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世界中的十大名师
【编者按】
从中国历史上看,一流的人才往往需要得一流名师的培养。张子房天赋英才,直到为黄石公提了鞋,才得到了老爷子传世的兵法;杨露禅舍命偷拳,有幸拜在陈长兴的门下,方悟出太极拳之真谛。同样,在成功的小说中,非凡的人物也往往有一个优秀的授业恩师。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众多读者所喜爱,其中群雄争霸,武侠世界风起云涌,各路功夫都有着各自出色的传人。那么,到底谁才称得上是名师?相信大家一定是见仁见智。
很多教师在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时,都将成为名师,培养出卓尔不群的学生作为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然而,名师的造就没有统一的模式,也许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能带给天下为师者一些特别的启示。
教师节前夕,本刊特约安博教育集团的副总裁黄钢,为读者送上意趣兼顾的教师节“大餐”。 第十名 洪七公
洪七公,号九指神丐。如果没有郭靖,他或许都称不上是称职的老师。首先,他没有耐心,对于教育也毫无兴趣。所以,他没有几个徒弟。其次,即便是传授功夫,他也从来没有系统地教。想起来时,教上几句只言片语。忙起来后,早不知游向何方。典型的例子是,丐帮长老鲁有脚跟了洪帮主几十年,也只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
但是,他培养了郭靖。就凭这一点,他也算是一个名师。郭靖这个傻小子跟了许多师傅,武功还是奇差无比,自从跟了七公,立马登堂入室,进入一流高手的行列。
郭靖的成功说明洪七公的教学方法还是有些道行的:一是他对于学生的天性很了解。他知道郭靖踏实,适合于降龙十八掌这种简单、实在而威猛的功夫。针对黄蓉,他就只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二是他的教学方法比较个性化。郭靖脑子反应慢,如果在耳边喋喋不休地指教,学生理解不了,恐怕也是事与愿违的。所以,他每教郭靖一个简单动作,就让他冲着某颗树猛练。傻孩子慢慢入了门,终于成为了高手。
洪七公把笨拙的郭靖都培养出来了,还有谁敎不出来?所以他称得上名师。 点评:
从无差学生,只有欠方法。 因材而施教,冥顽化神奇。
有句话说,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这话虽则有些偏颇,但也讲出了一个道理:对于某些后进的似乎愚钝的差学生,老师更应该针对学生的爱好、性格,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学生终能成才。
第九名 侠客岛主
在《侠客行》中,侠客岛上的龙岛主和木岛主,除去在文章的末尾和沉迷于壁上武功中的石破天切磋过外,从没有和别人动过手,但我们都知道此二人武功盖世,因为他们有一批武功超一流的徒弟。
两位老师的学生化名张三李四,在中原行走多年,赏善罚恶,令江湖各门派谈之色变。在江湖上,要赏善、要罚恶,没有些真实功夫是不可能的。张三李四多年未曾失手,说明他们的武功比起同时代的高手要超出许多。
张三、李四虽牛,在岛上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他们属于一般学生,连学生会干部都不是。两位岛主的学生众多,个个都很低调,但人人都是高手。
两位岛主的教学方法是针对一部经典进行反复研究——李白的《侠客行》及其高深的注解,相信这也是他们带徒弟的方式。这种方式很像是今天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即通过讨论班,通过讲座,通过辩论而深入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两位岛主分了几批招收弟子,首先是海盗里的才智之士,其次,找了许多中原的一流才子,再其次,就是直接找已成名的有思想的武林高手。众多高手互相切磋,自然从中培养和产生出一流人才。
侠客岛主刚发现这个典籍时还有保密的想法,后经日久研究但不得其解时,越发盼望有人能够为他们解开谜团,就广请各路有识之士。这种精神是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因此,他们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点评:
研究复讨论,好学又多问。 共学共进步,亦师也亦生。 以团队形式学习,强调研究讨论的做法,就容易形成班级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团队协作能力。
第八名 金毛狮王
由于命运坎坷,金毛狮王谢逊成为了一个性格怪异的人。一方面他豪放、磊落、放达不羁,另一方面,他多疑、无常、暴虐有加。他这样的人基本上是不适合做老师的。
但是,他深爱义子张无忌。他知道孩子长大了应该学功夫。他还知道,这个孩子不能一辈子都呆在冰火岛。他心里有一种紧迫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孩子最多的东西,教会孩子最应该知道的东西。这一点,甚至孩子的亲身父母都没有想到。
于是,谢逊开始了他的一对一的教学实践。
年岁还小的无忌,不可能接受艰深武功。谢逊的做法是将最高深的口诀要领教给孩子,即使不理解,也要让学生牢牢记住。
张无忌在八九岁的时候牢牢记住了“七伤拳”等高级武功的口诀。在以后的实践中,他常借鉴这些内容。它们对他的功夫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谢逊判断对了,无忌很快就离开了冰火岛。如果按部就班地从踢腿冲拳开始,根本不可能学到什么,更不可能接触到高深的功夫。金毛狮王自己一肚子的学问和功夫就没有办法传给孩子了。
他不应该是一个好老师,但是,他以一颗爱心处心积虑地制订了学生的培养方案,并有效地进行实施。最后的结果是:张无忌成了天下的武功第一高手。所以,作为启蒙教练,金毛狮王也当得起名师这个称号。 点评:
非是一日功,冰冻方三尺。 沙上怎建塔,根本需夯实。
学生的基本功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学生学习的最初阶段,就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少儿时代对英语、数学、古诗词等等的强记硬背,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而这,也是教师在育人生涯中上应始终秉持的理念。
第七名 小龙女
小龙女一辈子只教过一个学生,就是杨过。她的教学资历虽浅、经验不多,但是,她在教育方面至少有两点是值得称道的。
其一,对学生充满爱心。虽然小龙女心静如水,很少有感情流露,对待学生也是一脸严峻、不拘言笑,但是,她是从心底里真心爱护学生。少年人,特别像杨过这样聪明细腻的孩子,对于这方面一定是非常敏感并且有深刻感悟的。所以, 同样作为一个严厉的老师,全真教的牛鼻子老道赵志敬在杨过心里就分文不值。因为杨过感到赵老道只顾打击、训斥他,其出发点并不是真心为学生好。 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根植于爱”,这绝对是一个真理。所有成功的教育一定是以爱心为基础的。
其二,小龙女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独特,是完全符合学生特点的。对于杨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常规的说教不能够解决问题。她选择了在密室里抓鸟等能够引发孩子好奇心和好胜心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而言之,小龙女用真诚的爱心、扎实的功底和恰当的方法为杨过的武术生涯成功启了蒙。 点评:
爱心做教育,无私去付出。 师生换位思,学生终开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去理解、关心、教导他们并加强沟通,亦师也亦友,相信必能感化学生,使之成才。
第六名 毒手药王
毒手药王本是个和尚,擅长制药用药、治病救人。但是,并不是他的医术,而是他的下毒解毒功夫使他名动江湖。
毒手药王一共带过4个徒弟,关门弟子是程灵素。前三个徒弟的功夫也臻一流,但是,几个人均品行不端,心狠手辣、貌合神离、争斗不断。 药王很痛心几个徒弟虽然学到不少功夫,但没有学到济世爱人的情怀。然而,药王晚年找到了一个可以继承衣钵的徒弟。程灵素重情义讲正义、即聪明又缜密。她不仅学会了《灵枢》和《素问》这些经典,而且掌握了毒手药王的所有的手段。后来,她种植成功了传说中的无味无色的剧毒“七心海棠”,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程灵素用学到的功夫惩罚了敌人,清理了门户、保护了爱人。维护了毒手药王的英名
毒手药王培养关门弟子的经验在于:
1. 选材。他汲取了前半生的教训,为自己找了一个最能够继承自己思想的弟子。该弟子不仅有很好的才质,而且有很好的品德。
2.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药王认识到只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不出一个有
益于社会的人,也不能使自己的本领发扬广大、服务于社会。
3.对于关门弟子,药王明白弟子必须得到真传。古时候,师傅带徒弟时通常都有些保留。因此,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呈现出一个单调递减的规律,许多好的东西都渐渐失传了。药王没有走这个老路,药王把自己所有的诀窍和心得都传给了程灵素。
程灵素不仅全面继承了药王的学识还有所创新。这是毒手药王作为老师的最大成功。 点评:
传道又授业,育人又育德。 知识倾囊授,方有后来者。
作为老师,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会学习会考试的学生,更要培养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素质的学生,这样才能够对个人发展有利,社会有用。
第五名 天山童姥
出身于少林寺的虚竹从来没有拜天山童姥为师,不过,他的武功招式大部分都是童姥教的。由于一个机缘,小和尚虚竹得到了逍遥派的内功传输,突然间内力大增。但是,如果没有童姥的教导,他的内功可能永远不会得到应用。
天山童姥对于虚竹的教育可谓是费尽了心机。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如此不愿意进步,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对于老师如此抵触。虚竹死守着少林寺的招式,对于童姥的教导异常反感。为此,童姥想尽了一切办法,苦口婆心,威逼利诱,还包括使用美人计。
童姥的教学是非正统的,有些赌气、有些戏弄、有些玩闹、有些不可理喻。但是,她的传授还是有计划性,而且是循序渐进、符合教学规律的。在她逃难和练功之余还是很用心地思考如何把眼前这个不怎么样的原材料好好敲打和雕琢一番。她是一个勤于思考的老师。
对于童姥“霸王硬上弓”式的培训,虚竹很反感,躲之唯恐不及。但是,他还是“被培养”成一流高手。
童姥不遗余力、坚韧不拔地传授功夫,让虚竹从武功到精神都脱胎换骨了。 童姥的许多教学手段并不可取。但是,她授徒生涯也说明:有时候,学生不愿意学习某些内容,是因为他的思想和经历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和层次。年轻时侯的“被培养”也许会对他的一生大有益处。最终,学生是会理解和感激的。 天山童姥能把如此厌学、如此顽固的拙笨少年培养成为超一流好手,足以证明自己是一位名师。 点评:
你非常规生,我非常规师。 叛逆学生在,何必拘常理?
对于叛逆的学生,举止异常、心理异常的学生,更应该采取非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应拘泥不化。
第四名 穆人清
《碧血剑》中主角袁承志是忠良之后,其父袁崇焕乃是镇守山海关、令皇太极的八旗军闻之胆寒的边关元帅。只可惜,崇祯皇帝听信谗言,毁掉了手下这个倔强的、不怎么听话的南蛮子。同时他也就毁掉了支撑大明金銮宝殿的那块最坚
固的基石。
身为孤儿的袁承志还是有些运气的。因为,他终于拜在华山“神剑仙缘”穆人清的门下。
穆人清是一个真正的、正统的名师。和前面几位名师相比较,他不是偶然的,不是玩票的,也不是另类的。穆人清是一位有传承、有系统、有追求的名师。 穆人清在袁承志少年时就对他实施了按部就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训练。所以,未出华山,袁承志就已经成为了一流的高手。 穆人清的培养模式可以说有下面特点:
1. 注意循序渐进。从罗汉拳、破玉拳等初级功夫练起,主张长期有系统地学习,并不主张让学生一开始就好高骛远。
2. 注重本门功夫的训练。本门功夫是学生立足的根本。他的3个徒弟都将本门功夫混元功练得炉火纯青。
3. 虽然立足于本门功夫,但穆人清从来不要求徒弟拘泥本门的功夫。他默许甚至鼓励徒弟涉猎别派武功。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袁承志就曾自学过金蛇郎君的剑法,还在师傅的支持下学习了木桑道人的神行百变等功夫。这种博采众长的做法显然对他的视野和应变大有益处。
穆人清的徒弟个个成才,无怪乎木桑道人对他这一点极为羡慕。穆人清可称得上是江湖上的一个大宗师。 点评:
循序又渐进,谆谆有师训。 博采众家长,造车不闭门。
对大多数学生而已,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有循循善诱的态度和行为。而且,老师应鼓励学生多有涉猎,拓展视野,这对于现在全面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第三名 张三丰
在历史上,张三丰是真有其人。他名字就是三连横和分列在一竖两边的六个短横,分别代表了乾坤两卦(乾三连、坤六断)。
据说,张三丰穿着邋遢,不修边幅。不过,他的武学成就惊人。他的徒弟武当七侠都有很高的造诣,每一个人在江湖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另外,他的弟子们很团结,彼此间相亲相爱,视同手足,这都有赖于老师的魅力、感召力和教育。 金庸关于张三丰的教学方法和体系描写不多。这位老道经常闭关,一闭就是数年(有时候真耽误事儿),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有限。但是,张三丰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极其出众。每每能够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下面这两个片段都是张三丰授徒的场面。他的教导往往是临时起意,比较随意,事前并没有很多准备。但是,其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片段一:张三丰在深思武林中传说的口诀“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时候,手中写出的书法形成了一套精妙的武功。恰巧被爱徒张翠山碰到,于是他将这一套书法和功夫传给了张翠山。这个功夫后来成了“银钩铁画”张翠山的看家本领。
片段二:张三丰当着敌人的面,传授张无忌太极拳和太极剑,让无忌在短时间内悟出其中真意。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这说明太极拳的修炼耗时、耗功夫。张三丰能在短短一两个时辰内教会学生,并且可以让学生用这门功夫克敌制胜,实属不易。
张三丰的教学强调让学生掌握精神实质,而不是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关于学
到的套路,他让张无忌忘得越干净越好。只有在内心里抛开了固有的、死板的形式,才能真正地做到顺其自然。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他随心所欲的教导都可以揭示学科的本质,并且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那么,他是一个真正吃透了教学内容的人,他就是一个明师。在授徒方面,张三丰的功夫真是深不可测。 点评:
食鱼一日无,能渔随君捕。 知识无穷尽,授鱼莫如渔。
作为老师,应该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老师不能为讲课而讲课,为解题而解题,为记忆而记忆。授人以渔,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第二名 风清扬
和武当山的张三丰一样,西岳华山的风清扬也是一个不喜欢死套路的老师。 风清扬年轻时是华山剑宗第一高手,后来际遇坎坷,退隐江湖。他不愿意再卷入武林纷争当中,尤其不愿意再见到华山派的人。但是,他还是把独孤大侠的“独孤九剑”手把手传授给了令狐冲。
风清扬其实很适合当一个老师。他喜欢教学,也善于教学。他也喜欢学生,据他自己讲,在他晚年能够遇到资质上乘的令狐冲,老怀大畅、欣喜不已。 短短的几个时辰,他就把令狐冲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教会了令狐冲一个“活”字”:剑法是活的,必须活学活使;人是活的,不能让招式所拘泥。同时,他也是一个主张让学生学会忘记的人,他常常问令狐冲学过的东西还记得几成了,忘得多了,他反而高兴。因为虚套忘得越干净,精髓就学的越深刻。 短短三天时间,风清扬就让令狐冲学掌握了天下第一的剑术“独孤九剑”。短短三天时间,风清扬就让令狐冲有了一个蜕变和涅盘,让令狐冲从一个武功平平的华山弟子脱胎成为天下一流的剑术高手。
他一生也许只带了一个学生,但是,风清扬是天下名师。 点评:
教学莫拘泥,活用见真功。 举一又反三,学习大道通。
学习不应拘泥于老师的所教,更应该能够活学活用;老师也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使用老师的所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此,才能称得上是学有所成。 第一名 神雕
要说起金庸门下的第一名师,非神雕莫属。
神雕不是人,但是在金庸的笔下它拥有人的智力,甚至有人的傲气、人的责任感。
不会语言表达的神雕成了第一名师,也说明教育并不是一个完全耍嘴皮的工作。让我们看一看神雕把杨过培养成绝顶高手的过程吧。
场景一:杨过身负重伤,神雕每天叼一个绿色的蛇胆喂到他的口中,让他恢复身体,增强内力。
场景二:神雕叼着杨过的衣襟,把杨过带到了独孤大侠的墓前。让杨过见到了独孤大侠用过的剑以及他在“剑冢”上写下的至理明言。杨过在这里充分领会
了大侠所达到的境界和逐阶进步的层次。
从利剑、软剑、重剑、木剑到无剑,前人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独孤大侠从“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再到“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最后能够“自此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杨过心向往之,学习热情无比高涨。
场景三:神雕和手持重剑的杨过练习对打。用以前和独孤大侠修炼的方法和杨过不断切磋。
场景四:当杨过心生怠倦时,神雕强迫他进行练习。它比严师还严厉,毫不通融。
场景五:当江河洪水大发时,神雕把杨过推进激流中,让他用重剑与激流搏斗,锻炼其定力和内力。同时,增强他腰和手臂上的力量。
场景六:大海潮汐来时,神雕强行把杨过带到海边,让他进一步地学会抵御外界的力量,让他在四面八方汹涌的波涛中锻炼。 显然,神雕的教学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神雕心里清清楚楚。 神雕,真名师也。 点评:
严师出高徒,规矩成方圆。 教学须设计,规划有宏图。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严师方能出高徒。更重要的,严师和规矩,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之上。否则,教学设计和过程都将是僵化的,对学生反而有害无利。 编后:
金庸著作中功夫出众的高手很多,其中有一些是小说中提到但是没有现身的人物。比如独孤大侠、黄裳真人、达摩祖师三大宗师等,他们的功夫皆至绝顶境界。还有一些是已经现身的,比如全真教王重阳祖师、少林寺的觉远大师、古墓派的林朝英,等等,他们的功夫俱是深不可测。但是,作者没有让他们位列十大名师。这里的名师标准是:老师要有武功和思想境界一流的学生。这个评判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比如说,王重阳的功夫虽然让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折服,但是,他的学生并不出色,在《射雕英雄传》中全真七子没一个达到一流境界。还有一些老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难得,名师难得,明师更难得。老师可以指引方向、树立榜样、栽培浇灌、切磋琢磨、画龙点睛。总之,一个好老师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而要想成为好教师,须把育人理想孕育在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以达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傲视桃李园。
(作者系安博教育集团副总裁,清华大学计算机软件博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