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2-01-26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郭岱光

来源:《教师·理论研究》200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结合两课教研室针对全院系学生关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模块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并结合现状谈如何在两课教学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修养;研究与实践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以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形式广泛存在着。中华传统文化将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二、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为了让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精华,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做理想远大、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两课教研室面向全院各系的同学,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大学生人生观、大学生道德修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婚姻家庭观、大学生法律意识”为模块进行调查,请法律系的同学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当今社会急剧转型、道德滑坡及各种不良思潮日渐汹涌,广大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甚少,传统文化根基的缺失,导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令人堪忧。调查数据显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有价值的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对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学生目前对此认识不足,表现为: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我们感到高年级的学生由于面临毕业求职功利心更强,自我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80后、90后的学生受全球化的影响更深,而且有些学生错误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在他们的头脑中,淡忘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反而受西方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更深。因此,我们感到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注重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我国文化发展战略和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应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P14)课程分绪论和八章,内容丰富,章章可以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教学,且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可以结合“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训,分析和论述志向和自强对一个人成就事业的作用。它既是对个人提出的,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提出的一种道德规范;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可以将“公忠体国”的传统道德赋予新的解释,即爱国精神。“公忠”要求是整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在必要时具有献身精神;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的主题词是儒家关于“善处贫与富、富则以义处之、贫则安贫乐道”的代名词。应根据儒家有关论述,分析和论述上述精神境界对现代社会的人们追求人生价值,树立崇高道德追求的现实意义;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讲授的是克己奉公、孝慈仁爱。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资源,我们要善于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智特点,切准时代脉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传授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全面发展且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聂翔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格塑造.人文探索,2008(10).

[2] 周春晓,徐莎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王莉萍,王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0(11).

[4] 石涓.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