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4-05-21 来源:步旅网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

摘要:新教育改革在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育手段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更为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讲,核心素养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其探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逻辑性,老师在课堂上要坚持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目标,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况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引言:为帮助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数学课堂进行了改革,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但对核心素养的提高并没有很重视。甚至还有很多教师开展数学课时以教师讲解,学生做练习为主,课堂活动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高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恐惧心理。数学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逻辑,发散、迁移运用等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们而言,明白这些抽象的意义不免有较大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通过简化问题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来思考,培养学生的动脑实践能力。

1.

注重思维导图的引导

思维导图是模仿人脑思维模式的图形,较为契合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利于引导小学生将各项知识点压缩汇聚成概念名称,有效理解、记忆知识点,并自发构建完备的知识体系。

以六年级上册《圆》新授课为例,在该课程教授前,小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在内的平面图形,通过该课程教学,可以将小学生

带入曲线图形学习阶段,为小学生几何知识储备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依据。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圆形实物图,而自身则通过Mind Manager Windows21制作圆的思维导图。在正式课堂中,教师可以穿插问题,逐步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引导小学生全面认识圆的相关知识。比如:①我们周边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展示思维导图中心词“圆”或圆形物体,引导小学生初步认识圆的特征;②我们已经知道了正方形、长方形是怎样围成的,那么,圆是如何围成的呢?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圆”的概念,促使小学生认识到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③将圆从多个方向反复对折后打开,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指导小学生利用前期准备的实物图操作,并在思维导图中展示“圆心”的概念与表示。随后逐次展示“半径”、“直径”的概念与表示,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

通过教师带领小学生以手脑互动的形式完成完整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在小学生头脑中形成完备的知识库,巩固学生记忆,提高教育指导效率。

1.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成长。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为关键点,以教育指导方案应用为抓手,聚焦于小学生的能力发展、素质提升、交流合作,形成高效课堂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基本形式。以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可以依据组内一致的原则,将小学生适当分组,并确定各组任务,比如,调查七巧板的起源于发展;借助方格纸上操作表达图形的平移变换过程;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不同图形等。在正式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各小组分别展示自身预习成果,为小组合作学习推进奠定基础。进而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展示“找中点法”的七巧板制作方法,让各组分别动手裁剪正方形,每一块成员制作一块图形,最终将小组内部制作的图形进行拼图,对比展示表现最佳的小组并鼓励。

整个教学过程由小组为单位的学生主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优势,确保高效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1.

通过活动积累经验

小学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进入高速变化更新阶段,自我评价也逐渐趋于独立性、稳定性,由体验获得的经验也具有显著的灵活度、差异性,对其经验积累的积极性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缺乏活动过程中方法的掌握,导致多数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处于匮乏状态。基于此,教师应立足儿童认知行为理论,沿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设计多元活动,在教材问题、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经历之间搭建桥梁。比如,在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教科书中主题图扫描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主题,要求小学生根据“本期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况”,搜集数学信息,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一问题。在上述任务下达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回忆以往学习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比如,列表、画图、列算式等,引导小学生根据以往学习的策略发散思维,制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后分享给全班同学。比如,甲运用了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乙运用了列出解决问题算式的方法。

通过调动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可以让小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进而结合教师的恰当引导,反向思索自身策略优劣,在思索中自然而然的记忆新知识,达成高效教学目标。

1.

科学评价,助力素养形成

数学知识的学习光靠课本知识的讲解远远不够,但是题海战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压力较大,而且也会让学生形成厌学心理。因此,老师需要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拓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小学生都较为期待可以获得老师的肯定,通过老师评价,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气馁,这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想方法加以改正努力提高,逐渐增强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坚持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重视对成绩较差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核心素养基础上开展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当前的教育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活动。因此,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顺应课程改革、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摒弃陈旧观念与思维的束缚,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教学,在数学模型和其他策略的运用中,通过设计数学模型和其他策略,使核心素养真正得到落实和渗透,全面优化学生学习过程,要提高实效,让学生真正学好小学数学,并从中获益,以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凯华,王东英.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06):15-17.

2.

王小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286-287.

3.

黄振茂.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5):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