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9-07-29T10:00:45.2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 作者: 谭雨晴[导读] 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到来,许多施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工程项目。
中国水利水电夹江水工机械有限公司 四川乐山 614100
摘要:随着市场国际化的到来,许多施工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承揽国际工程项目。在国际工程项目可能会有较高收益的同时,其所要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更多、更大。因此,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每个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企业都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力争以较小的风险换取较高的效益。文章基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借鉴学习的目的,针对国际上应用较多的DBB模式、对应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现状,望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工程;风险;管理
前言:在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到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与国内工程项目比较,国际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所面临的风险因素种类更多、造成的影响更大。因此,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有时甚至能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美国政府为实现对“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等大型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达到成本、质量和工期的最优化,研究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
一、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在近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适应不同工程,逐渐发展和演变成了多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上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可归纳为DBB模式、DB模式、CM模式、BOT模式和PM模式。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满足业主多方面的需求和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一些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但应用尚不普遍,主要有EPC模式、PMC模式、Partnering模式、ProjectControlling模式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模式主要有: 1.1DBB模式
DBB模式,也即设计-招标-建造(Design-Bid-Build)模式,是一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国际建筑市场上运用较为普遍,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以及采用FIDIC合同条件的工程项目均需采用DBB模式。这种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强调项目实施过程遵循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分阶段进行,前一阶段结束后一阶段才开始。它也是一种“业主-工程师-承包商”三方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有分项直接承包和施工总包两种形式。分项直接承包是指业主将整个建设项目按照建设批次和专业类型进行划分,分别直接通过竞争性招标的形式确定中标的承包商,与承包商签订承包合同、确立合同关系。施工总包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的主要施工任务(主要指土建部分)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法律条件允许下,将其余施工任务(主要是指装饰、安装部分)分包给第三方施工单位。
在“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下,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关系。在招标阶段,业主在设计机构的协助下选择最佳的承包商。在施工阶段,业主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授权给工程师或建筑师来做,工程师或建筑师作为业主的代理人,承担授权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行使对承包商的监督角色,承包商必须要接受和服从工程师或建筑师发布的指令。业主选择自己信赖的工程师或建筑师,作为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沟通的桥梁,工程师或建筑师充当着业主的咨询师和受托人,双方之间是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工程师或建筑师与业主之间是一种工作关系,双方存在着潜在的对立关系。业主、工程师或建筑师、承包商在相应的合同约束机制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各尽其责。 DBB模式在国际上使用范围广且时间长,管理理论和方法很成熟,各方管理人员对相关流程很熟悉且掌握较好。业主可自主选择设计人员和工程师,可有效控制设计方案和工程施工。在招标之前,实际施工图纸已经确定,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费用已经十分明了,因此,在项目早期造价既已明确且倾向于单价合同。业主在工程项目中参与度高,对项目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DBB模式的缺点是项目建设周期长,管理协调复杂且费用较高。由于设计阶段承包商无法参与进来,设计方案的“可施工性”不够,易产生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增加额外较多的工程成本。当有大的工程变更出现时,容易产生责任推诿和相互扯皮,降低工作效率,拖延施工进度。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发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建筑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受到国际上先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冲击和影响,一些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以在中国应用和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项目,首次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国际招标,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低价中标,由于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提前5个月完成了项目的建设。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的成功冲击了中国施工企业的计划经济体制思维,我国施工企业开始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探索项目法施工。国务院在全国施工单位开始推行项目法施工经验,试行招投标制与合同制管理,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工程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融资建设模式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工程中得到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之后,为推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改革,国务院通过《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推行“代建制”,参照CM项目管理模式,为建设方提供专业化的工程管理服务,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并未取得理想的推广效果。 三、国际工程项目凤险瓣识、分析与评价
3.1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尚未发生的潜在风险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归类和全面识别。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是:识别风险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识别风险的性质,识别风险发生的概率,识别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大小等。风险辨识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调查法、访谈法、财务报表法、初始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风险调查法等。
3.1.1招投标阶段招投标阶段是前期决策缔约阶段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就要通过各种资料及现场勘察,认真仔细地进行项目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结论,企业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风险程度大于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要坚决回避;对于企业可以承受的项目,要根据风险程度的大小制订不同的投标策略。招投标阶段面队伍的主要风险有:①对工程项
目所在国情况不熟悉,所参考或借鉴的相关资料较少;②工程项目资料不全,无法准确编制标书;③投标策略出现偏差;④标书质量不高,报价缺乏竞争力。
3.1.2合同缔约阶段合同缔约阶段是指投标方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到合同正式签署这一阶段。在此时期,发、承包双方进入了合同细节谈判,虽然大的实质性的内容如价格、主要施工方案等己在投标书中确定不能改变,但仍会有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协商。这些问题一般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有时有的细节很重要,可能因为双方在招投标阶段疏忽,到合同谈判时才发现,而会对合同签署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此阶段,通过注重细节来规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合同缔约阶段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合同范围界定有模糊之处;②合同条款遗漏;③合同条款措辞不清,表达有误,④合同类型选择不当;⑤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⑥合同索赔、合同争议及纠纷解决条款未明确,⑦缺乏法律专业顾问审核,存在较大法律风险。
小结:借鉴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特点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顺应中国建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满足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安慧,郑传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演进机理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6):97-101. [2]刘祉妤.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马光远.谈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12):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