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观察教学的策略
作者:黄小君
来源:《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年第02期
小学科学中的观察是指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的性状特征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包含着积极的思维和对观察的结果进行记忆或记录。观察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有意识地认识自然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良好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为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在观察中的专注程度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观察活动,使他们充满好奇,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导入观察活动,可以直接出示实物引发学生好奇,可以从学生自己提出的有争议的预测导入,可以从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入,还可以用科学小故事、科学小实验、视频等导入。
在教学“了解果实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我首先出示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果实图片,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接着提出问题:这些形形色色的果实外形各不相同,它们的构造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从而引出要探究的内容。
在教学《有趣的磁现象》一课时,我选用磁铁魔棒来导入,用魔棒请出带铁的“小蝴蝶”,下雨后,用魔棒在不接触藏有磁铁的“小汽车”的情况下让“小汽车”前进,送“小蝴蝶”回家。新颖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 二、提供有结构的观察材料
材料是观察教学得以开展的基础,教师要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即选择那些能揭示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规律的材料,学生通过操作材料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科学规律、形成科学概念。
教学《果实里的“新生命”》一课时,学生带来的果实种类很多,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特意选取那些能明显观察到果实结构的材料,如梨、桃子、苹果等,帮助学生建立果实的概念,而把果实结构特点不明显的水果,如无籽西瓜、香蕉等,则留到概念建立之后作为补充观察材料。通过观察,学生很快知道了果实的结构,了解到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这符合建立概念从一般到特殊的科学规律。
教学《有趣的磁现象》一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同学准备了丰富的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如铜片、橡皮擦、铁钉、玻璃球、塑料盖、铁夹子、回形针、木块、铝片、订书针、纸片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察和探究,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留心观察生活,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兴趣,并学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三、明确目的,指向鲜明
在观察活动的开始阶段,孩子们通常关心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研究,只要能动手,他们就会表现出兴趣,但对于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合适、怎样开始等问题则往往被忽视,导致观察时“跑题”,把握不住观察的重点和中心环节,观察效率低。观察活动前,教师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帮助他们弄清观察内容、方法等。 在指导学生了解果实的结构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同学们,这些果实的外形各不相同,它们的构造是不是也不一样呢?果实里到底藏着什么?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果实,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果实的结构。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果实进行研究? 生:先观察它们的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我想知道水果的内部结构要怎样做呢? 生:可以把果实切开。
师:我们可以把它横切,也可以把它纵切。
接着,教师示范横切和纵切,提示学生从哪里观察、怎样观察,之后学生边合作观察,边画出果实结构解剖图。整个过程,学生观察兴趣很高,通过动手解剖和汇报、交流,知道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巧用记录,留下过程
记录是观察是否细致、过程是否科学、表达是否合适的一面镜子,它是学生观察能力的真实写照。从记录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观察过程和结论与所要发现的事实之间的距离,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设计、提供观察记录表,为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提供支持。
上图是我三次教学《果实里的“新生命”》一课时的学生观察果实结构的记录表。 三种不同的记录表格,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很明显,第三次教学的记录表,简洁完整,对于要观察的内容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