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观察组行子宫梭形切除术, 比较两组治疗价值。结果 术后随访1年发现, 对照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2.9%, 疾病复发率为10.7%, 观察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0.6%, 疾病复发率为6.3%,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卵巢储备功能各指标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梭形切除术可对子宫腺肌病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子宫梭形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value of spindle-shaped resection of uterus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adenomyos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8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ubtotal hysterectomy,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pindle-shaped resection of uterus. Treatment value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dysmenorrhea improvement rate as 92.9%, 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as 10.7% in postoperative 1 year follow-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tal dysmenorrhea improvement rate as 90.6%, and disease recurrence rate as 6.3%.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in 1 year postopertion than preoperation (P>0.05), and control group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n preoperation(P<0.05). Conclusion Spindle-shaped resection of uterus provides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with little effect of ovarian function, and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 Adenomyosis; Spindle-shaped resection of uterus; Subtotal hysterectomy
子宮腺肌病是妇科常见良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异位内膜腺体浸润到子宫肌层和邻*滑肌增生[1, 2], 患者通常有痛经、异常子宫出血等临床症状, 生活质量常受到一定影响[3, 4]。子宫肌瘤在30~50岁女性中高发, 常需通过手术治疗[5, 6]。目前子宮腺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子宫梭形切除术、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析子宫梭形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 均已婚且暂无生育要求, 临床症状主要是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
多等。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合并症患者, 6个月内有激素应用史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52岁, 平均年龄(39.5±4.3)岁;8例合并子宫肌瘤, 1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观察组患者年龄28~51岁, 平均年龄(39.8±4.5)岁;10例合并子宫肌瘤, 14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全身麻醉后协助患者采取膀胱截石位, 在脐上做一弧形切口并构建人工气腹, 将腹腔镜与相应器械置入, 对子宫情况探查, 将圆韧带切断并对附件妥善处置, 使得子宫下段暴露, 对子宫血管处理后切除子宫体, 实施盆腹膜重建, 对腹壁分层缝合。
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梭形切除术: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处理, 术前给予6 U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 减少术中出血。于子宫后壁或(和)前壁作一梭形切口, 切口直至黏膜层, 将后壁或(和)前壁1/2~2/3切除, 若患者有腺肌瘤则可将腺肌瘤同时剔除, 之后对子宫肌层、浆肌层连续、分层缝合。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展开1年随访, 评定患者治疗后的痛经情况, 按照慢性疼痛分级问卷制作痛经改善情况判定标准:完全缓解:患者痛经程度缓解程度>80%;部分缓解:痛经缓解程度>50%;无效:痛经缓解≤50%。痛经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术前、术后1年分别检测患者的雌二醇水平、卵巢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与卵泡雌激素水平, 统计疾病复发情况。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痛经改善情况分析 术后1年, 对照组痛经完全缓解14例, 部分缓解12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2.9%;观察组痛经完全缓解15例, 部分缓解14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0.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检验结果比较 对照组术前雌二醇水平、卵巢动脉血流RI与卵泡雌激素分别为(521.4±86.7)pmol/L、(0.55±0.08)、(7.7±2.3)U/L, 观察组分别为(519.2±87.1)pmol/L、(0.56±0.08)、(7.5±2.1)U/L;术后1年对照组各指标水平为(398.6±43.8)pmol/L、(0.41±0.06)、(18.9± 5.3)U/L, 觀察组分别为(518.5±78.4)pmol/L、(0.53±0.05)、
(8.0±1.7)U/L;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年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经1年随访, 对照组3例复发, 复发率10.7%;观察组2例复发, 复发率6.3%;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腺疾病发病原因不明, 多数研究人员[7-10]认为该病是因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之间缺少黏膜下层保护作用, 导致解剖结构上内膜极易入侵肌层, 而若子宫内膜基底层遭受某种因素的影响, 则会向深处直接生长, 侵袭平滑肌肌间束, 从而引发子宫腺肌病。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应用, 且有效减轻了手术患者的手术疼痛及术中出血。目前子宫腺疾病也多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11-13]。现阶段该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子宫次全切除术与子宫全切除术, 但这两种术式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较大。本院对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梭形切除术治疗[14, 15]。子宫腺肌病病灶大部分在子宫前后壁, 一般子宫角部较为少见。多数患者子宫前后壁的厚度差>2 cm, 子宫梭形切除术将患者子宫后壁或前壁的肌层以梭形方式切除, 即可最大程度上切除病灶, 又可保留子宫特别是双侧子宫角部完整, 尽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卵巢、输卵管造成的影响[16, 17]。同时这一术式对盆腔解剖环境不会造成过度影响, 这决定了该术式不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另外, 梭形切口可对子宫病灶处组织情况清晰显示, 能够提升病变组织、正常组织界限的辨识率, 治疗效果理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术后随访1年发现, 对照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2.9%, 疾病复发率为10.7%, 观察组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0.6%, 疾病复发率为6.3%,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子宫梭形切除术可取得相当于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另外, 术后1年观察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子宫梭形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明显小于子宫次全切除术。
综上所述, 子宫梭形切除术可对子宫腺肌病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术后复发率低, 且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较小,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艳丽, 杨舫. 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6, 30(4):250-251.
[2] 韩冬, 王自能.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广州医药, 2010, 41(5):4054-4056.
[3] 赵越.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0, 31(1):89-92.
[4] 夏红蕾, 张小花, 贾渊雯, 等.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8):157-159.
[5] 蔡仕彬, 何佳. 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4, 29(3):305-309.
[6] 王鑫丹. 子宫腺肌病的治疗进展. 右江医学, 2016(5):586-589.
[7] 王红霞. 子宫腺肌病保守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8):1204-1206.
[8] 张震宇, 李梦慧. 子宫腺肌病及其保守性手术治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1):26-28.
[9] 张樱樱, 苏园园, 韩燕华, 等.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治疗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 9(1):74-75.
[10] 郭清, 徐锋, 丁珍珍, 等.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3种方案的疗效对比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8(9):
49-54.
[11] 陈静, 康佳丽, 马奔, 等. 两种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12):1026-1030.
[12] 楊华, 梁致怡. 子宫腺肌病两种保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比较.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10):678-681.
[13] 谢承志, 陈艾丽, 曾凡强, 等. 子宫壁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附180例病例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6, 8(9):55-58.
[14] 姜红叶, 姚书忠, 陈淑琴, 等. 子宫腺肌症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59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1, 16(10):788-790.
[15] 王尚英. 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肌腺病的效果观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 22(3):103-103.
[16] 卢琦琦. 腹腔镜梭形切除子宫腺肌瘤疗效评价. 中国医药科学, 2015(8):143-144.
[17] 谢承志, 陆莹, 陈艾丽. 子宫后壁和(或)前壁梭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3):2019-20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