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比、比喻、语言

2021-01-15 来源:步旅网
一、 对比是常用而有效的写作手法,请举下半学期所学课文之例,加以分析说明。 例:如《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中“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 ;“取之易”与“守之难”;“竭诚与傲物”等对比,将两种情况下截然相反的结果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积极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 如《训俭示康》,尾段正考父用饘粥维持生活而后代有达人等正面事例,与何曾生活奢侈到子孙时倾家荡产等反面事例形成对比,揭示“俭”与“奢”与事业成败的利害关系,突出俭朴的生活作风的重要性,以此警示子孙。如第四段中将无论是君子与小人寡欲与多欲的不同后果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如《过秦论》文中的对比有秦强盛之久与速亡,秦与九国之师,秦强与陈涉之弱,九国之师之强与陈涉之弱,几种对比交织在一起,说明了秦王朝,其盛之久之不易,其亡之速,归根结底是因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结论显得更有分量了。 如《劝学》第三段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舍”与“不舍”作对比,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二、 比喻是常用而有效的写作手法,请举下半学期所学课文之例,加以分析说明。

如《劝学》,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形象说明了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以此比喻形象说明了即使 “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

如其第二段连用五个比喻,展开论证,荀子先从生活经验说起:站在高处望,比踮起脚见得广阔;登高招手,顺风呼喊,手臂并非更长了,声音并非更大了,可是人家却能远远地看到,清楚地听到;可见利用高处、利用顺风的作用之大。推而广之,“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也并非善于走路或擅长游泳,可是他们却能“致千里”、“绝江河”,比喻源于常见的日常生活,具体形象,亲切可信。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人如果善于利用外物好好学习,也就可以变为有才德的君子。

如《谏太宗十思疏》第一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喻“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形象生动地指出治国同树木和流水一样,都要讲究根本,即“德义”,显得通俗易懂,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增强了说服力。 三、赏析劝学中比喻的运用方法

同时,运用比喻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阐述一层意思,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以比喻互相映衬,有的以比喻进行对比。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充分持发挥作用,因而把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再说,由于运用比喻,文章的语言显得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用比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四、鉴赏语言,一主要是鉴赏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如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叠词的使用;二是语言风格的鉴赏,如淡而有味,犀利,幽默,质朴,雅致等等。请对下半学期一些极具特色的语言加以鉴赏。

如《谏太宗十思疏》,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衔接自然。整句大量运用对偶和排比,如开头,用排比句:“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第二段,对偶句“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还有第三节的“十思”,

一连十句,语气连贯,一气呵成。再配以夹杂其中的“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等散句,显得文章既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又能充分的说明居安思危的重大意义,强调了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如《过秦论》,语言“铺张扬厉”,大量的铺张、夸大、排比、对仗。比如第1段“有席卷天下”四句,“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等词,基本上都同义;“天下”“宇内”“四海”和“八荒”,也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一个意思而一连写上好几句,第2、第4、第5等段中,都有类似的句子。第五段的比喻夸张,写人民奋起支持陈涉,“天下去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还有如第六段运用排比,三个“非„„于„„也”突出陈涉之弱,气势充沛,锐不可当,咄咄逼人,有说服力。

如《拿来主义》语言犀利幽默,如大量的反语,“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几位“大师”, “发扬国光”。“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如漫画式的刻划,如“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形象地描绘了送去之后的后果,亡国奴摇尾乞怜的奴才相和无耻心。如尖锐犀利的比喻,“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也有用的部分,用“姨太太”“烟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无用部分。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如《胡同文化》,语言平淡、朴素、带有口语化,极富表现力。如:第8段写北京市民吃得简单却容易满足,作者着墨不多,一个“嘿”字,境界全出,传神地写出了一种无限满足感。有些语言极俗,却是绝有趣味,如“北京城象一块大豆腐”,“可以待姑奶奶”,“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