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

2022-05-28 来源:步旅网
关于制度建设的工作思路

通过对集团企业的审计,以及入职以来的了解,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集团的制度建设。集团的基础管理能力和水平,与我们的企业集团是个巨大的反差。

虽然,目前集团公司在财务、资金、资产、审计、监察、人事等方面都制订了一些政策,集团企业或多或少建立了一些制度,但相对以往任职企业制度建设经验看来,还不是非常系统、科学、严密、规范,其中,我在集团企业审计报告中,有初略提到制度建设技术和方法。

值董事长将制度建设纳入工作重点,现就集团制度建设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工作方法和思路,作为建议提供集团领导参考。

首先,从集团层面来看,我们确有必要,建立《集团制度管理办法》,来规范和引导集团制度建设,明确制度层次、内容和技术方法,以及程序规范等。 (一)通过建立该制度,界定集团公司、集团企业政策制订范围。 避免集团内制订重复或类同的制度,不经济、低效率现象;

避免制度建设不能有的放矢,如集团公司制度制订过细,不便操作,集团企业制度空洞,缺乏操作。

一般来说,集团公司制度倾向于共性政策的制订,侧重于方向;集团企业趋向于个性政策,偏向操作。

集团公司制订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等,集团企业制订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等。 (二)通过建立该制度,规范集团制度建立和管理。

避免制订、修订、执行和管理的不规范、不严密、不科学,同时,可让我们的管理者学习制度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至少是学习意识。

(三)如果集团领导有意向,本人可承担这项工作,作为集团制度化建设的切入点,推动集团制度建设和管理。

二、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并进行系统规划,用一年时间建立集团基本制度,再用一至两年完善、健全集团制度。

(一)集团公司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关制度三年未能修订,现行的空乏无力,除主线条外,有关职能管理“真空”。 《集团回避制度》,如果能考虑优化集团的管控模式,或关联招聘体系、任职体系、薪资体系,至少会得到有效控制,不然,这样的问题会一直存在,如同中国管理一样,体制问题。 入职以来,还未曾真正意义上看到一份集团层面的有关人事方面的制度。

(二)集团企业制度建设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什么补什么,缺少有效规划,甚至于制订随意、杂乱、缺少,虽然从实际出发,但因缺乏专业知识、方法、思考,使制度的制订有效性不足。

(三)个人感觉,我们集团正处于企业发展瓶颈时期,企业基础管理趋现“无为而治”。 集团公司人手不足,无力顾及制度建设;集团企业忙于事务,无暇顾及制度管理。 集团领导如不能及时意识,或重视到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内耗将会让我们的成本不断增加,逐步失去市场竞争优势。

(四)对于制度建设规划,有关人、财、物等公共资源管理的,或支持性职能管理的,可组织集团公司专业人员,依据《集团制度管理办法》来制订统一的政策;有关业务职能(产、销、供、技)管理的,可组织本行业(如化工、铝业)集团企业专业人员,依据《集团制度管理办法》来制订统一的政策。

(五)通过制度建设规划,把握集团公司、集团企业制度体系建设,分清轻重缓急,系统地梳理、整合、优化、修订,改变集团制度体系的乱、散、偏的状况,形成制度层次明确、专业职能管理制度基本具备,突破集团发展瓶颈,或为集团企业上市做好基础准备。 (六)有关制度规划工作,亦可由本人组织实施。

首席砖家-深圳()18:56:45

三、关于制度建设的工作方法

1、我会结合集团现实情况,从头到尾,进行规划(这在年前已上报老板);

2、制订具体的某制度,将草案报请,建议老板,是否有意向推行,并请老板把握方向、指正;并针对修正。

如果集团原有相关制度,只是在基础上补充、完善和优化。

3、再征询集团公司、集团企业中层、中高层、高层意见和建议。

征询,我会给足大家时间,让他们蕴量,同时可能还会组织讨论,我制订理由(包括每款、没字)及好处,并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我为什么不先征询意见,再制订草案,是有原因的。

(1)我带来的是创新理念和新思维方式,结构性内容描画,启发大家新思维;

(2)如果我还按过去制订,本身就存在体制或不科学,很多东西是得不到改进和改善的; (3)在人力管理上,很多是专业的性的技术,不是切实学的,还真的不懂理由,如为什么叫集团办公室,不叫集团行政部,或行政人事部,这都是有道理的,很多人按传统思想就是转不过弯的。

(4)在草案出台后,我会征询意见,带动大家参与和主动学习,并对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再通过分析和沟通,找到大家共性,切合实际,并发馈给老板。

(5)其实时间上没浪费,反而带动大家学习氛围和主动思考参与氛围,而不是被动接受咨询,我们集团管理者,正缺少这1点。

4、反馈给老板决定是否试行,再次修订,报请审批。 5、组织宣导和解释。

我再次组织被征询者学习制度,并进行解释。 组织行政系统、人力系统人员学习和解释。

6、要求集团企业依据试行公示、宣讲和学习,贯彻落实;同时要求在试行期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如果需要细化的,要求集团企业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如,《集团组织管理办法》,集团企业应进行组织调整、结构调整等。

7、定期(闲时)要求集团企业组织管理者政策学习,监察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对漏洞,制订补充管理办法,或年度修订。 其中将包括制度考试。

制度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文中不当之处请指正。

首席砖家-深圳()18:57:01

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制度规划。 首先,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1、集团缺少意识形态的组织文化,通过逐步导入组织文化,让员工认知集团组织及文化,管理体制、管控模式和运作方式,甚至于组织定位,并通过意识传达,让员工了解集团、认

同集团,及时融入集团,提高凝聚力,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集团组织效率;

我可肯定的说,集团80%的中层、中高、高层管理者不了解这些,而了解这些,对于管理者至关重要,比如我。

2、通过对组织设置管理等来规范组织设置、提升集团整体品牌形象和控制组织管理成本,从宏观层面控制管理成本、源头控制人力成本。 部门的增加、部门等级的提升,无形带来的就是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降低管理效率,不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如果集团企业、部门名称整齐、规范、科学,将对集团品牌形象产生积极意义。 3、就个人看来,前期制订的《集团组织管理办法》草案(建议方案),在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是可行的,有关组织结构、机构,可以基于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商权和征询,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企业治理和组织改革,可以在大局不变的前提下,学习外来先进的经验,尝试创新,关于2级部门设置,其实那是未来预见,并无即时设置,在未来3-5年内在此大框架设置,或逐步补充专业职能人才,集团公司补充1名人才,至少可让所有集团企业,减少1名管理人员。三正集团和我们集团有太多相似。

如我,将来让我挑起人力重任,至少可减少集团企业有关人事政策的制订,节约大量时间,让他们抽身承担政策管理和实际操作,自然就节约了人力(这也是很多企业集团为什么建立集团公司的主要原因)。

4、其实,这也是集团未来发展成功与否关键,有关体制,所有工作的“头”,我不知道集团领导有否想过,集团10余年来,集团规模越来越大,而整体竞争力和管理水平没有较大提升的根本原因。

(1)组织体制问题,没有实现1+1>2,优秀的企业集团,更侧重建设集团管理平台(中国海军体系与美国海军体系的差别),来整合和优化企业资源。

(2)当集团企业越来越多,单一分权式管理弊端越来会越明显,天高皇帝远,只有目标管理、预算管理,以及业绩管理,过程没得有效管控(知情),是非常危险的,集团可看成1个国家,拿汉帝、清帝和当前国家来看,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其实我在《集团组织管理办法》草案也体现了我的主张。

加强集团公司对集团公共资源管控,有助于集团企业抱紧团(铁箍理论),让集团企业抽身从事经营(业务职能-生产、业务),减少成本灰色损耗。 (二)建立职位管理体系。

1、通过对职位分类、分层进行界定,为员工专业化培养(培训和职业化发展)、以及员工劳资关系做好基础工作,为未来的员工定级、定薪提供依据,让《集团薪资管理办法》制订更科学。

2、通过对职位设置规格、职位结构进行规定,从微观层面控制管理成本,宏观层面控制人力成本、人力质量。

职位的增加、职位等级的提升,直接将来带管理成本和人力成的增加等,不应该设置的,或不应该集团企业设置的,不该超规格设置的,将会及时控制。

3、职位名称、等级规范,可很直观了解职位关系、任职者的定位,并为集团企业间工作沟通和内部管理提供方便。至少,不会像当前我们集团职位等级、职位名称等这么乱情况。 (三)修订人事编制管理制度。

1、现行的《集团编制管理及干部管理制度》,以专业眼光来看,不具备管控和指导意义,制度结构、内容过于简单,空洞。

如,多少人的企业、多少业务量、多少客户,怎么来定人事编制,定多高职位,谁来做人事编制的监管部门(过程怎么管,积累年底审计。年度审计,有必要,但时间不充裕,很难看到问题,看到的也只是显而易见,表面的,如果过程控制,每月下属企业能将人事报表顺便

传递集团,就能看出问题,或予以指正和指导,我们这么大的集团,不上信息管理系统也是不可想象的,有关人才流、资金流、物流、商流、财务状况不能有效监控,是非常危险,国家用人,就是组织选拔考察后,信任,没注意中间管控,才造成中国今天的局面)。 如我总数都按集团是200人,但有150人都是拿主管级工资,有没行政系统、财务系统报告,这将会是什么结果,假设不是150人,我1个仓库部门,8个人(还不说数字的有效性)全部拿的和主管级1样的工资,这么成本能得以有效控制?岗位需要用这么能人?

2、人事编制正在修订,预计设想,多少人、或业务量、或产量、或机台的企业,那个部门多少人将有个控制标准,包括人事编制依据,技术,怎么控制等。 3、人事编制的科学,直接关系人力成本。

以上三项工作基本完成,下步就是征询,讨论,修改、套改、试行了,这3项直接关系后期的薪资体系的合理或成功。 (四)建立薪资体系。

1、前面的职位等级,人员职位情况都在体系范围内后,就好办。什么样的职位、职级、拿预期工资,将来人才选拔并按此套定薪,达到职位工资上限的,不再调整,除非晋升。 2、依据套改的职位及等级,对历史、现行的员工工资情况,并参考市场、行业标准,按集团企业地区,分析后,制订薪资调整方案。 3、先有 〈集团薪资管理办法〉,再有薪资调整方案。前期工作到位,套改问题不大,但是这关系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利益,个人因素会非常强烈(不是所有人都加,加多加小都会有意见),因此这需要先套改职位体系内,再出台薪资管理办法,再进行薪资调整。 4、预计这项工作要到7月完成,并可能完成〈集团福利管理办法〉。

(五)建立资格体系,为人才选拔、培养,提升组织能力做好基础,同时为人才晋升、任免打好基础。这项工作预计在8月份完成。

这里面有时间的话,同时制订〈集团职位发展管理办法〉

(六)建立招聘体系,包括简历筛选、人才选拔、聘用定薪程序等,做好人才选拔管控,预计在9月完成。

有时间的话,同时制订〈集团人才储备管理办法〉(包括人才库建设)

(七)建立任职体系,对职位任免、调整等进行规定,计划在10月份完成。 明年建设培训体系和绩效体系。

人力制度建设是一环扣一环,不这么建,是不成体系的,或者说没体系支持,空洞,不科学,所有体系都是基于组织、职位,这可能需要发大量时间和精力,当时在三正集团时,集团管理平台建设,行政系统和人力系统体系建设项目组,在集团内抽调组织9个人,发了差不多2年时间。人力管理,是1把手工程,需要老板的大力支持和集团管理者的共识,

首席砖家-深圳()18:57:17

关于劳资关系、人才库和执行力建设的思路

一、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其实就是利益关系,按双因素理论来讲,也就是保健和激励因素两个方向,通俗或狭意的讲,就是工资、福利和发展,建立劳资关系也就是从这3个方面入手。 (一)工资

首先,要对我们的员工进行分层分类,即明确其定位或职位价值,并通过职类、职级等反应价值,所对应的工资范围;

没有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分层、分类,职位价值没有评估,工资支付是非常不科学的。

如果进行了界定,大家就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只有通过努力,发展才能拿到高的工资,而不是“混”年限,拿工资。

解决,职类不同、或职级不同,工资有差别,如1般管理员拿主管级工资,这样的笑话。 2、我们应对价值分配问题进行规划,如工资差额、工资等级、工资结构偏向。我们的价值分配偏向谁、怎么偏向,如职位价值、工作能力或资质、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贡献等,这是都需要专业方法,是工资分配的科学和合理的保障,不然又会像国家1样造成分配不公等现象。

我们集团工资分配,是高端不高,低端不低。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历史原因的,但是长期1往,优秀的高级人才,因为工资问题进不来,而长期服务一般中、基层人员工资的超出市场价值,即造成,人员管理能力没上升,工资却在涨,或要求涨,人工成本增加,劳动效率降低,企业效益和管理水平下降,还会无形来带使用和淘汰风险。

用职类、职级,以及工资差,来调整工资分配对象,如那类人员,偏向管理者、还是业务人员,还是生产人员,是高级人员、还是中级等,这个差距是拉大,还是拉小,还是重叠,还是缩小。

我们集团企业夸行业、地区大,怎么来平衡工资关系,而不1刀切。 同样职位,能力或资质,怎么区别,而不是同工同酬。

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贡献通过什么来体现,提成?绩效工资?年度奖金?分红?。 包括什么职位或职类用什么的工资制度等。

3、收集并调研市场、行业薪资水平,市场、行业上职位的工资情况,我们采取工资竞争策略。

4、怎么来支付,月度多少,提成怎么支付、绩效工资怎么支付,怎么规避纳税政策和社保政策,支付形式。 5、制订工资政策,《集团工资管理办法》(按制度建设程序走)。

6、对历史、现行的进行分析,同时,全面模底和调研任职者能力水平(由企业负责人和人事部门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和人事部门提出经理级人员能力报告和工资建议,人事部门负责人对主管级及以下人员(不含作业人员)人员能力报告和工资建议;作业人员可直接套改。 这应当包括入职情况、业绩情况、表现等;

7、基于以上,进行套改,工资模拟,试行办法,工资支付情况。 8、正式过渡。

有关福利、发展,由于时间关系暂不谈。

首席砖家-深圳()18:57:45

二、人才库建设

人才库建设,也叫人才储备,分为人才培养和人才隐型。

人才培养(发展)主要是指内部,人才隐型主要指外部,上规模的企业集团,1般采用人才培养为主,不具规模的,1般采用人才隐型为主。

就我个人认为,根据集团实际,我们的高层、中高层应采用人才隐型为主,中高层(支持职位的、辅助管理职的)应该采用人才培养(发展)为主,中层人才培养(发展)为主,基层采用人才引进为主。这也是企业人才发展策略(定调)

在这里,我重点讲人才隐型,也就是老板认为的外部人才库建设。

可以建立这样的机制或政策,其实资格体系就是为人才库建设和选拔提供支持的,不然不知道集团该用怎么样的人,简历和资质怎么评判,是否合适。如果先建立就好办很多。暂没时间建立时,按临时手法处理救急(等米下锅了,不能研究米怎么下,米怎么选了)。 (一) 调动集团人事部门人员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利用招聘网站进行自主猎头。

(二) 集团公司中高、高端需求这么大,因该保障定位中高端、高端的1家地方性招聘网站、1家全国性招聘网站、1-2家行业招聘网站,我们才有足够自主猎头的人才资源。 专场和现场招聘意义不大,成本又高,主要是我们没人才资源信息,如果有,就好办很多,成本也低,4家,1年也就2万左右。 并以此为招聘和外部人才库建设为主。 (三) 集团公司每年可参加1次江西大学校园招聘(外部引进,皆有人才隐型和人才培养),有计划地招录低成本的专业应届生,可以涉及财务、行政、人力、技术、生产管理、业务基层岗位培养(这就要建立系统人才培养机制),并将集团形象和品牌向外部推广和渗透。费用在5000左右。 (四) 集团公司每年2场中高端人才专场招聘(年初、年尾)、1次高端预约式人才招聘(年中),1季度参加1次现场招聘,1是为尝试网络人才,或急需1般人才;2是为了解市场人才趋向、发展趋势;3是,适当的把集团形象和品牌向外部推广和渗透。 其是应该,也必须这么做的,费用在1万5左右。

总体来看,这是非常值得和有价值的。至少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1个人做好政策建设和管理(管控)的同时,又能提供人才自主猎头服务。市场1个中高端人才猎头费用在3万左右,入职3个中高层,单1方面的价值就体现了。

(五) 有了这些人才信息资源,经过专业简历筛选经验,或初步沟通,将优秀且合适的人员推荐给吴总,或将来可通过深入沟通了解,等基础体系建设完善,还可做初步人才测评等后,推荐给领导。有关个人认为不错的简历,本人都会初步保存(或许对于我下家企业可能有用)。如果上层能将那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哪些储备的信息反馈给我,我既能感觉领导的用人方式,为将来人才做铺垫,又能跟进人才隐型,人才库建设了。

老板讲的人才隐型情感手法,还是人才关注手法中情感手法的1种,只要是真正搞人力的,对这个其实有更多,包括定期电话回访、节日祝福、活动邀请、职业圈交流、职位推荐、邀请讲座或培训等。

正式接受人力后,这些东西,我会适当的做起来的。

关于内部人才培养,在这就不在多讲,将来这些都会有科学的正式机制出来的,1个人,又要招聘,看简历和分析简历很发时间的,又要做大量政策,很多是1般企业或人做不出来的,也就是说没有太多借鉴,这也是我看中集团的原因,提供了空旷的舞台,我想把我所学,我的经验、我的理念与集团1起实践。

首席砖家-深圳()18:57:53

三、执行力建设

执行力和体制、文化、历史是非常有关的,这也是很过民营企业执行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我们集团公司层面是有责,没权;有心,无力;

(一) 良好的体制氛围还没形成。1个报表,都要提醒,个别的还问不到,说,原来没这样,现在怎么要这样,哈哈,根本没改变的思维,更别说改变观念和创新了。

(二) 我们的硬件、文本东西或政策确实太少,不足以支持管控,1是没形成良好习惯、反而成了惰性惯例;2是事物工作太繁琐,即要写通知,又要打报告,或审批,时间长,且

跟踪麻烦,大把时间浪费,如果有办公系统或信息处理系统,要好很多。

(三) 下属职能部门都是对企业主负责,没对集团负责,只听命企业主。没有形成科学的领导系统(如双重领导、职能领导、垂直领导、直线领导等),3权没分离,下属企业主经营权和行政、人事、财务监察权没有分离和制衡。优秀的企业集团,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和集团企业对集团企业职能部门是双重领导,集团公司职能部门对集团企业职能部门职能领导(1般是业务部门)或垂直领导(1般是支持部门,如人财物)等;集团企业的行政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即是集团企业经营的支持部门,又是集团企业总经理行为的监督部门。 (四) 如果要改善集团当前的执行力问题,除了多指导,多跟进,要求结案外,别无他法,然而效果是,不情愿,或真实情况不是很好,不过1般的工作我相信集团企业是会去做的,但效果是不是很评估,但1句话总比不做好。

就我人力职能模块而言,我会让大家参与政策制订、学习,带动自主思考,改变理念,通过制度的学习,告诉大家怎么执行和操作,注意那些点,那些要素,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对人事有关报告认真分析和加强沟通、交流,并提出个人看法,跟进制度或工作执行结果,及中间过程控制,如人事报表异动、将来的薪资异动、人力成本异动等。

记得老板的教训,工作做实一点。原来的经历偏向战略、战术、战法层面,涉及具体实务、操作层面少,这也是正是我应该学习和落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