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v1.0.0_20091225

2020-09-24 来源:步旅网


QB-╳╳-╳╳╳-╳╳╳╳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M-IMS Equipments_SIP GW

版本号:1.0.0

╳╳╳ ╳-╳╳-╳╳发布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CM-IMS SIP网关设备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QB-╳╳-╳╳╳-╳╳╳╳

目 录

前 1. 2. 3. 4. 5.

言 ................................................................................................................................... IV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组网........................................................................................................................................... 2 接口要求 ................................................................................................................................... 4 5.1. 用户侧接口 ............................................................................................................... 4

5.1.1. 下行接口 ........................................................................................................... 4 5.2. 网络侧接口 ............................................................................................................... 4

5.2.1. 上行接口 ........................................................................................................... 4 业务功能 ................................................................................................................................... 5 6.1. 代理注册功能 ........................................................................................................... 5 6.2. 语音业务 ................................................................................................................... 5 6.3. 传真业务 ................................................................................................................... 5 设备功能 ................................................................................................................................... 6 7.1. 呼叫处理的要求 ....................................................................................................... 6

7.1.1. 对DTMF 码的要求 ......................................................................................... 6 7.1.2. 对FSK 的要求 ................................................................................................ 6 7.1.3. 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 6 7.2. 编解码要求 ............................................................................................................... 6 7.3. 支持PPPoE要求(可选) ...................................................................................... 6 7.4. 媒体处理要求 ........................................................................................................... 7 7.5. 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 7

7.5.1. IP 地址的获取 ................................................................................................. 7 7.5.2. 防火墙的穿越 ................................................................................................... 7 7.6. SIP GW安全要求 .................................................................................................... 7

7.6.1. 安全性要求 ....................................................................................................... 7 7.6.2. 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 7 7.7. SIP GW业务开通要求 ............................................................................................ 7 协议要求 ................................................................................................................................... 8 8.1. 信令控制协议 ........................................................................................................... 8 8.2. 媒体流协议 ............................................................................................................... 8 8.3. 网管协议 ................................................................................................................... 8 8.4. 其他协议 ................................................................................................................... 8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 9 9.1. 容量要求 ................................................................................................................... 9 9.2. 性能要求 ................................................................................................................... 9 9.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 9 9.4. PSQM ...................................................................................................................... 10 9.5. PESQ ....................................................................................................................... 10 9.6. MOS ........................................................................................................................ 10 9.7. 语音间断比 ............................................................................................................. 10

I

6.

7.

8.

9.

QB-╳╳-╳╳╳-╳╳╳╳

9.8. 9.9. 10.

时延指标(环回时延) ......................................................................................... 10 媒体同时并发呼叫数 ............................................................................................. 10 硬件要求 ......................................................................................................................... 11 10.1. 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可选) ..................................................................... 11 10.2. 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 11 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 11

软件要求 ......................................................................................................................... 12 11.1. 软件基本要求 ......................................................................................................... 12 11.2. 软件功能要求 ......................................................................................................... 12

网管要求 ......................................................................................................................... 13 12.1. 网管接口 ................................................................................................................. 13

12.1.1. 基本要求 ......................................................................................................... 13 12.1.2. 功能要求 ................................................................................................. 13 12.2. 统计与测量要求 ..................................................................................................... 14 12.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 14

12.3.1. SIP GW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 14 12.3.2. 维护管理的方式 ............................................................................................. 14 12.4. 日志管理 ................................................................................................................. 15

12.4.1. 日志的内容 ..................................................................................................... 15 12.4.2. 日志管理操作 ................................................................................................. 16 12.5. SIP GW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 16 12.6. 信令跟踪 ................................................................................................................. 16 12.7. SIP GW 在线保障.................................................................................................. 16

环境要求 ......................................................................................................................... 16 13.1. 环境温、湿度要求 ................................................................................................. 16 13.2. 机房地面要求 ......................................................................................................... 17 13.3. 防尘要求 ................................................................................................................. 17 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 17 13.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 18 13.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 18 13.7. 运输和仓储要求 ..................................................................................................... 18 13.8. 噪声要求 ................................................................................................................. 18

电源及接地要求 ............................................................................................................. 18 14.1. 电源要求 ................................................................................................................. 18

14.1.1. 交流电压要求 ................................................................................................. 18 14.1.2. 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 18 14.2. 接地要求 ................................................................................................................. 19

14.2.1. 接地方式 ......................................................................................................... 19 14.2.2. 接地要求 ......................................................................................................... 19 14.2.3. 接地线截面积 ................................................................................................. 19 14.2.4. 接地电阻值 ..................................................................................................... 19 14.2.5. 电源的冗余度(可选) ................................................................................. 20 14.3. 过流过压保护 ......................................................................................................... 20

14.3.1. 安全要求 ......................................................................................................... 20

II

11.

12.

13.

14.

QB-╳╳-╳╳╳-╳╳╳╳

14.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 20 14.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 20 14.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 20 14.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 20 14.3.6. 防电涌破坏 ..................................................................................................... 21 14.3.7. 绝缘电阻 ......................................................................................................... 21 附录 ................................................................................................................................. 21 编制历史 ......................................................................................................................... 21

15. 16.

III

QB-╳╳-╳╳╳-╳╳╳╳

前 言

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移动其他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括IMS网络中SIP GW(SIP Gateway)的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网要求、业务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与信令要求、软硬件要求、同步要求、网管要求、环境要求、电源及接地要求。

本标准是 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1] [2] [3] [4]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中国移动CM-IMS_AG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CM-IMS_IAD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CM-IMS_IP PBX设备规范 中国移动CM-IMS_SIP GW设备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部提出,由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由标准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昶

IV

QB-╳╳-╳╳╳-╳╳╳╳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SIP GW在组网、业务、设备功能、性能、接口与信令、软硬件、同步、网管等方面的要求,为中国移动引入IMS提供技术依据,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SIP GW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中国移动CM-IMS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_CSCF_BGCF设备规范

[2] [3]

中国移动CM-IMS业务开通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CM-IMS业务开通接口规范-接入设备分册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IP Multimedia Call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SIP and SDP

邮电部电话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3GPP 3GPP

[4] TS 23.228

[5]

TS 24.229

[6] [7]

YDN 065-1997 YDN 034-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令产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令产业部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表3-1

缩略语 英文 SIP GW SIP Gateway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中文

SIP网关

IP多媒体子系统 网络地址转换

1

QB-╳╳-╳╳╳-╳╳╳╳

DTMF VAD VBD

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Voice band Data

双音多频

语音活动检测 语音频带数据

4. 组网

SIP GW,即SIP网关,作为IMS用户接入层设备,将用户的数据和语音等应用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在分组交换网络中完成相应功能。

SIP GW下行通过TDM中继接入用户已有PBX;上行通过SIP经由SBC转接至IMS网络。根据用户对于PBX和SIP GW的管理要求,分为以下两种方案进行部署:

1. 如果用户已有PBX设备,但希望移动公司进行托管,则SIP GW放置在移动侧,

用户PBX原有上行中继接入SIP GW,实现IMS网路接入;

2. 如果用户有需求对PBX和SIP GW进行管理,并希望今后进行扩容,则建议PBX

和SIP GW部署在企业侧。图示如下:

2

QB-╳╳-╳╳╳-╳╳╳╳

统一Centrex互通CM-IMS多媒体业务平台MGCF/GMSCPLMN承载网核心网侧用户接入侧接入网SIPSIP GWSBCSIPSIPTDM PBX...模拟/数字话机传真机...SIP硬终端PC客户端

图4-1 SIP GW接入CM-IMS的组网图

3

QB-╳╳-╳╳╳-╳╳╳╳

5. 接口要求

5.1. 用户侧接口

5.1.1. 下行接口

当前TDM PBX的网络侧接口必选支持PRI信令、七号信令、中国一号信令,可选支持QSIG,模拟中继等,因此要求SIP GW支持将上述相关信令转换成SIP消息,并具备快速适配(通过软件开发或者修改配置)当前PBX私有信令的能力。

要求SIP GW必须支持的信令如下所示:  ISDN PRI:  ITU-T Q920  ITU-T Q921  ITU-T Q930  ITU-T Q931  QSIG标准  ECMA-143  七号信令  ITU  ANSI  中国

 中国一号信令  模拟中继  FXO 5.2. 网络侧接口

5.2.1. 上行接口

物理上要求SIP GW网络侧应提供至少两个的上行10M/100M Base-T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对于100Base-T以太网接口,应符合标准IEEE802.3u,并支持VLAN划分问题。可选支持GE接口。

逻辑上要求SIP GW与IMS核心网的接口必须支持中国移动3GPP SIP Gm接口。具体请参考《中国移动CM-IMS测试规范_Gm接口IOT分册.doc》。

4

QB-╳╳-╳╳╳-╳╳╳╳

6. 业务功能

6.1. 代理注册功能

要求SIP GW必须具备代理其下属PBX用户向IMS进行注册的能力,应同时具备如下两种方式:

SIP GW支持CM-IMS动态SBC发现机制,并通过发现的SBC向CM-IMS注册。 1. 通配IMPU注册。当PBX启动时,SIP GW对一个预先配置好的通配IMPU进行注册,IMS

核心网收到该IMPU的注册消息时,将HSS中其对应的所有号码状态修改为注册; 2. 逐用户注册。如果接入SIP GW的PBX(TDM PBX或者IP PBX)可以将其连接的每个用

户的状态信息反馈给SIP GW,或者SIP GW中预先设定了每个PBX用户的信息,则其应当为每一个在线用户分别向IMS核心网进行注册; 3. 注册组注册:SIP GW必须支持按注册组方式进行的代理注册,每个注册组配置一个

IMPU,进行一次代理注册。SIP GW应支持多个注册组同时代理注册,对于小容量的SIP GW应能至少支持20个代理注册组,对于大容量的SIP GW应能至少支持50个代理注册组。 6.2. 语音业务

SIP GW需支持配合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包括呼叫的建立、修改以及释放。SIP GW需要配合CM-IMS业务平台和TDM PBX实现补充业务。

在呼叫等待业务中,要求被叫用户的SIP GW可以回复182消息来协助网络实现呼叫等待放音等功能;

其它业务中,要求被叫用户的SIP GW可以回复486消息。

SIP GW支持视频回落功能。

SIP GW应支持高级用户功能, 当SIP GW和CM-IMS间的会话资源不足时,高级别用户呼叫时可以抢占低级别用户正在使用的会话资源。同级别用户按呼叫先后顺序占用资源。

SIP GW支持VIP用户权限的灵活修改。至少支持三级用户权限管理。 VIP用户特权功能可关闭。 6.3. 传真业务

SIP GW应支持T.30传真、T.38传真和VBD透传传真。

5

QB-╳╳-╳╳╳-╳╳╳╳

7. 设备功能

7.1. 呼叫处理的要求

7.1.1. 对DTMF 码的要求

SIP GW具有DTMF检测、生成、传递和恢复功能:SIP GW能够识别出用户所拨的DTMF号码,转换为相应的数字,封装在信令中。具备恢复生成DTMF音的功能。

SIP GW必须支持DTMF的传送。支持两种实现方式,带内方式和带外方式。 带外方式要求支持通过INFO消息上报。 其中带内方式又分为两种:

(1)将DTMF按照语音一样,打入RTP包,传到对端还原,这种方式在非G.711编解码以及网络条件不良好时,可能引起信息的丢失,不建议采用。

(2)采用RFC 2833的方式。这种方式与编解码无关,网络的影响也降低到最小程度。 SIP GW必须支持采用RFC 2833的带内传送方式,同时可选支持带外传送方式。如果以后带外方式标准化或者RFC 2833的改进方案能够解决安全问题,遵循新的标准。 7.1.2. 对FSK 的要求

当挂接模拟用户时,SIP GW支持FSK的生成。SIP GW具有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具体参考《YDN 065-1997》。

7.1.3. 与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SIP GW 能够对呼叫的接续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会话的建立、修改以及释放。 7.2. 编解码要求

SIP GW应支持多种编码方式,必须支持G.711(包括PCMA和PCMU)、G.729a(支持静音压缩)、RFC 4040(可选)和G.723编解码方式;能在IMS核心网的控制下,采用相应的编码方式,完成语音的编码、解码和打包、拆包。 7.3. 支持PPPoE要求(可选)

SIP GW应支持PPPoE的认证方式。

6

QB-╳╳-╳╳╳-╳╳╳╳

7.4. 媒体处理要求

由于在IP 网上传输的时延较大,易于产生回声,SIP GW应该具有回声抑制功能。回声抑制支持G.168,处理回声抑制功能的能力不低于64ms。

SIP GW应具有静音检测能力(VAD)以及对话音流进行静音压缩。 SIP GW应能产生舒适背景噪音。 SIP GW应设有输入缓冲,以消除网络时延抖动对话音质量的影响。SIP GW优选能根据网络情况动态地调整输入缓存的大小,在语音质量和话音延时中取得平衡。

SIP GW能够进行增益调整。 SIP GW需支持语音帧补偿。 7.5. 业务实现保证能力

7.5.1. IP 地址的获取

SIP GW应能够支持IP地址的静态配置和DHCP动态获取。 7.5.2. 防火墙的穿越

通过配置,SIP GW 能够配置信令流的端口,能够将媒体流的端口限制在一个较小的区间范围内,以保证能够在防火墙上开放相关的端口,实现穿越。 7.6. SIP GW安全要求

7.6.1. 安全性要求

SIP GW应当充分的考虑到网络的安全。采取安全策略的时候,SIP GW应当充分考虑到IMS所采取的安全策略,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安全策略应当相同。

SIP GW可以对信令传输和媒体传输提供不同的安全策略,尤其对媒体流的安全性,应保证安全的同时,不降低语音质量。

SIP GW中用户数据采用加密方式存储。 7.6.2. 对于鉴权算法的支持

要求SIP GW必须支持Http Digest(MD5)、SIP Digest算法,可选支持IMS AKA算法,完成IMS核心网对于用户的注册鉴权和会话鉴权功能。 7.7. SIP GW业务开通要求

SIP GW设备要支持《中国移动CM-IMS业务开通总体技术要求》和《中国移动CM-IMS

7

QB-╳╳-╳╳╳-╳╳╳╳

业务开通接口规范-接入设备分册》中关于业务开通功能和接口方面的要求。

SIP GW应支持用户数据的配置,如用户码号、用户鉴权数据和用户业务数据等。

应可逐用户配置,也可支持通配符配置。

8. 协议要求

8.1. 信令控制协议

SIP GW设备需要支持3GPP SIP和RFC 3261 SIP协议,并符合以下要求:

被叫侧SIP GW的号码显示信息应当从呼入的INVITE消息中的from头域的sip uri中获取(sip uri中的username部分);

当用户去话时,SIP GW发送出的INVITE消息的Request-line中request uri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1)若该request uri为sip格式且其用户名部分为全数字,要求其含有user=phone参数;

(2)若该request uri为tel格式,其应为一个全局可路由号码,否则,若该tel uri为一个本地号码,则应该包含phone-context参数,指出该tel uri的有效范围。建议phone-context参数的取值为tel uri的归属IMS域名(由此IMS域来做相应的号码补齐和号码翻译,将该tel uri变为一个全局可路由号码),具体请参见IETF RFC3966。 在呼叫等待业务中,要求被叫用户的SIP GW可以回复182消息来协助网络实现呼叫等待放音等功能;

要求SIP GW必须支持临时响应的可靠传输,即在发送的invite消息support头域中必须含有100rel参数; 8.2. 媒体流协议

SIP GW应支持RTP、RTCP协议。 8.3. 网管协议

SIP AG设备应支持SNMP协议V2C或以上版本; SIP AG支持TR069协议;(可选)

SIP AG支持Telnet、SSH协议,实现管理功能。

8.4. 其他协议

SIP GW设备应支持DNS协议、FTP协议、NTP/SNTP协议。

8

QB-╳╳-╳╳╳-╳╳╳╳

9. 容量、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9.1. 容量要求

SIP GW按容量分为A,B两类,A类应能单模块支持8E1以上的数字中继接入能力,至少可以支持单模块代理注册8个以上群组和最少1200个逐用户注册;B类应能提供1-8E1的数字中继,至少可以支持代理注册1-8个群组和逐用户注册。 9.2. 性能要求

话务模型:呼叫时长60s,0.8Erl A类:8E1则应大于等于6.4caps

B类:1E1则应大于等于0.8caps;4E1则应大于等于3.2caps;

9.3. 可靠性和可用性要求

A类系统应达到或超过99.999%的可用性; 系统全年故障时间应小于5分钟;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50年; 平均恢复时间(MTTR)应小于2小时。

B类系统应达到或超过99.99%的可用性; 系统全年故障时间按应小于50分钟;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大于16年; 平均恢复时间(MTTR)应小于2小时。

A类SIP GW应支持主控单元、电源、网口模块热备份,主控板和I/O板支持热补丁技术。 B类应支持网口热备份,主控板支持热补丁技术。

SIP GW应支持双网口备份,在一个网口中断情况下,另一个网口能够无缝的接替工

作。

A类SIP GW,其主控系统应实现主备冗余机制,主备切换应不中断正常业务,主备切换时间应为毫秒级。主备切换时间包括故障检测时间和系统切换时间。

SIP GW支持双归属,当CM-IMS网络中一个SBC宕机,自动切换到备用SBC,能够继续提供业务,且当主用SBC恢复后,而且SIP GW空闲时,自动切换回主SBC。

SIP GW支持信令和媒体划分不同的VLAN。

SIP GW支持设备掉电时不丢失用户数据和设备数据,重新上电后无需再配置。

9

QB-╳╳-╳╳╳-╳╳╳╳

9.4. PSQM

在各种编码方式下:

· 网络条件很好时,PSQM的平均值<1.5

·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PSQM的平均值<1.8 ·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PSQM的平均值<2.0 9.5. PESQ

在各种编码方式下:

· 网络条件很好时,PESQ的平均值>4.0

·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PESQ的平均值>3.5 ·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PESQ的平均值>3.16 9.6. MOS

在各种编码方式下:

· 网络条件很好时,MOS>4.0

·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MOS>3.5 ·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MOS>3.0 9.7. 语音间断比

在G.723.1编码方式下,语音间断比<2%; 在G.729 编码方式下,语音间断比<5%。 9.8. 时延指标(环回时延)

SIP GW的时延包括编解码时延、收端输入缓冲时延和内部队列时延等。网络情况较好时, · 采用G.711编码时,环回时延<120ms · 采用G.729a编码时,环回时延<150ms · 采用G.723.1编码时,环回时延<200ms

9.9. 媒体同时并发呼叫数

系统同时并发呼叫数应为SIP GW总用户数的20%。

10

QB-╳╳-╳╳╳-╳╳╳╳

10. 硬件要求

SIP GW应采用模块化、分布式多处理机架构,易于扩容和维护;支持在不中断通信的情况下,带电进行业务板的插拔操作;在系统业务量过大时,应能通过多级过载门限调控业务量,以降低系统负荷。

10.1. 模拟用户接口的硬件要求(可选)

B—馈电,要求不低于-24V,电流不低于18mA。在用户线环阻1000Ω时(包括话机内阻300Ω),话机电流应不低于18mA。

O—过压保护,在用户电路处应有保护措施,在遇高压或大电流等意外情况(如雷击、电力线故障)时,力求用户电路不受影响,满足ITU-T K.20标准

R—振铃控制,初振铃不得小于0.4 秒。 S—用户监视和扫描,有用户摘机指示。

C—编译码和滤波,采用G.711A 律编码方式。 H—二、四线转换,采用三元件复合阻抗,用户电路的具体性能要求参见《YDN 065-1997》。 T-用户线路的特性测试 (1) 环路电阻

测量范围:0Ω-3000Ω

(2) 绝缘电阻(A-B,A-G,B-G) 测量范围:10Ω-9.99MΩ (3) 电容(A-B,A-G,B-G) 测量范围:0.01μF-9.99μF 10.2. 信号音和铃流标准

1、信号音的标准如下:

信号源为450±25Hz 或950±50Hz,谐波失真不大于10%,在零相对电平点,则连续信号的绝对功率电平分别为:长途通知音及呼入等待音:-20±3dB;其它为-10±3dB,各信号音的偏差分别不超过±10%。能提供催挂音。

相关的信号音定义请参照《YDN 065-1997》。 2、铃流标准:

振铃采用1s 送,4s 断,或1s 送,2s 断方式。初振铃的时间不小于0.4s,断续时间允许误差不超过±10%。 10.3. DTMF 的音频标准

SIP GW可接受的DTMF号码标准:

DTMF 号码由高低两个音组成,如下表所示:

表10-1 DTMF信号的频率组成

1209Hz 1336Hz 1477Hz 697Hz 1 2 3 1633Hz A 11

QB-╳╳-╳╳╳-╳╳╳╳

770Hz 852Hz 941Hz 4 7 * 5 8 0 6 9 # B C D 技术指标:

频偏:±2.0%内可靠接收,±3.0%以上保证不接收,±2.0%~±3.%内不保证接收 电平:双频工作时单频接收电平范围为-4~-23 dB 双频工作时单频不动作电平为-31 dB 双频电平差≤6dB

信号极限时长:30~40ms/位 信号间隔时长:30~40ms/位

11. 软件要求

11.1. 软件基本要求

(1) 配置数据与处理程序应有相对的独立性,配置数据的任何变更都不应引起运行版本程序的变更。

(2) 软件应有容错能力,一般小的软件故障不应引起各类严重的系统再启动。

(3) 软件设计应有防护性能,某一软件模块内的软件错误应限制在本模块内,而不应造成其它的软件模块错误。

当软件升级时,应不影响硬件结构。系统软件能在线升级。 11.2. 软件功能要求

(1)有完善的各类协议处理功能和代码转换功能;

(2) 具有网管子系统及处理相应业务的功能,要求具有输入业务量、输出业务量控制功能;

(3)要求具有对各种硬件设备测试的功能;

(4) 要求具有对软件、硬件运行故障监视的功能,有完善的故障告警及故障后处理功能;

(5) 要求具有完善的维护管理功能,具有配置的维护管理、软件维护管理、设备维护管理等功能。

(6)要求具有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功能,并能上报故障信息。

12

QB-╳╳-╳╳╳-╳╳╳╳

12. 网管要求

12.1. 网管接口

12.1.1. 基本要求

1、应能提供多种维护管理手段对SIP GW进行管理 SIP GW维护管理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基于Console的本地维护管理手段,可支持V.35接口或V.24接口。V.35接口的要求见YD/T 1054-2000 10.1.7节,V.24接口的要求见YD/T 1054-2000 10.1.5节。

基于GUI的远程系统配置和管理; 基于Telnet方式的MML人机接口;

支持基于Web的本地配置,可选支持基于Web的远程管理。 2、SIP GW应能提供北向接口

SIP GW应支持将信息上报到OMC,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告警,系统配置,网口地址,端口信息,网元域名,设备类型,运行时间,版本号,性能统计等。 3、SIP GW应能支持数据的自动备份机制。 4、SIP GW 应能利用以太网口,通过Telnet、SSH、web或网管的方式进行数据配置、加载等维护操作。本地操作维护以太网口支持与上行业务网口分离。SIP GW必须支持带内网管方式。

5、SIP GW应支持集中网管功能,单OMC应能够管理至少500台SIP GW设备,OMC需支持标准化输出北向接口与网管OSS系统对接,实现设备的集中管理。 6、SIP GW支持适配中国移动OMC南向接口的能力 12.1.2. 功能要求

应能支持对多台SIP GW的管理,具体的管理要求如下: 1、 SIP GW通信链路的配置;

2、 SIP GW设备部件、端口的配置,支持对系统部件的增加和删除; 3、 SIP GW数据文件的下载、备份和恢复; 4、 SIP GW系统软件的在线升级;

5、 支持系统配置和业务配置的脚本化,并应提供批处理脚本,以便快速配置和回滚系

统;

6、 应能支持基于拓扑视图的管理

a) 应能构造并管理以SIP GW为中心的拓扑结构图,以反映SIP GW与下挂设备、中

继对接设备的组网情况及其运行状态;

b) 应能从拓扑视图浏览和监控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 7、 应能提供SIP GW的告警输出和管理功能

a) 应能实时输出SIP GW的告警报告,告警报告中应包括网元设备名称、告警序列

号、告警标题、告警产生/消除时间、告警级别、故障原因、以及初步的诊断

13

QB-╳╳-╳╳╳-╳╳╳╳

结果和处理意见;故障消除后应及时消除告警报告或在告警报告后插入消除提示;

b) 告警级别至少应分为紧急、重要、次要、提示告警四类,以不同的颜色区分; c) 应保存至少30天的历史告警,支持按告警级别、告警标题、网元、告警产生/

消除时间等条件组合查询或统计历史告警;

8、 应能对SIP GW设备的各种资源占用情况进行监视,包括但不限于CPU 资源、中继资

源、媒体资源等 12.2. 统计与测量要求

应能对SIP GW上的各种呼叫进行外部和内部信令的跟踪,并能对跟踪消息解析成可人工读取的形式,以便维护和管理人员根据呼叫跟踪结果判断和分析,呼叫接续是否正确。

SIP GW设备测量参数应符合中国移动集团的SIP GW相关性能测量参数技术规范要求。

12.3. 本地操作维护要求

12.3.1. SIP GW 的管理、排障和维护

为了便于运营商的管理维护,SIP GW 必须具有本地操作和维护功能。维护管理系统是SIP GW 中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中国移动对SIP GW 的配置、管理、监视、排障、维护的工具集合。 12.3.2. 维护管理的方式

本地维护:SIP GW 支持通过串口或者网口进行维护。提供命令行或web方式。

远端维护:SIP GW 必须支持采用带内网管的方式对SIP GW 进行管理。SIP GW 支持telnet 方式进行远程维护。 12.3.2.1. 维护人员管理

SIP GW对操作人员的访问应有严格的规定,操作人员登录SIP GW 时,要求输入帐号与密码。

对于无权的用户,SIP GW 将不开放任何权限。

SIP GW要求设置三级用户权限,包括用户级、操作员级及管理员级。作为较低的要求,SIP GW必须具有两级管理。高一级权限用户对低一级权限用户的密码可以修改,但高一级权限用户不能看到低一级权限用户的密码。 12.3.2.2. SIP GW 管理的特性

为了完成对SIP GW 的配置、版本加载等维护操作,SIP GW 应支持: 1、SIP GW 支持远程在线升级及配置数据重新加载;

14

QB-╳╳-╳╳╳-╳╳╳╳

2、SIP GW 支持配置文件本地备份和导出到外部存储器或OMC; 3、SIP GW支持对各种上行接口的连接状态进行监控; 12.3.2.3. 维护管理的内容

1、配置管理

(1) 配置SIP GW的IP地址和掩码; (2) 配置SIP GW的网关地址;

(3) 配置SIP GW归属的CM-IMS核心网的入口点域名或地址; (4) 配置SIP GW网管服务器的地址;

(5) 配置下载SIP GW软件和配置文件的FTP/TFTP服务器的地址; (6) 配置DNS地址。 2、故障管理 SIP GW可向OMC主动报告设备启动、端口状态变化、SIP GW出错等紧急事件,OMC也可以通过轮询方式获得SIP GW的状态信息。维护人员可根据SIP GW上报给OMC的信息对故障进行定位,并完成相应的诊断测试并排除故障,保证SIP GW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

故障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

(1)跟踪、识别、测试和诊断故障; (2)手动或自动进行故障维护。 12.4. 日志管理

为了使系统运行中的一些情况和用户的操作有据可查,系统需要提供日志功能。

12.4.1. 日志的内容

SIP GW设备需要提供以下日志: (1) 系统日志

SIP GW设备系统日志用于监测SIP GW设备的运行状态。 (2) 操作日志

用户所执行的所有操作记录。对于操作维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的所有操作过程及内容,系统应实时进行记录存档并提供查询打印,以便对设备的操作维护进行跟踪,并可根据日志分析解决由于误操作引起的问题。 (3) 安全日志

用户活动(登陆、注销)记录、鉴权记录。

15

QB-╳╳-╳╳╳-╳╳╳╳

12.4.2. 日志管理操作 (1) 日志的设置

日志记录不可修改和删除,采用循环记录方式,不需要手动定期清理。日志信息至少保存一个月。 (2) 日志的查询

允许用户以多种方式查询日志的详细内容。 (3) 日志的备份

提供日志的自动与手动备份功能。查看备份的日志时不能影响系统当前的日志记录 12.5. SIP GW 软件升级和配置修改

SIP GW能够在网管系统的控制下进行在线软件升级。

SIP GW能够在网管系统的控制下进行配置修改(例如SBC地址的修改)。 12.6. 信令跟踪

设备应支持端到端的信令跟踪以便于故障排查。可以根据用户号码、端口、链路等跟踪信令。

12.7. SIP GW 在线保障

SIP GW设备应能及时地向IMS核心网报告由于重启、故障、设备恢复或维护管理而造成自身状态的改变。

SIP GW 能根据呼叫处理状况,释放任何已建立的连接所占用的及预留的所有资源。能够及时准确检测到资源的状态变化,向网管系统上报资源状态,能够统计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上报网管系统。

SIP GW 能主动上报故障出错事件。

13. 环境要求

13.1. 环境温、湿度要求

SIP GW在以下温、湿度条件下的机房中应能正常工作,见下表。 设备名称及机房名温度(℃) 相对湿度(%) 16

QB-╳╳-╳╳╳-╳╳╳╳

称 SIP GW 设备 长期工作条件 短期工作条件 长期工作条件 -10~+50℃ -15~+60℃ 短期工作条件 5%~85% 5%~95% RH(1~25g/m3) RH(1~29g/m3) 注: (1) 机房内工作环境温、湿度的测量点,指在设备机架前后没有保护板时测量,距地板以上1.5 米和距设备机架前方0.4 米处测量的数值。 (2) 短期工作条件指连续不超过48 小时和每年累计不超过15 天。 13.2. 机房地面要求

媒体网关要求机房的地面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地板绝缘电阻应满足下表要求。

阻值要求分档 最小绝缘电阻 每档绝缘电阻值 说明 25×103欧 最大绝缘电阻 1×106欧 对新地板要求 最大绝缘电阻 1×1010欧 地板寿命终了时 机架上、下应留空间,满足通风、防静电及布缆要求。当机房处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地区环境时,特别当相对湿度处在20%以下的时间里,应加强其抗静电措施。 13.3. 防尘要求

SIP GW应能在满足下述清洁度的机房正常工作: (1) 直径大于5μm灰尘的浓度≤3×104 粒/m3。 (2) 灰尘粒子为非导电、非导磁和非腐蚀性的。 13.4. 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要求参见国标GB/T 17618-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17

QB-╳╳-╳╳╳-╳╳╳╳

13.5. 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要求

由SIP GW本身产生的电磁干扰应满足国标GB 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13.6. 安装应有抗地震措施

SIP GW 机架及设备需进行抗震加固,应能达到抗里氏7 级(美氏9 级)地震的能力。 13.7. 运输和仓储要求

SIP GW应能适应不同的运输环境条件如防水、防震等,并应能在无空调条件下运输和仓储,而不影响装机开通之后的正常运行。 13.8. 噪声要求

噪声要求在65DB范围内。

14. 电源及接地要求

应满足YDN 065-1997邮电部移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的相关要求。 14.1. 电源要求

14.1.1. 交流电压要求

单相,额定电压220V,波动±15%,频率50Hz±5%,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SIP GW应当能在该电压变动范围之内正常工作。 14.1.2. 直流电源要求(可选)

14.1.2.1. 额定电压

采用额定电压为-48伏的直流电源。 14.1.2.2. 电压波动范围

电源设备供给媒体网关电压波动范围,在每一个机架的直流输入端子处测量-48 伏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57v~-40v。SIP GW应当能在该电压变动范围之内正常工作。

18

QB-╳╳-╳╳╳-╳╳╳╳

14.1.2.3. 杂音电压指标

-48v电源电压所含的杂音电压指标,在直流配电盘输出端子处测量的限值如下: (1) 300~3400HZ(电话频带)杂音(衡重杂音)电压≤2mv。 (2) 0~300HZ峰-峰值杂音电压≤400mv。

(3) 3.4~150KHZ宽带杂音电压≤100mv有效值。150KHZ~30MHZ宽带杂音电压≤30mv有效值。 (4) 离散频率(单频)杂音电压: 3.4~150KHZ,≤5mv有效值。 150~200KHZ,≤3mv有效值。 200~500KHZ,≤2mv有效值。 500KHZ~30MHZ,≤1mv有效值。 14.2. 接地要求

14.2.1. 接地方式

SIP GW所在机房应采取各类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以及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集中接地方式,即为联合接地方式。 14.2.2. 接地要求

(1) 由联合接地体的垂直接地总汇集线上所接的水平接地分汇集线引入机房,SIP GW 的各个机架设备的接地线就近引入水平接地分汇集线上。 (2) SIP GW 各机架上的直流电源工作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 (3) 各机架设备做工作接地,机壳和机架应作保护接地。 14.2.3. 接地线截面积

接地线(指各种需接地的机架、地线等设备与水平接地分汇集线之间的连线),其截面积应根据可能通过的最大电流负荷确定。接地线应采用良导体(铜)导线,并且不准使用裸导线布放。 14.2.4. 接地电阻值

SIP GW所在机房的联合接地的接地电阻值要求<5欧姆。

19

QB-╳╳-╳╳╳-╳╳╳╳

14.2.5. 电源的冗余度(可选)

供给SIP GW的电源和SIP GW的内部电源均应有备用电源。 14.3. 过流过压保护

14.3.1. 安全要求

所有线路都应该在总配线架安装过压保护器(如气体放电管)。其放电器对雷电冲击引起的过电压抵抗能力应足够高。SIP GW应当既要能经受住纵向过电压,又要能经受住横向过电压。安装于总配线架上的保安单元,称为一级保护,SIP GW本身采取的防护措施称为二级保护。

14.3.2. 雷电冲击线路设备

不加一级保护时,SIP GW应经受住在接口线路上规定值以下的感应过电压而不降低任何部件的性能。这一点是通过在线路板上装过压保护器件来实现。

峰值电压:1000V

加上一级保护时SIP GW应能经受住以下规定值以内的过电压: 峰值电压:4000V 波前时间:10μs 半峰值时间:1000μs 14.3.3. 通信线路与高压线过近而产生感应电压

设备应经受住在通信导线上的纵电动势650V,0.5秒以内的过电压而不降低任何部件的性能。

14.3.4. 与电力线接触引起的过电压

当SIP GW 遭受到由于电力线直接与话路的一根或者两根导线相接触的220V(50Hz有效值)15 分钟的影响时应当没有着火的危险。 14.3.5. 过压自动恢复和过压告警

当SIP GW设备遭遇上述各种过压冲击时,应能立即产生告警信号。

保护设备在经受雷电冲击和高压线感应等冲击后,应能自动恢复,无需维护人员干预。

20

QB-╳╳-╳╳╳-╳╳╳╳

14.3.6. 防电涌破坏

设备应带有防电涌器件,有效防止电涌对设备的损坏。 14.3.7. 绝缘电阻

正常情况下,设备的外壳与电源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Ω。

15. 附录

无。

16. 编制历史

版本号 0.1.0 0.1.1 0.5.0 0.6.0 0.7.0 1.0.0

更新时间 2009-04-20 2009-05-06 2009-05-07 2009-08-31 2009-11-03 2009-12-10 主要内容或重大修改 初稿完成 更新文档格式 根据厂家意见更新 增加业务开通方面要求 增加可靠性、性能要求 根据厂家意见更新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