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城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园林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园林绿化中的影响不可轻视。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造景的特色,提出了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造景;造景应用
近年来城市环境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各地园林绿化的建设也逐步加快步伐,许多好的园林景观已经能够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恰当地把握植物之间的选择和配置,深刻体现历史文化的内涵。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不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们提供一个文明、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人们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和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予以调整、舒缓。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局部小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概念
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的指导下,在满足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如乔木、灌木、草坪等植物材料,再配合建筑、山石、水体等其他点缀,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的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仔细选材和合理配置,建造出符合规划要求的自然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多样化景观的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体现了技术人员独具匠心的构思和巧妙的技艺,他们采用栽培管理、整形修剪、搭架造型等艺术技巧创造出了一幅幅美妙的艺术图景。这其中包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将园艺学、美学、建筑学等艺术融于一体,使不同审美要求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满足人们对美好环境及崇尚自然的追求。 (二)意义
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和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城市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密不可分。吸收中外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工业、商业贸易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景观的创造已成为一个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因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城市环境中,要创造生命之绿,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是唯一的途径。植物作为园林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缺的材料,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植物造景已成为园林建设的主流。植物造景在其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沉淀着人类社会中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无数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先辈们创造出优美的造型艺术,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造型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征。不同的造型和色彩给我们创造了无限的视觉感受和精神上的享受,研究它们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它们为人类社会服务。 二、园林植物造景原则 (一)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在尊重植物生态习性的基础上,为缓解环境恶化的现状,结合生态学原理而产生的。由于温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自然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正所谓“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能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耳!”即只有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才能营造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 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利用生态学原理,合理化选择植物种类、精心配置,从而大大提高绿化成活率,形成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并且节约成本,是对生态学原则的进一步阐述和应用。 (二)美学原则 1、多样统一的原则
统一是指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风格等,要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根据园林主题来确定一致性的程度。十分相似的园林组成部分会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相似程度小的园林组成部分让人感到轻松活泼。 2、协调与对比的原则
协调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的统一。在园林中协调的对象有体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景物的相互协调必须相互有关联,并且具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 3、对称与平衡的原则
这是指在园林的整体或局部空间里,通过和谐的布置达到感觉上的对称,使人舒适愉快。植物自然存在着两种对称,一是两侧对称,如植物的对生叶,二是辐射对称,如菊花头状花序上的轮生舌状花,可以按照这两种对称进行植物配置。 4、均衡的原则
这是植物配置时的一种布局方法。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及建筑等组成的,它们表现出了不同的重量感,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则为稳定。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顺眼。
5、韵律和节奏的原则
植物配植中有规律的变化,就会产生韵律感。如一种树等距离排列称为“简单韵律”,一种乔木和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称为“交替韵律”。随着植物种类增多或更多交替排列,韵律感会逐渐丰富。人工修剪的绿篱可以剪成水平状、方形起伏的成垛状或弧形起伏的波浪状,从而形成一种“形状韵律”。 三、植物造景的基本手法 (一)做到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同时植物配置时,还要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好,与相邻窄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 (二)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种手法。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景观,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 (三)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问可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空间,冠下空间,封闭性空间,竖向空间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四)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人们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来形成,如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植物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在植物造景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是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所需求的。 参考文献
[1]彭卫强.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西部科技.2009,1. [2]刘洪铭. 浅谈植物造景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杂志.2008,29. [3]陈名雄.探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J].城市建设.2009,38. [4]侯庆云.浅谈植物造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J] 北方园艺.2002,29. [5]傅立群.园林植物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
[6]王锋,曲璐.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09,2.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的艺术手法与发展的意义
园林植树造景,即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方面的灵感,来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间。
中国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有独特的风格,有高度的艺术造诣,博大精深,特别是江南私家素。 江南园林志》写道:园之布局虽变幻无穷,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園”字之内。今将“園”字解之:“囗”者围墙也。“土”者形似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前似石似树。“由此可见,植物为园林造景一重要元素。“古人云:”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植物对于造园是不可缺少。英国风景园林学家B.claustor认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都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景的一条基本原则。”
现代植物造讲求群落景观。“师法自然”植物造景利用乔、灌、草形成树丛,树群时更注意深浅坚有,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疏落有至,开朗中有封闭,封闭中辟开朗,从无形之虚造有形之实,体现自然环境美。配置艺术手法可试论如下:
一、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
由于每种植物都具有它的个性,有不同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如落叶、常绿之分,慢生、速生之分。喜阳、耐阴之分,喜酸性与耐碱之分,耐水湿喜干旱等等一系列。水池易种湿生植物落羽衫、垂柳、池衫、枫杨等,
二、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
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运用植物材料来创造园林意境。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
子”,红豆的相思,垂柳的惜别,松柏的苍劲,竹之虚以有节,梅之独敖霜雪,兰之幽忧清香,莲荷的吉祥如意等等采寓。
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三、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
四、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季相。
在我国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春夏时节鲜花锦簇,二月兰、山桃、迎春、连翘等。早春竞争花开,月季、桃花、梨花、樱花等相继绽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干虬劲四时演园观。
五、配置方式的多样化。
植物配置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与混合式种植。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它把植物景观创造和中国人的自然观、社会文化观有机联合起来,形成奇特的理念和理法;并以其自然清幽、情景融合的景观作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光辉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中国古代文人雅客崇尚园林隐居的侧面,对不同时代的传统园林的营造技艺伎俩,做了必定程度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遣景;技艺特点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高深的园林系统,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则是营造传统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遵守着“天人合一”和“文以明道”两大理念。前者反响着中国人的自然观,体现在植物造景设计与自然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之中;后者反响着中国人的社会文化观,规范着植物造景设计表现社会文化价值的做法。
通过对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特点的探析及其文化内涵的发掘,一方面有助于懂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内在接洽,懂得特定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园林艺术的审雅观;另一方面,有助于从中得到些启发,以便在现代园林发展利用中,无论是全部园林的立意、构思、布局还是局部景观的表达,我们都应当联合当今文化思想、生活方法、价值观念以及科学发展动态、民族习俗以及观赏者审美需求,最终设计出既实用又雅观兼具品味的园林作品。
1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施展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俏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植物配置更是一门科学、艺术,是绿地建设的灵魂。它融合、渗透、演绎了人类的精力、文化、生活、运动诸要素;与植物学、园艺学、景象学、土壤学、美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历史、人文有着诸般紧密的接洽,是一个有机的活的空间艺术。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良生活环境,为人们供给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运动的场合,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问。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现。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良环境、气象和防风、庇荫的基础功效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点。
2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一个源远流长、博大高深的园林系统,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对丁现代的园林设计师来说,发掘其艺术和文化内涵,联合时代特点,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2.1比德传统
“比德”说是儒家的自然审雅观,它主意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大自然的山水花木,鸟兽鱼虫等之所以能引起观赏者的美感,就在于它们的外在形态、生态上的科学生理性质,以及神态上所表现出的内在意蕴都与人的本质、
本质力量产生同构、对位弓共振,也就是说有与人好的本质、本质力量类似的形态、性质、精力的花木可以与审美主体的人(君子)比德,亦即从山水花木观赏中可以领会到某种人格美。
因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们,在经营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便总是以具比德内涵的植物为首选花木。例如,在园林植物中,广泛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孔予说:“岁寒,然后知松柏知后凋”(论语·子罕):苟子中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明确把松、柏的耐寒特征,比德于君子的刚强性格。
2.2具有“雅、静、清、逸、飘”等闲情美
对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单一性地看作“比德”型景观,显然是过于调,缺乏情趣。所以,园主常根据自身之爱好,特别是那些官场失意,隐影于朝外的士大夫,总是选取合适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林中适当的地位,按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更,可以四时八节地邀约知心好友,观赏吟咏。例如,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是一种具有“标格清逸”精力属性美的花木。宋代范成大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梅谱前序);徐致中夸奖:“要知此花清绝处,端知醉面读离骚”;陈与义夸奖道:“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度更清殊”;洪璐夸奖它:“性姿素朴,仪容古雅”。
2.3崇尚自然,寻求天趣
古代无论儒、道、佛三家都讲“天人合一”,认为人对自然要采用顺应、尊崇的态度,人要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密切和谐的关系,特别是道家极力推重天地自然之美,提倡“人法地,地法天,人以天地为法。”“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庄子》)。这种思想反响在园林植物利用上就是崇尚自然、寻求天趣的本质美,不仅植物材料起源自然,而且不加修剪来展现植物色、香、姿等自然面貌。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吾家满山种秋色,黄金为地香为国”表现荷花和菊花的色彩美;杨基的“半粒能含万斛香,一枝解夺千姝丽”展现桂花的香味美;苏轼的“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展现梅花的俯态美。
2.4具比兴内涵
与“比德”传统不同,“比德”说着重于通过花木形象寄托,推重某种崇高的道德人格,而“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转达某种情趣、理趣,诸如“石榴有多子多福之意”、“紫荆象征兄弟和睦”、“竹报平安”、“玉棠富贵”、“前榉后朴”等,总之,这是中国传统赏花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善用比兴,赋予花草树木以必定象征寓意,其内涵多是“福”、“禄”、“平安”、“富贵”、“如意”、“和谐美满”等吉祥的祝贺之意。
2.5田园美
“寓擅长美”的传统古典审雅观,使得一些鲜果时蔬也成了古典园林中的一道美景,同时,采收时用以招待亲友或家人尝新,亲手劳作,共享时鲜,也不失一种田园情趣,其乐也融融。上林赋中就提到了39植物造景物,诸如卢橘、黄柑、橙、枇杷、留落(石榴)、离支(荔枝)、蒲桃(葡萄)、隐夫(樱桃)、杆(银杏)、胥邪(椰子)、燃(酸枣)、亭奈(棠梨)、枣、杨梅、樱桃等果树,这阐明在上林苑中果树也是点缀园景和采食鲜果的兼用造园材料。在有限的空间里,仅仅配置上这些颇具文化内涵的植物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古代士大夫们常常借助必定的表现伎俩以创造出无穷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3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特点 3.1自然空间处理法
自然空间处理法重要有主景、衬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借助这些方法可以增长园林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景观特点,使植物景观更富于内涵。
(1)主景、衬景。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够体现园林的功效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沾染力,是观赏者视线集中的焦点。衬景对主景起烘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在安排上有所不同。如苏州园林狮子林中的问梅阁前断定以梅花为主景,为了突出主景,选择了数量较多且姿势精巧的梅花,并将之放在视线的焦点处加以表现,同时为突出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选择了象紫薇、海棠这些在外形、数量、地位、花期、内在特征稍有差别的植物烘托梅花,从而使问梅阁的主景更加鲜明、突出。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的景点大多采用这种伎俩营造而成。 (2)隔景、障景。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非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挡住,使观赏重点突出。有时隔、障合宜也具有烘托作用,使重点更为突出。用作隔、障的植物与被挡对象问的距离,影响着遮、挡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则遮、挡领域宽,欠周密;反之则遮、挡领域狭,较周密。
(3)框景。框景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植物景观),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框架或由乔木枝叶交互合抱而成的自然空框以及人工整形的绿门、绿窗或绿框架而形成的透明空隙,把远景(远处的植物景观)包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将现实风景误认为是画在纸上的图画,因而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4)借景。借景有多种方法: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的原则:“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因其可以增长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形成空间的虚实、疏密、明暗的变更对照;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内容和意境,
加强空间气氛和情趣,因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广泛。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借植物之景的佳作。自居易构建草堂时,以草堂为视点近借护崖的千余竿修竹、直插云霄的古松老杉、缀织攀绕的女萝和茑萝、自然野趣的花卉,远借春花烂漫的锦秀谷,从而使他的“庐山草堂”成为中国古代自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3.2象征伎俩
象征伎俩是指借用植物等媒介材料来表达必定情绪和趣味的景观营造方法,通过它可以领导游赏者凭借植物景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调动起形象思维,去想像、体验意境空间。如:传统的松、竹、梅傲霜迎雪,屹然矗立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喻为“四君子”;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承德避暑山庄以松柏为基调,骨干树种寓意皇权万古长青;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德;竹子有“虚心、挺拔、积极进取”之意。
3.3园林题咏伎俩
即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内容的提示来揭示植物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些伎俩可称为“点景”,在艺术上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之作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借助语言的表达功效能够让观赏者从眼前的物象,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自由想象升华到精力的高度,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境界即意境。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可以说重要是用这种伎俩来达到造园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入懂得,并借此而获得精力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境界的目标。 3.4“法天象地”法
“天人之际和谐”的宇宙观,使古代士大夫们一方面领会到宇宙的无穷无尽,自然的广阔无际;另一方面深知自身的力量有限,简略地再现那种万景俱全的景物系统,以体现出无穷广阔的宇宙很艰巨时,他们便借自然之物(植物)、仿自然之形、遵自然之理,而造自然之神,从而达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统一,真正窥见全部宇宙、历史和人生的奥秘,也从而能够“修竹数竿,石笋数尺”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 3.5借助光、影、色、香、声及四季变更营造植物景观
光与影是可以使园林植物景观富于层次、富于深度的2个重要因素,例如泰山之麓有一座名为“普照寺”的园林寺庙,寺内有1株古老、高大的松树,最美的景观是当月亮升起来时,月光被枝叶分割成无数的光束洒在地面上。有人在此竖立了一块山石,上面镌刻2个汉字“筛月”。多么富于诗意,这就是光的艺术。
色彩是丰富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的精粹。色彩可以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可给人一种或淡雅安静、清馨和谐,或华丽堂皇、宏伟壮观之感,极大地丰富意境空间。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金莲映日”一景,大殿前植金莲万枝,枝叶高挺,花朵硕大,阳光漫洒,似黄金布地。
声响也是园林中激发诗情的重要媒介。如《园冶中“鹤声送来枕上”,“夜雨芭蕉,似鲛人之泣泪”,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香气能诱发人们的精力,使人振奋,产生快感,因而香气亦是激发诗情的媒介,形成意境的因素。如拙政园“远香堂”,南临荷池,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可以领会到周敦颐爱莲说中“远香益清”的意境。
春夏秋冬季节也是园林植物景观表现的重要因素。我国很早就注意到花木配植的季相景观,素有“花信风”的说法。“花信风”是与“候”相对应的,而“候”是指我国农历自小寒至谷雨的120天(24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即为24番花信风。扬州个园为烘托四季假山,春景配竹子、迎春、芍药、海棠;夏山有蟠根垂蔓,池内睡莲点点;山顶植物造景广玉兰、紫薇等高大乔木,营造浓荫笼罩之夏景;秋景以红枫、四季竹为主;冬山则配植斑竹和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