学生学习发展之本从属于学校培养目标;
4.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显现的或隐含的积极因素,教师对学生积极因素的挖掘和指导。
看了徐新芳老师的课让人激动,她的亲切、热情感染着学生和听课老师。徐新芳老师的这节课很成功。“情育和育情”贯穿整节课的每个环节、贯穿教师教学行为的各个方面,“以情育情,以情导情,以情解文,以文生情”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教学的导入和教学的结束给人以情感的生成和升华,导入时的感受是一种亲切、美好,似乎是一种享受;结束时再听这首歌,是一种感动、励志,似乎是人生的志向。特别是在结束时,用视屏呈现出徐老师在“搭石”边的诉说,并亲自去增添一块搭石后表现出的“艰辛”,更让人感受到课文的核心价值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享受在“尊重”、“成功”的积极体验中,不管学生表现、表达的怎样,徐老师永远在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我们能看出,她对学生的激励和肯定不是一种表面样子,而是出自于真心,每个受到表扬的学生,在听到表扬的同时,又听到了自己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激励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积极的感受和体验,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学会体验自我,获得心理成长的条件,牛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课堂突出了阅读教学,老师采用各种形式和不同的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读书,凸显了在基本能力上对学生的培养。通过读书过程,体
会文字、领会话语、把握思想,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效果很明显。
与情感教育的力度相比较,知识教学的力度明显让人感觉弱了一些。截止课堂结束,学生很少体会整个文章的结构,很少感悟作者的文章思路。对于一篇文章,进入了对具体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欣赏,而忽略整体文章的结构及结构关系,会使学生缺乏整体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语文课不仅是思想感情课,更是思维方法课,忽视后者,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健康发展。从校本研修的课堂教学上说,各学科自身的育人价值,建立在学科的自身科学性上。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在语文的“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积累性”上的学科思考,应该是教学过程给予全面关注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