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高效生态农业在探索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开发资源并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的龙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正朝着世界级大都市的目标发展。因此,新时期,探索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1、产业模式
产业模式主要指构建上、中、下游产业间纵向协调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系统。这是实现产业一体化经营和农业产业总体价值目标的重要环节。产业纵向协调体系可平衡上、中、下游产业间的供给与需求,为高效生态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创造条件,可以有效地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地整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以最小的生态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发展不仅要向产前和产后延伸,而且必须把上、中、下游的产业结合成为整体。在上、中、下游产业中,上游产业主要任务是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生产农业装备和农业投入品。上游产业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上游产业某些领域的掌控,特别是种源的掌控,能从源头上主导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上游产业的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等优势,必将会统领整个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以卜海为龙头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集群;中游产业丰要是农产品生产过程,是高效牛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海高效生态农业最基本的功能依然足农产品生产,无论是上海的农产品供给保障,还是生态环境建设,乃至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功能的开发,都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的中游产业,应覆盖农林牧副渔各业,按照产业模式发展要求合理布局,保证上海地区的农产品最低保有量的供给;下游产业土要是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藏、物流、营销等领域,表现为农产品的商品性开发和价值开发,对提升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上海高效生态农业下游产业的开发大有可为,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2、区域模式
区域发展模式主要是按照主导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兼顾经济和社会因素,对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进行区域布局,然后根据不同区域特色,形成不同区域发展模式。
依据地域分异规律,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可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长江口三岛、黄浦江上游、杭州湾北岸和环城结合部四大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区。
长汀口三岛高效牛态农业区,区域范围包括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三岛高效生态农业要凸现生态特征,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板块。其发展模式和方向为:按照生态岛建设目标,成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连接苏北的农产品清洁加工、储运、集散基地,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特色产品,与旅游观光结合,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度假的胜地。 黄浦江上游高效生态农业区,区域范围包括青浦区西部、松江区浦南和会山区的西部地区。该区域是水环境保护的敏感区。其发展模式和方向为:按照水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成为高效生态优质粮油、蔬菜、水产生产的主要集中布局区,成为与江南水乡相融合的循环农业基地、连接长三角的农产品加工储运物流基地。重点做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根据因地制宜,生态与经济并重以及生物配置多样性原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或控制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杭州湾北岸高效生态农业区,区域范围包括原南汇区、奉贤区和金山区东部。该区域的高效生态农业,对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影响很人,而且农业科研院所相对集聚。其发展模式和方向为:既要成
为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区,又要成为集农业科技、教育、示范、推广于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孵化基地。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开展技术示范、带动、辐射,能够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生态、绎济、社会三个效益协调和同步提高、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把农业推向以科技为动力、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化、设施化、标准化牛产为标志的新阶段。
环城结合部高效生态农业区,该区域特点是环城镶嵌式的楔形农业,其发展模式和方向为: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和安全空间,成为城市生态的补充和市民体验农业的基地。该区域将进行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推行现代化生态新村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生活环境,使农业发达、农村富余、环境优美。 3、科技模式
科技模式主要是要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高效生态农业是利用现代工业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生态农业体系相结合的农业形态,是在充分协调资源、环境、技术等要素基础上,体现出生态上的高度和谐、经济上的高效性、发展上的持续性。因此,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综合考虑其目标的复合性和技术的系统性,才能建立互相关联、互相支撑的技术体系。
上海农业的自然资源匮乏,但城市综合优势明显,因此,要依托科技进步,做精、做优、做强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南数量型向质量型、生产型向生态型、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战略转型。基于这一战略方向,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模式主要集中表现为集约经营型技术、环境友好型技术和生态循环型技术体系的提升。
集约经营型技术,主要足结合上海城市综合优势和经济实力,走内涵发展道路,以资本和技术的密集投入,大幅提高农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关键支撑技术有:种植资源的利用和创新技术,智能温室栽培与装备技术,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及设施,精准农业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产品储运技术,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主要是为了缓解上海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上海生态城市建设。关键支撑技术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土壤与水体面源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保型肥料,生物农药创制技术,控制肥料及施肥技术,清洁生态加T技术等;生态循环型技术,主要为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关键支撑技术有:农林生态循环系统构建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牛态型林产业持续经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牛物材料生产关键技术,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技术等。
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模式的技术形成和应用,需要科研机构、技术推广机构、政府部门、公众等共同参与。因此,高效生态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主要包括三个主体:一是政府,二是农业科技研究机构,三是农业生产者。政府主要在于推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政策,科研机构丰要在于推出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方案和技术成果。并通过农业生产者使得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进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4、组织模式
组织模式主要指着力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行业协会’’的高效生态农业组织化体系。农业特有的产业特性和分散经营的特点,既决定了农民生产的家庭经营是必然的、长期的制度选择,同时也决定了农业和农民必然需要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来克服先天劣势,提高竞争力,增加利益所得。显然,上海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进程。
毋庸置疑,农业组织化的主题是多元的,但最基础的主体一定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这些农户主体中最关键的不是那些小农户,而是那些专业大户。上海的高效生态农业,最基层的农业经营主体必然是具有一定经济规模、一定知识素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大户,为此,要努力培养扶持专业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组织化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高效生态农业组织模式建立的主要载体,上海应
该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产权清晰,治理结构完善,分配机制恰当,发展战略有效;合作社的受益者主要是广大农民,要使农民得到比不加入合作社更高的收益,才能吸引、带动农民;合作社与其他各类农村组织密切融合,与农业产业化有效对接,产前对农民采购生产资料进行指导,产中对农业生产技术环节和生产设施提供服务,产后对产品加工销售合理安排。
龙头企业是富有活力的组织化主体,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所不可或缺的。龙头企业既能保证农产品稳定地进入市场,又能获得一定的价格优势,也能提供某些特殊的农业服务,还可能让农户和合作社分享一些增值收益。因此,组织模式建立中,应积极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农业龙头企业给予明确的支持和鼓励。
行业协会发挥着服务、代表、自律、协调、凝聚的重要作用。应在上海高效生态农业主导性行业中组建全市性的行业协会,并建立规范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结合对现有的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整合,建立一个既代表行业利益又体现农民意志、分层次、分区域的行业协会网络。 5、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主要指要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由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和上海的农业合作组织的力量还很薄弱,单纯依靠市场力量很难保证高效生态农业体系的健康运行,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依靠民间的力量对高效生态农业进行宏观上的管理,而是需要依托政府和设立有关的行业协会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高效生态农业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而且这些管理主要体现在标准控制、环境监控、信息管理上。
农业标准控制建设是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高效生态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要切实加强标准控制,根据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制订标准、制订示范推广实施标准化计划,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
环境监控是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自然资源开发和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态环境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不利影响的项目,必须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措施与资源开发及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对可能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应严格评审,坚决禁止。加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监督体系,在主要农产品产区建立农产品质检中心,不断完善检验制度和技术手段,逐步缩小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生物农药、生物化肥使用面积,达到初步控制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实现对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环境质量监控。
信息管理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力‘向。上海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势,以信息化的理念和手段管理高效生态农业,将丁业化的信息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效生态农业中,用国际上领先的信息技术装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升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能级。 二、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1、营造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当前,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思想观念,由单一的经济效益目标追求转变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统一,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路,实现生产发展、生态保护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充分利用新闻传媒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有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广泛宣传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真总结各区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和有说服力的案例,树立榜样,积极推广。以农村基层干部、农业企业管理人员和种养大户为重点,进行高效生态农业有关知识的培训,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成为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共识,形成全社
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2、加大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要创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同时考虑到高效生态农业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必须建立完善风险保障基金制度,把险种由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与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相关的领域,为高效生态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一方面,政府要设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内引外联,积极争取域外、境外资金,同时要积极引导非农资金向高效生态农业投入,尤其是鼓励民营企业、个体大户投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3、吸纳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政府要把人才激励政策体系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予以建构,既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又要想方设法吸引优秀人才。一方面,扩大激励力度,培育现有科技人才。要进一步完善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专业人才培养政策,健全技术人才的分配政策,完善人才的评价、选拔和使用政策,大力扶持创新人才,对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重要科研人员给予资助和奖励。另一方面,建立“绿色通道”,集聚优秀科技人才。要鼓励和吸引优秀的高效生态农业科技人才集聚上海,加快提升上海农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解决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端管理人才的住房、户籍、子女入学等问题,并根据其贡献和作用大小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激励政策落实的力度,使他们真心诚意为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4、完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上海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最重要保障。法律法规应明确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其发展提供最有效的保护手段。根据美国、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必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来解决。因此,要加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立法,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纠正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修订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法规,建立健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实施保障体系,修订和完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标准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切实保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各项法律法规得以实施。同时,法律法规的制定应体现保护与发展、局部与全面、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滥用生态资源。 刘刚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农村经济2010.1
马桂莲采集;张琴加工;程彬彬编辑上传;江洪涛审核。
来源:2011-0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