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20 年 第 7 卷第 8 期2020 Vol.7 No.8
中药综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研究
苏 佳,吴沛然,李新菊,冯秀英(邢台县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综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结果 两组治疗30 d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综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炎;中药;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8.46.01
膝关节滑膜炎,是关节滑膜受到刺激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是风湿免疫科的常见病。此病不仅影响关节功能,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人就采用中药综合治疗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12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弱阳性;无效:肿胀改善不明显、疼痛改善不明显、皮温发热、浮髌试验阳性。
3 结 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治疗组(n=80)对照组(n=40)
P
治愈5322
好转2311
无效47
有效率95%(76/80)82.5%(33/40)
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30.66±10.32),平均病程(31±6.72)。
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29.97±12.27),平均病程(29±6.57)。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有膝关节肿热疼痛②单膝或双膝浮髌试验阳性③患者自觉膝关节憋胀明显,屈伸受限④彩超:膝关节腔有积液,最宽处均大于1.2 cm。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患者除外②感染性关节炎患者除外③过敏体质者除外④不配合治疗患者除外。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
内治法:自拟蠲痹汤:独活9 g,秦艽15 g,当归12 g,海风藤9 g,川芎9 g,苍术20 g,薏苡仁30 g,土茯苓20 g,乌蛇9 g,地龙12 g,川牛膝10 g,甘草6 g,日一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2次口服。
外治法:中药研末配合蜡疗:将医用石蜡在蜡疗箱熔化后,取适量倒入医用弯盘,将本院自制黄藤透骨散研末(雷公藤20 g,透骨草20 g,自然铜10 g,乳香10 g,没药10 g,牡丹皮15 g,红花15 g,白芷10 g),均匀撒于石蜡上,待其外周凝固后取出外敷在病变关节处,每次40 min,每日1~2次。
1.3.2 对照组
给予患侧膝关节腔抽取积液并灌注曲安奈德注射液5毫克。
两组均以30日为1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 论
膝关节滑膜炎目前的西医常用治法有以下三种(1.关节腔抽水并灌注药物,2.关节腔冲洗,3.膝关节滑膜切除)[2],以方法一使用较多,但临床复发率高,并易诱发感染。相比较而言,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属“痹证”范畴,由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郁而化热,湿热蕴结,气血痹阻而成,故治则多以清热利湿为主。自拟蠲痹汤中独活、秦艽、海风藤、川芎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且独活尤以治下部之痹证最宜;当归活血止痛;苍术祛风散寒袪湿,为治疗风寒湿痹要药;薏苡仁利水渗湿、祛湿除痹;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乌蛇、地龙为虫类药物,性善走窜、搜剔通络;川牛膝利水通淋,性善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外用黄藤透骨散中,透骨草祛风通络,使药效直达关节筋骨;自然铜、乳香、没药、红花活血化瘀止痛;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王杨[3]均认为大剂量苍术对于湿浊有奇效;苍术不但能降低血清IgM、IgG水平、还能降低细胞致炎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含量,减轻关节炎的发病率;牛膝有调节免疫、抗炎和镇痛作用;雷公藤能减轻关节炎病理改变,使关节软骨破坏受到抑制,且有很强的抗炎镇痛、抗免疫作用;白芷抗菌消炎、解热镇痛用。自拟蠲痹汤内服、黄藤透骨散研末配合蜡疗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不仅疗效明确,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02:246-248.
[2] 秦世旭,徐 芹.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配合功能
锻炼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4):127-129,132.
[3] 王 扬.重用苍术治疗湿阻湿浊困阻型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
师(医学专业),2010,12(24):124.
2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疗效标准。治愈:肿胀消失、疼痛消失、皮温正常、浮髌试验阴性;好转:肿胀减轻、疼痛减轻、皮温稍热、浮髌试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