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心理学大纲

2020-09-20 来源:步旅网
“十五”大纲课程性质与目的 (一)课程性质

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这门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二)课程设置目的

1 .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简史和发展方向。

2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3 .使学生掌握运动参与的心理动力。 4 .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心理。

5 .使学生了解提高运动成绩的心理学方法。 6 .使学生了解运动中的社会心理。 7 .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内容与要求

体育心理学“十五”大纲

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与运动表现

第二章 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第十二章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第十三章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

第三章 运动兴趣

方法

第十四章 运动中认知干预方

第四章 运动动机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第十五章 体育运动中的团体标设置

凝聚力

第十六章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

第六章 运动归因

行为

第十七章 运动中的攻击性行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第八章 运动损伤心理致因及康复

第十八章 运动技能的学习 第十九章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第九章 注意与运动表现

的心理学方法

第十章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第二十章 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差异心理

《体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5121022)

一、课程说明

(一)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门课程是从事体育教学的心理依据。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讲授体育运动中特别是体育教学中人的特殊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介绍心理机能的训练方法等,为培养合格的教师提供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为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和学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提供心理学依据;通过教学实验、作业及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使他们了解某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初步具备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五)先修课程:心理学

(六)学时、学分数:36学时、2学分

(七)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演示试验、课堂讨论、电化教学及情景分析等。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考试科目。学科成绩100%=学期理论考核70%+作业20%+出勤率10%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时分配表 章节次章 节 名 称 学时数 数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点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体育心理品质 章 第十二体育教师心理 章 第十三体育心理的研究方法 章 第十四体育心理实验 章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中小学体育教学心理 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体育游戏心理 运动竞赛心理 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 注意与体育教学 情感、意志与体育教学 个性与体育运动 青少年期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总学时 2 3 2 2 3 3 3 4 2 4 2 理论 2 3 2 2 3 3 其他 3 4 2 4 2 4 4 2 2 6 6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基本要求:理解什么是体育心理学,并能与体育实践结合 重点与难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用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 2.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3.体育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体育心理学的作用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学习体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 认识过程与体育教学

教学目的:心理学所承认的认识过程,是人脑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务的特性和规律的心理过程。体育运动中的认识过程与人类其他活动的认识过程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过程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基本要求:基本掌握认识过程的基本概念,着重掌握各种心理活动在体育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的概念;及其在体育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1.感知觉与体育教学 1.1感知觉的概述

1.2知觉的特征及其在体育中的实际中的应用 2.表象 2.1表象的概述 2.2表象在体育中的应用 3.想象 3.1想象的概述

3.2想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3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4.思维 4.1思维的概述

4.2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4.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记忆 5.1记忆的概述

5.2记忆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5.3 影响运动记忆效果的因素

5.4提高运动记忆效果的方法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什么是保持和遗忘?遗忘的规律是什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图与运动技能的遗忘曲线图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第三章 注意与体育教学

教学目的: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只有打开这扇“窗户”,我们才能清楚地看清人的心灵。通过学习本章,使学生掌握注意的规律,学会利用注意规律进行体育教学。

基本要求:基本掌握注意中的有关概念;熟练掌握各种注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在体育教学中实际应用应用注意规律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注意的概述 2.注意的品质

3.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3.1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3.2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体育教学? 2.举例说明怎样运用有意注意组织体育教学?

第四章 情感、意志与体育教学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了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过程中影响学生运动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情感和意志。介绍了二者的概念特征及品质和在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和意志在教学和训练中的作用。

基本要求:能够分析情感和意志的特征,并能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实际应用

重点与难点:情感和意志的特征;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实际应用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情感 1.1情感的概述

1.2各种形式的情感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2.意志 2.1意志的概述 2.2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3意志品质

2.4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如何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2. 简述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

第五章 个性与体育运动

教学目的:本章阐述了个性包括的内容,即个性特征、性格、气质、能力和个性的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以及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旨在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体育运动的相关因素,以增强自身的各因素、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基本要求:着重掌握个性倾向性中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深入理解气质、性格和能力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重点与难点:认识特性特征和特性倾向性的特点,清楚其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1.个性的概述 2.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3.个性心理特征 3.1气质 3.2性格

3.3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4.能力 4.1能力的概念

4.2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量的差异 4.3能力的培养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怎样? 3.气质类型与运动能力有什么关系? 第六章 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教学目的:本章重点阐述青少年在认识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和自我意识方面等心理特点,说明了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这时期学生及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以便于做好因材施教。

基本要求:了解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特点

重点与难点:青少年在认识方面、记忆方面、思维方面和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特点 教学时数:1 教学内容:

1.少年期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1.1认识发展的特点 1.2个性发展的特点

2.青年初期学生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 2.1青年初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2.2青年初期情感发展的特点 2.3青年初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处于一个心理发展时期,如何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实际的教学工作? 第七章 中小学体育教学心理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中学体育教学中若干心理问题,让学生认识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并找到合理的克服方法。 基本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并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努力克服

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在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并掌握各种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的方法。 教学时数:3 教学内容:

1.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心理特点——本体性、适应性、表现性、交往性、竞争性

2.中小学运动学习的心理指导

3.中小学生运动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克服 3.1运动学习中的恐惧心理 3.2运动学习中的自卑心理 3.3运动学习中的心理挫折 3.4运动学习中的逆反心理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

2.根据实践经验,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产生原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方法予以克服? 第八章 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形成过程中含有许多心理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就能使教学更加科学和事半功倍。

基本要求: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促进迁移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运动知识传授的三个认识阶段;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其心理特点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1.运动知识的传授 1.1运动感知 1.2运动表象 1.3动作概念 2.运动技能的形成 2.1运动技能概述

2.2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及其心理特点 2.3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教学条件 2.4形成运动技能的有效练习的条件

3.运动技能的迁移 3.1迁移和干扰的概念 3.2迁移的种类

3.3影响运动技能迁移和干扰的因素 3.4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方法 4.运动技能的反馈 4.1运动技能的反馈的概念 4.2运动技能反馈的分类 4.3利用反馈的心理指导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如何组织有效的练习? 2.试举例说明反馈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促进作用。 第九章 体育游戏心理

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阐述了游戏的定义、种类和功能,尤其是对体育游戏有更深入的介绍,使学生认识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 基本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并能在体育教学的适当环节加入适当内容的游戏。

重点与难点:体育游戏的心理效应;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游戏。游戏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2.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体育游戏的心理效应,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何组织体育游戏。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根据自己的体验,说明体育游戏的心理效能。 2.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体育游戏? 第十章 运动竞赛心理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特点有所认识,对指导自身的比赛和指导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基本要求:掌握基本理论,并能实际调控和指导 重点与难点: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特点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1.运动竞赛活动的心理学意义 2.运动竞赛的心理特征 3.运动员赛前状态的心理学分析 3.1赛前状态的种类 3.2运动员赛中心理状态分析 3.3运动员赛后心理状态分析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运动竞赛的心理素质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 2.赛前心理准备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一章 体育心理品质

教学目的:主要向学生讲述运动训练、运动比赛中的心理品质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心理品质。 基本要求:学生能够深层面地理解体育心理品质 重点与难点:体育心理品质的形成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体育心理品质的形成

1.1体育心理品质发展的主要阶段 1.2体育心理品质发展的层次 2.体育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体育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哪些阶段?其培养途径有哪些?

第十二章 体育教师心理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章内容的虚席,可以确立作为体育教师的基本标准,从而认识到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方法,为努力成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建立理论依据。

基本要求:掌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基本标准;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性质和方法,尤其是学习掌握在体育活动中与人交往的技巧。

重点与难点: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1.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 1.1体育教师的教育机智 1.2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 1.3体育教师的人格特点 2.体育教师的人际关系 2.1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2.2体育教师与校领导的关系

3.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心理指导 4.对学生的运动生理卫生指导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中有何作用?

第十三章 体育心理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进行体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重点与难点:体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步骤、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体育心理研究的一般原则 2.体育心理研究的基本步骤 3.体育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

考核要求:提问与讨论结合,并能掌握重点问题 思考题(作业):

1.什么使体育心理研究中的观察法、问卷法及实验法?举例说明。 2.试设计一项体育心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第十四章 体育心理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使学生对体育心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并能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实际运用体育心理实验方法辅助教学及进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认识体育心理实验的意义;熟练掌握体育心理中的基本实验及其操作

重点与难点:体育心理中的几个基本实验及其操作,能够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时数:2 教学内容:

1.体育心理实验的意义 2.体育心理实验的分类 3.基本实验

三、参考教材及资料:

1.刘淑慧.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4.祝蓓里.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教育技术应用与教

学方法

课程包含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都分别具有针对性目的。

课堂讲授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讨论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心理学规律的理解,培养分析能力。

录像观摩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教学实践,培养观察能力。

体育课实践观摩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案例分析,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指导,旨在培养学生体育心理学方面的科研能力。

有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相互交

联系制作较高水平的体育心理学多媒体课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使枯燥的教学过程

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本课程组开发大量的上网教学资源。包括:(1)课程介绍;(2)教师

(3)教学大纲(含教学要求与参考文献、课外阅读书目);(4)电子教案;

习思考题;(6)网络课件;(7)授课录像;(8)试题库等。

学手段

有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相互交

联系制作较高水平的体育心理学多媒体课件,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冲击,使枯燥的教学过程

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效果:

)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使枯燥的教学过程与抽象的教学内容

加生动活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滨州学院得到了普遍认可。在全校课堂教学大赛中

一等奖,两人获三等奖。

)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在每学期的学生评教中,课程组成员都名列前

4月份的学生满意率调查中非常满意均达到85%以上。

过教学改革,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

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好,深受学生好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