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本篇讲的是人们应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候来调养精神,所以叫《四气调神大论》。《素问》八十一篇中称为大论的只有九篇,《新校正》说《天元记》以下的七篇大论是王冰编次《素问》的时候,从其它书中抽出来掺进去的。《素问》原书中的大论只有第二《四气调神大论》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两篇,它们讲的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基本理论,所以称之为大论。
本篇首先说明四季气候不同,教导人们如何适应气候调节身心。其次说明阴阳不和的害处,并提出了违反四季对内脏造成的损害。最后总结了顺应阴阳四季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疾病的预防。
【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早卧早起[2],广[3]步于庭。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7]也。
逆之则伤肝,xx变[8],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9]。天地气交[10],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11]。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13]。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14],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15]。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6]。夜卧晚起[17],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18]。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9],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20]。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21],若私有意,若已有得[22]。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3]。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24],厥[25],奉生者少。
1 / 12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26]。上下[27]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28]。
云雾不精[29],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30],不施,则名木[31]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32]不荣[33]。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34]绝灭[35]。唯圣人从之,故身无苛病[36];万物不失,生气不竭[37]。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38],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39],心气内洞[40]。逆秋气则太阴不收[41],肺气焦满[42]。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43],肾气独沉[44]。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45]。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46],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47]于生长[48]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49]。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50]。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51]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52],不亦晚乎?
【注释】
[1]发xx:
陈,旧也。发陈,启陈,并谓启发久,故更生新者也。《尔雅〃释天》: “春为发生,夏为长嬴,秋为收成,冬为安宁。” [2]早卧早起:
2 / 12
原文作“夜卧早起”。李治《敬斋古今注》卷一:
人禀阴阳之气以生,而阳则为德,阴则为刑。刑则主杀,德则主生,故其情性常喜阳而恶阴。冬为闭藏之时,早卧晚起者,所以逃阴气于惨酷之夜也。夏为蕃秀之时,夜卧早起者,所以顺阳气于未明之昼也。是固宜其然矣。然其春三月发陈之时,自当早卧早起,以顺阳气于开煦之旦,而今称夜卧早起,与夏三月无别,则真误矣。夫阴阳寒暑,均布四时,若今春夏同料,即秋冬亦当一体,则何以为四时也哉?故春之早起,不必置论,但其夜卧二字,必早卧之舛也。又其秋三月容平之时,自当晚卧晚起,以谢阴气于肃杀之晓,而今称早卧早起,是又误之甚者,不可不辨也。夫秋气之严,莫严于霜降之辰,万物凋落。摄养之家,最为深惧。而使人早起,与鸡俱兴,则是作意犯冒与霜亢也,无乃乖全生之理乎?王冰求其说而不得,乃云惧中寒露故早卧,欲使安宁故早起。以常情度之,人亦岂有畏寒露之沾裳衣,而不畏肃霜之忧肌骨乎?此妄说也。惟早晚之文一改,则其下错谬与鸡俱兴之类,皆可得而正之矣。盖《素问》一书,脱误赘复,如是者居十七。过不可通者,不可强为之辞,故当以意会之耳。《唐书〃裴度传》曰:
“夫颐养之道,当顺适时候,则六气平和,万寿可保。道家法春夏早起取鸡鸣时,秋冬晏起取日出时,盖在阳胜之以取阴,在阴胜之以取阳。”[3]广:
阔。
[4]被发缓形:
广步于庭,劳以使志也。被发缓形,逸以使志也。劳逸处中和而生也。[5]以使志生: 以使志意发生也。 [6]赏而勿罚:
六律者,生之与杀也,赏之与罚也,予之与夺也,非此无道也。 [7]养生之道:
3 / 12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故春夏生长,秋冬收藏,四时之节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篇》:
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所以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篇》:
是故春气暖者,天之所以爱而生之。秋气清者,天之所以严而成之。夏气温者,天之所以乐而养之。冬气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
春主生,夏主养,xx收,冬主藏。 [8]寒变:
古代病名,内容不详。 [9]蕃秀:
蕃(fán),茂也,盛也。秀,华也,美也。 [10]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者,天气尽施于地,地气尽腾于天。 [11]无厌于日:
厌,足也。无过行日中而伤暑,与冬必待日光相反。[12]华英成秀: 不荣而实曰秀。 [13]若所爱在外:
4 / 12
其持己也,使此志无怒。其爱草木也,使华英成秀。曰草木,则凡物可知矣。无怒则气易郁,又必使此气得泄。若有所爱于外,而无所郁。
[14]痎疟:
痎(jiē)疟又为疟之通名。夫痎疟皆生于风。
谓之皆者,统下日作,间日作,间二日或至数日作之疟而言也。 [15]xx:
即万物成熟平定之谓也。 [16]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天气急者,风清气凉也。地气明者,山川景静也。风气劲疾曰急。物色清肃曰明。 [17]夜xx晚起:
原文作“早卧早起”,详见注释[2]早卧早起。 [18]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收敛神气,使秋气之在吾身者和平也。无外驰其志,使肺气之藏吾内者清净也。 [19]飧泄:
飧(sūn),水洗饭也。谓肠胃有风,水谷不化而出也。据此可知飧泄即是消化不良的腹泻。 [20]无扰乎xx:
无扰乎阳,地气固藏,不腾于天也。[21]若伏,若匿:
“若伏”与“若匿”相对为文,犹下文“若私有意”与“若已有得”相对为文。
5 / 12
[22]若私有意,若已有得: 原文作“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意,思念也。若私有意,申上若伏。若已有得,申上若匿。
伏者,初无所有,而动于中,故曰私有意。匿者,已为所有,而居于内,故曰已有得。 [23]使气亟夺:
夺,即今“脱”字。夺本脱失之正字,后人错作攘夺之义,而正义转隐矣。 [24]痿:
痿者,运动障碍方面之病也,今谓之瘫痪。 [25]厥:
逆气从下厥起上行入心胁也。
[26]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 清净: xx。
以下言顺阴阳。阴阳之和者即在四时之中,故特以不和者言之,所谓虚邪贼风当避者也。天气者,阳气也。天气本清净而光明,但阴阳贵能升降,若阴不上升,则阳不能下降矣。
以下皆言不能升降之害。 [27]上下:
原文作“天明”。《太素》作“上下”,是也。
6 / 12
上文“藏德不上,故不下也”,此承上文而反言以明之,故云:
“上下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若如王本,上文言“天气清净,光明者也”,此言“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义不想背乎?天明字殆涉上下文而误。
[28]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 天气不下,则天独明于上矣。
然天之所以明者,以日月之明也。阳独留于上,则阴阳痞隔,日月反失其明,而邪气害其空窍。盖阳气闭塞,则阴浊之气上填而冒其明也。
[29]精: 即晴。
[30]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 xx说:
夫云雾不化其精微,雨露不沾于原泽,是为天气不降,地气不腾,变化之道既亏,生育之源斯冺(泯的异体字),故万物之命,无禀而生。吴崑(昆的异体字)说:
阴阳二气者贵乎交通。若交通之气不能表扬于外,则万物之命无所施受。无所施受,则名木先应而多死。张介宾说:
独阳不生,独阴不成,若上下不交,则阴阳交而生道息,不能表现于万物之命,故生化不施。 [31]名木:
名,大也。名木,木之大者。古或谓大为名,大木谓之名木;大山谓之名山。 [32]菀槁:
7 / 12
菀(yù)与苑、宛、郁通。槁(gǎo),干枯。[33]不荣: 恶气不发,浊气不散也。风雨不节,气候乖乱也。
白露不下,阴精不降也。气交若此,则草木之类皆当抑菀枯槁而不荣矣。 [34]未央: 央,xx。 [35]绝灭: xx(shì)说:
当是之时,贼风数至,暴雨数起,虽天地四时不能相保如平常矣。为吾人者,失前四气调神之道,阴阳升降俱乖其度,犹之天地不交也,则身多奇病,万事多失,生气已竭,至未半之时而绝灭矣。张介宾说:
阴阳既失其和,则贼风暴雨,数为残害,天地四时不保其常,是皆与道相违,故凡植化生气数者,皆不得其半而绝灭矣。
[36]身无苛病:
原文作“身无奇病”。此言圣人顺于天地四时之道,故身无病,无取于奇病也。王注训奇病为他疾,亦非其义。奇当为苛字,形相似而误。苛,亦病也,古人自有复语耳。字本作疴。
[37]天气清净……生气不竭:
本自然段与四气调神之义不相干,其文意不顺承,疑他篇错简也。 [38]逆春气则少阳不生:
春令属木,肝胆应之。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39]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8 / 12
夏令属火,心与小肠应之。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 [40]心气内洞:
今太阳不长,则心气内洞,内洞者,空而无气也。 [41]逆秋气则xx不收:
秋令属金,肺与大肠应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 [42]肺气焦满:
肺气焦枯烦满也。盖谓肺胀,喘满等症。焦满,与下浊沉对文。 [43]逆冬气则少阴不藏:
冬令属水,肾与膀胱应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丹波元简说:
以太阳少阳例推之,此以时令而言之,乃太阴少阴疑是互误。《灵〃阴阳系日月》云:
“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春秋繁露》云:
“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 [44]肾气独沉: 独与浊,古字通。 [45]万物之根本也:
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46]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xx说:
9 / 12
夫万物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则此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养长之道者,养阳气也;秋冬而有养收养藏之道者,养阴气也。正以顺其根耳。高世栻(shì)说:
夫四时之太少阴阳者,乃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
[47]沉浮: 浮沉,独出入也。 [48]生长: 言生长则概收藏。 [49]愚者xx:
xx《xx古今注》卷七: xxxx:
“圣人心合于道,故勤而行之。愚者性守于迷,故佩服而已。”冰说非也。佩(bèi),背也,古字通用。果能佩服于道,是亦圣人之徒也,安得谓之愚哉?胡澍说: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谓圣人行道,愚者倍道也。行与倍正相反。故下遂云“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从与逆亦相反。佩与倍,古同声而通用。
[50]是谓内格: xx说:
格,拒也,谓内性格拒于天道也。
10 / 12
xx说:
格,杆格也,谓身内所为与xx相杆格也。 [51]药:
药者,疗也,所以治病也。[52]斗而铸兵: 临难而遽(jù)铸兵,噎而遽掘井。
【试译】
春季的三个月,名叫发陈。天地间生气勃勃,万物都欣欣向荣。人应该早睡早起,起床后大步在院子里走走,把头发散开,周身弛缓,使自己有生气。在这个时节,只能生育,不能杀戮;只能给予,不能掠夺;只能赏赐,不能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气候来养生(保养发生作用)的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肝,到了夏季就会得寒变,削弱了对夏季生长作用的适应性。
夏季的三个月,名叫蕃秀。天地之气交合,植物茂盛结实。人应该晚睡早起,不要过度暴露在日光下,以免中暑。
不要发怒,要像植物开花结果一样,把气发泄出来,不再抑郁。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来养长(保养生长作用)的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心,到了秋季就会得疟疾,削弱了对秋季收敛作用的适应性。
秋季的三个月,名叫容平。风气劲疾,风清气凉,山川景静,物色清肃。人应该晚睡晚起,天亮了再起床。使心境安宁,精神收敛,思想不混乱。于是秋季的气候就不能损害身体了,肺气也清静了。这是适应秋季的气候来养收(保养收敛作用)的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肺,到了冬季就会得腹泻,削弱了对冬季闭藏作用的适应性。
冬季的三个月,名叫闭藏。水结冰,地冻裂,地气不能上升。人应该早睡晚起,一定要等有日光了再起床。如果有什么意图,都要藏在心里不要妄动。避免寒冷,趋向温暖,不要出汗,否则气就会脱掉。
11 / 12
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来养藏(保养闭藏作用)的法则,违背了这个法则就会伤肾,到了春季就会瘫痪,削弱了对春天发生作用的适应性。
天气本来是清净光明的。如果地气不能上升,那么天气就不能下降,日月就不明,虚邪就会侵害人体的孔穴。天气闭塞了,地气就会遮蔽光明。有云雾,天不晴,白露就不会下降。天气地气上下隔绝而不能交通,万物无以生存,所以很多大树会死掉。浊气不散,风雨无节,白露不下,草木枯槁。恶风屡袭,暴雨屡降,天地四时失去了平常的规律,违背了生存的法则,生物不到一半就绝灭了。圣人顺从天地四时的规律生活,就不会生病。生物顺从天地四时的规律生活,也会生生不息。
违背了春季的气候特点,则足少阳胆经不能起生发作用,肝会变化。违背了夏季的气候特点,则手太阳小肠经不能起生长作用,心会感到空虚。
违背了秋季的气候特点,则手太阴肺经不能起收敛作用,肺部会胀满、气喘。 违背了冬季的气候特点,则足少阴肾经不能起闭藏作用,小便混浊。
阴阳变化与四时运行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圣人正是顺从这个基础,在春夏两季养生养长,在秋冬两季养收养藏,与万物一样生活着。如果违背了这个基础,就像被斩断了根的树一样,生存就成问题了。所以阴阳变化和四时运行与一切生物的生死息息相关,违背了它就会灾害频发,顺从着它就无灾无病。这就叫领悟了自然的法则。圣人顺从自然法则做事,愚人违背自然法则做事,顺者生,逆者亡。顺应自然规律就天下太平,违背自然规律就社会动乱。本应顺从而刻意违反,这是人本身对自然规律的抗拒。
所以圣人不治疗已经患病的人,而要治疗尚未患病的人;不治理已经发生的动乱,而要治理尚未发生的动乱,就是这个道理。疾病业已形成再来治疗,动乱业已爆发再来治理,就像口渴了再去挖井,战斗打响了再去铸造兵器,岂不是太晚了吗?
12 /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