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减压加热炉先进控制技术应用与研究

2022-03-23 来源:步旅网
第3O卷第12期 甘肃科技 If_3OⅣ0.12 2014年6月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2014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减压加热炉先进 控制技术应用与研究 李世原,景莉 (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针对某石化炼厂常减压蒸馏装置节能减排,提高产品品质的生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预测控制技术 的先进控制算法。通过广义预测控制、提降量控制以及支路平衡控制技术的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减低 了减压炉炉出口终温的波动,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先进控制技术;减压加热炉;广义预测控制;提降量控制;支路平衡 中圈分类号:TG307 加热炉作为常减压蒸馏装置重要的供热设备, 管的物料出口温度相差较大,这将导致各支路加热 其运行状况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装置的安全 不均,最终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甚至不达标。减压 平稳运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装置运行周期的不断 炉采用DCS常规控制回路控制各支管出炉汇合后 延长以及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如何延长 的物料总温度,其余参数几乎全靠人工操作。装置 加热炉运行周期、降低燃料消耗及运行成本正在成 DCS系统中加热炉各支路出口只有温度测量,没有 为炼厂新的研究课题…。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是 温度控制回路,减压炉目前各个支路炉出口温度偏 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及我 差大,先控实施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下,采用高新技术实现对传 统工业技术改造成为必要。常减压蒸馏过程是一个 2先控技术应用 复杂的传热、传质过程,内在机理复杂,而对它的控 针对目前减压加热炉换热效率低、炉出口终温 制指标要求又比较高,采用常规调节器难以达到理 波动大,影响到本装置产品质量的设备状态与工艺 想的控制效果 J。目前,装置的控制手段仍停留在 特点,主要通过减压炉支路平衡控制技术对四路进 DCS常规控制水平,当生产过程出现较大加工负荷 料流量进行控制,保持四路换热后温度基本一致;通 变化,或者出现物料组成、热源变化等扰动时,常规 过减压炉炉出口温度预测控制技术对常压炉换热终 控制很难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装置生产运行波动 温进行实时跟踪预测,并据此进行联动常压炉换热 大,影响了主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该装置采用先 控制动作。 进控制技术,克服了装置本身的时变性、耦合性、非 2.1模型预测控制 线性、不稳定性、外部扰动的随机性及不可检测等因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素带来的问题,改善了过程动态性能,减少了生产过 技术是2O世纪70、8O年代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程变量的波动,增强了装置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改 用于工业生产的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最早的应用 善了生产过程的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目标产 实例见于1978年在法国的一种称为模型预测控制 品收率,降低能耗,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及企业 算法开始用于锅炉和分馏塔的控制 J。随着应用 的经济效益。 的增加和不断深入,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已经形成了 一套比较成熟的先进控制技术 J。 1 装置分析 2.1.1模型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常减压装置采用美国Emerson公司的DeltaV 预测算法同状态空间算法一样,也是一种多变 DCS系统实现了集中控制。减压炉的各进料支管和 量的时域控制技术。但是,它同状态空间法又有很 炉底烧嘴在炉内是按几何对称分布的,但因多烧嘴 大的区别,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2个方面; 燃烧、雾化蒸汽波动及送风量不均衡而会出现“偏 1)被控系统的内部模型。是用系统时域的输 火”现象,即各个支管的加热强度不同,从而使各支 入一输出的简单数字关系来表达,在常压加热炉先 第l2期 李世原等: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减压加热炉先进控制技术应用与研究 33 进控制技术实施中,是通过对系统脉冲响应的长期 s——设定值; 测定来确立系统的模型; ——收敛系数。 2)参考轨迹。参考轨迹是指一条引导被控的 不难看出,参考轨迹的期望就是系统的输出,从 输出变量到达最终的给定值的平滑的曲线,其表示 现实值无超调、平滑、快速地接近新的给定值S。 式是: 2.1.2广义预测控制算法 Y^(t0+ )= Y^(t0)+(1一 )s Y (t0)=Y(to) (1)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GPC)的基本思想建立在模 型预测的基础上,利用模型来预测被控对象的输出, I l<1 i>0 式中:), ——参考轨迹值; 并在线辨识进行反馈校正,修正预测输出值【6】。 y——输出变量测量值(实际输出); GPC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过去 米来 —\ .一 、●  一 广 L一 - I I I — o 1 L—i P k 图1 GPC预测控制基本原理 对有q拍时滞的系统,b。一b 均为0, >g。 2.2支路平衡控制技术 考虑下述丢番图方程: 加热炉支路温度平衡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各 1=E ( -1)A(z-1)△+Z1F,( 一1) (2) 支路流量差不大于工艺要求约束值和各支路流量总 式中:E (zI1), (zI1)是由A(z )和预测长度-『唯 和为原油处流量的条件下,通过调节支路流量,使支 一确定,Ef( I1)=e,.0+e,.1 -1+…+e,.『-1 一‘ _1’, 路温差最小 J。这里有两个约束条件:一是支路流 (zI1)= .0+ .1z-1+…+ . :一 , 量差不大于工艺要求约束值,这主要是考虑到过小 设对象在k时刻输出初始值为y(.j}),在k时刻 的支路流量将可能产生炉管烧穿的工艺事故;二是 的控制量Ⅱ(后)有一增量△u(k),则未来k+1时刻 各支路流量总和为原油处流量,这就保证在调节过 的预测值表达式为: 程中不影响原油加工量。为了满足以上约束条件, Y(k+ )=E ( 一 )8(z一 )△u(k+ 一1) 避免单独支路和总流量的出现异常状况,减压炉支 + ( )),(后) (3) 路平衡控制器包括减压装置自动提降量控制、减压 根据已知的输入输出信息及未来的输入值可预 炉支路平衡控制。减压炉支路平衡控制原理如图2 测出装置未来的输出,便可由式(3)通过历史温度 所示。 值来预测未来的温度值。 图2减压炉支路平衡先进控制器 支路平衡控制采用差动式温度平衡控制策略, 4 对4个支路,分别为支路1至支路4,进料流量分别 为F・到 ,支路的总进料流量为F 善 ;出口温 甘肃科技 第30卷 度分为 至 ,温差均值为 =∑r,/4,出口温差 为△ :T一 ,支路平衡的目标就是使得At,趋近 与0。 进料流量和温度的波动、进入炉膛空气量的大小、燃 料压力和热值的变化、燃料燃烧情况的好坏以及炉 膛负压升降等因素都会影响炉出口温度。为了提高 总出口温度的控制质量,拟在现有控制回路的基础 2.3减压炉出口温度控制器 减压炉出口温度先进控制器原理如图3所示, 原料 灯t膛i6;5度 上,串联一个多变量先进控制器来改变现有控制器 设定值,以达到实现炉出口温度平稳控制的目的。 3 3 3 3 3 3 3 3西 盯 黔 ∞ 缸 图3减压炉出口温度先进控制器 3应用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减压炉4个支路出口温度 相近,加热炉总出口温度平稳,采用了如下控制方法: 针对进料流量和温度、燃料压力和热值、炉膛压力和 温度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在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 上,通过广义预测算法(GPC)对炉温等被控量实时预 测并作出相应的控制动作;一个控制周期内,将加热 炉各支路提降量Af,一△ 按当前控制周期内,各 支路流量调节量按比例进行分配,见式4。 一Af,=AFi+Af,卸× ∑ 1 J (4) 应用结果如图4所示,是先进控制技术应用前 后4路出口温度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投用前后换热 终温波动的差距非常明显。投用之前最高温度超过 389'tl2,最低温度达到了375oC,最大温差达14 ̄C。 投用之后最低温度未低于378℃,最高温度未高于 384 ̄C,最大温差仅为6 ̄C,减压炉炉出口终温波动 缩小的幅度超过57%,效果显著。 减压炉炉出口终温 一景S菪霸巷苔蕞善g荟是晷荨是晷毒釜篓 襄虽霉篓警 一一一e4, N N m m m ta-甘寸m ‘n∞ .。卜卜卜∞ 图4减压炉炉出口终温度对比 ^ 、^ 参考文献: [1] 窦岩.常减压加热炉热效率提升与改进措施[J].生物 。叶¨u 通过实际应用,以GPC控制技术为核心的先进 控制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对加热炉炉出121终温的有效 控制和稳定,使得炉出口终温温差大幅减小,温度较 技术世界2012,21(6):10—13. ,[2]吴宁川,马俊英,潘立登.用FIX组态软件开发常减压 蒸馏装置的SCADA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为稳定,波动频率幅度都有较大降低,提高了装置的 2001,15(4):40—41・ 换热/加热效率,降低了物耗及能耗。 [3] mch e ,Ra A・M0de PI-edi: i 。Heu商i c。“ : Applieation to Industiral Process【J J.Automatica,1978, 14(5):413—428. (下转第21页) 第12期 苏永琦:甘肃北山地区小草湖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 2l 由于断裂活动的频繁性,金矿化也明显呈现出 多期性。小草湖金矿显示较为单一的断裂活动,以 进东西向为主要构造形式,后期见南北向小断层错 英脉同位素年龄为181Ma和42.2Ma,矿化发生在 燕山一喜山期,说明岩体只有空间关系,成岩和成矿 时间相隔甚远。 断石英脉,但断裂活动的持续性依然有利成矿作用。 具有较高浓度的金矿液形成后,可沿某些较单一的 构造裂隙上升至较浅部位,随着晚期硅质的沉淀而 沉淀于先期形成的石英单脉或复脉中;或随着晚期 硫化物的析出而沉淀,形成含金石英脉或含金一硫 化物石英脉等 J。含金成矿热液也可在断裂破碎 带汇聚贮存,在之后的构造活动中,继续向较单一的 构造裂隙运移沉淀而形成后期不同形态的含金多金 属石英脉。成矿时期往往也是断裂活动相当活跃的 5.3成矿机制及矿床形成过程 矿床类型:石英脉型金矿,以华力西早期黑云母 花岗岩为容矿岩石,以脆性小断层、裂隙带为容矿构 造,以脉石英为矿石主体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 成矿机理及模式:中上志留统公婆泉群安山质 火山岩沉积时期初步富集成矿物质;华力西期岩浆 活动的改造作用使这些火山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易于 活化迁移,同时也为以后的成矿活动进一步准备成 矿物质;华力西期以来的构造挤压作用使火山岩系 时期,而断裂活动经常是断续和多阶段的,含金矿液 劈理化,同时在花岗岩体中形成裂隙系统;喜马拉雅 期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后,下渗雨水沿断裂一裂隙系 统下渗并被加热、加压,沿途淋滤围岩中成矿物质并 形成成矿热液;矿液最终循环上升到花岗岩体顶部 裂隙系统中,因减压、降温等环境条件骤变,导致矿 质沉淀形成矿床。 5.4成矿预测 在运移中本身的性质在改变,周围的物理化学环境 也在改变,沉淀条件随之不同,这就造成了金矿化的 多期多阶段性。 5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 5.1成矿物质来源 小草湖金矿形成于浅成中一低温环境。为岩浆 小草湖金矿为石英脉型金矿,通过综合研究,初 作用晚期的产物,后期深大断裂构造运动引起上地 壳热液活动加剧,在断裂带内,随着变形及变质作用 而诱发大量的热液以及发生强烈的物理、化学分异。 断裂带内形成一个巨大的物理化学反应带。含金成 矿热液也可在断裂破碎带汇聚贮存,进而侵出岩石 裂隙中 ’ o 5.2成矿时代 步确定该区找矿预测要素,以期指导该区金矿找矿 工作。 参考文献: [1]殷先明.甘肃岩金矿床地质[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0. [2] 聂凤军.北山地区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3] 王玉玺.甘肃北山地区拾金坡式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 模式建立[J].甘肃地质,2012,22(5):106—108. [4] 殷先明.甘肃省北山地区中生代构造花岗岩侵入及成 矿作用[J].甘肃地质,2008,18(2):111—113. [5] 陈柏林.北山地区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和金矿物特征 [J].矿物学报,2000,21(3):64—66. [6]潘小菲,刘伟.北山金窝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 成矿流体演化[J].岩石学报,2006,18(4):97—100. [7]陈柏林.甘一新北山金窝子金矿田构造控矿解析[J]. 地球学报,2003,19(6):211—213. 成矿期: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氧化期,由于矿石 中金属矿物少,氧化期金的次生富集作用不明显,热 液期也仅能划出一个阶段。黄铁矿的结晶时间贯穿 成矿过程始终,方铅矿、闪锌矿结晶较早,黄铜矿较 晚。脉体两侧的围岩蚀变较弱,主要为硅化(细脉 浸染)和黄铁矿,亦见绿泥石化。在花岗岩体和中 上志留统公婆泉群安山质凝灰岩之间接触带上,见 黄铁绢英岩化。脉体既产于年龄为356Ma的花岗 闪长岩中,产于不整合覆盖在岩体之上的早二叠系 地层中,矿化时间肯定在二叠纪之后,经测定含金石 (上接第34页) [4] 许超,陈治纲,邵惠鹤.预测控制技术及应用发展综述 [6]刘福才,王哲,温淑焕.广义预测控制快速算法研究及 [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2,17(3):1—10. [5] 席裕庚,李德伟.预测控制定性综合理论的基本思路 和研究现状[J].自动化学报,2008,34(1O):1225— 1234. 其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20(8):109— 112,140. [7] 曾文华.原油加热炉支路平衡多变量预测控制[J].控 制系统,2000,12(5):35—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