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

2021-07-10 来源:步旅网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 压片成形机

汽车工程系汽车工程(中美)专业 汽车工程 班号 0621081班

设计者 王佩玉

指导教师 韩丽华

2010年7月2日

目 录

1.设计题目………………………………………………………3

2.设计要求………………………………………………………3

3.运动方案评估…………………………………………………3

4.设计内容………………………………………………………6

5.设计步骤………………………………………………………8

6.附录……………………………………………………………1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压片成形机

一、.设计题目

1.压片成形机介绍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圧制成形后脱离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压片成形机的工艺动作

(1) 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 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 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 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5) 料筛推出片坯。

粉上冲 料片下2

型3

下片坯 下冲头 上冲头 21

5 8

3

下冲头 3.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电动机转速/(r/min):1450; 生产率/(片/min):10; 冲头压力/N:150 000; 机器运转不均匀系数/δ:0.10; 二、设计要求

1. 上冲头完成往复直移运动(铅垂上下),下移至终点后有短时间的停歇,起

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s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间,故冲头行程为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有增力能力。 2. 下冲头先下沉3mm,然后上升8mm,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将成

形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到待料位置。

3. 料筛在模具型腔上方往复振动筛料,然后向左退回。待坯料成型并被推出型

腔后,料筛在台面上右移约45~50mm,推卸片坯。

三.运动方案评估 上冲头设计方案 方案1

说明:杆1带动杆2运动,杆2使滑块往复运动,同时带动杆3运动,从而达到所要求的上冲头的运动。此方案可以满足保压要求,但是上冲头机构制作工艺复杂,磨损较大,且需要加润滑油,工作过程中污损比较严重。

方案2

说明:凸轮旋转带动滚子运动,使

杆1与杆2运动,使上冲头上下往复运动,完全能达到保压要求。但上冲头行程要求有90~100mm,凸轮机构尺寸将会变得很大很笨重。

压片机的设计

方案3:

说明:此方案使用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接而成,结构简单、轻盈,能满足保压要求,并能够轻松达到上冲头的行程要求。

综合以上三个方案的优缺点,认为是使用方案三进行设计是比较好的选择。

下冲头与料筛设计方案

四、设计内容 1. 选择方案

由于压片成形机的工作压力较大,行程较短,一般采用肘杆式增力冲压机构作为主体机构。它是由曲柄摇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接而成。先设计摇杆滑块机构,为了保压,要求摇杆在铅垂位置的±2°范围内滑块的位移量≤0.4mm。此方案中,料筛采用凸轮机构,可使其达到往复振动的运动效果;下冲头也采用凸轮机构,可达到保压效果,且此方案的稳定性较好,故选用此方案。

若选用连杆机构,必须确定各构件的长度;选用凸轮机构,必须确定凸轮的理论轮廓线和实际轮廓线。

1. 绘制加压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选用方案

五、设计步骤

5-1.上冲头机构设计:

1. 设定摇杆长度

选取λ=1.5 代入公式 :r≤

0.41cos2sin222

得r≤394㎜ ∴选取r=390㎜; ∴L =r×λ

=390×1.5=585㎜;

h

2. 确定摇杆摆角根据右图,可知行程的计算公式为 h=L-[r×cosα+L2(r×sinα)2-r] 此时h=100㎜

算的摆角为32°与测量出的图中摆角大小相等 ∵题设要求摆角小于60° ∴满足要求。

3. 通过图解法求出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与连杆的长度

如图所示,AB为曲柄,BC为连杆,DC为摇杆; DC0是摇杆在摆角最大时的位置;

DC12是摇杆与铅垂方向夹角为2°的位置; DC3是摇杆铅垂时的位置;

由题意: ∵AC2 = AB+ BC AC0 = BC-AB

∴AB=97㎜ BC=171㎜

测量出∠B1AB1'=80°,为保压角

4. 检验曲柄存在条件

CD=390mm,AB=97mm, BC=171mm, AD(机架)=462mm

满足杆长之和定理,即AD+AB摇杆390㎜ 滑块连杆L 585 ㎜ 5-2.凸轮的设计: 1.凸轮基圆的确定

由运动循环图最大斜率 40.1

因为此设计中的凸轮均为对心凸轮,则基圆半径公式为:

dsrdstan

为了使机构能顺利工作,规定了压力角的许用值[α],在使α≤[α]的前提下,选取尽你可能小的基圆半径。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推荐推程时许用压力角取以下数值:

移动从动件,[α]=30°~38° 摆动从动件,[α]= 40°~45 下冲头凸轮机构为移动从动件 α=40° 基圆半径rb=26.8mm. 2.凸轮轮廓的确定

将凸轮基圆以每份10°平均分割,根据下冲头循环图,确定每一段的升程与回程曲线。特别指出,期中160°~240°为保压段,此段保持1.33秒的休止。 3.滚子半径的确定

在330°这两点曲率半径相对较小的地方画尽量小的圆来确定其最小半径ρmin=1.15mm.ρ<0.8ρmin.所以,此处取滚子半径ρ=9.2mm.

六.心得与体会

在一周多的实习设计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有许多我们平时都不太重视的东西,也有很多的难题,再这一周多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互相询问和帮助,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有的不懂我们就会再一起讨论问题,设计完了我们就会回到宿舍去画图。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工程标准,一次次翻阅机械设计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的机械设计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书本没有学到的东西,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特别是对干粉压片机的结构原理与设计分析更加清楚深刻。真用铅笔来做图真的很困难,怪不得大家都喜欢CAD。在这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分析,选用`组合成机械系统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的机械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充分体会到设计需要大胆创新这一层面。创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设计中的创新需要高度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创造性的构思,就没有产品的创新,产品也就不具有市场竞争性。在设计过程中,虽然我们的创新是简显的,但这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更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整个设计我基本上还满意,由于水平有限,难免会有错误,还望老师批评指正。希望答辩时,老师多提些问题,由此我可用更好地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以便课后加以弥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