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考古报告

2021-12-29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考古报告

作者:杨璇

来源:《卷宗》2020年第15期

摘 要:考古报告是对被发掘遗存资料整理的结果,其记录的内容是发掘者或考古报告作者从被发掘遗存中所能提取到的信息,考古报告对于大多数考古学研究者来说是第一手的发掘资料,考古报告的重要程度需要我们对其编写的好坏进行一定的认识。本文以殷墟的发掘报告为叙述对象,浅谈作者对这本考古报告的读书心得。 关键词:考古报告;殷墟;卜骨

什么是理想的考古报告呢,张忠培先生对考古报告的定义如下:“考古报告者,是被发掘或经调查的遗存的一种有限的和作者从这类遗存获得的信息的载体。发掘是对遗存的科学的保护性破坏,故考古报告是对这类被破坏了的遗存的一种必要的保护形式。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人们要再了解已被发掘了的遗存,除了查看文字记录、图纸、照片及获取的遗存外,就只能阅读考古报告了”。由于考古报告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一篇考古报告的内容,更要学会思考如何去认识和使用這篇考古报告。接下来我将以《殷墟发掘报告1958——1961-1》做主要叙述,叙述内容主要包括殷墟遗址的发掘背景、发掘报告的体例与内容、以及对它优缺点的评论等几个方面。 1 发掘背景

殷墟遗址位于洹河河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周围有黄河、漳河、淇水、洹河。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范围约二十四平方公里。

殷墟的发掘始于1928年,截至1978年,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大致可分为1928-1937年间的前段和1950年以来的后段两大阶段。1953—1958年春,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又相继在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并有较多收获。1958年-1961年的这次发掘工作,大部分是在配合基建工程进行的。此次发掘的地点共十三个,发掘遗址的总面积为7034.3平方米。还单独清理了殷代长方竖穴墓一百余座(不包括探访内发掘的墓葬)、排葬坑一排十座和殷代车马坑两座。所发掘的十个殷代遗址,从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陶器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梅园庄为代表的商、殷交叠层;一类是以苗圃北地为代表的殷代早、中、晚三期文化交叠层。1961年殷墟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 发掘报告的体例与内容

体例:报告共分六章:第一章:序言;第二章:殷代遗址文化层的叠压情况与陶器分期;第三章:殷代遗址;第四章:文化遗物;第五章:殷代墓葬;第六章:结束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遗物部分按时代早晚分为“梅园庄Ⅰ期”与殷代(即苗圃各期)两部分。在殷代部分中,除有关铸铜和制骨遗物分别在各该有关遗址中介绍外,其余均按器物质地,加以统一的分类、分式综合叙述。至于各遗址中所出器物的品类、式别及其数量,则分列附表以备参考。墓葬部分是将四年来所发掘的所有殷代长方竖穴墓、陶棺葬分别统一分类、分期综合叙述的。从报告的材料披露情况来看,材料披露较为完备。部分无法在标本中列举出来的,多在附表中做出了相应信息的披露。

内容:1958-1961年的四年发掘,主要是在洹河之南,洹河北岸的发掘,工作重点是手工业作坊和居住遗址,另外也单独清理了一批墓葬。1958-1961年发掘的十个殷代遗址,从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陶器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以梅园庄为代表的商殷交叠层;二、以苗圃北地为代表的殷代早、中、晚三期文化交叠层。此次发掘中面积较大、遗迹现象较丰富的仅有苗圃北地和大司空村两处,因此在报告中做了详细的叙述。孝民屯西为一铸铜作坊遗址,北辛庄为一制骨作坊遗址。其性质分别与苗圃北地和大司空村第四区接近。小屯西地、梅园庄等几个遗址,大都揭露面积不大,遗迹现象亦较少。由于发掘地点较多,而且有的地点是过去殷墟发掘中未曾涉及的。(如:苗圃北地、梅园庄、孝民屯、北辛庄、白家坟等处),因此,对了解该地点殷文化层的堆积情况以至整个殷墟的布局都是有益的,特别是苗圃北地铸铜作坊和北辛庄、大司空村制骨作坊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殷代的手工业提供了新资料。 3 发掘报告的优缺点

根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第六章内的规定对该报告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3.1 时效性

在规程中第十九条第(一)点中规定:田野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编写、发表发掘报告,多年发掘的大型遗址应及时发表阶段性报告。殷墟遗址陆陆续续发掘长达半个世纪,1928~1937年的发掘资料曾以不同形式刊载于《安阳发掘报告》和《田野考古报告》。历史语言研究所逐渐编写了《小屯》、《侯家庄》两大系列的正式考古报告。此次发掘是在1958--1961年进行的,发掘报告是在1987年编写的,历时二十六年之久,虽说殷墟遗址面积较大,资料较为丰富,因发掘质量不高而使得整理工作的时断时续,报告与发掘之间时间线拉得如此之长,但是时效性这个问题使得我们在认识并探讨殷墟遗址发掘报告的内容时需要进行一定的思考。 3.2 客观性、系统性与全面性

在规程第十九条第二点中规定:发掘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全面、系统。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进行叙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客观性:在该发掘报告中,全文较为客观地进行描述,在对考古发掘资料进行分期先是基于地层学然后在每期内在进行类型学的分期,总体较为客观;殷墟文化的分期经过实践验证,富有说服力;展示出的此次发掘的基本布局清楚。

2)系统性:该报告属于发掘资料结果呈现式的报告,整体阐述结构从大到小,从空间范围上到时间发展,从每个地层的遗迹开始,到遗迹内的遗物介绍,从而对遗迹遗物的分析总结,呈现内容较为 系统。

3)全面性:该报告阐述的在对遗址的分析研究上,公布的内容丰富,附表有9个,涉及的问题全面,包括分期与年代、聚落形态分析、墓地布局、墓葬形制、社会性质、生产手工业与环境、与周边文化关系等内容,这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内容是一本编写者对发掘所见和其释放信息的认真观察与推理,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是有研究水平的考古报告。

4)科学性:在考古报告中存在着严重的图表标示问题等问题,如插图中指北针方向不统一;图版中有些图像色泽太深,清晰度甚差;还有个别错别字。这些错误提醒我们在使用本报告时多加注意。 4 总结

2018年是殷墟发掘九十周年,我也有幸去读了这本报告,感触颇深。唐际根先生说:“尽管殷墟发掘并不像有的学者评价的那样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也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在后来的半个多世纪中与欧美考古发展同步,但殷墟发掘无论是九十年前的筚路蓝缕,还是后来的风雨历程,仍然是伟大的考古活动。”通读这篇发掘报告后,感触最深的也是今后学习研究中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要重视并且学会使用第一手资料即发掘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发现与研究[M].科学,1994. [2]中国.田野考古工作规程[M].文物出版社,2009.

[3]李济总编,傅斯年,董作宾,etal.安阳发掘报告专刊[M].安阳发掘报告,专刊.北平北海公园内本所,1931.

[4]李济等编.《田野考古报告》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 [5]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张忠培.漫议考古报告.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日.

[7]禹剑.论殷墟甲骨卜辞的性质——兼论殷墟甲骨占卜之后的“甲骨档案期”和“甲骨埋藏期”[J].档案管理,2018(6).

[8]唐际根,荆志淳.殷墟考古九十年回眸:从“大邑商”到世界文化遗产[J].考古,2018(10). 作者简介

杨璇(19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硕士,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