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2023-04-09 来源:步旅网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它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它以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滋润了无数国人的心灵.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古诗词教学改革的课堂。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现在,我就如何进行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解诗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在诗词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知道一些重要信息。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有的点明全诗内容和写作目的,为我们分析提供线索。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九月九日,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远眺,祈福抒怀,一个“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自己家乡(山东)的兄弟们天各一方,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像这样的诗歌题目,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故人\"是友人,老朋友之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和故人久别重逢的欣喜

二、知诗人

1

在古诗词教学中知道作者的情况,了解写作背景,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理解古诗,必须做到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因每个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经历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就会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对于学生而言,在诗歌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描写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渲染的氛围,从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如《天净·秋思》这首词中,如果了解了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并且困窘潦倒。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自然就会理解了诗人将无限愁思寓情于文的悲凉。

三、读诗文

初读古诗词时,我们可要求学生自己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读错的字、词;接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读时注意诗词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词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词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吟诵,读中感悟是我国诗歌教学的传统方法。教师要让学

2

生充分的诵读。读诗词时,注意诗词的韵律美—-句式、音韵、停顿、平仄等,也要注意诗词的诗情美——意象、意境、情感、情境等。学生读时要创造条件,给时间,给空间,给机会。可以配乐、可以配画,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做到声声入耳,句句动情,入情入境,百读不厌。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诗歌的平仄、节奏和韵律,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在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如,四言为两个音节,即2/2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五言为三个音节,即2/1/2或2/2/1或2/3式,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七言为四个音节,即2/2/1/2式或2/2/2/1式,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另外也要把握诗词的平仄。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上句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下句是平仄仄平平仄仄。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前两句诗叙事,后两句诗抒情,根据这一点,我让学生去想象汪伦对李白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读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读出李白对汪伦的感情,读出朋友之间的深情,读出友人离别似的幽怨.

四、明诗意

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含义了。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在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词的意思,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我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

3

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解释诗句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因而首先必须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抓住诗歌大意,教师指导学生思维发散,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最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如《泊船瓜洲》的诗歌大意是诗人瓜洲夜泊时的所见所思,那么当时诗人看见的是什么呢?想到的又是什么呢?这样一疑一思,诗歌的基本意思就明确了。

如何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点拨:

1、再现形象。诗歌其实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词也就是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基本方法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脑屏形象的转化,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2、填补丰富。诗歌语言是凝炼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诗人也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碎片\"加工成诗,这就要求学生做必要的补充丰富,老师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如“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再如“独钓寒江雪\",应是老翁独自一人,在满天雪中,在凄寒的江上垂钓,理解时需要作调整和补充。

3、联想深化.联想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诗歌中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就可以通过联想读到。如学生想象“四海无闲田\"的景象后,接着引导他们联想,按诗歌所描写的,农夫们照理应该怎样生活?按常理,农夫应丰衣足食,但诗歌最后却写“农夫犹饿死\",启发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诗意.

4

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五、悟诗情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几幅画,除了物外,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学习古诗词必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老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往往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如《春日偶成》的作者程灏是宋朝理学家,他是得闲一日到大自然中游玩,能够忙里偷闲,他的心情定是愉悦轻松的。而柳宗元在写《江雪》时正是仕途不顺之时,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思绪的写照. 仔细品味,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人生境界便突现出来。学生试着带着诗人的心情再去赏插图、读诗歌,进行深层的意境美的体会。

古诗,不仅仅是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的古诗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

5

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我们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