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7-11-21T16:04:59.3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7期 作者: 孟非
[导读]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处理这一问题,对雨水的排水系统加以完善,把落到地面和草坪与河湖的雨水得进行合理的使用。
摘要:当今城市环境非常缺少洁净的水资源、缺少绿化景观,所以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景观城市必须具备雨水的海绵技术、拥有自己的水的净化系统和良好的土壤净化技术。“海绵城市”是符合这种新型的生态景观城市建设要求的。那么,海绵城市构建中如何进行景观设计。基于此,本文就围绕海绵城市中景观设计的要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要点
1、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1.1减少内涝的风险
当前许多城市的雨水蓄水能力无法充分的获得发挥,这时如果遇到了比较大范围的降水,城市的地区都会受其影响,产生频繁的内涝现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阻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主要是处理这一问题,对雨水的排水系统加以完善,把落到地面和草坪与河湖的雨水得进行合理的使用。 1.2控制水污染
海绵城市设计过程中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表现设置十分好,雨水落到地面后就会渗入到海绵体里,其与部分水会流到循环的系统里,而部分水则会被留在海绵体中。尽管当前城市绿地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了,可是绿地对降水的拦截作用并不是十分的明显,随着城市中海绵体的不断增加,能够把降水里污染物予以沉淀,从而对其完成分解,最后符合净化的作用,对自然生态的净化加以实现。 1.3对城市的地下水加以补充,推进水循环
海绵城市设计概念是在城市原本的排水系统之上加以完善的,使得城市的地下水变得更加的充足,这些都需要通过海绵体完成雨水的储存和循环使用,海绵体涵盖很多方面,能够令绿地和道路,还能够令江河湖,把城市的地下水长久的维持在充沛的情况下,而且使用循环的形式完成二次利用。
2、海绵城市中景观设计的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比如森林、溪流以及湿地等;实现土地资源优化,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不可下身地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针对不可下渗地面与排水管道连接方面,要最大限度实现水平衡,科学利用场地特征,保障自然水的流通;通过排出控制和增长通过时间,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有充足的预处理过程;通过小尺度场地中设置分散的过滤、滞留等工程设施提供径流的储存和过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3、海绵城市中景观设计的要点 3.1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3.1.1硬质铺装
通过改变地面铺装材料自身的透水性或扩大材料之间相互衔接的缝隙面积,使雨水下渗到场地内部。①增加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面砖的使用面积,促进水体渗入地下。②增加汀步、石材拼接间的绿化面积等,以至当有降水时,雨水可顺着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下渗留存;当没有降水时,材料自身的孔隙或之间的缝隙又可作为土壤通风换气的通道,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的发生。 3.1.2绿化设计
在道路隔离带设置植草沟、植物缓冲带和下沉式绿地,对雨水进行截留,当设施内雨水饱和时,可通过溢流口经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集水池中,干旱时可向周边绿地提供水资源。其中,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植草沟应满足几点要求,①浅沟断面形式宜采用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②植草沟的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纵坡不应大于4%。纵坡较大时宜设置为阶梯型植草沟或在中途设置消能台坎。③转输型植草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mm。
生态植草沟不仅有治理污染的功能,在搭配植物之后,本身也具有景观性,可以带给人特定的景观视觉感受。 3.2水景(湿地)景观设计要点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恢复的重要场地,可以调节局域性的雨洪管理、水质净化、地下水补充、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保育,甚至是局部微气候调节等等。水景景观设计要点即构建“水质净化(水景营造)-蓄滞水湿地(水景)地下水回补”多级水景景观。
设计要点主要有三种途径:①尽可能保护利用原有生态系统如河流、湿地、湖泊、坑塘,在其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景观设计;②对遭到破坏的海绵体,采用生态方法进行景观的修复和恢复;③在缺乏海绵体的场地内新建新的海绵体。
雨水花园就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水景(湿地)景观设计最小的海绵体之一。其是指在一个浅的洼地区域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等植物的工程性措施,它主要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下渗雨水,减小径流量。雨水花园将雨水管理的技术和景观设计密切结合,在处理雨水问题的同时也美化环境。它主要集中应用在居住区和商业环境中。目前相关领域研究主要前沿问题为如何利用雨水花园有针对性的减少雨水中各种污染元素的含量。 3.3绿地建设设计要点
3.3.1在城市绿地建设时,统筹考虑绿地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竖向关系、雨水出路等,大力推行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湿地公园,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在绿地或公园内部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使其不仅服务周边市民的游憩,更服务于周边雨水的消纳与净化。 3.3.2城市广场及商业区等活动场地,一般面积较大、硬化程度较高,可以大力推行透水路面、植草沟、生态树池、建立生态滞留区等,同时利用广场地下空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储存下渗雨水,就近用于绿化浇洒等。
3.3.3在居住区可以大力推行屋顶绿化、竖向绿化、家庭绿地等,增加蓄水面积。在有条件的小区,可以试行家庭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减少自来水的需求。
4、城市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应用的意义 4.1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重视的是对天然水系进行有效的保护及运用,以避免给排水管道中混凝土的工程量,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可使得城市水灾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使得水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水利储蓄设备一般是与城市固有的园林、绿地、景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净增成本比较低,可促使水环境污染治理花费得到较为显著的缩减,可促使由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最低。 4.2生态意义
城市景观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应用可促使城市绿色空间增加很多,搜集同时进行雨水的有效处理,雨水在经过处理之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加以使用,也可作为景观用水、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等等,使得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由此可见,海绵城市建设为创建绿色美好家园有着巨大的价值。 结束语:
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城市洪涝问题和一系列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海绵城市”这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遵循了自然法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在经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生态效益,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满足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良好的城市景观,形成具有生命力的水生态系统。这种方式是海绵城市技术在城市公园中的一次成功应用,对于我们探索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丁万鑫.浅谈海绵城市景观的生态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6. [2]宋芸.海绵城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