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考察
2021-02-08
来源:步旅网
第37卷第1期 宜春学院学报 Vo1.37.No.1 2015年1月 Journal of Yiehun College JaIL 2015 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考察 黄 震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经济管理系,广东 深圳518001) 摘要:江西客家人从宋代开始移民广西,是移民广西最早的客家民系。其移民主体主要集 中在宋元时期,明清后逐渐减少,移民性质突出表现为政治性移民。移民迁出地以赣南地区为 主,迁入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江西客家移民的到来,为广西客家方言的形成、客家采 茶戏的传播和桂东北地区商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移民;江西客家人;广西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671—380X(2015)01—0055一O6 The History Review of Jiangxi Hakka ̄Migration to Guangxi HUANG Zhen (Shenzhen Op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Economic Management Shenzhen 518001 China) Abstract:Jiangxi hakka,as the earliest hakka migrants to Guangxi,began the mirgation since Song dynasty.The main process of mirgation wiht poliitcal property,happened in Song and Yuan dynasyies,decreasing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south of Jiangxi was the main emirgating raea and the north east of Guangxi was the main immi— rgating raea.The hakka from Jiangxi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hte form of Guangxi hakka language,the spread of hakka ̄traditional opera:picking tea,and the boom of business in the north east of Guangxi. Key words:mirgation;Jiangxi hakka;Guangxi 广西有着800多万客家人,是全国第三大客家 “客家话”为代表,有着独特地域文化特征的汉民 人聚居区。他们的先辈主要是在宋代至明清时期从 族支系——客家民系oD](m2)宋代以后,这里的人 闽、粤、赣等省客家聚居区移民广西后,逐渐形成 口不断增长,加上战乱、灾荒的影响,他们再次走 的一支汉族民系。本文以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为研 上了外迁之路。由于江西赣南地区是中原汉族到达 究对象,对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时期、迁出 的第一站,对客家民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被 和迁入地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两者经济、文化的 誉为“客家摇篮”,是江西客家人主要聚居区。在 相互影响,为两省区的客家研究和经济文化建设提 今天广西客家人中,有一部分的祖籍地就是来自该 供一些历史思考和现实思路。 地区。 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最早出现在宋元时期。据 《太平寰宇记》所载,宋代的广西已的主户和客户 东晋以来,由于受到战乱、灾荒等因素的影 之分,其中的客户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西、湖 响,中原汉族不断向南迁移到达赣南、闽西、粤东 南和广东等地。“客户”虽然不能说明为客家人, 等地。在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中,经 但在这些省份中,江西是两宋时期客家人主要的聚 过数百年的发展,在五代至宋初形成了一支以 居地,因此在这些“客户”中是有不少是来自江 收稿日期:2014一l0—20 作者简介:黄震(1969一),男,广西陆川县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历史学硕士,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近 现代经济史、文化产业、族群文化研究。 ・55・ 第l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37卷 西的客家人。如宋代灵川县的汉族,“俱系客籍, 唐宋以来,赣籍最盛”。E2](P13)据《元丰九域志(卷 六)》(王存等撰)记载,全州有主户29648,客 户4737。州中二美村、鲁塘村的蒋氏,原籍江西 泰和,于宋代迁入。恩乡石梓背各村的刘氏,于宋 代来自江西吉安。文桥文氏之族,宋代自江西庐陵 (今吉安县)来。此外,该县万乡桥渡村的谢氏, 圳头、宅地等村的伍氏,恩乡的陶、美、汪、昌、 聂、翟、闫诸姓,均为宋代从江西迁来。_3】 H 灌阳县巨岩村的蒋氏、东头村的文氏,宋末来自江 西庐陵。[ 】 。 博白县上院村的李氏,其先祖原居 江西庐陵宣化乡,其后代李承元于南宋景定时迁至 广东化州,后代移居博白o[5](v38)郁林文氏,“望出 庐陵”,宋末天祥侄文陛宦于粤,任海北道廉访副 使,卒于任所,陛子文富徒葬郁林,命其长孙来邑 守孝,遂定居于此。 6 武鸣县思业、陇板等村的邓 氏之族,宋初来自江西,系出庐陵。 ㈣ ’至元代 后,仍有不少江西客家人陆陆续续迁入,临桂县的 黄氏,原籍江西,元初迁居桂林,元末其子孙移居 各地。兴安县的唐、文、王、黄等姓氏,元末从江 西庐陵迁来,罗氏一系于元至正间(1341—1368 年)来自江西庐陵,其中不少为客家人。… ’但 元代与宋代相比,其人数、规模则要小了很多,呈 零星状态,比较分散。 这一时期,移民广西的客家人,数量不多,规 模也比较小,迁入地主要以桂东北地区为主,少数 在桂东南地区。移民性质较多属于政治性移民,经 济性移民不突出。这些移民中,江西客家人构成了 这次移民广西的主体,广东、福建的客家人则相对 较少。 进入明朝时期,广西发生了的大藤峡瑶民起 义,明朝政府采取了严厉的镇压措施,造成广西人 口急剧减少,出现了大量的荒地,吸引成千上万的 邻省汉族人民进入广西各地谋生,出现汉族人民移 民广西的高潮,其中来自江西的客家人为数不少。 兴安县的彭氏、李氏、萧氏等,祖籍均为江西庐 陵,明初至天启年间迁来。全州县的刘氏之族,于 明代自江西吉安迁来,其后裔散居于桂北各地。平 乐、荔浦等地客家人的先辈也有不少是明代来自江 西客家地区。…‘ ’柳州龙氏之族,原籍江西吉 安,明万历年间迁来。熊氏之族,明末来自江西吉 水。[ ]( ’罗城县东门乡的吴氏,原籍江西吉安府 -56・ 泰和县,明嘉靖年问“游至广西罗邑西九里上寨 高里村,娶妻卢氏,遂家焉”。I4](P27)郁林的周氏, 梁氏、龙氏,系出江西吉水。周氏先祖周元善为郁 林州学正,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秩 满居留不去”。l8 J(Pt6)博白县凤山陈氏先祖陈景通, 祖籍江西赣州府安远,于明正德四年(1509)孤 身西至博白凤山。凌氏之族,明初来自江西赣州府 长宁县。浪平王氏,原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明弘 治二年(1489年)迁居白州新村。博白朱氏,祖 籍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明成化年问,朱洪珍任广东 灵山县(今属广西)教谕,回籍后,因“慕白州 形胜”,遂于弘治二年由安远迁白州竹根山创 业。L9_‘ ’中共广西省委第一任书记朱锡昂、广州市 市长朱光均为其后裔。陆川县在明代有罗、丘、 梁、周等24个姓氏从江西迁来。[mj‘ ’乌石镇坡脚 村的罗氏之族,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成化、 弘治之交,罗启成偕妻卓氏与4子同迁广西陆川, 在乌石坡脚开业。【I ”黎氏之族,先祖黎官唐在 明永乐年间“游学来梧,爱其风淳俗厚”,后定居 于古合平塘堡(今乌石镇)老圩村官塘坡,子孙 有迁居桂平、兴业等地。[忱】( ’北流县塘岸镇的曾 氏、联石的罗氏,同于明代从江西迁来。¨4Ⅲf 此 外,在桂西北地区也有少量江西籍客家人进入,但 数量不多。 明朝时期移民广西的江西客家人在数量、规模 都比宋元时期要大得多。迁人地区由原来主要集中 在桂东北地区向桂东南地区发展,并且有少量江西 客家人进入到桂西北地区。移民性质仍然以政治移 民为主,但经济性质移民也开始出现,有不少客家 人就是为了谋生而前往广西各地。然而,这一时期 移民广西的江西客家人相对于福建客家人来说,在 数量上又少了许多,关于这方面,参见笔者在 《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考察》一文,u 在此不再进行论述。 到了清代,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又一次出现高潮。 清初,经过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和吴三桂“三藩之 乱”,广西人口减少,土地荒芜,农业生产遭到破 坏。为恢复广西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对广西 地区政治统治,清政府实行了“招抚流民,鼓励垦 荒”的政策,推动了大量客家人移民广西各地。在 康熙至乾隆100多年间,客家人移民广西达到了巅 峰。江西客家人在这一时期移民广西的人数则比宋 第1期 黄震: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考察 第37卷 元、明朝时期要少了许多,迁入地区仍以桂东北地 区为主。桂北全州县的李氏、胡氏、尹氏、吴氏、 饶氏和欧阳氏等,多于清初来自江西。兴安县的王 氏一支于清初从江西迁来,灌阳县文氏一支于康熙 年间由江西庐陵卜居县之觫金村。_4】(聊’阳朔县客家 人多于明清时从江西迁来。[1 J( ’贺县黄田大湾塘 邹氏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从江西省吉安府龙 泉县(今遂川县)迁来,始迁者为l8岁的邹宗 海。[ ] 桂乎县宣二里紫荆山刘氏原籍江西赣州 府长宁县(今寻乌县),乾隆四年(1739年)始 祖刘元偕妻陈氏迁来。来宾县客家的江氏、张氏、 雷氏等于清初由江西迁入。凌云县的王氏和黄氏之 族于清初来自江西。武鸣县蒙氏客家人,系出江 西,蒙有芳于清初举家迁来,其后裔多住城东、城 北。[ 】(嘲 到了清中期,在广东发生“土客械斗” 事件后,再次出现大量客家人移民广西。这次移民 潮中,绝大多数是广东籍的客家人。 在清代客家人移民广西高潮中,人数比起前朝 来说,其数量、规模、分布地区则要更大、更广, 而构成这次移民主体则主要是广东客家人,而江西 等其它省份的客家人移民广西者则是极少数。移民 性质由宋元至明代时期的政治性移民转向经济性移 民,大部分的客家人移民广西主要以垦荒、开矿、 经商为主要方式。移民目的地也由以往集中在桂东 北和桂东南地区向桂西北地区深入,由此而形成了 “小集中,大分散”的分布格局。 宋元到明清时期,大量的客家人移民广西后,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拥有800多万的民 系。从其源流来看,广东籍客家人占了大多数,其 次是福建籍,次之为江西籍。尽管江西籍少于广 东、福建,但江西客家人在移民广西过程中也呈现 出其不同的特点。 从移民性质来看,突出体现其政治性移民的特 点,而经济移民性质不明显。一是官宦广西。这种 情况在宋元时期,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是比较突出 的。如柳州的阳氏之族,系出江西庐陵,其先祖于 宋代任官维容,解甲后徒居柳州。[ 】 ’武鸣县的 刘氏之族,其始祖禄,宋末任职邕州通判,元兵进 犯后,弃官隐居于武鸣,今县南刘氏,皆为其后 裔。武鸣县的黄氏之族,始祖黄宗文,来自江西吉 水,仕元为邕州参军,后b居于此,今乡宦、黄 家、黄盖、武山各村黄姓皆为其后裔。[4 J(n 进入 明季后,仍有不少江西客家人任官广西的。如融安 县石浪村的石氏,其先祖石昆湖系江西人,在明嘉 靖年间以军功任三楚督道,奉其祖兴延b居马平县 之油柞村,未几再迁往融安县之石浪村。l_ l武鸣县 的周氏之族,祖籍江西庐陵,明初,其先祖知武鸣 县事,卒于任,其裔遂居焉。 4](嘲 博白县沙河王氏 始祖王讳瑞,系江西岁贡,于明弘治二年(1489 年)任博邑教谕,由江西赣州府安远迁来博白县陀 角堡新村b居而家。[ ]‘丹 进入元代后,仍有不少因 任官来到广西的。陆川县米场镇梁氏来祖道畅,原 籍江西省吉安府吉安县,于元朝二年(1334年)考 取贡生,授郁林州南流县(今陆川县)教谕,任 期满后定居大墉。[1 宋元时期,这些任官广西 的官员,有不少期满后,留居广西各地,成为广西 客家人的重要来源。二是因避难进入广西。江西还 是宋代抗金、抗元斗争的主战场,赣南地区是南宋 抗元斗争的重要阵地,失败后也有不少客家人流落 到广西。到了明清时期,虽然也有部分江西客家人 为谋生的经济性移民来到广西各地,如临桂县邱氏 始祖元达公,于乾隆年间1775年左右,从江西万 载逃荒到临桂县,先是租地耕种,后以开油房为 生。["](脚’但并不影响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以政治 性移民为主体的性质。 从移民迁出地来看,主要集中在赣南的赣州、 吉安等地区。中原汉族人民自东晋南迁以后,到达 赣南地区,成为客家民系形成的第一站,被称为 “客家摇篮”。据罗香林1933年的统计资料,江西 省有纯客县10个,分别是寻乌、安远、定南、虔 南(今全南)、信丰、南康、大庾(今大余)、崇 义、上犹,非纯客县有赣县、兴国、吉安、吉水、 泰和等l7个。[ ]‘ 台湾学者陈运栋在对江西客家 人的分布上和罗香林大同小异,只是在非纯客县方 面则增加了3个。[墙J( 当代江西客家学者吴福文、 万芳珍、刘纶鑫、周建新等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江西的纯客县有l8个, 非纯客县有20个。这些县市主要集中在现在赣南 的赣州、吉安等地。 ]‘嘶 宋代时期,这里成为 当时江西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口不断 的增长,赣南地区的客家人开始外迁,近迁主要集 中在粤东北、闽西南地区,远迁则有一部分来到当 ・57・ 第1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37卷 时的广西地区。因此,从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移 民广西的江西客家人中主要来自赣南地赣州、吉安 等地。同时,以“官宦”为主要方式的政治性移 大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奠定了广西客家方言形成的基础。宋代以 来,闽、粤、赣地区的客家人移民广西后,他们秉 民特点,又与两宋时期的江西,书院、州学、县学 承“宁卖祖宗田,不掉祖宗言”的祖训,坚持使用 他们自己的语言。随着迁入广西的客家人数量增多, 兴盛,教育发达,不少学子因科举而致仕有着很大 的关联。北宋一朝江西进士共有1729名,其中南 部的吉州276人,虔州76人。南宋时,江西进士 3669人,吉州657人,虔州86人。[加]( 。 元 代,江西进士137名,吉安路进士29名。[ ]( ’’ 这些进士中有不少是客家人,他们任职后当中有些 到了广西地区任职,如前所述武鸣的刘氏和黄氏、 郁林的周氏、博白的朱氏等。 从移民迁入地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地 区。以桂林为中心的广西东北地区,毗邻湖南,处 于湘桂走廊通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南征岭 南地区,派史禄负责修建的兴安灵渠通航,连接了 湘江和漓江,成为了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重要通 道。在秦至唐宋时期,大量的中原人通过这一交通 要道,进入广西各地。而处在这条道路上的桂林, 既是中原汉人最早进入广西的地区之一,也是留居 汉人最多的地方,直到宋元时期,桂东北是广西经 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正如“粤西自桂林外,昔称 瘴乡”。同时桂林也是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吸 引了大量的政客、文人前来任官和游历。在这一时 期,进入广西的客家人大都是到达桂东北地区。江 西南部地区的赣州、吉安等地毗邻湖南,是离广西 最近的地方。他们大多是经湖南从龙虎关或由富川 的苍梧古道进入广西。[ ]‘ 因此,政治、经济、 文化的因素以及地缘的关系,桂东北地区是客家人. 移民广西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江西客家人移民广 西最为集中的地区。 由于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政治性移民特点明 显,移民地区以桂东北为主。后来移民广西的福 建、广东客家人,则以经济性移民为主要特点,福 建客家人主要集中在桂东南地区,广东客家人则主 要分布于桂东和桂中等地区,这就是今天广西客家 人在地理分布上的一个基本格局。 客家人移民广西各地,成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 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最早移民广西的江西客家人, 对广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也产生了较 ・58・ 队伍的壮大,使得客家话在南宋淳熙年间(1174— 1189年)成为了广西重要的方言之一, j【n 时任桂 州通判和钦州教授的周去非在其所著的《岭外代 答》一书中进行了调查和描述。[ ] ’书中所记载 当时的一些客家方言和今天赣南地区还有些相似之 处,如广西客家话的“早日朝时”,赣南客家话称 为“朝”。 “晚日哺时”,赣南客家话称“夜哺 头”。“长于我称之日老兄,少于我者日老弟”,赣 南客家话中在尊称上冠以“老”字。“令人先行日 行前”,赣南客家话把“走”也称“行”。江西客 家人作为这一时期的移民主体,对广西客家方言的 形成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南宋时期广西的客家方 言较多与赣南地区的客家话比较接近。笔者曾到过 赣南地区的多地,在用家乡(广西陆川县)的客 家话与当地人交流时,没有什么语言障碍,特别是 一些基本读音都较为相似。但是,今天广西客家话 与广东客家话更为接近,与明清时期大量的广东客 家人迁来有关,这在桂东、桂中地区更为突出。 二是形成了新的采茶戏剧种——桂东北“采 茶调”和桂东南“采茶戏”。采茶戏是我国的一个 地方剧种,它起源于江西南部地区,后流行于江 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 的一种戏曲类别。采茶戏在传人广西后,与当地民 间文化结合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但名称也有 所不同,在桂东北地区称为“采茶调”,桂东南地 区则仍称为“采茶戏”。桂东北“采茶调”是在明 清时期由广西的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融 合了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一些元素融合而成。 桂东南采茶戏于明末年(公元1628年前后)从江 西赣南传人博白,结合当地的舞龙、舞狮、唱竹 马、唱麒麟等民间艺术形式发展成为载歌载舞的民 间艺术。至清代已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到了民国 逐步发展成熟。这两种地方剧种表演形式与江西赣 南采茶戏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l【2 因此,可以说桂 北“采茶调”和桂南“采茶戏”的形成与江西客 家人移民广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桂东南 地区的“采茶戏”与江西赣南“采茶戏”的渊源 第1期 黄震: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考察 第37卷 关系,以及表演的内容、形式方面有着共同之处, 于2006年一起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这无疑对今后两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起 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繁荣了桂东北地区的商业活动。广西自古 以来被称为“瘴乡之地”,自然环境的恶劣、战乱 频繁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广西社会经济发展 缓慢,长期落后。随着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大量汉族 移民来到广西,这种状况在明清时期才得以逐渐改 变。江西客家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桂 东北地区的商业发展上。 宋元时期,桂东北成为广西的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因素的影响,这一 带的商业仍然十分落后,“士重取与农务稼穑,宣 多结茅,家鲜储蓄,不事商贾,不谙官役,质朴淳 厚亦天然也”。[ 】( ’明清时期,毗邻广西的各省商 人纷纷进入广西各地经商,在这些人桂商人中,主 要有“粤商”、“湘商”、“赣商”、“闽商”等四大 商帮。其中,粤商势力范围最大,资金亦最为雄 厚,其活动区域几遍广西各地。其次为湘商,再次 是赣商。[巧]‘ 赣商虽然无法与前两者相比,但在 桂东北地区,其影响又是突出的。首先,在桂东北 地区从事商业经营者中有不少是江西客家商人。其 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阳天一,他于清代咸丰年间从江 西吉安府来到桂林经商,在经商多年有了一定的积 蓄后,创立了“天一栈”店号,以经营豆腐乳、 辣椒酱而出名,成为桂林的名牌产品,在被誉为 “桂林三宝”的产品就占了两者,不仅走俏国内, 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 其次,“江西会馆”在 桂东北最为集中,数量最多。明清时期,各地商人 外出经商后,为了便于“联络乡情,敦睦桑梓”, 他们建立由原籍地商人所组成的会馆,以供同乡同 行集会、寄寓之用。在广西经商的外来商人中,他 们也按原籍地建立了会馆。至清代,广西共有会馆 205个,其中有广东会馆91个,湖南会馆39个, 江西会馆32个。广东会馆遍布全省各地,湖南会 馆、江西会馆主要集中在桂东北地区,分别为27 和24个。 从分布率来看,江西会馆75%集中在 桂东北的桂林和平乐两府,而广东会馆只约占 27%,湖南会馆约占67%,这就说明了江西商人 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桂东北地区,在今天桂林市区和 所辖各县的县城以及部分圩镇仍然保存有江西会 馆。这些会馆组织,虽然不能说是由客家人建立, 但也可以肯定在这些会馆组织中,有不少是来自江 西的客家商人。如灵川县大圩古镇始建于北宋初 年,至明代成为桂东北地区重要的集散地,成为明 代广西四大圩镇之一。明清时期,在这里经商的商 人来自江西、湖南、广东等地,并建立有会馆,其 中建筑规模最大的是江西会馆(万寿官)。[ 。]‘啪’ 总的说来,包括赣籍客家商人在内的江西商 人,虽不如后来的广东商人对广西商业发展影响 大,但在局部地区即桂东北地区的影响上又是非常 突出的。 四 以上考察了江西客家人移民广西的历史过程、 移民特点以及对广西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说明了 两省区在族群特征、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有 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对于今天两省区的社会文化 和经济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实现两 地的文化互动。广西、江西都是我国重要的客家人 聚居区,地缘相近,血脉相传,文化相承。在今天 客家热潮中,要结合这些特点,开展各种文化交流 活动。一是以两地的高校、科研机构为阵地,举办 客家学术研讨会,共同推动两省区客家研究的深入 和发展。二是以“客家恳亲大会”为平台,促进 民众的友好往来,加强两地的文化联系。这些活动 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两地的客家文化活动,而且也为 两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搭建一个重要的平台。 第二,发挥两地客家文化资源的优势,加强两 省区的经济合作。广西、江西有着丰富的人文资 源,如客家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两省区要 充分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加强经济合作。一方面, 通过旅游开发,推动两地群众的旅游往来。另一方 面,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行两省区经 贸往来,拉动两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在资源开 发、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招商引资和市场拓展 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两省区的经 济发展。 第三,共同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茶戏 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新。赣 南采茶戏和桂东南采茶戏,有着共同的渊源,它不 仅是两地客家人重要的文化活动,而且是客家人的 ・59. 第1期 宜春学院学报 第37卷 文化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 两地的客家采茶戏剧团要加强合作,互往进行表 演,让两地群众更多了解和认识客家采茶戏,提高 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同时,在采茶戏的创新上加强 研讨,让这项文化遗产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发 展。保护是为了传承,传承需要创新,创新更是为 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只要两地加强合作,采茶 戏就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江西、广西同是我国的客家大省和革命老区, 在历史上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发展都做出 过巨大的贡献。那么,在今天的国家建设中,两省 区进一步加强合作,实行优势互补,不仅是当前两 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一条新思路,也是立足地方、走 向世界的一个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M].台北:众文图书股份有限 公司,1982. [2]刘介编撰.广西通志稿[M].转引自钟文典:广西客家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唐载生.全县志(民国24年铅印本)[M].台北:成文 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4]钟文典.广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李万英.上院李氏族谱(博白)[M].1991. [6]文稼.广西玉林文氏[N].大众日报(玉林),2O0O-5—1Q [7]罗芳贵主编.柳州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8]周志桂,周家明等编.周氏族谱(玉林)[M].2001. [9]彭会资主编.博白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1O]陆川县地方志办公室.陆川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 ・60・ 大学出版社,2011. [11]陆川县乌石镇坡脚.罗氏族谱(序)[M].1997. [12]陆川县乌石镇官塘.黎氏族谱[M]。2001 [13]黄震.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考察[J].玉林 师范学院学报,2006(6):90—94. [14]王建周主编.桂林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15]融安县大良镇石门村.石氏宗祠序并重修碑记.民国 十七年十月初五日立. [16]黄志荣.陆川百家姓宗支集[M],2006. [17]王建周主编.桂林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1. [18]陈运栋.客家人[M].台北:联亚出版社,1979. [19]周建新等.江西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20]许怀林.江西通史(北宋,南宋卷)[M].南昌: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8. [21]吴小红.江西通史(元代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 社。2008. [22](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扬州:广陵书社,2003. [23]刘廷新,潘光辉.赣南、桂南采茶戏比较研究[J].四川 戏剧,2009(5):68 [24]全文炳修,吴嘉犹撰.平乐县志(清光绪十年刊本) [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25]黄滨.近代粤港客商与广西城镇经济发育[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5. [26]刘毅.桂林天一栈豆腐乳[A].政协桂林市文史资料 研究委员会编.桂林文史资料(第9辑)[C].1985. [27]侯宣杰.清代以来广西城镇会馆分布考析[J].中国地 方志,2005(7):45—55. [28]容小宁主编.广西古村落文化十大品牌[M].南宁:广 西人民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蔡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