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随笔:在成就感中激发学习兴趣

2024-03-10 来源:步旅网


教育随笔:在成就感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随笔:在成就感中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但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且,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语文教学又是一项效应周期很长的工作,往往一两年才能见其效果。语文,看似简单,没人会看不懂;实则不易,很少同学能考拔尖;特别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语文教师心理不免急功近利,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教师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学生也因为短时间的苦读没明显的收效而觉得没意思。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语文的兴趣索然。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切实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来调动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如果能适时地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就能让他们体会到取得进步的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更大的成功。一、巧设问题,以疑促思,因思而活。新课前的引入,从设置疑问开始,提出一个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问题得以解决,一定要充分肯定并表扬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让他们有“我成功了”的成就感,这种情况在班级形成一种定势,经过一段时间班级里的同学为了展现自我,就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课堂四十五分钟里,不时的设置类似的有挑战性但学生认知水平又能回答的问题的话,课堂能不活跃吗?学生学习会开小差吗?二、 坚持低起点原则,降低失败感,增强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就是说,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超过责任感。”多次学习和领会魏书生同志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我对“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我感受最深的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以主动学习为前提的,没有主动学习,哪来自学能力?教学中,大部分语文老师总是对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偏难,以为这样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殊不知学生都是知难而退的,课堂上听得不知所以,满头雾水,尽管内容精彩、问题多多,又怎能激发学生兴趣呢?因为他们心理想“我听不懂,倒不如做自己的事”,导致思想游离了课堂。因此,教学中就要以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拿到”的水平为教学起点,制定“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水平要求到能力要求”的教学目标,把问题分解,按照“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略递进教学,降低学生的挫败感,既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难度,更让学生可以在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来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亦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语文课的内容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三、适当采用“犯错教学”,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课堂内外教师都可以适时地有意“出错”,让学生指出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也不是“万能”,也是普通人,偶尔也会出错,关键看出错者采取怎样的态度去处理问题,作为学生之所以要跟老师学习,是因为老师读得书比他们多,知识视野、认知能力、社会阅历比他们强;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老师的思考过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知道老师面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是什么,方法是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产生“我也有比老师厉害的时候!”作为教师要想“授之以渔”,就要教会学生面对问题如何思考,采取何种方法解决它。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设套,犯一些以前学生经常出现的或以后可能会出现的错误,让学生在看老师的“错”行为时,认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错的,自然就会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造就学生的成就感,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