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2023-05-13 来源:步旅网
浅析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与发展趋势

戴拓

【摘 要】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和影响着全球的经济。经过世界各国多年地努力,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呈现出:美元仍面临“特里芬难题”、浮动汇率制度逐渐成为主流、国际收支平衡方法多样化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并未撼动传统市场的主导地位、风险意识的分析与防范进一步加强,汇市、股市以及交易市场渐趋一体化、投资对价格的影响逐渐超越需求的国际金融市场。从国际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呈现出: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欧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日俱增、中国逐渐走向国际金融领域的前台、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将发生新变化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及金融工具创新化、融资手段债券化和金融服务信息化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4页(P87-90)

【关键词】国际金融;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市场;趋势 【作 者】戴拓

【作者单位】法国里尔第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部-加莱省里尔市,5965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831.5

在历经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洗劫,以及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旧的国际金融格局随着这些“劫难”的发生,充分暴露了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与此同时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应运而生。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加快银行体制改革等,以此寻求一条全新的适应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金融模式,目的是希望可以早日摆脱危机,实现经济的复苏。由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中心的金融格局逐渐衰退,新的国际金融格局正在日渐成长。

尽管如此,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今天,六年多的光阴稍纵即逝,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虽然有所复苏,但是依然不稳定,各类潜在风险相互交织。本文拟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来探讨当前国际金融的形势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 1.美元仍面临“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使美元币值稳定而要求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与现实中由于美元的主导地位而导致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瓦解之后,结束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局面,美元的发行规模也随之逐渐扩大,再加之一些依靠出口推动的国家,为了发展国家贸易,也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导致了美元在海外不断地沉淀。从而使得近些年来美国常常处于持续逆差的状态。另一方面,尽管签订牙买加协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特里芬难题”。但是,伴随着美国财政赤字规模的不断扩大,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也并非易事。而且,在金融市场中,美元同样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因此,不论是要发展金融业还是全球的贸易,都需要美元的不断“产出”。想要彻底摆脱“特里芬难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2.浮动汇率制度逐渐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浮动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是国际汇率制度的三大种类。浮

动汇率制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世界上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大多数都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而一些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政治上保守的国家大多数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如朝鲜、古巴等国。随着全球经济大态势的好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也在日益增多,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加入了此热潮当中。浮动汇率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而且也可防止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 3.国际收支平衡方法呈现多样化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的年代,由于各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时,国际市场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自身经济政策这只有力的“手”来调控国际收支顺差或者逆差。如果在国际收支逆差尤为严重的情况下,国家也会适当的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稳定收支平衡,同时也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短期的信贷予以帮助。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主权国家在现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不仅仅只依靠传统的通过国家经济政策的实施来调节收支平衡,而是强化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从过往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手段到如今的运用融资手段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方法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也日益增多。此外,若是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遇到困难的国家,也可以向国际金融机构求助,以帮助本国协调国际收支平衡。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 1.传统市场的主导地位并未撼动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市场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从规模上比较还是从外汇市场来看,新兴市场的崛起并未撼动传统市场的主导地位。全球外汇市场交易的地理格局变化微之甚微,美元仍是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货币。纽约仍是全球三大外汇交易中心之一,并且美国在全球债券市场中也占据着众多份额。发行币种以美元和欧元为主。伦敦和纽约是世界黄金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并

且和芝加哥一起保持在商品期货市场的领先地位。 2.风险管控的意识不断增强

发展的同时避免不了风险,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对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管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的加强了。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通胀风险较大,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压力也因为所采取的扩张政策而逐步显现。原油、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在新兴经济体中是供不应求的,从而使得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升。此外,全球的异常气候和部分地区政治社会局势动荡使得一些大宗商品的供给受到限制,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排除期间伴随较为剧烈的波动。 3.汇市、股市、交易市场逐渐趋于一体

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表现在股市、汇市以及相关交易市场一体化不断深入。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外汇市场受到的风险源逐渐趋向一致。国际金融领域的各种壁垒越来越少,业务活动中各种交易工具、结算汇兑、货币种类等呈现较大趋同性,比如,金融市场、机构、工具乃至货币的一体化。各国的银行和跨国经营的金融机构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关键链条,对各国市场间的交易量增长有促进作用。此外,利率决定机制在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使得相同的金融工具在不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逐步趋同。 4.投资对价格的影响逐渐超越需求

从市场价格来看,市场配置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投资影响的不断扩大,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不断弱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价格的变动。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改变,就是很好的证明。金融危机未爆发之前,需求量的变化直接决定了黄金价格的变动,而今,则形成了以投资为主导力量,影响黄金价格变化的局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此次经济复苏使得传统的国际市场受到冲击,改变了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局面,逐渐形成了以投资和投机份额以及技术的改革来推动价格的局面。因此,当前对于价格的研究,不仅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而且需要关注投资和投机的力量。 (一)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

1.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

美国毋庸置疑是一个经济大国,从金融危机的爆发到如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地打击,其中美国大型的投资银行与全能型的商业银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周期的不断加长,而且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市场的企业规模效益层面,亦或是从政策上宏观调控水平效益的层面,美国经济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能小觑。另一方面,美元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主导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美元的金融霸主地位尚未被撼动,主要体现在:美元不仅是储备货币占有率最高的货币,而且美元在国际金融贸易领域中充当主要计价工具和结算货币的角色。在短期内,美元在全球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的绝对控制地位是难以改变的。此外,即便经历了金融危机打击的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控制权并未做出多少实质性的让步,美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依然掌控着主导权,并且在短期内很难撼动其主导地位。

2.欧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日俱增

一方面,虽然目前欧元的汇率处于低迷状态,严重挫伤和打击了欧洲金融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欧洲经济的持续回暖以及欧洲金融整合步伐的加快,使得欧洲对于金融业的复苏有着足够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除此以外,人们对于欧元升值的预期也增强了欧洲经济复苏的信心。另一方面,自伦敦被纽约取代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后,英国一直扮演着金融体系输出国的角色。在金融危机之前,英国的“原则监管”与美国的“规则监管”相抗衡,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公司到伦敦上市。经历了次贷危机之后,伦敦在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赛中拥有比以前更多的优势。此外,随着美国控制国际金融体系能力的削弱,欧盟作为欧洲经济与政治共同体,在经济上,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使得欧盟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议价能力也逐步提高。在国际金

融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随之提高了,最终使得欧洲国家的地位逐步提高。 3.中国逐渐走向国际金融领域的前台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贸易量的不断增多,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也不断地加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处理。主要体现在:人民币的扩大使用,得益于中国与多国签订了货币互换的协议,促进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发展中心也是人民币的交易清算中心,同时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将会花落香港。纽约和伦敦很可能成为人民币在北美和欧洲的交易中心。同时,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的金融产品都会出现在世界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随着人民币使用率的增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性也日渐显著。除此之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各类多边会谈中,中国的多项主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这也加快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地位的提升。而且,在促进亚洲地区的金融发展当中,中国很好地协调了各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同时,亚洲地区金融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逐渐走向国际金融体系的前台。 4.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将发生新的变化

太平洋自贸区(TPP)和大西洋自贸区(TTIP)完成谈判的几率增大。TPP从2005年开始诞生,美国于2009年加入其中。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期间,美国召集了12国首脑在美国大使馆开展了TPP谈判协调会。在英国召开的G8会议上,美欧提出TTIP计划,原计划在2014年完成谈判,现在看来要延期到2015年了。倘若设立该自贸区的谈判成功,全球最大的自贸区非他莫属。这对于中国的外贸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除此之外,西方主要国家的央行也逐渐加强合作的力度,从2013年开始,美国、欧洲、日本、英国、瑞士以及加拿大的央行签署了货币的互换协议,到2014年美欧日联合起来制裁俄罗斯。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美欧日等强国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在日益壮大,但

是为了在国际舞台上稳定自身的地位,美欧日也着力加强彼此的合作,以求共御“外敌”。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1.金融工具创新化步伐加快

一方面,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金融业务也随之日新月异,国际新市场的不断开拓,使得国际新业务品种也应运而生。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也使得新金融工具不断推出。主要体现在银行不仅关注传统业务,而且积极投身到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等业务中。电子银行业务迅速普及,金融工具和投资工具明显增多,从而在本质上形成了远高于金融工具创新的浪潮,其核心是对金融工具,产品以及服务等与金融有关业务的金融创新。不仅使得金融品种朝着多样化发展,而且使得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电子设备和通讯技术等新科技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也加速了金融业不断创新的进程。

2.融资手段债券化趋势明显

银行信贷和证券发行是资本市场的两种融资方式,长期以来,资本市场融资都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银行信贷来完成的,而发行债券则是次要的辅助性的融资方式,因此银行信贷一直比发行债券具有更深的影响。但是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债务危机的影响,使得各国政府以及银行机构通过发放债券的方式,以此来筹集巨额资金。从而改变了国际融资渠道,使得国际债券的发行日益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主要渠道。国际金融市场正朝着债券化过渡。 3.金融服务信息化不断推进

金融服务电子化是指银行将最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通过电子信息系统的输入、传递以及处理广泛应用于存取款、转查账、汇兑、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金融服务电子化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一个崭

新的金融服务的局面。一方面,金融服务电子化的全过程都是自动化的,操作简单,不易出错,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提高了办事的效率,而且对银行业务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有利于银行不断提高经济利润。另一方面,银行的业务活动都可以借助电子设备来完成,银行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将得到提高。从而促使银行对自身的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和经营工具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的格局也经历了多重“历练”。各国政府都相应地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打破旧的世界金融格局,努力创造与现实相符合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其中包括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新的局面,但是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是未能解决。同样,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动也很大,但是要想彻底改变传统的制度,也并非易事。如何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各国的努力,虽然面对的难题如此之多,但是倘若度过“此劫”便是柳暗花明。

【相关文献】

[1]李东荣.国际金融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在第十一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的讲话[J].金融电子化,2010(10):8-10.

[2]张晨.当前国际金融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5):157. [3]王世豪.2015年国内外金融形势展望[J].科学发展,2015(1):41-45.

[4]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全球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全球经济复苏迎来新的拐点——中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5)[J].国际金融,2015(1):34-42.

[5]郭晓萍.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可能好于上年[EB/OL].中国证券网,2015-02-27. [6]天大研究院课题组.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趋势[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1):27-34.

[7]张麦花.当代国际金融与汇率发展趋势[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5(4):35-37. [8]李一林.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J].经济管理者,2013(13):2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